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讲好、讲活职业道德课,离不开多种方法、技巧和艺术。只要我们握课程性质,培养学生情趣,调动学生情感,启发学生心智,就能在普遍看重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的中职教育领域里影响学生的认知和情趣,更好地发挥职业道德课的导航作用。
关键词:职业道德 中等职业教育
一、当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职业道德教育在国内外行业实践中的重要意义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在我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之际,职业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师资力量不高
中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是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和主要实施者。因此,师资力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取得的效果。在我国中职院校现在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中,由于接受培训的次数较少,失去了很多接受新知识、新理论的机会,使得中职院校的师资水平并不是很高。尤其是具有专业知识的职业道德教师普遍缺乏。
(二)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少,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職业道德课程是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但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般采取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方式,所举事例与现实结合较少,使本来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变得更加枯燥乏味。
(三)教学效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职业道德课是与具体职业和行业紧密相连的,目前中职院校担任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师,基本是公共基础课教师,这些教师虽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由于缺乏对各行业的具体了解,所以,使职业道德课教学成为了从理论到理论的空谈,没有与具体行业联系的职业道德课成为空中楼阁。同时,由于教学内容与学生将来所从事的职业联系不多甚至毫无干系,学生必然失去本应有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的途径
(一)把握课程的性质
从课程的性质上看,职业道德课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只是文化基础课。学生从自身的情况和实际出发,很容易将主要的精力投向专业课、技能课以及语数外这样的主干课,而轻视其他基础课,从而造成了对基础课,尤其是对职业道德课的偏见。因此一些教师常常会轻视自己的教学,认为自己的教学不重要。殊不知,当代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素质的高低源于"德"的教化,这个"德"就是做人做事的"德"。"德"是人才的灵魂,丧失"德"的"才"不仅无法升华,相反还会在贻害他人、祸害社会中毁灭自己。因此,作为职业院校,我们不能轻视职业道德,应当根据社会现实和自身情况,对职业道德课给予真正的关注,实现职业教育"教书育人"的宗旨;作为担任职业道德课教学的教师也应该看重自己的教学,懂得从"才德关系"的实质中去挖掘教授职业道德课的重要寓意,积极参与,主动投人,以真挚的情感热爱教学。
(二)培养学生情趣
1、立足行业,挖掘情趣因素
如果想让学生对所学课程感兴趣、动情感,教师首先要对所教课程充满真挚感情,钻研课程。职业道德课的内容虽然有点抽象枯燥,但它所反映的行业实践却丰富多彩。既有让人记忆深刻的个案情节,又有催人泪下的感人事迹,还有让人开心的趣味故事。这就需要老师在报刊上、广播里、影视中、网络上收集、积累经典案例,尤其是在在校学生中或在已毕业学生中搜寻他们的父辈或毕业生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真实案例。这样的案例贴近生活,更能震撼人心、培养情趣。
2、重视交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通过师生间双向性的互动可以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与节奏,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学习职业道德课的情趣。为此首先可以创建学生课堂参与的机制。讲课时,教师可以设计"猜猜看""假设题""独特见解"等技巧手法引发学生的不同争议,然后教师再加以点拨和反问,让学生始终处于参与的亢奋之中。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强学生成功体验,克服其课堂参与的心理障碍。最后要重视课后的情感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座谈、聊天、校园互联网以及走访学生家庭等形式与学生交往和沟通,这样既可加深师生间的友情,促进学生的学习,又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迎合学生的需要。
(三)调动学生情感
1、创立情景,以景引趣
创立情景、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是情景教学法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这种方法旨在根据教材的内容创立思考情景,让学生置身其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感情碰撞,从而更好地理解职业道德课传授的知识及观点。情景的种类较多,比如组织参观、行业考察、影视观摩、课堂小品、专题演讲、职岗模拟等。
2、辩论互动,激发情趣
知识通过互动获得,道理通过争辩明了。枯燥的职业道德内容在经过辩论后,就会变得生动有趣、生机勃勃。教师可根据课程的进度,设计既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又能激发学生争论欲望的话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见解。既可在教学进行中引发争议,也可分组讨论,既可在师生间辩论,也可在学生中争执。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职业道德理论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3、关注反馈,强化情趣
在职业道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如课堂练习、解答作业的正误、考试成绩的好坏,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情感;更要适时反馈学生参观考察、影视观摩、争执讨论、小品演出、聆听演讲、职岗模拟实习等方面的情感体验,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老师的评判以及有关方面的评议,强化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情趣。
4、正确评价,磨砺情趣
学生的学习是有差异的,在品行方面的表现也是不同的。为了保持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情感,我们要以尊重差异性为前提,多给表扬为手段,磨砺情趣为目标。当然,对学生的评价要正确恰当,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也要因人而异。
(四)启发学生心智
1、问题启发
问题启发就是在职业道德课教学中,教师用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处于一种求知、求解的状态中,引发他们在"生疑一释疑一质疑"的循环往复之中,在"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矛盾运动之中,探求新知,提高认识。
2、比喻启发
比喻法即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学生熟知的生动形象、具有同性质特征的事物进行通俗易懂的比喻,从而激发学生的联想,使学生在这种对照类推中,认识新事物,理解教学内容。
3、对比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两种性质相似或不同的对象进行对比,可以刺激学生的思维活动,使认识更为深化,这一方法对于那些看似简单实质并非简单的内容的作用较为明显。
4、迂移启发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性认识,或者所掌握的旧知识中与新的事物或知识有关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新的对象,起着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作用,特别是典型解剖、类比推理,更有启发性。
综上所述,上好、上活职业道德课不仅需要正确认识职业道德课程的意义,而且需要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技巧。我们要立足行业,挖掘学生情感;寻求科学的方法和途径,调动学生积极上进的情操;开拓和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热爱职业道德,重视职业道德,践行职业道德,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知""行"统一的合格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文桂.浅谈情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技术,2004(12).
[2]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唐凯麟.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董中信,男,山西农大平遥机电学院,教师。
关键词:职业道德 中等职业教育
一、当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职业道德教育在国内外行业实践中的重要意义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在我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之际,职业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师资力量不高
中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是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和主要实施者。因此,师资力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取得的效果。在我国中职院校现在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中,由于接受培训的次数较少,失去了很多接受新知识、新理论的机会,使得中职院校的师资水平并不是很高。尤其是具有专业知识的职业道德教师普遍缺乏。
(二)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少,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職业道德课程是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但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般采取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方式,所举事例与现实结合较少,使本来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变得更加枯燥乏味。
(三)教学效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职业道德课是与具体职业和行业紧密相连的,目前中职院校担任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师,基本是公共基础课教师,这些教师虽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由于缺乏对各行业的具体了解,所以,使职业道德课教学成为了从理论到理论的空谈,没有与具体行业联系的职业道德课成为空中楼阁。同时,由于教学内容与学生将来所从事的职业联系不多甚至毫无干系,学生必然失去本应有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的途径
(一)把握课程的性质
从课程的性质上看,职业道德课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只是文化基础课。学生从自身的情况和实际出发,很容易将主要的精力投向专业课、技能课以及语数外这样的主干课,而轻视其他基础课,从而造成了对基础课,尤其是对职业道德课的偏见。因此一些教师常常会轻视自己的教学,认为自己的教学不重要。殊不知,当代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素质的高低源于"德"的教化,这个"德"就是做人做事的"德"。"德"是人才的灵魂,丧失"德"的"才"不仅无法升华,相反还会在贻害他人、祸害社会中毁灭自己。因此,作为职业院校,我们不能轻视职业道德,应当根据社会现实和自身情况,对职业道德课给予真正的关注,实现职业教育"教书育人"的宗旨;作为担任职业道德课教学的教师也应该看重自己的教学,懂得从"才德关系"的实质中去挖掘教授职业道德课的重要寓意,积极参与,主动投人,以真挚的情感热爱教学。
(二)培养学生情趣
1、立足行业,挖掘情趣因素
如果想让学生对所学课程感兴趣、动情感,教师首先要对所教课程充满真挚感情,钻研课程。职业道德课的内容虽然有点抽象枯燥,但它所反映的行业实践却丰富多彩。既有让人记忆深刻的个案情节,又有催人泪下的感人事迹,还有让人开心的趣味故事。这就需要老师在报刊上、广播里、影视中、网络上收集、积累经典案例,尤其是在在校学生中或在已毕业学生中搜寻他们的父辈或毕业生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真实案例。这样的案例贴近生活,更能震撼人心、培养情趣。
2、重视交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通过师生间双向性的互动可以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与节奏,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学习职业道德课的情趣。为此首先可以创建学生课堂参与的机制。讲课时,教师可以设计"猜猜看""假设题""独特见解"等技巧手法引发学生的不同争议,然后教师再加以点拨和反问,让学生始终处于参与的亢奋之中。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强学生成功体验,克服其课堂参与的心理障碍。最后要重视课后的情感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座谈、聊天、校园互联网以及走访学生家庭等形式与学生交往和沟通,这样既可加深师生间的友情,促进学生的学习,又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迎合学生的需要。
(三)调动学生情感
1、创立情景,以景引趣
创立情景、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是情景教学法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这种方法旨在根据教材的内容创立思考情景,让学生置身其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感情碰撞,从而更好地理解职业道德课传授的知识及观点。情景的种类较多,比如组织参观、行业考察、影视观摩、课堂小品、专题演讲、职岗模拟等。
2、辩论互动,激发情趣
知识通过互动获得,道理通过争辩明了。枯燥的职业道德内容在经过辩论后,就会变得生动有趣、生机勃勃。教师可根据课程的进度,设计既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又能激发学生争论欲望的话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见解。既可在教学进行中引发争议,也可分组讨论,既可在师生间辩论,也可在学生中争执。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职业道德理论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3、关注反馈,强化情趣
在职业道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如课堂练习、解答作业的正误、考试成绩的好坏,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情感;更要适时反馈学生参观考察、影视观摩、争执讨论、小品演出、聆听演讲、职岗模拟实习等方面的情感体验,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老师的评判以及有关方面的评议,强化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情趣。
4、正确评价,磨砺情趣
学生的学习是有差异的,在品行方面的表现也是不同的。为了保持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情感,我们要以尊重差异性为前提,多给表扬为手段,磨砺情趣为目标。当然,对学生的评价要正确恰当,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也要因人而异。
(四)启发学生心智
1、问题启发
问题启发就是在职业道德课教学中,教师用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处于一种求知、求解的状态中,引发他们在"生疑一释疑一质疑"的循环往复之中,在"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矛盾运动之中,探求新知,提高认识。
2、比喻启发
比喻法即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学生熟知的生动形象、具有同性质特征的事物进行通俗易懂的比喻,从而激发学生的联想,使学生在这种对照类推中,认识新事物,理解教学内容。
3、对比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两种性质相似或不同的对象进行对比,可以刺激学生的思维活动,使认识更为深化,这一方法对于那些看似简单实质并非简单的内容的作用较为明显。
4、迂移启发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性认识,或者所掌握的旧知识中与新的事物或知识有关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新的对象,起着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作用,特别是典型解剖、类比推理,更有启发性。
综上所述,上好、上活职业道德课不仅需要正确认识职业道德课程的意义,而且需要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技巧。我们要立足行业,挖掘学生情感;寻求科学的方法和途径,调动学生积极上进的情操;开拓和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热爱职业道德,重视职业道德,践行职业道德,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知""行"统一的合格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文桂.浅谈情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技术,2004(12).
[2]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唐凯麟.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董中信,男,山西农大平遥机电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