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兵:商业模式创新四大路径

来源 :商界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zhan2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天兵,科尔尼全球副总裁,科尔尼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后危机时代将充满着更多的变化和不确定,企业领导人需要一个简单实用的框架来思考和描述企业的商业模式。2009年,“第五届最佳商业模式中国峰会”的轮值主席机构科尔尼咨询公司将为我们提供一个符合中国道家思维方式的“科尔尼商业模式太极图”,为企业思考、描述并创新各自商业模式提供借鉴。
  
  “一个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盈利?”这是伴随着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永恒主题。
  
  创业者和中小企业主关注这个问题,是因为他们需要在挤满既有竞争者的荆棘丛中找到一条通幽的捷径。大型企业的领导人关注这个问题,是因为他们需要让大象般的企业学会跳舞,避免成为商业环境演变下消亡的恐龙。在全球经济陷入一场百年一遇的危机中时,企业如何维系长期生存与盈利能力更成为企业家们共同关注的主题。
  
  然而,每个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不同、客户定位不同、产品与服务的选择不同、拥有的资源不同、对资源的安排也不同。总之,每个企业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于是,如何实现可持续盈利的问题变得不简单。
  
  客户价值和企业价值是“阴阳”两极
  
  经济危机以后的时代将是一个充满变化和不确定的时代,企业领导人需要一个简单实用的框架来思考和描述企业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这里,我们提供一个符合中国道家思维方式的“科尔尼商业模式太极图”(见后图)供企业在后危机时代思考、描述并创新各自的商业模式。
  
  “科尔尼商业模式太极图”包括了商业环境、商业模式以及财务模型三个层面。商业环境的变化带来商业模式创新的机会和需要,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能否持续盈利必须在客户价值和企业价值中获得平衡并且经得起财务模型的考验。
  
  要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家必须有洞察商业环境变化的能力,能有效捕捉商业环境变化给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机遇,并对商业模式的要素进行有效配置。
  
  一个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应该同时包括客户价值和企业价值两个核心内容。其中,客户价值是企业为客户所提供的价值。而企业价值是企业在为客户提供价值的过程中所带来的自身价值。客户价值和企业价值有如太极中的阴阳两极,相生相伴,互生共荣。
  
  为客户提供价值是企业存在的基础。然而,一个企业如果只能为客户提供价值,而无法为企业自身创造价值,企业的长期生存就失去了保障。在经济环境好的时候,企业能够维系生存甚至快速发展,然而,当经济一旦出现波动,企业随即分崩离析。
  
  过去很多年中,大量中国出口企业得益于海外市场需求的快速成长,以低廉的价格获得了快速的成长和微薄的盈利。然而,大多数企业没有能够通过核心资产和核心能力的构建来创造足够的企业价值,经济危机一朝袭来,这些企业就纷纷倒闭无法自救。过去半年中,广东和江浙两地的大量出口企业均陷入了这样的困境。
  
  将客户价值与企业价值进一步分解,我们就得到一个可持续盈利商业模式的四个要素。推动客户价值的两要素:客户和产品(服务),以及带来企业价值的两个要素:关键资源和核心能力。
  
  创新的四大路径
  
  企业所面对的商业环境通常受五大驱动力的影响而变化:人口结构、消费习惯、技术发展、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及政府影响。
  
  当商业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商业模式中客户、产品(服务)、资源及能力四个要素中每一个都可能成为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主导因素,而一旦其中一个要素发生了变化,其他的因素即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之匹配。因而,从创新的来源看,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通常有四种类型:基于客户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产品和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关键资源的商业模式创新和基于关键能力的商业模式创新。
  
  1.创造和迎合新的客户机遇
  
  客户要素可以进一步包括目标客户群的规模和其需求。商业环境的变化经常带来基于客户的商业模式创新。比如,消费需求的变化就常会导致新的市场机遇。如果能在一种新的消费需求出现的早期就发现,并搭建其他各要素来满足消费需求就可以创建新的商业模式。
  
  在十多年前,中国三、四线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形成了一个对品牌运动服(鞋)的巨大消费市场。然而,由于其收入能力有限,无法购买价格相对较贵的国际品牌,这就为国内品牌运动鞋制造商提供了绝佳的市场机遇。这时,部分本土制造商(许多在福建晋江地区)就基于这样的客户机遇,放弃海外市场,转攻国内市场。他们一方面通过在央视大做广告,在三、四线城市市场建立品牌形象来拉动市场,另一方面通过代理商制度快速建设分销渠道。结果是他们中有多家在过去十年中获得了每年40%以上的增长并且盈利能力颇为可观。而大批主攻出口市场的企业则在遭遇经济危机后遇到了需求下滑,陷入了难以为继的困境。
  
  在这类案例中,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以瞄准新的客户群体(即三四线城市消费群体)为出发点,通过构建相应的关键资源(即三四线城市消费者能够接受的品牌),以及开拓相应的核心能力(即三四线城市分销能力)来形成一个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在提供客户价值的同时,企业也创造了自身价值。
  2.应对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变化
  
  产品和服务要素需要考虑其价值和价格。商业环境变化可能导致既有产品和服务价值的变化,从而对旧的商业模式形成冲击,推动新的商业模式出现。
  
  比如,传统平面媒体的基本商业模式是通过创造媒体内容吸引读者,同时利用对特定读者群的聚集,向需要投放广告的企业收取广告收入。从本质上看,在许多传统的平面媒体商业模式中,特定读者群的聚集其实是媒体企业卖给广告投放者的产品(服务),其价值往往大过发行收入,导致广告收入远远超过了媒体本身的发行收入。换言之,传统媒体的主要客户是广告投放者,其提供的服务则是广告投放企业所关注的特定读者群。然而,终端阅读机的出现和完善将对传统平面媒体的商业模式进行颠覆。因为届时绝大多数读者将通过终端阅读机进行阅读。当传统纸质媒体失去了与读者群的联系后,传统媒体企业也就失去了其主要的广告客户和生存的基础。
  
  因此,商业环境变化(这里是技术变化)会带来现有产品和服务价值的变化,从而颠覆企业传统所提供的客户价值,导致企业丧失生存的基础。持续关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是保障商业模式可持续盈利的关键。
  
  3.构建获取关键资源的模式链条
  
  关键资源是具有垄断性、排他性的资产,可以进一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一旦一个企业获得该资源后,竞争对手就无法或者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来获取。在商业环境中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基于关键资源的商业模式创新尤为重要。
  
  比如,在中国的煤炭行业中,中国神华是一个独特的采煤、发电、运输、港口经营一体化的公司。该公司在煤炭行业长期高盈利的能力来自于对中国稀缺的优质煤资源以及铁路运输资源的控制。尤其是通过自行建设铁路运输资源,中国神华得以打破铁路行业的垄断经营,将产自内地的煤快速高效地运抵秦皇岛煤码头下水。
  
  在网络世界,无形资产则更为重要。阿里巴巴的先发优势以及其创始人马云利用自己个人魅力和口才将阿里巴巴的故事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上的不断传播,为阿里巴巴积累了品牌资源,结合对支付宝(另一个关键资源)的使用,阿里巴巴获取了中国B2B市场几乎垄断的地位。
  
  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对关键资源的掌握:钢铁企业缺乏对铁矿石的掌握;家电企业缺乏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出口企业缺乏对品牌和分销渠道的掌握。缺少对关键资源的掌握就无法创造企业价值。因此,中国的宝钢们只能为力拓和必和必拓们打工;TCL们只能为三星和索尼们打工;出口企业们只能为耐克和沃尔玛们打工。为了长期可持续盈利,中国企业必须加强对关键资源的掌握。
  
  4.持续优化内生性的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来源于企业对商业活动的独特组织和安排。它可以体现在创新方面(如技术研发和工艺创新)也可以体现在经营方式方面(如营销、渠道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技术的改变通常会给关键能力带来提升并导致全新商业模式的产生。比如戴尔电脑的直销模式就是通过信息化手段的支持构建了全球供应链管理能力才实现的。其中,供应商库存管理(VMI)、全球供需平衡、需求管理三个关键模块都是通过流程优化和系统支持,构成了全球供应链管理的脊梁。这样的供应链能力使得戴尔在全球个人电脑这一竞争领域内卓尔不凡。
  
  构建核心能力是比获取关键资源更为复杂的工作。因为核心能力的构建涉及对企业活动进行组织优化和持续提升。这项工作的复杂性体现在其涉及的不仅是单个人、单个活动的一次性优化,而是多个人(甚至多个部门和多个组织)、一系列活动的持续优化。这需要企业具有组织内学习能力,换言之,企业需要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然而,正是因为核心能力的构建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一旦形成,就会构成一项竞争者无法复制的竞争优势。
  
  中国家电零售企业中有两个巨头: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在企业增长方式上两者采取了截然不同的途径。前者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不间断地快速扩张,通过规模扩张获取销量的优势,并以销量的优势进一步挤压供应商的利润。而后者则在几年前放缓扩张的步伐,把重心放在企业物流网络和后台服务系统的建设中。国美通过规模扩张为其一部分客户(消费者)提供了价值,而对另一部分客户(产品制造商),则在提供价值(分销)的同时通过其对客户资源的优势挤压了制造商的合理利润,导致其与产品制造商的矛盾不断激化,部分产品制造商转而自建渠道。同时,国美的扩张是简单的规模扩张,在物流网络和后台服务体系上的落后使其无法形成更高的单店效率,在提供客户价值的同时没有能通过核心能力的构建积累企业价值。因而,尽管在几年前国美气势逼人,从今天看,国美的发展疑问重重,而苏宁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核心能力,其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台阶。
  
  最后,“科尔尼商业模式太极图”也包括了通过财务模型对商业模式各个要素的结合进行验证,确保企业在为客户提供价值的过程中能提升自身的价值。囿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较之一年前,2009年的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未来商业环境中,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消费习惯因金融危机的影响发生许多重大变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资源与环境的约束日益加剧。所以今年关注商业模式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企业如何预见商业环境的变化并有效调整商业模式方面。
  
  
其他文献
国企和民企能不能共进?  金 碚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这次金融危机中,国有企业或者说是国有经济,发挥了很独特的作用。到底有没有国进民退,首先是一个定义问题。什么是国?什么是民?现在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企业,比如说国有股占了40%算不算国有企业?占了50%算还是60%算,或者是70%算?  前一段时间遇到花旗银行的高管,我说按照中国的概念,你们现在是国有企业。他愣了一下,说从股权结构
期刊
特别主持:杨吉,智唐文化执行总监、律师、财经图书评论人    智慧影响趋势,商业改变世界。  目前市场上专为商业人士出品的图书导读不多,即便有,要么就是对过去二十多年经典商业图书的选编、点评,在内容上没有及时更新,时效性也远远不够;要么就是被冠以“经典速读”、“名著提要”、“人生必读”,甚至是“一生不得不知的XX本书”。但这类图书往往是剪刀糨糊一蹴而就的产物。  2009年,本刊陆续向读者精心推荐
期刊
公司破产重组本不是什么奇事,但席梦思在25年的时间内却破产重组7次,每经历一次破产重组,出售方带着巨额回报安全撤退,而收购方却将席梦思推向更深的债务深渊……  这对那些忙于海外抄底的中国企业认清收购对象有着警示意义。    美国床垫第一大品牌席梦思是个有意思的“怪胎”:一方面盈利能力非常强,一年销售收入10亿美元左右,盈利约1亿美元;而另一方面却是债台高筑,其债务已从1991年的1.64亿美元飙升
期刊
在中国汽车业内,一汽和上汽是当之无愧的“大哥”、“二哥”,东风“老三”的宝座近年来在异军突起的长安“逼宫”之下可谓摇摇欲坠。而一场由新掌门人主导的并购让长安实现多年夙愿,彻底翻身上位。     善战者求之于势。可到哪里去找一个像徐留平这样善于使“巧劲”的掌门人呢?     学以致用     2009年11月10日,央企间首次汽车重组,揽中航入怀的新长安,加上哈飞、昌河,今年前10月的整车销量高达1
期刊
主持人:     张天兵,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副总裁     嘉宾:     王树彤,敦煌网CEO     杨鹏,华道数据董事长     李彤,《商界评论》主编     张向东,3G门户网总裁     王世渝,北京安控投资执行董事     王树彤:商业模式的创新首先是一个态度     在今天的经济变局下,企业如何进行突破?我认为,第一就是观念上的突破。对于企业来说,其实今天这个变局、这种不确定性
期刊
文/姜奇平,《商界评论》特约研究员,@HOME实验室主任     最近热起来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相联,整合信息流、物流和人际关系流,便于识别和管理的“物理——社会”网络。     作为财富洗牌的一次机会,物联网的兴起,会给哪些人带来财富,使哪些人失去财富呢?我们可以从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两个角度来观察。     商业机会:     
期刊
流程的效率是随着变动的增加以平方的速度降低的,流程的变动越大,效率越低。     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有一次访问韩国,参观了一家面粉企业。这家面粉厂每天处理小麦1500吨,只有66名雇员。刘永行惊叹不已,因为在中国,相同规模的企业,日生产能力一般只有几百吨,员工高达上百人,希望集团的效率相对高于国内同行业标准,250吨日生产能力的工厂,也有七八十名员工,日生产能力仅有韩国工厂的1/6。     刘
期刊
王正林,重庆拓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9年8月27日至9月2日,日经BP社以日本制造业工程师为对象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问题的切入点,既不是有关技术对企业的作用,也不是有关技术革新等内容,而是关于“技术失败”。     日经BP社从失败学的角度,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非常有价值的结论。其中,最有深意的是:89.6%的日本工程师在过去的工作中,都曾经历过难以忘记的失败。     危
期刊
2009月20~21日。北京。未化的残雪随处可见。     歌华开元大酒店,一年一度的商业模式中国峰会拉开序幕。由商界传媒联合科尔尼、长江商学院、红杉资本、实践家教育集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2009(第五届)最佳商业模式中国峰会”上,高朋满座,巅峰对话,朝九晚五,座无虚席。从宏观经济大势的方向辨别到微观的20个商业模式标杆的核心逻辑揭示,从新老冠军对话到不同领域的观察家的智慧碰撞,又是一次模式的盛典
期刊
最佳商业模式领袖冠军论坛——危机下的商业模式创新     嘉宾:     张文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     黄鸣,皇明太阳能董事长     孙为民,苏宁电器总裁     路长青,忠旺控股执行董事     刘贤方,纽约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     滕斌圣,长江商学院副院长     黄鸣:皇明的商业模式创新     作为第三届最佳商业模式的冠军企业,皇明在当时的新能源环境下,唤醒了公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