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侵袭性膀胱癌盆腔淋巴结清扫的应用解剖及手术技巧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198207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侵袭性膀胱癌盆腔淋巴结清扫的应用解剖及手术技巧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 1年7月行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43例患者的资料.男29例,女14例.年龄40~ 77岁,平均(58.9±10.0)岁.其中复发肿瘤19例;多发肿瘤11例;单发肿瘤位于三角区9例,右侧壁8例,左侧壁6例,底部7例,顶部2例.肿瘤大小1.0~7.5 cm,平均(3.0±1.4)cm.术前分期T2期28例,T3期10例,T4期5例.活检病理提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20例,高级别尿路上皮癌22例,原位癌1例.结果 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可按3个解剖界面分离:外侧面沿腰大肌表面的生殖股神经,远端至髂外动脉出盆腔处;内侧面以膀胱外侧闭锁的脐动脉,即呈圆索样的脐内侧韧带开始,向近端延续至髂内动脉分支——脐动脉及膀胱上动脉;前底面为内侧面与外侧面向前汇合至耻骨,沿着骨盆壁至盆底筋膜.4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全部手术时间180~510 min,平均(320±88) min.术中失血量50~1 500 ml,平均(342±291) ml,输血12例,输血量200~1 000 ml,平均(567±187) ml.手术切缘均为阴性.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数5.6个,淋巴结阳性率为7.0%(3/43).术后病理提示低级别尿路上皮乳头状癌12例,高级别尿路上皮乳头状癌9例,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22例.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者,出现并发症4例.术后36例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4±9.5)个月,死亡1例,发生并发症8例,肿瘤无复发生存率为94.4%(34/36).结论 遵循开放手术原则及3个解剖界面,腹腔镜下侵袭性膀胱癌盆腔淋巴结清扫技术上是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具有创伤小、术野清晰、失血少及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肾癌骨转移灶与原发灶的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9月收治的19例肾癌合并骨转移且先后切除原发灶和骨转移灶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后石蜡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分析,比较肾癌骨转移灶与原发灶的Fuhrman分级差异和Ki-67、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以及趋化因子CXC亚家族受体4(CXCR4)的
目的 探讨可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急性肾损伤(AKI)的治疗作用. 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选取雄性SD大鼠8只,体质量60~80 g.取大鼠腹股沟区脂肪组织获取原代MDMSC.将慢病毒转染至培养第2代的ADMSC.再选取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180~ 220 g.使用无损伤性动脉夹夹闭双侧肾蒂40 min,构建缺血再灌注诱导的A
目的 探讨尿路感染患者尿液中肠球菌的分布特征和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11年1-12月3 096例尿路感染患者的中段尿液标本做定量培养,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配套的GN、AST-GN13、GP、AST-GP67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同时行纸片法及Etest药敏检测,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2011年版标准进行判断.结果 3 096例尿液标本共分离出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医院泌尿外科定于2014年11月9-28日举办尿道修复重建高级培训班,培训对象为高年主治医师以上的泌尿外科医师。培训内容包括集中理论授课、参加临床手术示教和动物实验操作,使学员通过3周的培训对尿道修复重建理念获得正确的认识,并获取实际的临床操作技能。
期刊
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对10例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原位新膀胱采用自行设计的新的顺蠕动双输入襻新膀胱,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本组10例,均为男性.年龄51 ~ 68岁,平均61岁.体质指数(BMI) 19.4~30.0 kg/m2,平均24.5 kg/m2.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证.术前肿瘤临床分期:cT1N0M0 1例、cT2N0M0 4例
期刊
目的 探讨睾丸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收治1例睾丸幼年性黄色肉芽肿患者的诊治情况.患儿6个月,因发现阴囊内肿物2周入院.查体:左侧睾丸大小约2.0 cm×2.0 cm,质地硬,透光试验阴性.甲胎蛋白37.60 μg/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0 IU/L.胸部X线片正常.B超检查提示左睾丸内不均质团块,左侧精索增粗,血供丰富.术前诊断为左侧睾丸肿瘤. 结
目的 比较经腹膜后入路和经腹腔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大体积肾癌(>7 cm)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8例大体积(>7 cm)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1例,女27例.年龄43 ~ 73岁,平均(58.4±6.9)岁.肿瘤直径7.0~12.5 cm,平均(8.9±1.1)cm.肿瘤位于左侧37例,右侧31例.术前临床分期T2~T3期.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根
患者,男,78岁.2013年9月16日因右侧阴囊肿胀不适2周入院.查体:双侧阴囊肿胀,右侧明显,直径约6.0 cm,质中硬,无明显触痛,睾丸及附睾形态异常,正常解剖标志不清;左侧睾丸及附睾未见异常;精索增粗,可触及迂曲静脉丛.B超检查:右侧睾丸增大,内可见低回声,双侧鞘膜积液,双侧精索静脉曲张.MRI扫描:右侧睾丸受压变扁,右侧睾丸上方阴囊内实质性团块,大小约5 cm×4 cm,肿块边缘规则,可见
期刊
患者,男,41岁.因夜尿增多、尿急1个月余,左侧腰痛10 d于2013年1月22日入院.查体:右肾区明显叩痛.血常规:WBC 11.6× 109/L,血红蛋白81 g/L.人血清鳞癌抗原6.6μg/L.泌尿系B超检查:马蹄肾,左肾多发结石并积水;左肾周不均质回声区,考虑脓肿.CTU检查:左肾多发结石,最大结石直径约3.0 cm,左肾多发低密度囊状改变,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肾周密度不均渗出,向腰肌
期刊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水囊扩开术(transurethral balloon dilation of the prostate,TUD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23例经直肠超声引导下TUDP治疗的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5 ~ 85岁,平均75岁.16例术前留置导尿.内囊扩张前列腺尖部及膜部尿道,外囊扩张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