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化学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527236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结合教材内容渗透环保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化学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化学的研究方法也为环境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只要教师充分依靠教材,使学生充分理解污染的形成与危害,学生才能学以致用,在生活中从我做起保护环境,不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高中教材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块中,介绍了“酸雨”的形成及危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讲明“酸雨”的成分是硫酸(H2SO4)、硝酸(HNO3)等,是因为含硫、氮燃料的燃烧以及化工生产中废气的任意排放造成的。“酸雨”可以使工业机械锈蚀,寿命缩短;可以使河流、湖泊沉积的某些重金属元素化合物溶出,从而进入鱼、贝体中,危害人类健康;可以使土壤酸化,造成农作物的大幅减产;可以使一些价值很高的文物腐蚀;可以使森林大面积毁坏,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采取的措施有:①减少污染源,采用低硫的煤,或者对含硫燃料进行加工脱硫。②开辟新能源,如太阳能、原子能的开发利用。③优化产业结构,对工业废气进行综合处理,提高回收利用率,化害为益。
  初中教材中在学生学习了二氧化碳知识后,对“温室效应”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到高中学习了“烃、石油、煤”的知识,更进一步掌握了“温室效应”的成因及危害。由于“温室气体”阻碍了地球上能量的扩散,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气温变暖,水的蒸发速度加快,大气环流紊乱,造成旱、涝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地球温度的升高可能导致海平面水位上升,使一些沿海平原和三角洲淹没,土地减少,引起世界性的人口流动,增大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采取的措施有:最简单、最实在的措施,首先是大力发展绿色植物,植树造林,还地球山清水秀的本来面目,恢复生态系统之间的固有平衡。其次是控制污染源,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寻找新的、无污染的燃料,开辟新能源。
  二、结合实验教学渗透环保教育
  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精心指导学生规范性实验,也是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效途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但实验必定会涉及有害、有毒的物质,散发到空气中、水中造成环境污染。例如,在铜和浓硝酸的反应中,利用注射器代替试管进行试验,取一支10毫升的注射器,抽出活塞,在针筒内装入0.04克铜屑,推上活塞并吸入0.1毫升的浓硝酸,观察现象,等反应完毕后将注射器中液体小心排入废液瓶中,无色气体在针筒内再吸入空气,可见到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改进后的装置是封闭体系,易于对比观察,效果明显,药品用量比改进前少得多,同时能防止有毒气体二氧化氮的泄漏而污染空气。再结合汽车、飞机等运输工具排放废气污染空气而形成光化学烟雾的实例,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用化学实验室装备要求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学生去观察实验室装备,去理解、去思考。为什么化学实验室必须安装抽空排气系统,而且排气扇设在外墙靠地面处?为什么实验废液必须回收利用后采用三级沉淀池处理后,方可排入污水管道?其次利用学生实验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亲身体验,直观感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化学实验,尤其是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气体的制备,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等,产生的气体都能毒化实验室。为了防止污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自己设计实验装置,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污染问题。在化学实验中,教育学生每一个细节都要体现环保,使学生接受直观的环保教育,从而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结合课外活动渗透环保教育
  把环保实验安排在课外活动中进行,既可补充课堂教学上因时间限制而造成的不足,又可使学生加深认识,充分理解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
  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牢记环保使命,充分利用和节约能源,如节水、节电、充分燃烧煤气、石油液化气等,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不乱倒污水等,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如含p洗衣粉、喷发胶等,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好我们的家园。还可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寓环境教育于知识性、趣味性的各种活动中,一方面使学生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初步提高认识环境和评价环境的能力,增强他们环境保护的意识。
  组织学生测定大气污染物浓度、周边水的酸碱度,到污水处理厂参观污水处理,利用课余时间到野外收集废电池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选择就近水泥厂污染情况做调查、采访,一是调查水泥厂周围的植物生长情况并与其他地方的同类植物作比较;二是调查水泥厂排水沟两边植物及水中动物,进一步了解水泥厂的环境污染;三是采访水泥厂周围的群众并作记录。
  作为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把环境教育贯穿始末,在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学生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同时也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其他文献
一、地理教学中独特的德育教学  中学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的各种正确的地理观点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所谓正确的地理观点,主要是正确的人地观、种族观、因果观。正确的人地观能使学生明确要遵循自然规律,合理的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平衡,预测经人类活动影响后自然界的演化发展,依此调整人类的行为;正确的种族观,使学生反对种族优化论、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正确的因果观,使学生能
现代阅读学认为:“在书页把意义传输给读者的同时读者也把意义赋予了书页。阅读理解是由书页和读者两者相互影响而获取的。”读文章不仅要读文章背后的人,理解文章的意义,更要理解文章后面的人发出的信息。  语文教材申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具有典型性,有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一是思想内涵比较全面,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二是题材广泛,有利于学生认识大千世界;三是体裁多样,增强了趣味性、可读性和感染力。基于对语文阅读
编辑:吴笛  生日:1985年2月5日  身高:1.85米  体重:80公斤  位置:前锋  北京时间5月3日凌晨,2016-2017赛季欧冠联赛半决赛首回合打响,皇马主场迎战马竞。上半场,C罗接卡塞米罗助攻头球建功,下半场C罗反断费利佩后抽射破门,终场前又是C罗,巴斯克斯传中、葡萄牙人门前扫射锁定胜局。最终,凭借C罗的帽子戏法,皇马主场3∶0完胜马竞,一只脚已经踏进了本赛季欧冠决赛的场地。  C
一、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及主要内容  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个体思想与行为长期矛盾、反复且复杂的过程,伴随着学生的一生。学生的道德行为往往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因而在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中要重视个体的自我感知,通过自我体验、自我锻炼提升道德认识水平,形成更加牢固且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真正达到道德品质的知行合一。  体育作为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其课程特点就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摘 要】语文课在美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前提是让学生能感受美,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让学生感受美: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感知审美对象。二、进行美读,利用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来感悟美。三、驰骋想象,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美。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感受美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意味隽永的诗歌,诗情画意的散文,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