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着您的幸福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joj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惊闻于永正先生逝世,沉痛哀悼的同时,想着老先生乃小语界泰斗級人物,他的一生倾心于小学语文教学,可谓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于老师的这种精神境界恰似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重要思想不谋而合。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班主任,战斗在一线近20年的党员老师,就应该以于永正老师为榜样,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把十九大报告的精神真真切切的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于永正老师一生桃李满天下,他是幸福的!带着感动和敬佩的心情读完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感慨良多。于永正老师是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同样是幸福的!
  以下是我拜读于老师其中的一本书的感受心得,也恰逢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带着教育的初心,捧着于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愿初心不改,不负使命!
  这本书是于老师从教五十多年的较为全面的总结。被于老师称为封笔之作!也是压卷之作!于永正老师从事小语教学五十多年来,一直勤于读书,笔耕不辍。他的课堂轻松、幽默,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时常进射智慧的火花。
  这本书,我前后共读了三遍。每读完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和感悟。于永正老师的语言朴实、真切,他的文字有情感,有温度。徜徉书中,时常觉得于老师是在与我们面对面的交流!
  书上有很多地方,我都认真做了批注。批注里有共鸣,有疑惑,更多的是感悟与收获。书中第三章《是师非师,是课非课》,是于永正老师为师之道的精彩诠释。其中,本章最后两句话给我印象深刻:“真的不要太像老师,不要太像上课,太像那么回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本书我共读了三遍,三次读到此处的感悟皆有所不同,或者应该说一次比一次感受深刻!
  第一次读的时候,我做的批注是:“为师的最高境界,学习了! ”其实言下之意是:于永正老师称自己的课为“是课非课”,称自己则“是师非师”。他把为师上课自比齐白石老人是画非画的作画风格。这似是而非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想:这些都是大师所为,让人望尘莫及啊!于永正老师的为师之道,通俗点讲就是:我们的老师不太像老师。不能总是背着手,绷着脸,不苟言笑。不能总以长者、教者自居。否则,师生之间会有隔阂,就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于是我如获至宝,开始进行疯狂的模仿于永正老师。放下架子,不以长者自居,蹲下来看学生。起初好像很有效,每到课间活动,我总能和同学们打成一处,常常被他们团团围住,一个个崇拜的眼光看着我,跟我畅所欲言。我自以为已经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于是沾沾自喜,禁不住偷着乐。可日了一长,我渐渐发现转着我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就连课堂上,他们有时都无视我的存在,不专心听课,个个谈笑风生。课常俨然成了“菜市场”!这是一场盲目的模仿,失败的实践!我深刻的反思自己:为什么于老师做的随心所欲,而我不能?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于是,我决定再次阅读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真的不要太像老师,不要太像上课。太像那么回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第二次再读到于老师的这两句话时,我却有了和上次不同的感受:看似“随心所欲”,其实“不逾矩”。这样的课堂,学生喜欢,老师也放松。这样的老师,学生喜欢,在不知不觉的相处中,成长并收获了!俗话说的好:画龙画虎难画骨。于永正老师在教育教学上倾尽所有,可以说,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小语课堂。他从教几十年年来,勤于读书,笔耕不辍,开创“五重教学法”,他的课上遍大江南北,可谓堂堂精彩,匠心独具,堪称典范。看似“随心所欲”,岂能“随心所欲”?于老师博览群书,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他充满智慧的课堂语言,简洁、朴素、明快、幽默。于老师还是一位“艺术大师”,他会唱京剧,能演奏京胡,朗读声情并茂、板书遵劲有力,这些艺术提升了他的审美情趣,也让他的课堂更有情趣,充满灵性。在努力践行“学讲课堂”的教改之路上,我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学进去”“讲出来”“教别人”,通过自主学、合作学、质疑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自己大胆讲出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和发展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才会自己学会知识,并能应用知识。这其中与于永正老师的“五重课堂”有些相通之处。以人为本,最大程度上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位置。课堂效果,显而易见。
  于是我再一次的捧起于永正老师的《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我感悟又升华了: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理性,多些情趣。以情教书,理在其中。人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不生活在理念中的,生活在理念中是要窒息的。一切从实际出发。
  于永正老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不仅仅指导着我们的课堂,甚至影响着我们如何工作、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书,可以给我们所有的智慧和情感。读书,是为了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于永正老师说: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热爱、尊重每一个学生!岁月的刀能在我的脸上刻上深深的、密密的皱纹,却刻不到我的心上,既然命运为我们选择了教师,就让我们把教育作为事业吧!成功就在脚下——只要带着思考教书。
  最后,我把雷夫老师喜欢的诗送给大家,与各位老师共勉:
  假如你命该扫街,
  就要扫的有模有样,
  一如米开朗基罗在画画,
  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
  一如贝多芬在作曲。
  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并特别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正在践行着大师前行的道路,渐渐地在语文教学中走向成熟。我们能读到这么真诚的书籍,是我们的幸运,孩子们的幸运。让我们站在大师的肩膀上,用爱成就孩子,用智慧驾驭课堂,在启迪中书写属于我们的教育人生。
其他文献
【摘 要】  音乐是流动的文学,文学是凝固的音乐。语文课堂乘着歌声的翅膀,会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语文课堂与音乐有着天然的、广泛的联系。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给学生设置一个愉快的学习情境,语文学习效果也会在愉悦的学习情境中得以升华。  【关键词】  流行歌曲 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修养的要点,没有这种修养,人的感情对生活中一切美好和高尚的东西会
期刊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懂得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华夏儿女应具有感恩之心。然而,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如今的孩子多半娇生惯养,形成以自我为中心,感恩之心逐渐丢失。“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蕴含丰富的民族思想、道德情感,有助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修养的教育与熏陶。”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素养的课程,同时承载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作文教学应该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中积累生活素材,要把生活作为作文习作的源头活水。然而,受社会因素和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作文水平始终停滞不前并处在低谷,学生对写作畏之如虎。究其原因,就是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追求功利,重视写作的结果忽视学生习作过程中习作心理和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个性,以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为前提,强化作文和生活的有机融合,
期刊
【摘 要】  现阶段,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成为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一形势下,错题本的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主体的认可。特别是对于语文这一门学科的学习来说,如果可以有效应用错题本,那么将会大大提升学习的效率。本文从实际出发,探讨了在高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应用错题本这一工具,实现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提升。希望可以为广大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较强的语文能力。阅读是阅读主体通过对文本的认读和理解来获得信息的主要手段。中学生如果有了较强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还有利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有利于语文之外其它课程的学习。两个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們有必要以此为标准强化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中学生
期刊
【摘 要】  作文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标尺,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体现。但是在实际的作文学习中,学生们的作文能力普遍低效。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把作文的教学方法吃透。笔者认为,在小学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观察法、情境法、想象法、体验法、引经据典法来实施小学作文的教学。  【关键词】  小学作文 情境法 想象法 观察法 引经据典法 体验法  针对语文作文教学中“高耗低效”的现
期刊
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条评论:“刷题是现今教育一大败笔,刷题培养出的人才大都是高分低能!”对此,我不敢苟同,且不说发出这条评论的人是否有过科学的数据统计,这种一棍子打死 “刷题”的言论也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凡是具有两面性,“刷题”精神就值得我们共同追求。  众所周知,现今社会高等杰出人才大都是经历过“刷题”的人,从央视名嘴代表撒贝宁、白岩松,到大型网购平台京东商城CEO刘强东、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
期刊
【摘 要】  纵观低段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老师们大多以课文为主,每天的教学任务也仅仅围绕着课本上提供的课文展开。这对于正处在该大量吸收字词,培养观察、表达、想象力的低段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在课堂之外开辟一种新颖高效的朗读模式是本文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關键词】  低段 朗读 新颖 高效  《语文课程标准(2015版)》为低段的语文教学任务设立了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
期刊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实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时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学生的心往往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利用图片、视频、音频、意象等形式为学生创设心理健康教育情境,让学生沉浸在情境中,进而产生情感共鸣,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潜移
期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大多都遭遇过这样的尴尬:我们的作文课,已经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袁卫星老师的“写出人物个性”就像是迷茫中的一片星光,照亮了我们的求索之路。  不着痕迹,扣题精妙——导语  回想自己的导入,或因异于平日的郑重,让学生正襟危坐;或因过于粉饰的语言,让学生忍俊不禁。袁老师以讲故事、话家常的导语,扫除了学生对于写作的戒心和抵触意识。作文课的开场白一定要好给学生一个快乐的开始,从第一分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