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进修实验学校“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阶段推进方案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ywbyt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推进“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的过程中,教师依托“深度学习”教学理念开展了持续、深入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宝贵的课程资源,也引发他们进行了深入思考。
  学生的学习是深度交流和深度思维吗?
  我们的设计和实施一致吗?
  我们真正关注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或个性化需求了吗?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认识学生的哪些策略或方法?
  我们在穿越学科边界的探索和实践中有哪些思考?
  我们在认识学生方面有什么困惑或问题?
  学生的需求和成长是教师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着眼点。如何基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如何真正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基于以上思考,学校以“深度学习,从认识学生开始”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教学研究工作,在分享和探讨中重新审视“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审视课堂,以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研究目标
  1.理解“关注学生学习”与“认识学生学习”的区别,在案例剖析和分享中提炼认识学生学习的方法或策略。
  2.能结合案例阐述自己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过程的,尝试总结“引导学生自然发生的学习过程”的方法。
  3.能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角度初步探索课程建设的有效做法。
  研究内容
  1.从关注学生学习到认识学生学习
  结合现阶段教学实践案例,探索和提炼认识学生的方法或策略,可能涉及的角度:学生学习风格(感知型、思维型、记忆型)、学生知识结构、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学生学习情感(学生学习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自我概念)、学生学习起点(已有思想、认识、行动和水平)及学生学习过程等。
  2.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从现阶段的教学实践案例中提炼思维工具(即学生思考问题的脚手架),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3.学生个性化学习与课程准备
  结合现阶段的教学实践,探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课程建设与实施(如走班制教学、优秀生培养等)。
  4.穿越学科边界的课程实施与探索
  结合现阶段的教学实践案例,探讨穿越学科边界课程建设的经验或思考。可选取的角度:(1)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德育课程、科学实验课程、校本课程等跨学科课程。(2)某些专题或概念的跨学科应用。
  研究方法
  基于案例的行动研究法。
  研究阶段
  1.制订研究计划
  以备课组为单位(小学科以学科组为单位),在上述研究内容中选择一个研究主题,确定研究角度,撰写并完善研究计划,明确研究活动开展的形式、要求和预期成果。
  2.实施研究计划
  各备课组基于现阶段开展的课堂教学实践,按计划开展研究,及时收集和分析过程性资料,进行成果整理。各备课组至少进行3次小组研讨活动,每位教师形成基于案例的研究成果。
  3. 分享研究成果
  各备课组在学科组内进行成果汇报和分享,每个学科向学校推荐50%的优秀成果。
  说明:
  1.每次活动前,每位教师要有准备好的材料,要有研究过程中的成果。
  2.每位教师要在每次活动前进行实践,拿出实践成果。
  3.研究末期,备课组把自己的成果进行整理(论文、PPT、实践中的各种材料等)。
  4.每位教师要有自己不同的研究结果。
  执笔人:刘卫红、曾辉
  参与论坛策划人员:刘艳、朱晓安、赵志永、胡彬、陈灿、明欣
其他文献
旬阳中学平坦而宽阔的“君子广场”中心矗立着一尊青铜主题雕塑,碧草绿树为底,蓝天白云作幕,雕塑如旗帜,似火炬,又像一束展开的书卷。沿着“君子大道”前行,成行的香橼树结着灿灿金果,鲜花簇拥着的名人雕像在阳光下显得庄严圣洁。身着校服阳光向上的学子随时向客人微笑示意,轻声问好,好似君子形象。这是旬阳中学多年着力打造“君子文化”的成果。  旬阳中学的树种,最多的是香橼,最高的是香樟,最茂盛的是桂花,最挺直的
2017年是我教师职业生涯的第十年,回想这十年的点点滴滴,能够获得学生的肯定是我在学生时代评价教师的标准,也是我成为教师后的不懈追求。从教十年,我所做的不是学生崇拜我,而是去崇拜每一位学生,忠心做学生的小粉丝。  一、成为学生小粉丝必备技能之一——崇拜的眼神 停不下来的掌声  刚调入北京市海淀区执教时,心想海淀的学生肯定特别牛,知道的事情绝对不比我少,所以每次备课、上课都小心翼翼,做足充分准备。学
快乐是什么?写下这样一个追问,我不由地又看了一眼案头那套“快乐宝贝幼儿情境认知绘本”,加拿大绘本大师罗杰·巴克那雪白的胡须以及明朗而睿智的笑容,让这个初秋的午后,蓦然间有了些“快乐”的味道。  快乐是什么?相信这样的一个问题,一定也让这位来自枫叶之国的著名童书作家久久思量,所以,他用了整整十本书的篇幅,来完成这个“快乐”的作业。罗杰·巴克先生的意图似乎很简单,他只是想表达“快乐”,真正属于孩子的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在培养奋斗精神上、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以“十大走进”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不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十大走进”即走进军营、走进大山、走进新农村、走进革命老区、走进社区、走进高新企业、走进高校及科研院所、走进革命历史纪念场馆、走进实验室及图书馆、走近名人名家。自2017年,
为了贯彻中央有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部署,教育部门现在正在加快研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希望在203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会面临怎样的问题,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这些都是当前学界比较关心的话题。  2017年4月18日,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7)》发布研讨会”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在京城东郊杨镇的西北角,坐落着一所花园式的农村学府——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杨镇一中”)。初建时,杨镇一中只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学设备匮乏,师资力量薄弱。如今,这所学校已经蜕变为一所教育教学质量优良的市高中示范校,一所追求卓越、可以让家长放心托付孩子未来的学校,而这与杨镇一中一贯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是分不开的。  一、重师德:将师德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学高为师,
编者按  提起錢守旺老师,会想到他倡导的“动感课堂”。“动感课堂”是以学生活动为设计思路,以“情境、学材、问题串”为抓手,以“五动理念”为教学追求,以学生思维深度参与和知识深度理解为目标的一种理想课堂形态。“动感课堂”在全国有七个实验区,覆盖近百所学校。本期发表的三篇文章将从不同角度带你走进“动感课堂”,全方位感受“动感课堂”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提出的教学策略。通过第一篇文章的学习,可以明确“对话”
“用市场机制整合教育资源,为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使得我们的视野更为开阔,服务更加灵活和到位”。接受采访时,肖卫国主任用上面的话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以下简称“教培中心”)的工作定位。教培中心的缘起可以追溯到1980年,当时,北京师范大学专门成立了附属学校发展与研究中心,旨在整合北师大附属中小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系统、优质的服务。研究中心成立后,在开辟新的服务渠
2015年7月24—25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与美国中小学校长协会合作主办,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协办的“2015中美校长高峰论坛:美国荣誉校长北京行”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活动期间,我们有幸采访到了美国宾夕法尼亚中小学校长协会主席詹姆斯·理查德森(James Richardson)先生,他向我们讲述了技术如何改变着今天的教育。  中国教师:亲爱的詹姆斯先
黄宝环  女,汉族,1930年2月—2017年8月,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永宁镇人,高等师范肄业。  1950—1952年,先后在关岭县花江镇花江小学、新场村新场小学担任唱游、语文和音乐教师;1952—1987年,转到镇宁县六马区①任教,先后在六马区的乐运村、良田村和打帮村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担任全科教师,执教三十余年;1987年调到镇宁县城关镇城关三小担任小学语文教师,直至退休。1959年至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