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园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hua0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本文对高职园艺行业典型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行了分析,旨在建设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园艺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园艺专业 职业能力 课程体系
  近几年随着园艺产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园艺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同时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出现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不是因为园艺产业就业岗位不足问题,而是因为人才的质量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可见高职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因此有必要对园艺产业工作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找准高职园艺专业学生在园艺产业就业市场中的定位,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出发,构建高职园艺专业课程体系。
  一、高职园艺专业职业能力构成分析
  通过对大量的社会调查及分析,高职园艺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是企业单位,集中在包括园艺公司、种子公司休闲观光农业企业、农业科技园区、园林公司等企业单位,其可选岗位涵盖以下方向:园艺植物生产或技术服务,园艺植物种子、种苗、园艺资材销售,农产品营销,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物流,园林绿化等。根据园艺专业主要职业岗位对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对综合职业能力的表述,可以把园艺行业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包括:园艺植物种苗生产能力、园艺产品生产能力、园艺植物养护管理及保护能力、园艺植物应用技术、观赏园艺工程的概预算能力、园艺产品营销能力、新技术推广能力、办公软件的操作能力等方面,这些能力构成学生最基本的就业能力;方法能力包括问题解决及思辨能力、学习能力、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规划和组织活动、创新能力等方面;社会能力包括合作与沟通能力、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及企业工作方式等的变化的能力、推销自我的能力、竞争和抗挫折能力等方面。
  二、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高职园艺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园艺职业岗位对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打破传统“三段式”结构课程体系,改变存在内容陈旧、理论过深、容量过大、技能训练薄弱的问题,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为途径,构建园艺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满足社会对高职园艺人才的需求。
  (一)围绕园艺职业能力要求设置课程体系。
  1.根据高职园艺专业技术专业人员的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将课程体系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文化基础课程、通用技术课程、职业核心课程、职业拓展课程。
  (1)文化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知识、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及合作、沟通等能力。该课程设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文写作、体育、就业与创业指导、职业礼仪等。
  (2)通用技术课程的设置旨在使学生学会与职业岗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着眼于学生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基本专业技能的训练。通用技术课程包括:植物与植物生理、农业基础化学、植物生长与环境、园艺设施、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等。
  (3)职业核心课程是根据职业岗位对专项技术能力的要求而设置的,培养该专业的职业岗位的关键能力。其课程包括园艺植物栽培技术(含有蔬菜栽培技术、果树栽培技术、花卉栽培技术)、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盆景与插花艺术、园艺植物种苗生产技术、观赏树木栽培技术等。
  (4)职业拓展课程主要是拓展学生就业的方向,为学生今后相似岗位的转换和本专业岗位能力打基础。该课程包括花卉应用技术、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园艺产品营销、园林规划设计、园艺企业经营管理、草坪建植与养护技术等。
  2.将通用技术课程、职业核心课程和基础课平行设置,运用项目教学法将理论、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职业素质。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园艺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
  1.课程整合。
  针对于通用技术课程,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合并为《植物与植物生理》,《农业气象》、《土壤与肥料》合并为《植物生长与环境》;职业核心课程中的“果树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花卉栽培技术”等,在内容有部分重复,有必要进行重新整合,可以整合为《园艺植物栽培技术》。这样既避免了重复,又节约课时,增加了实践时间,使知识更系统。
  2.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加大实践教学课时。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数,使其占总学时的50%以上,注意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集中实训课程,以提高学时实际操作能力,职业核心课程则注重与职业岗位相结合进行课程设置,同实训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增加职业拓展课程和相关职业素质课程。
  为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的就业方向选修职业拓展课程,如职业礼仪、以提高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在加强岗位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可以在课程设置时开设如《职业礼仪》,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
  4.课证融合,注重于职业认证考试接轨。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知识的选取围绕职业岗位的需要来进行,同时注重把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相结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专业方向选择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海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职教通讯,2011,10:7-10.
  [2]宋争辉.高校职业能力课程开发与实施[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3]蒋乃平.对综合职业能力内涵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1.10:19-20.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郭正兵.高职高专园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8:120-121.
  [6]余慧琳,王海涛.高等职业院校园艺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6:138-139.
  [7]黄士良,王振杰,金红霞,曹珍.基于核心能力的园艺技术专业课程群建设[J].职业时空,2011,11:74-76.
  [8]王俊山,赵奇志,闫天琴,李小明,王尔茂.高职院校职业素质课程体系构建研究职业技术教育[J].2010,20:50-52.
其他文献
一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创新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勇于质疑的精神。“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开端,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探究。因此,化学学习中经过思考,提出存在于化学事物内部或者化学事物之间的问题,是化学学习的一种基本活动方法,也是转变学习方式和增强化学学习效果的一种基本方法。“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是在目前的化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
习题是检测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必需手段。习题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中日语的教学面临备课量大、现有习题册较少的客观实际。因此,如何把握教材和大纲,
摘要: 作者通过开展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意识调查,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意识有积极的一面,也有缺失的部分。高职院校应通过积极创建感恩校园文化,拓展校园网络平台,开设感恩教育主课堂,将感恩教育与社会实践、贫困助学紧密联系,建立感恩评价体系来加强学生感恩意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感恩意识 现状调查  感恩意识是人们对给予自己恩惠的人或者物,积极给予物质或是精神上报
该文介绍了采用铜、锆、铬、稀土合金材料,利用二次热轧,组合模辊拉、高精度单模拉拔等先进的工艺技术,研制出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磨耗和高强度铜合金电车线的可行性。
期刊
以小麦不同品种和突变体为材料,组配成5×3NCⅡ交配设计,对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F_1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除抽穗期在F_1代以负向优势为主外,其余7个性状均以正向优势
摘要: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各类院校呈现出幼师热的现象。幼儿教师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正确的专业思想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和将来从事教师职业的精神支柱。因此,结合五年制幼师生教育和学习的现状,实施策略研究,加强和改进其专业思想教育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幼师生 学前教育专业 思想教育策略  学前教育专业是我国早期教育战线的中坚力量。近两年来社会普
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在甘肃实施,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与教材同时在变,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
为了确定活塞气环装配装置在设计过程中的机械动力系统及传动系统,提高活塞装配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装配过程中系统的负载开始,采用数学建模和Simulink平台对活塞气环
摘要: 作者结合讲授《植物学》的教学实践,从培养学习兴趣、强调课堂纪律及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等三方面,阐述了如何提升植物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心得。  关键词: 植物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换句话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学生有没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