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大潮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iang2009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孕育了中国红色革命成功的农村,曾经支援了现在仍支援着广大城市的农村,农业的现状,农民的现状,时刻牵动着共和国敏感的神经。于是,2003-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三年的1号文件,所关注的都是“三农”问题;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的1号文件,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
  党中央、国务院寤寐以求的,是怎样尽快地让农民富起来,过上幸福生活。其关键是:惠农。国家免征特产税,免征农业税,莫不本乎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即中央9号文件)、《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速林业发展的决定》亦莫不本乎此。
  云南94%的面积是山区。2005年6月,省委白恩培书记带领有关部门的同志深入怒江、大理两州调研时指出,云南的潜力在山,难点在山,希望也在山。白书记要求怒江、大理两州分别选择l-2个试点县,作为贯彻中央9号文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同年6月20日,中共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召开了大理州加快林业发展的专题会议,将永平县和南涧县列为加快林业发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县。省林业厅也同时将永平县列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县。永平,成为林业改革的排头兵。
  
  望眼欲穿的群山
  
  古称“博南”、公元69年就已设立博南县的永平县,山区、半山区占全县面积的93.8%,居住着汉、彝、回、白、傈僳、苗等22个民族,贫困人口5.6万人,占了全县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永平,又是云南省、大理州的重要林区县,2005年末,全县森林面积达25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8.6%。永平,更是全国最大的泡核桃生产基地之一,2005年末,全县泡核桃种植面积达39.1万亩。正像这里随处可见的一条标语所揭示的那样,永平县“希望在山,出路在林。”
  然而,有山就一定有希望么?有林就一定有珍宝么?
  让我们来讲几个故事吧。
  故事一:1994年,当时的永平县委、县政府大张旗鼓地实施“10811工程”,即全县山区于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常耕地上种植10万亩核桃、8万亩蓝桉、1万亩白木瓜、1万亩花椒。这本来是天大的好事,因为种下的都是“摇钱树”,而且苗木均由县政府无偿提供。但偏偏就有这样的村寨,有部分农民在给苞谷锄草时,有意把核桃树根铲断。事后还堂而皇之地报告:“我家的核桃树,管理不比别人差,费的功夫不比别人少,可不知为什么成活率却不高。”几年以后,当其他农户的核桃变成大把大把的钞票,变成新居、摩托、农用车,变成越品越甜的生活的美酒时,他们这才懊悔不迭。
  那么,当初他们为什么要那样做呢?其实原因很简单:自己辛辛苦苦在责任山上种的核桃树,谁知道结了核桃后到底能不能归自己,与其有了收益时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剥夺,何不如此刻就亲手把它了断!试问,在这样的心态下,山怎样更快地绿起来?穷根又如何尽快地被挖掉呢?
  故事二:北斗乡大坪地。一个疯子把公路边的树木点燃,乡村干部和乡林业站的职工忙不迭赶来打火。在这节骨眼上,疯子又跑到山上放起火来。心急如焚的干部发动群众救火,但任凭他们喊破嗓子,说焦了口,就是没有一个人参加打火。幸而火势不大,当时又并非风高物燥的季节,经过不长时间的奋战,火终于被扑灭了。此后,好事者编了一段顺口溜:“疯子放火,群众观火,干部打火,领导发火。”人木三分地勾勒出责、权、利不统一时,群众毫无护林的积极性可言的境况。
  故事三:北斗村林业大户常永祥与11户村民用借、租、买等方式,培植了面积达1200亩的核桃园。其中有3个农户是将自留山转让给他,2个农户则把责任山转让给他。他先后投资约300万元,近年来核桃已挂果。在喜悦之余,他心中又直打鼓——万一政策有什么变化,他岂不是除了背上一屁股的债务之外,多年的心血和汗水全都付诸东流么?
  这绝非杞人之忧。现任县林业局长、曾任北斗乡党委副书记的杨赵平率先垂范,于1993年向4个村民小组120个农户借了8600亩“四荒”山,向银行贷款183万元,用6年时间将其全部种上蓝桉。历经10年苦心经营,从2003年起每年有60万元的毛收入。这时有人放出了风声,要以山主的身份把蓝桉划归自己。请问,天下有这样的好事么?
  用不着列举更多的事实,类似的故事太多太多。每个故事都是沉甸甸的期盼,都是火辣辣的呼声:明晰林业产权制度势在必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刻不容缓。
  一年年,群山翘首眺望,眺望东方升起改革的曙光;一载载,群山心潮难平,林涛就是它们的澎湃的心曲……
  终于,它们盼来了那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
  
  大幕,这样拉开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是一项涉及山区每个农户的利益,对促进山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全新的工作。永平县被省林业厅、大理州确定为双重试点县后,县委、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拿出了试点方案。经审查、批准,先在龙门乡大龙午村开展试点工作。2006年4月10日,“林改”的大幕在全县拉开。县委书记谢群主持了当天的动员大会,县委副书记、县长程永标就加快林业发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会议,出席会议的达480多人,足见县委、政府对此项改革的决心与魄力。州委、州政府派驻永平县“林改”指导组全体成员出席了会议。
  4月12日,7个以副处级领导任组长的县级指导组奔赴各乡镇,73个以科级领导干部任组长的工作组派驻各村委会。调查、走访,召开村民小组户长会议,由参加过历次林改的老干部、村民小组长和有威望的村民代表组成的村民小组“林改”工作组推选出来了。全县的“林改”工作,有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工作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龙街、北斗、水泄……各乡镇的广播激荡着同一个旋律:全体人民行动起来,积极投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中;古富、新村、狮子窝……每一个村委会的黑板报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集镇的墙壁上,一条条鲜红的标语像跳动的火苗,把人们的心烧热,把大山的心烧热。《永平县加快林业改革发展宣传提纲》、《永平县林权证核发工作流程》等宣传材料发到群众手中了。
  工作组成员翻越道道山梁,深入到各个村民小组的每一个农户家中。田边、地头、山间,哪里有村民,哪里就有工作队员的身影,哪里就是宣传的阵地。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深远意义,谈《农村土地承包法》、《森林法》、《村 民委员会自治法》,热腾腾的话题越讲越多,清亮亮的山泉也赶来助兴。
  层层叠叠的大山记得,弯弯曲曲的山路记得,自从土地承包到户以来,散居于各个山头的农户就没有走到一起开过什么会议。不是无会可开,而是到会者寥寥无几。而如今,用不着动员,用不着说服,上午开会的通知一经发出,劳累了一天的人们便披着夜幕,披着星光,从四面八方赶来,从山的这一头、那一头赶来。寂静得太久的山路上,震响着跫跫的足音。一声声,那么急切;一阵阵,那么热烈。
  让我们走向酒房村民小组的会场吧。宽敞的屋子,挤得满满当当。是因为兴奋,还是因为赶了两、三个小时的山路,他们一个个浑身发热。不一会儿,进来了夫妻二人,村民小组长打趣地问男方:“老罗,你怎么越来越娇贵,开会还要老婆作伴?”老罗的妻子白了村民小组长一眼:“今天晚上宣讲‘林改’政策,万一我们家的老罗听漏了哪一条,往后我们岂不是要吃亏?”
  老罗妻子的话。说出了广大农户的心声。正是出自原原本本地掌握“林改”政策的强烈愿望,出于维护切身利益的自觉要求,出于日益觉醒的参与意识,多少农户夫妻双双前来与会,父子、祖孙共同参会。会上弄不清的问题,想方设法也要把它搞懂。这不,清晨七点来钟,古富村的工作组成员正在刷牙,草中村民小组的蔡林芳就从10余公里以外来到村委会,找他们咨询来了。工作组的同志耐心地解答了他提出的一切问题,他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去。
  群众需要掌握政策,干部更要吃透政策。全县7个乡镇,培训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乡镇培训村,村培训村民小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为了避免政出多门,口径不统一,龙街镇在各村、组还设置了专门的政策解答员。
  “林改”工作的各项业务培训抓得深入细致,从各种表格的填写,纠纷调解协议书的起草,到实施方案的制定,培训一步一个脚印,为“林改”的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要搞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摸清家底,分类确认权属。这是一项艰苦而繁重的任务。因为一方面,这项工作要以户为单位,对1983年“两山”(自留山和责任山)到户和1994年“四荒”拍卖时,所核发的林权证书进行查看和核实,对各自的自留山、责任山、“四荒”山等各类山林进行登记造册,全面澄清各类林地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山无证,有证无山,一山多证等现象大量存在,落实起来,工作量很大。常常有这样的情形,明明是农户的自留山,但他们又同时拥有“四荒”拍卖时的林权证,原因是农户担心政策多变,一觉醒来自留山就不属于自己,所以在“四荒”拍卖时把自留山的某一小部分买下来,而林权证上的四至又恰恰囊括了自留山的全部面积。山地面积广阔的龙街、水泄等乡镇,一个村民小组往往有上万亩山林,由于人力所限,农户往往顾了自留山就顾不了责任山,有的甚至连自留山也顾不好,有的农户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他人的责任山或自留山上种了林木,从而导致有的农户有证无山,有的农户又有山无证。至于一山多证,则更多地发生于乡与乡、村与村、村民小组与村民小组、户与户交界处。要弄清这些情况,澄清各村民小组山林的底子,不能不付出大量精力。
  最为普遍的是四至不清,面积不准。“两山”到户和“四荒”拍卖时,由于技术力量的限制,人们大都采用目测来定面积,以沟坎、土堆、树木作为四至界线。随着时间的推移,沟坎、土堆已不复存在,树木则因已长高、长大而难以辨认,因此在摸底调查阶段便产生纠纷。一天,驻安吉村的工作组成员来到上玉村民小组,进行摸底调查。调查将结束时,三名村民突然激烈地争吵起来,眼看矛盾将进一步激化。工作组的同志急忙制止了他们的过激行为,待他们静下来后,工作组的同志经过询问,这才得知引发纠纷的原因:熊某户的自留山、李某户的自留山、郭某户的“四荒”山20多年来一直存在四至界线不清,产权不明晰的问题,户与户之间争吵不断,但一直未能解决。于是,工作组的同志当即和三名村民一起进行实地查看,对三人的“四荒”证和林权证作了比较,这才弄清了原委——20多年的变化,导致他们的四至界线难以分辨。工作组成员找到了当年参加林业“三定”的老干部和有关人员了解了具体情况,对他们进行了耐心的解释,并再次讲解了“林改”政策。经过多次协调,三人接受了工作组的建议,并激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工作组的同志,解开了我们心中20多年来的疙瘩。”
  澄清底子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测定集体山林面积。这是一件十分考人的事情。但是,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再难的事情也难不倒蕴藏着巨大创造力的人民群众。有的村通过专业人员帮助勾绘测算,有的村通过村民小组用一根长绳逐片丈量,有的村由县乡工作组、村“两委”、村民小组“林改”工作组和德高望重的群众代表组成林地面积评估队认真进行评估,就这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全县各村都有了一本集体山林面积的明细账,从而保证了下一步工作的顺利进行。
  
  沸腾的群山
  
  此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在保持林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明晰集体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属集体内部成员共同所有,每个村民都平等享有承包经营集体山林的权利。那么,具体如何实施呢?
  简言之,各乡镇根据永平县林业改革发展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实行一村一案,一组一策。方案交由村民小组充分酝酿讨论,在三分之二的村民通过的情况下才能实施。这不,北斗乡新村村委会构皮园村民小组讨论林改实施方案的会议已经开了四次,但由于意见分歧太大,四次都没有结果。这个村民小组共36户人,刘、茶、杨三个家族占了33户,另有3户人从外乡迁来。村民小组的“林改”工作组把实施方案交付大家讨论,三个家族各执一辞,几次讨论都不了了之。于是,又召开了第五次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统一了意见,即在综合考虑林木长势、路程远近等因素的情况下,把集体林地分成三大块,由三个家族的代表抽签,然后再由三个家族的人根据各自的户数,把每一大块林地均分为若干小块,同样抽签。三个外来的农户,由于他们在原居住地划有林地,因而每户划给10亩薪炭林。会议结束时,公鸡已经报晓。那清脆的鸡啼,仿佛是胜利的号角。
  在讨论“林改”实施方案中,像构皮园村这样对方案反复征求意见,直到认识趋于统一的村民小组绝不是一个两个;像构皮园村这样把决定“林改”方案的会议,从头天晚上开到第二天黎明的村民小组,也绝非凤毛麟角。思想的碰撞,意见的交锋,折射出的是群众充分发动起来之后的喜人局面。
  像构皮园村民小组这样对集体林地实行均山到户,是此次“林改”的方式之一。   方式之二,是实行集体管护。杉阳镇杉阳村实行的就是这种方式。在讨论本村“林改”实施方案时,村民们众口一词,主张对集体林地实行集体管护。这当然有这个村地处杉阳坝子,集体林地面积小,均山到户反而难以管理的原因,更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历史上的杉阳坝,林木苍翠,土地肥沃,是博南古道上的鱼米之乡。然而,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建立了杉阳糖厂之后,为了供应糖厂所需的燃料,人们不但把周围山上的森林悉数砍光,而且挖地三尺,挖尽了树根。大自然的惩罚终于来了,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纵贯坝子的倒流河频发洪水。金秋,稻浪翻滚之际,山洪携带大量沙石汹涌卷来,吞没了丰收在望的庄稼。人们的心碎了。杉阳镇党委、政府沉痛地提出“抓绿化,求生存”的口号。痛定思痛的人们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让山又青了,让倒流河又映照出人们的笑脸。他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集体管护山林。于是,在“林改”中,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对集体林地股权到户,实行集体管护的方案。仅杉阳镇,12个村委会中,就有7个村委会实行同样的方案。
  对集体林地实行集体管护,包括了杉阳镇这样的情形,也包括了河流发源地、供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之需的水源林.还包括拥有特殊资源的山林。瞧,龙街镇古富村余家湾村民小组便正在讨论关于“万宝山”的“林改”方案。“万宝山”位于大保公路一侧,山上出产松茸。由于山的各部分松茸产量不一,21户村民通过充分发表意见,一致决定:万宝山由全组村民集体管护,股权到户,每年以采摘松茸收入的10%作为公共积累,其余均分到户。
  以上股权到户的办法,人们称之为“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
  存量较大的林地林木资源,经过村民小组讨论决定,还可通过对外招标、租赁、转让使用权和所有权等方式,盘活变现。这天,龙门乡石家村下村村民小组正对总面积为1000亩的三块集体山林进行公开拍卖。拍卖场上人头攒动,群情踊跃。报价声,竞拍声,此起彼伏。最终,该村民小组的组员程帮伟分别以49000元和21300元竞得1、2号山林,程帮伟以35000元竞得3号山林.其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均为70年。拍卖收益10.53万元中的80%由村民小组成员按户均分配,其余20%村、组各占一半,作为公益开支。
  永平县的“林改”,是党一向倡导的群众路线的典范,是践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典范。地处澜沧江东岸、银江河西岸的水泄彝族乡水底村民小组,在二类资源(即公益林和商品林)普查时,上述两条江河沿岸的山林被划为公益林。“林改”中,群众对此反映极为强烈——山无其主,群众要行使管护职责,却没有使用的权利,连砍点生活用柴都成了违法。于情于理都难以接受。县“林改”办把群众的意见层层反映到省林业厅,林业厅领导亲自前往调研,最终以“老百姓答应不答应,老百姓满意不满意”为标准,重新界定为商品林,群众打心眼里感谢省厅领导,感谢“林改”的好政策。
  永平的群山,就这样汹涌着“林改”的浪潮。每一个村民都是推动这个大潮的浪花,每一个村、组都是大潮涌起的波峰,每一个乡镇都在飞扬着大潮如云的捷报。难怪人们说“林改”是农村继土地改革、土地承包到户之后农村的第三次革命。
  “林改”推进的过程,充满了利益的碰撞,因此矛盾纠纷在所难免。永平县各乡镇遵循“乡镇的纠纷由乡镇解决,村级的纠纷由村里解决,村民小组的纠纷由小组解决”的原则,妥善调处各种纠纷。有些纠纷涉及村与村的问题,调处起来十分棘手。发生在龙街乡桂新村和青禾早村之间的一起纠纷就是这样:青禾早村第五村民小组一个姓冷的老太太招了桂新村的女婿,由于赘婿后她要照料父母双亡而又有智力障碍的孙子,所以,一度在青禾早村第五小组自己家中居住。她本人理所当然有一块自留山。上个世纪70年代,其孙病故,她本人因年事已高,只好投靠桂新村的女儿、女婿。20余年后,她也去世。此次“林改”中,她女儿的孙子提出,老祖由他家赡养20余年,山林权属归青禾早村五组的老祖的那块自留山,他们应有继承权。问题提出后,众说纷纭,当事的双方各不相让,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工作组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深入到青禾早村第五村民小组。通过组织村民学习“继承法”,大家茅塞顿开:姓冷的老太太由女儿、女婿及其家人赡养了20多年,根据“继承法”的规定,曾孙理应继承其在青禾早村五组的自留山。
  在“林改”中,永平县就是这样遵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自治条例》,始终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严格执行村民代表“一事一议”制度,决定一切重大事项;始终遵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民主协商的原则,妥善调处纠纷,真正做到了山定主,树定根,人定心。6月底,“林改”的第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胜利结束。
  6月里的一天,龙街镇古富村的一名复员军人从几十公里以外来到县“林改”办公室。办公室的同志以为他是来上访的,便给他倒了一杯茶,招呼他坐下后问道:“你有什么事要反映?”他激动得结结巴巴,说了半天,办公室的同志才明白:原来他在100多亩荒山上种了核桃。如今,核桃树长势喜人。“林改”让这片山林的使用权和收益权都归他,他兴奋得美美地喝了一顿酒。今天来找县“林改”办公室的同志,就是希望早日核发林权证。在场的同志都被他深深地感染了,不由异口同声告诉他,核发林权证的日子不远了。
  从7月1日起,永平县对第一阶段的“林改”工作进行自检自查。自查中,各乡镇坚持做到六个“百分之百”,即集体山林100%明晰产权到户,明晰到户的林地100%进行图纸绘制,各种林权纠纷100%调处结束(个别暂时无法调处的纠纷实行单项备案),各类“林改”资料100%整理归档,以村为单位100%制定林业发展规划,各村委会100%地撰写出第一阶段的工作总结。8月中旬,此项工作结束。8月下旬至9月底,进行查缺补漏和核(换)发林权证。
  
  碧海旭晖
  
  有这样一个故事:夜幕下,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妈打着手电,正在新分的林地上巡逻。有人问她:“为什么让儿子享清福,自己却来找罪受?”她乐呵呵地回答:“儿子正在磨豆腐,明天一大早就要运到街上卖,我是高高兴兴地替换儿子的。如今这片山林就是我们家的,我来守林子乐都还乐不够,怎么能叫找罪受?”她是谁,普渡村米希路村民小组的李阿害大妈。
  李大妈的故事,宣告了“赶着群众种树,管着群众砍树”的一个尴尬的时代的结束,宣告了群众以主人的姿态护林营林的新纪元的到来。
  科学管理成了最时髦的话题,各乡镇林管站的科技人员成了第一号忙人——每天,都有一拨又一 拨群众上门求教科学管理山林的学问。
  以北斗乡新村村和龙门乡大龙午村为代表,林权到户后森林资源管理的村规民约及时制定出来了,其内容包括户与户林地四至交界、祖坟山、国家建设占用林地、水源林管护、森林防火、林地流转等,把管好护好核权到户林地作为村民的共同义务。龙街镇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镇情、村情,制定完善了《林业管理办法》,使全镇今后的营林、护林及林业生产经营有规可循,有据可依。龙门乡组建了2个专业协会,对森林资源管理的新机制作了可贵的探索。
  “林改”带来了人们的新观念,促进了社会的新风尚。木瓜园村民小组的小伙子罗靖与坝区龙街村的姑娘陈玲相爱,但“林改”前一直遭到姑娘家人的反对。“木瓜园出门就是山,你不怕累断筋?那里除了苞谷就是苦荞,我们怎能把你往苦海里推?”“林改”后,姑娘的家人一改往昔的态度,原因在哪里?罗靖一家分得了大片林地,单是核桃一年就可收入几万元。姑娘的家人再也不必为女儿将来的生活担忧,就爽快地答应了这门亲事。
  罗靖笑得比蜜甜,大山笑得比罗靖甜。
  其实,笑得比蜜甜的又何止罗靖一人?笑得比蜜甜的又何止木瓜园的山峦?
  看,全县改造低价值林的令人振奋的规划已经形成——按照不同海拔,种植不同的经济林木,实现一村一品,培植优势产业:海拔1600米-2200米的山地种植泡核桃;海拔2200米以上的山地种植华山松、红豆杉、花椒、木瓜;海拔1600米以下的山地种植美国山核桃和桑树。
  如今的永平县,农户仅核桃一项。年收入在二、三万元的绝不在少数。不久的将来,当县里改造低价值林的规划被批准实施,农户的收入将何等可观!我们姑且不算别的账,单看美国山核桃吧,市场上一公斤山核桃价格高达80-120元,而且货源奇缺。
  多么美好的前景,多么诱人的明天!
  瞧,林业产业化在大步推进——开远东洪公司入驻永平来了,2000亩的冬桃基地业已建成,冬桃产业初具规模,2007年即可见效;龙街镇引进浙商投资250万元.建成年产原料4000吨、年产值1000万元的浙龙松香厂;年产2000吨的北斗松香厂也正在建设中。
  客商正源源而来。两户外地客商前来洽谈以“公司+林场+农户”采集加工松脂和栎类;昆明“云森木业有限公司”和“集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种植南方红豆杉103万株……
  由永平建达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蔓地亚红豆杉育苗基地,已培育蔓地亚红豆杉苗160万株,规划建设蔓地亚红豆杉苗1万亩……
  永平县林业发展的旭日,人民生活流光溢彩的旭日正冉冉升起,它让群山汇成的碧海气象万千,万千气象!
其他文献
在对待外来民族文化方面,白族是开放而宽容的。白族文化中不少具有代表性的形式,都是通过和外来民族文化的交流之后形成的。而且,在借鉴和吸收外来民族文化时,白族不是生吞活剥,而是将其有机地和本民族的文化形式相结合,创造出和谐、统一的新文化形式。白族对外来文化的开放和宽容,集中体现在本主崇拜中。民族宗教作为深层次的民族文化。通常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而在白族的本主崇拜中,形式多样,并还有不少是外民族的。  本
期刊
我爷爷是我们这一带出了名的养蜂人,爷爷不但在家里养蜂,还把家蜂养到了大山上。  白族人家爱种花,爷爷种的比别人家更多,有兰花、杜鹃和山茶,还有一大院子的苹果、石榴和酸木瓜。爱花的人家爱养蜂,花间树下爷爷摆了好多蜂桶,有圆有方大大小小几大排。  所谓蜂桶,其实是把一大截原木桶子掏空了,两边各做两个盖子,留一个孔儿让蜜蜂进进出出。蜂桶最讲究保暖通风,养蜂人都用牛屎糊泥糊蜂桶,可保蜂窝不受蚂蚁与小虫子的
期刊
地白酒是一种匍匐生长的小野果,不留意你还真难发现它的存在。它的叶片、根须、模样、个头都与草莓相似,所以也有人称它为“野草莓”。上小学时,一条临水沟的田埂首先进入了我们这群馋小孩的视线,兴许是水分充足的缘故,田埂两侧一簇簇的地白酒生长得极为茂盛,它的根须深深扎进了黝黑的泥土里,脉红的粗壮根茎将水分和养料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叶片和洁白色的小花上,使得油绿的叶片大而饱满,娇艳欲滴的白花开败后,一粒粒硕大的果
期刊
我们村子里的这棵老梅树,生长在村东的陡坡上,那里也就叫“盖机子则务”(意为梅树的地方)。从那里俯瞰,可见一条古道进入村子。儿时,每当阿妈赶街的日子,我们就在老梅树上爬上爬下张望,等着阿妈回来,一见到阿妈的身影出现在古道上,就跑下去偎依在阿妈的身旁,牵着阿妈回家。阿妈已经去世四十多年了,我也走南闯北几十年,但心里还是时常思念阿妈;一旦思念阿妈,心里也总念叨着那棵老梅树!  近来,老家有要事需要回去,
期刊
一  剑湖滨,  惊现史前古谷村;  发掘商周古遗址,  价值超万金!  密密麻麻“干栏式”,  林林总总遍宅“登”①;  举国最大世罕见,  宏伟聚落村。    二  出土碳化粟、麦、稻,  揭示先民勤农耕。  华夏复种②滇为源,  海门即为根。  石器、铜器苦磨锲,  切骨、琢玉工艺精;  四千多根木桩柱,  神奇文物村!    三  民淳士朴承先辈,  石木技艺传子孙,  木雕之乡石刻地, 
期刊
书店对我来说是一个丰富的世界,里边有我怎么也看不完的风景,书店的每一个角落,每个角落里的每一本书都能吸引我的目光,都能让我驻足。  书店像一个有着许多新老朋友的聊天室。只要我愿意,每一个朋友都不会拒绝和我聊天,我于静默中倾听着他们的娓娓讲述:有人生、有艺术、有哲学、有自然科学……有的朋友能让我共鸣,共鸣中我和他们热烈地交流,有的朋友我不以为然,但是他们依旧友好。  在书店短暂的时光里我能看到许多巨
期刊
2008年5月19日14:28分  历史,将永远铭记——  那面曾被无数英烈鲜血染红 的五星红旗  那面曾在海内外华人泪眼中  冉冉上升的五星红旗  那面曾在昨天今天和明天  都团结着中国人托举着中国 人的信心和勇气  引领着中国人不畏任何艰难 险阻  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五星红 旗  在2008年5月19日至21日 的三天  将在天安门广场和中国驻外 使馆等地  向中国四川汶川“5.12”特大 地
期刊
汶川 映秀 北川 绵阳  对于多数的中国人来说  在2008年5月12日14点 28分8.0级大地震之前  是平淡而又平常的地名  平淡如茫茫人海中  那些普普通通的面庞  平常如中国辽阔版图上  那些安然若素的河山  因为八级地震  所有人的目光  立刻聚焦巴蜀大地——四川 汶川  关注灾情,关注同胞  关注那里兄弟姐妹的生死存亡    房屋倒塌  道路阻塞  水电损毁  通讯中断  人,血肉之
期刊
站起来吧,站起来  再痛也别轻易说放弃  再苦也得咬紧牙关  我们和你们  是千百万人中的一个父亲或 母亲  我们和你们  是千百万个家庭中的一个家庭  我们都是同饮长江水的同胞  中华民族是我们光荣的称号  在祖国血脉相连的土地上  有一种爱是感天动地的力量  从废墟上站起来  大地震怎能压垮中国人的脊梁     熟悉或陌生的人们  你们曾经居住在汶川  当大地露出狰狞  一所又一所学校夷为平地
期刊
哦,  你归来了  你可听到清晨小鸟儿啁啁的 歌声  湛蓝的天空中点缀朵朵白云  你可看到西山少女仰卧天际  秀发飘逸海埂之滨  你可听到苍山十八溪  欢快的鸣唱  极目叶榆泽的风帆水影  你可感受到天籁中清  妙的心灵之弦和音  抑或是崇圣寺的钟鼓齐鸣,  哦!  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放飞你的好心情吧,  给你思想的野马插上翅膀,  任由它在时光中翱翔升华,  再升华,  直至涅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