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古诗吟诵打好成才基础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l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古诗文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精髓。经典诗文,字句凝练,音韵优美,词汇丰富,意境深邃,思想深刻,蕴含了中华几千年的民族自尊、自信精神,诵读古诗文对于塑造青少年的灵魂,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促进学生成才,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在古诗文诵读中,我们品味诗人“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时,诗人在诗中表达出精忠报国的志向,坚强不屈的品质,使学生无不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在品读“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诗句中又培养了学生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精神,
  古诗文包含着如此丰富的内容,但是它毕竟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远,为让学生继承和发扬祖国的灿烂文化,我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措施,让学生学会读诗,乐于读诗。
  一、导读,读出诗中之“味”
  让学生读熟一首诗或背会一首诗是很容易的,但要学生读出味儿来就难得多了。因为要读出味就要理解诗人要表达的志向,抒发的感情,以及告诉我们的道理。这就要求我们在读诗或背诗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其次,教师要通过简要的分析,使学生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再通过范读,让学生把握好字词所蕴含的感情。最后,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体会出诗人之情,感受到诗词之美。这样做,开始时虽然很费力,但渐渐地随着诵读量的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拿到一篇诗文后,能较准确地通过朗读把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出来,即读出了诗中之“味”。
  二、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乐读、争读、创新读
  (1)在班级开展吟诵古诗文的比赛,让学生领悟诗中的情感。学生背诵古诗文,时间长了就容易厌烦,在班级定期开展朗读比赛,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就大大提高了。另外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很强,比赛完后,再给以适当的奖励,学生都争着背,抢着背,唯恐落后。在吟诵古诗文的比赛中为了能取得好成绩,学生渐渐地把诵读古诗由单纯的记忆转化到了有感情地诵读。他们通过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语音的长短变化,把诗读得抑扬顿挫,韵味十足,把诗中所蕴含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诵读古诗文由一开始只求数量的多少,转移到了既求数量多少,又讲求质量高低上。
  (2)歌词表演,抒发真情。有些诗词,配上乐曲吟唱,这无疑增强了诗词的魅力。教给学生一些诗歌,让学生吟唱,这种新颖的形式让学生感到无比快乐。同时通过“唱”诗也使诗中的真情自然流露。(如:学生在吟唱“小儿垂钓”这首诗时,通过欢快的曲调,跳跃的音符把一个活泼可爱而又顽皮的孩童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在今年的庆“六一”古诗文吟唱会上,我班演唱的几首古诗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诗配画,画配诗,情景交融。有些诗词,诗人把景物描写得细腻、优美,这时可让学生根据诗作画。例如:学生在吟诵《春日》一诗时,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出一幅画,这样就省去了繁琐的讲解,让学生通过图画,把诗中所描绘的景色画出来,在作画的过程中诗人所要表达的那种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很自然地从画中流露出来。在吟诵时再让学生指画作诗,这样诗配画,画配诗不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
  (4)诗编剧,诗编舞,大胆创新。“诗”浓缩了语言的精华,如果把无形的意境编成短剧或舞蹈表演,就会使诗词更加形象化,加深学生的理解,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我们根据一些诗词别出心裁地用废挂历等设计成服装,如梅花、秋菊、荷花等在配乐诗朗诵中进行时装表演,还有一些同学把一些古诗文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使学生耳目一新,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三、 成立诗迷会,以诗会友
  组织学生在班级成立诗迷会,如喜欢李白诗的同学组织在一起,成立“诗仙社”,喜欢杜甫诗的同学组成“诗圣园”。这些诗迷以手抄报的形式,出版了《李白诗集》《杜甫诗集》等。带领这些诗迷经常以队会的形式展开竞赛。如他们自行组织了“四季之歌”古诗吟诵会,会上同学们搜集了大量描写“春、夏、秋、冬”的诗文进行交流,使同学们领略到了四季之美。另外,他们开展了以“咏梅”为主题的中队会,会上同学们吟诵出了“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等千古名句。在咏梅的过程中同学们的品质也受到了熏陶。除此之外他们还以对“歌”的形式进行比赛等。诗迷会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从中受益匪浅,现在我们班平时学习较差的学生也能在大家的带动下背诵几十首古诗。
  如今,每天读诗、咏诗已成为学生的习惯,学生从咏诗中体会到了无穷的乐趣,并深深地为古诗中那优美精炼的语言所吸引。在古诗的吟诵中,只要我们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不失时机地去引导,就能使学生继承和弘扬祖国的灿烂文化,使他们能够站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石上,面向世界,开创未来,自强不息,勇于拼搏。
其他文献
通过莰-2-基脲与芳香醛缩合制得中间体亚胺后再与仲亚磷酸酯反应得一系列标题化合物A或由莰-2-基脲、芳香醛和仲亚磷酸酯一锅反应得到A.中间体亚胺与标题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经I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临沂市妇幼保健院不孕症门诊接受电视宫腔镜检查的1000例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不孕的子宫因素与输卵管因素。结果:1000例患者中
目的:对^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显像在监测卵巢癌复发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22例怀疑复发的卵巢癌患者,行全身^18F—FDGPET检查24例次,并与近期B超、CT、MR/检查结果
小学数学课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这门课的学习,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使学生用较少的学习时间掌握较多的知识,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这是学校和老师都想做到的。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教材、把握教材  只有吃透教材,驾驭教材,对所教的知识达到精通的程度,教学中才能运用自如。研究教材,首先要系统学习课程标准,学习全套
纵观古今,凡有一番大作为者,都对历史事件耳熟能详,对历史发展进程认识清晰,正所谓“读史使人明智”。但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不愿意用心学习。如何转变这种状况呢?  一、在历史故事中加入时代元素  在我们的孩提时代,最喜欢的莫过于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一个个历史故事或典故,每一个学生都会听得津津有味。当我们将这一授课方式运用到现在的课堂上时,学生却不大“买账”。面对这种现象,本人试着在历史故事中
合成了一系列新的1-(1-苯基-1,2,4-三氮唑-3-氧代乙酰氧基)烃基膦酸酯,并测定了它们对小麦和黄瓜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结果表明,在100 μg/g时,所有化合物对小麦芽鞘的生长具
视唱是一门综合性的技能训练,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是积累音乐语汇和音乐听觉经验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它主要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发展音乐思维能力,培养音乐感受力,积累音乐的感性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程度,从而更好地为音乐实践服务。由于是技能训练,视唱课教学模式总的来说显得比较单一,训练比较枯燥,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视唱能力,实现视唱课的灵活多样且教学效果良好,多年来我尝试了在视唱课中运用分组教学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005年9月-2006年6月上海仁济医院嘉定分院对580例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加活检,以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