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一体,读演结合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纵观低段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老师们大多以课文为主,每天的教学任务也仅仅围绕着课本上提供的课文展开。这对于正处在该大量吸收字词,培养观察、表达、想象力的低段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在课堂之外开辟一种新颖高效的朗读模式是本文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關键词】
  低段 朗读 新颖 高效
  《语文课程标准(2015版)》为低段的语文教学任务设立了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语文老师们都深有体会,一个孩子的朗读水平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他语文素养的高低。阅读一篇文章后,倘若再能声情并茂的朗读出来,将会更好的促进对文章的理解,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切实的锻炼。低段是朗读训练的起始阶段。我们应当足够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积极地去探索新颖高效的朗读模式。
  新颖高效的朗读模式势必定要与传统的朗读模式区别开。在朗读材料的选择上,应当符合低段生的心理特征。尽量选择童话、寓言、神话等题材的文章或书籍。朗读的人员应当是全班参与。师生合作朗读的形式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这种形式,转变了教师的角色定位,和学生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的朗读关系。演一演的朗读形式也深受低段学生的追捧,因其释放了该年龄段学生的好动,注意力时间短的天性。二者结合,相得益彰。
  一、加强了语言文字的内化力,整体文本的感知力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为了把课文讲解得更清晰透彻,往往会对文章的字、词、句、段做详细的分析。可事实上,一篇完整有趣的文章也会因为这样的教学而变得索然无味。对于低段的孩子,大多也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所以对于所学的课文往往也是独见星星,不见天空。其实中国传统的语言教学已经总结出了一条宝贵的经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一篇文章尝试用多种方式的朗读把它读出来,自然而然会通晓其中的含义。
  低段学生的词语库是相当贫乏的。因此老师应当帮助他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情景下积累语料,感悟语言本身。当学生读得兴趣盎然,听得津津有味,语言积累也就在这样的情景中悄然发生。低段生选读的文章和书籍大都浅显易懂。但是对于低龄儿来说依旧需要认真思考,仔细咀嚼。因为正确的理解是建立在对整片文章或是正本书作为一个单位的基础上的。正确的理解也是在认真朗读的基础上发生的。
  因此,学生可采用开火车的方式,一人朗读一句,全班一起,老师也算入其中一员,合力朗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童话》中的名篇,每个孩子通过朗读都能明白这篇童话要表达的意思。但我们的低段教学若是一味追求字词积累、赏析。那么并没有完全发挥这部名篇的价值,语言的习得是万万不可忽视的。所以学生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并辅以小幅度的,站在座位前就可以表演的动作来完成自己要读的那句话。如此一来,打通多种感官,用肢体语言强化自己的朗读内容,使二者充分融合在一起,让低段的孩子对文本的体验更加充分有效,也更容易实现其对语言的体会和内化。有肢体动作的辅助,学生对待朗读也会越来越充满兴趣。一部名篇,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每读一次,学生的体会也会更加深入一些。就这样在读读演演的集体朗读氛围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二、发挥了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激发了学生的朗读热情
  新颖高效的朗读模式必然少不了教师的亲身示范。对于语文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环节,《语文课程标准》给出了这样的要求:一二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然而让学生从学习模仿到正确使用,其实质在于老师对学生朗读的培养。低段的学生在形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过程中,教师的亲身示范和正确引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学生采用开小火车的模式一人一句朗读时,对于老师而言更便于对学生进行及时、准确而有针对性的高效朗读指导。这样学生开着小火车进行朗读,教师也可以作为朗读者的其中一员,作为一个团队的成员共同朗读一篇文章。当轮到老师读的时候,学生们的注意力会格外集中,他们也会充当鉴赏员,充分感受着老师朗读的特别之处。此时,亦是教师朗读示范的绝佳时机。利用该时机教会学生处理重音、停顿、恰当的语气、节奏、音色等等,朗读的诀窍。并且辅助以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引导他么逐步掌握朗读的技巧和方法。朗读时,老师的加入会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朗读注入一剂兴奋剂。
  三、全员参与,机会均等,发挥微朗读的高效力
  纵观日常的教学,朗读的实践基本出现在课堂上。老师们针对课文内容来对学生指导朗读。为了保证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任务,老师们大多采取的是全班齐读,男女生合作读,各别抽读的朗读模式。为了提高效率,齐读的模式最常使用。而各别抽读时,老师为了让学生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往往会抽班级里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来完成。久而久之,班级中仍然有不少学生张不开嘴,羞于朗读,朗读感情把握不到位等等。
  所以,在常规的教学时间以外,教师应当在学生的一天校园生活中安排出一个“微朗读”时间。宁波广泛开展小班化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基本控制在35人左右。学生每人朗读一句,全班集体参与,耗时约11分钟。这个时间段是好把控、易操作的。除了课堂时间以外,教师可利用早读时间,午谈课之前的时间,快乐社团等时间进行“微朗读”训练。可供每个学生朗读的句子仅一句,因而学生们也会格外珍惜朗读的机会,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更是倾尽全力来完成这一句的朗读。对于一些朗读水平较弱的学生而言,只朗读一句话亦是降低了难读,让学生容易张开嘴读。同时对于老师而言也可以清晰地知晓学生的朗读障碍究竟在哪里。可以及时地对其进行指导,甚至示范带读。全班参与的朗读,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亦是学生们的一种交流方式。你听我读,我听你读。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互进互助。
  【结 语】
  随着我国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生活也可以延伸至课外。教师可以利用家长QQ群,微信群,校园网班级门户等形式,把学生的微朗读情况上传进去,便于家长对学生朗读情况的了解和指导。微朗读突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这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更是将朗读编织进他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窦桂梅.回到教育原点【M】.广西:漓江出版社,2015(2)
  【2】田小秋.小学低段“讲故事”教学策略初探【J】.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引领孩子们步入姹紫嫣红的“语文园林”,让他们去感受、揣摩、体验、运用语言,几年的语文教学探索,让我找到了一条通向“语文园林”的小路,那便是就文取材的小练笔, 它是以课文内容作为写的素材,把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语言形式的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留驻语言的精彩,产生情感的共鸣。  【关键词】  深掘 模仿 填补 揣摩 延伸  《牡丹亭》中有句耐人寻味的说白:“不到园林,怎知春色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微作文训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符合学生的写作心理。使学生乐于动笔,“心动”而致“笔动”了。  一、微作文的优点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对作文有兴趣,只有一条路:降低难度,减轻心理负担。微作文无疑是老师们的最佳选择,没有规定的字
期刊
“学语文难,学作文更难”这既是许多初中生的苦恼,也是萦绕在我们语文教师心头的困惑。作为语文老师,恐怕最不愿意面对的就是学生写作的时候了。每当看到学生们握笔半天憋不出一个字时,真想送给学生一支妙笔,让他们握笔就能生花。学作文果真如此难吗?我认为造成作文难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多年来为了应试而形成的急功近利的作文教学思想,严重扭曲了作文的本来面目,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忽略了良好的作文习惯的养成。因此,
期刊
【摘 要】  音乐是流动的文学,文学是凝固的音乐。语文课堂乘着歌声的翅膀,会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语文课堂与音乐有着天然的、广泛的联系。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给学生设置一个愉快的学习情境,语文学习效果也会在愉悦的学习情境中得以升华。  【关键词】  流行歌曲 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修养的要点,没有这种修养,人的感情对生活中一切美好和高尚的东西会
期刊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懂得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华夏儿女应具有感恩之心。然而,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如今的孩子多半娇生惯养,形成以自我为中心,感恩之心逐渐丢失。“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蕴含丰富的民族思想、道德情感,有助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修养的教育与熏陶。”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素养的课程,同时承载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作文教学应该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中积累生活素材,要把生活作为作文习作的源头活水。然而,受社会因素和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作文水平始终停滞不前并处在低谷,学生对写作畏之如虎。究其原因,就是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追求功利,重视写作的结果忽视学生习作过程中习作心理和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个性,以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为前提,强化作文和生活的有机融合,
期刊
【摘 要】  现阶段,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成为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一形势下,错题本的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主体的认可。特别是对于语文这一门学科的学习来说,如果可以有效应用错题本,那么将会大大提升学习的效率。本文从实际出发,探讨了在高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应用错题本这一工具,实现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提升。希望可以为广大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较强的语文能力。阅读是阅读主体通过对文本的认读和理解来获得信息的主要手段。中学生如果有了较强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还有利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有利于语文之外其它课程的学习。两个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們有必要以此为标准强化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中学生
期刊
【摘 要】  作文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标尺,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体现。但是在实际的作文学习中,学生们的作文能力普遍低效。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把作文的教学方法吃透。笔者认为,在小学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观察法、情境法、想象法、体验法、引经据典法来实施小学作文的教学。  【关键词】  小学作文 情境法 想象法 观察法 引经据典法 体验法  针对语文作文教学中“高耗低效”的现
期刊
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条评论:“刷题是现今教育一大败笔,刷题培养出的人才大都是高分低能!”对此,我不敢苟同,且不说发出这条评论的人是否有过科学的数据统计,这种一棍子打死 “刷题”的言论也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凡是具有两面性,“刷题”精神就值得我们共同追求。  众所周知,现今社会高等杰出人才大都是经历过“刷题”的人,从央视名嘴代表撒贝宁、白岩松,到大型网购平台京东商城CEO刘强东、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