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头皮针贴辅助固定的应用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ilulu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一次性头皮针的固定方法 方法 选择一次性头皮针输液患儿2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固定方法,实验组采用头皮针贴辅助固定,观察头皮针固定效果及患儿舒适度及家长的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无头皮针需要重新固定,拔针时间短于对照组,拔针时不粘头发及皮肤,患儿舒适安全,家长满意度提高。 结论 改进的头皮针固定效果更好,能提高护理效率,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静脉输液 头皮针贴 固定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常见的做法是一次性头皮针穿刺成功后采用输液胶贴固定,临床常因患儿哭闹易动,特别是夏季,患儿出汗多,为防止针头脱落,护理人员常再用医用胶布绕头固定以防止针头脱落,很多时候好动孩子的家长也会要求多缠绕两圈。可是临床上由于医用胶布透气性不好且纸胶带没有弹性,遇汗水易脱落,患儿感觉不舒服,同时医用胶布容易粘贴小儿毛发,拔针时需要处理粘贴的毛发从而导致拔针时间长,患儿常因胶布粘住毛发加之本身的恐惧心理,整个拔针过程,大多数患儿都会哭闹剧烈,而一旁的家长更是因为粘住患儿头发,而心疼自己的宝宝,护理人员的压力也比较大,也常因此而引起纠纷。我院儿科对小儿头皮针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头皮针贴代替传统医用胶布饶头固定头皮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3年1月200例婴幼儿做为研究对象。男115 例,女85 例,年龄3个月~2岁,平均年龄1.25 岁,按照输注的顺序单双编号,试验组、对照组各100 人,2 组年龄、体重、性别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材料
  均用5.5号头皮针、3M 输液固定贴、医用胶布、无菌小棉球、酒精消毒棉签、浙江康力迪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儿童专用头皮针贴(卷装2.5cm×1m)。
  1.3 方法
  将需要进行头皮针穿刺输液治疗的患儿至于操作台上,穿刺时选择的血管可以是正中静脉、额静脉、颞浅静脉, 2岁以上婴儿选择手背静脉,具体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所有患儿都由同一组通过培训后的护士操作。
  (1)对照组按常规消毒穿刺,成功后用3M输液固定贴固定头皮针,后根据情况再用医用胶布,缠绕,有时会根据患儿情况多固定圈数。常规方法拔针,因为粘毛发,所以拔针速度比较慢。固定好后,指导家长正确抱宝宝姿势,做好输液健康教育,防止针头脱落。
  (2)实验组同样用常规消毒方法后进行穿刺,成功后仍用3M输液固定贴固定头皮针,固定好后用头皮针贴缠绕辅助固定;拔针时,因为不粘毛发,速度较对照组快。
  1.4 判断标准
  观察头皮针是否因有汗脱落而需要重复固定,是否因有汗使常规的固定方法导致胶布使用过长,从而导致拔针时头发粘贴过多,粘住皮肤,因此拔针时间延长。
  2 结果
  3 讨论
  传统头皮针固定法输液胶贴配合医用胶布,遇到患儿出汗多时,往往护理人员会因为怕脱落,而围绕患儿的头多缠绕几圈,固定多了,因为没有弹性,可能患儿会感觉不舒适,而用手去搔抓,导致针头脱落,二次穿刺会给患儿增加痛苦,家长心情焦虑不满意,因为血管破坏,给二次穿刺的护理人员在技术上增加困难,特别是穿刺本身就困难的患儿,护理人员更是增加了心理压力,医用胶布在刚遇到汗水时往往贴不住,而当患儿哭闹结束,输液时在妈妈怀中熟睡时,医用胶布在拔针时又会粘的更紧,增加拔针困难。拔针时间越长,不仅家长焦虑心疼,护理人员特别是年轻护士自身也会焦虑不安,更有甚者因拔针粘头发弄哭患儿导致护理纠纷。对照组按常规消毒穿刺,成功后用3M输液固定贴,后根据情况再用医用胶布,缠绕,因为医用胶带本身的质量问题,会导致临床使用中的问题,例如绕的过程中途断裂,或有些医用胶带时间稍微长一些,会粘在一起,在撕开时找不到头,医用胶带使用不便。
  使用头皮针贴辅助固定时,用头皮针贴只需要1-2圈即可。头皮针贴具有安全、有弹性、无过敏、无刺激、不粘皮肤及毛发的优点,患儿感觉舒适,不像传统的医用胶布,遇汗水易脱落,在输液结束时粘住患儿的头发和皮肤,使患儿感觉不舒适。头皮针贴有自粘性,在输液结束拔针时,只需轻轻揭开粘贴处,一个动作即可完成,不会粘住患儿的头发及皮肤,护理人员轻松,而因此头皮针贴辅助固定可靠,不出现松脱,同时拔针迅速,有效的提高的护理效率。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不仅要求一针见血,更是希望宝宝在整个的输液过程中,能够舒适安全,尽量减少对宝宝不必要的伤害。试验组的方法很好地摒弃了对照组的不足,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同时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小寒 尚少梅 基础护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五版
  [2]崔焱 儿科护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五版
  [3]黄志霞,吴君 头皮针贴在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 当代护士旬刊 2015(12):120-120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分析内分泌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隐患及科学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该院内分泌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30例内分泌科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近年来国内学者们围绕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开展了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均显示针刺疗效肯定,且相比西药治疗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的优点,但由于研究方法存在缺陷,研究结果无法在
【摘 要】 1980年非手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被介绍应用于临床,其优点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近30年来,PEG临床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展,越来越受到重视.该项技术已在欧美、日本等国家替代外科胃造瘘,目前PEG已经成为需要长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首选方法[1]。  【关键词】 胃镜 经皮胃造瘘 临床应用  经皮胃造瘘术(Pe
目的 对耐药肺结核患者加强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耐药肺结核患者中,选取80例进行此次研究,并将之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
脾脏属网状内皮系统器官,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尽管磁共振、核医学和超声成像对其检查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CT仍是脾脏检查的一种最重要的方法,因其具有高峰对比强化,特别
【摘 要】 目的 总结我院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间16名施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的手术配合经验。结果1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术中转开腹的患者,术中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配合娴熟。结论:术中良好的护理配合是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胃癌根治性切除术 手术配合
目的:探究脑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利用心理干预给身心康复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80例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
目的:比较在全麻剖宫产术中分别应用瑞芬太尼和氯胺酮诱导对产妇血压、心率及胎儿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需行全麻的孕妇40例,分为两组,分别用瑞芬太尼
目的:探讨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救治经验与体会.方法:限制毒物再吸收:彻底清洗全身皮肤、快速彻底洗胃,合理使用抗胆碱与胆碱酯酶复活剂和积极防治并发症,密切观察病情.
【摘 要】 目的:探讨在产妇分娩过程中使用会阴无保护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4年6月到2016年5月于我院自然分娩的产妇1021例临床资料,将采用会阴无保护分娩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会阴保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产后出血及会因侧切等情况。结果:经过分析统计,观察组的会阴裂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0%vs61.61%),产后出现尿潴留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5%vs2.9%)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