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例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沟复发疝临床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6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参照组(n=43,应用开放后入路腹股沟疝修补术)和观察组(n=43,应用TEP),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与参照组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P治疗腹股沟复发疝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和积极推广。
  【关键词】 腹股沟复发疝 腹腔镜完全骨膜外修补术 临床分析
  腹股沟复发疝在临床普外科中比较常见,前次手术会导致术后腹股沟区发生局部解剖粘连变异现象,再加上置入的人工修补材料,若按照原手术切口进行再次手术,危险较大,也容易造成副损伤,且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都比较高。所以,如何有效处理复发疝、如何科学合理的选择手术入路和再手术修补方法已经成为疝外科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1]。本文选取2011年5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作如下分析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其中男性患者80例,女性患者6例,患者年龄在56-73岁之间,平均年龄(58.6±4.5)岁;与前次手术距离2-9年,平均(5.7±0.5)年。其中双侧复发4例,右侧复发34例,左侧复发48例;充填式无张力修补36例,平片无张力修补50例。按照抽签法分为参照组(n=43)和观察组(n=43)。
  1.2 方法
  参照组应用开放后入路腹股沟疝修补术,即按照传统手术方案为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TEP,主要操作步骤:给予气管内全麻麻醉方式,取患者头低足高的仰卧位,于脐轮下缘皮肤作弧形切口,长度约1.5cm,小拉钩协助作用下充分暴露,自中线部位将前鞘切开,从两侧对腹直肌进行牵拉,促使腹膜外可分离出一定的间隙。将10mm钝头鞘插入腹直肌前后鞘约3-5cm左右,连接气腹管,将压力控制在12-14mmHg范围内,套管中置入30°腹腔镜。操作人员一手负责在腹壁外进行引导,另一只手则将腹腔镜握住,并在镜头下对耻骨联合方向进入Retzius间隙进行监视,于耻骨联合与脐连线三等分处各放置套管一个,长约5mm,对Bogrus间隙进行分离,对疝囊进行游离,将大小为10cm/15cm的补片放入,并检查其是否存在折叠现象,待局部组织无出血现象后在将负压引流管放入,将CO2气体放出,并将套管拔除,缝合腹壁的穿刺孔。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并进行随访,对其相关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和评比。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版本为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手术情况采用(x±s)进行表示并予以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百分率(%)进行表示并予以x2检验,若P<0.05,则证明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比较2组手术情况
  经统计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P<0.05),其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体见表1。
  2.2 比较2组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43例患者中2例出现疼痛,3例出现血肿,并发症发生率为11.6%;参照组43例患者中1例肠道损伤,3例疼痛,2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3.9%,2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复发疝一直以来都是疝修补之中的难题,因为初次手术已经破坏了腹股沟区解剖结构和层析关系,又因为腹壁缺损范围比较大也比较薄弱,再次按照原手术入路的方式进行手术,难度非常大,而且容易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阴囊血肿、精索损伤等,再复发的概率也比较高。现代解剖学的相关研究发现,导致疝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腹股沟区的深层次薄弱区及腹横筋膜缺损、破坏,治疗过程中应将次作为处置的重点[2]。
  TEP是临床近年来比较常用的经后入路的微创腹膜前疝修补术,其通过改变传统腹股沟疝手术入路方式,对腹横筋膜进行较完整的修补,确保整个肌耻骨孔都得到补片覆盖,目前此种手术方案在初发疝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在复发疝治疗方面的相关报道还比较少[3]。本次实验中,对观察组患者尝试采用TEP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综合上述分析,TEP治疗腹股沟复发疝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和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宋坤,于江涛,王军等.完全腹膜外腹腔镜及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27(9):1180-1181,1184.
  [2]何力,张贤文,颜松龄等.改进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11):49-51.
  [3]王大川,于颖娟.2种固定方式用于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对比[J].现代临床医学,2014,40(1):20-21,25.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 探讨一次性头皮针的固定方法 方法 选择一次性头皮针输液患儿2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固定方法,实验组采用头皮针贴辅助固定,观察头皮针固定效果及患儿舒适度及家长的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无头皮针需要重新固定,拔针时间短于对照组,拔针时不粘头发及皮肤,患儿舒适安全,家长满意度提高。 结论 改进的头皮针固定效果更好,能提高护理效率,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静脉输
目的:探究持续性护理人文关怀在提高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住院患儿家属满意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PICU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
目前,尿干化学分析与尿沉渣分析联合广泛应用于临床常规尿液检验中,既方便又快速,能满足临床对尿液标本的筛查.本人连续统计了2010年4~9月我院门诊11280份尿标本,对它们的分析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摘 要】 目的:探讨单独及联合检测Myo和NT-proBNP在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应用ROC曲线比较两种指标对AMI的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AMI、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组及对照组血清中Myo和NT-proBNP的血清水平 ,应用ROC曲线法评估两种标志物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AMI组Myo、NT-proBNP含量均最高于对照组(p<0.05),Myo和NT-pro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减轻耳鼻喉部手术术后疼痛程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耳鼻喉部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
【摘 要】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效果分析。方法: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句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随机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对照组17例,患者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18例,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早期个性化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术后第12周,实验组患者Harris评分(8
目的:探讨胆道探查致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例胆道探查致十二指肠损伤病案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均术中及时发现并行穿孔修补后痊愈出院.结论:胆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毒性甲状腺肿的超声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直接扫描的方法,我在2004年1月-2009年6月统计期间用我院的西门子亚当Acuson-X300型及百胜Mylab50型
目的:研究分析创伤骨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疼痛管理后的效果,分析疼痛管理的应用价值与应用可行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本院创伤骨科共收治急诊患者145例,患者住院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