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sun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分析制造业转型和升级对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需求的转变,对照学院高职机电类的三个专业人才培养状况,从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和人文素质、建设教师队伍六个方面提供满足服务型制造业对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思路和举措。
  [关 键 词] 服务型制造业;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举措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054-02
  一、制造业转型、升级对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我院开设了三年制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等制造类专业,为制造业培养各种技术技能人才,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2015年5月,国务院颁发了《中国制造 2025》,文件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目标,提出了九项战略任务和十大重点领域,其中之一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转型”是指企业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務”转变,也即以“产品为中心”的生产型制造转型为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服务型制造。发展制造业,人才是关键,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技术的创新升级,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端化复合人才,高职学院必须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分析服务型制造的业态特征可知,满足服务型制造业岗位的人才需要具备专业技术、协同创新和服务三方面知识与技能,是懂专业技术的管理人才或懂经营管理的技术人才。具体体现在四方面,一是高端化人才: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等能力,属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是复合型人才:精通技术、懂得管理、了解适应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需要的营销、法律、金融等方面多种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三是信息化能力: 具有“互联网+制造”“互联网+服务”意识,具备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智能管理、电子商务知识和能力。四是多样化人才:市场拓展、产品研发、制造技术、产品营销、技术服务、协作配套等各类人才。
  二、高职学院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近况
  (一)培养目标比较单一
  一直以来,高职机电类专业培养适应传统制造业的岗位需求,面向生产、建设、管理一线,仅限于初步设计、设备操作、加工、组装、调试与维护等岗位知识和能力的人才。
  (二)课程设置存在误区
  高职机电类专业属于工科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沿袭高中文理分科思路,过度重视理工科课程的设置和传授,重视实用性,轻视人文基础课程的开设,对学生人文素质修养教育概念淡薄,强调“做事”教育,忽视“做人”教育,这种思想从领导层到专任教师都一致认同,学生也是这样认为的。
  (三)“服务”课程开设短缺
  目前,高职机电类专业没有开设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课程,即使开设也是作为选修课,谈不上针对机电类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实际需要设计案例讲授。虽然部分学生选修过此类课程,但是学生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能力十分薄弱。
  (四)双创能力显著不足
  虽然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能力本位”理念深入每一位职教人的脑海,可是教师却往往忽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重视书本知识的讲授,却忽视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创新与实践的脱节,导致学生岗位迁移能力差。
  三、对高职学院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和举措
  (一)人才培养目标再定位
  为适应企业的转型和升级,适应服务型制造业对高端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结合学院实际及机电类三个专业的学情,定位我院高职机电类专业培养目标为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创业精神和不断学习能力;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商务商贸、经营管理、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知识和能力为目标的较低层级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始终抓住和把握服务型制造业的“制造+服务”和“产品+服务”特征设置专业及专业方向,确定专业培养规格和设置课程体系。注重学生技能训练,强调分析和解决技术问题能力的同时兼修人文、信息化、智能化和商贸经营管理知识,将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有机融合;技能训练过程中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创新能力、岗位适应能力与跨岗位能力的培养,使培养的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性。以我院数控技术专业为例,根据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以数控技术专业对应的岗位职业活动为基础,以真实零件的数控加工为项目载体,构建适应“制造+服务”和“产品+服务”职业岗位需求的模块式课程体系,体系分为三大模块,一是公共模块(人文素质),二是制造模块(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三是服務模块(信息技术、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校企订单班则另加入订单岗位能力课程。近两年我院模具专业学生人数逐渐减少,达不到开班条件,同时数控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数也稍有下滑,我们主动适应生源现状,提出“学情决定教情”“整合教学资源”的举措:将各专业和课程“以学生为本”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例如在设置制造模块课程时,既设置了体现模具、数控、机电一体化技术三个专业通识要求的专业基础公共课程——平台课,又设置了体现每一专业个性发展的专业课程——方向课,系统构建“平台+方向”课程群。重点建设“平台”课程,同时根据三个专业所面向的特定“服务领域”,构建核心专业方向课程,形成大众平台与数个专业方向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开放共享的课程体系。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要满足服务型制造业人才需求,必定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接服务型制造业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通过校内校外结合,工学结合等多种形式,按分段螺旋式能力递进思路,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同时全程渗透职业精神、创新意识教育。如前所述,针对我院机电类专业的生源结构,系统构建“平台+方向”课程群,公共平台课程采取合班,方向课程采取分班的授课形式。从第4、5学期开始强化方向能力,分层培养设计制造、经营管理、技术服务各类复合型人才。
  (四)重视“双创”能力培育
  为了解决学生岗位迁移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从学生进入大学开始,开设始业教育、职业发展规划、创业教育、职业安全与规范、就业指导等一系列必修和选修课程,采取多种形式,运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把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融入人才培育全过程,主要将技术技能课程中融入创意、创业、创新教育,拓展创新设计教育,加强综合性和创造性设计能力培养,激发学生主动创新;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通过对外技术服务,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业考核注重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院每年定期举行创新创业比赛,同时积极参加省技能大赛。
  (五)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机电类专业属于制造大类,学生就业以生产制造企业为主,对机电类专业的学生要特别倡导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工业精神,通过工匠精神进校园、进课堂的“两进”方式,帮助学生在校期间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操守,培养热爱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制造业人才。机电类学生多以男生为主,擅长动手操作,不善于语言表达、文学才艺,且高中大部分学生选读理科,基础教育时就有轻文科课程重理科课程的思想,为培养“产品+服务”和“制造+服务”中的“服务”能力,必须重视人文课程的讲授,使学生具备制造能力的同时具有人文常识、人文思维、人文精神、人文方式。
  (六)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教师担任培养适应服务型制造业高端化复合型人才的重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教师个人层面:(1)与时俱进,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深入了解服务型制造业的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要求,创新课程体系,更新教材内容。(2)积极参与各类技能竞赛活动。(3)定期下企业顶岗锻炼。从学校和社会层面:(1)加快“产、学、研、用”联盟建设,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团队。(2)政府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共建教师发展和职工培训中心、工程创新实践中心。(3)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级技师、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建设服务制造业创新体系。
  实时跟踪服务型制造业市场需求转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正确定位适应企业对服务型制造人才需求的培养目标。建立和完善与服务型制造业升级相适应的专业与课程体系设置的调整机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通过校内专任教师與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灵活地运用“教、学、做、练”一体化的项目式教学、仿真教学等方式,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参考文献:
  [1]丁金昌.高职院校需求导向问题和改革路径[J].教育研究,2014(3):122.
  [2]叶滢.转型升级背景下政府招商行为向科技招商转变问题的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D].苏州大学,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国家教育招生考试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体育类专业招生作为普通高考的一部分,其改革工作也势在必行。目前在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以及体育专业素质要求相对较高,而当前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类专业招生制度与现阶段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及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类专业招生一直沿用的评分标准、考核内容相对刻板生硬,对学生的要求要么侧重于专业技能,要么偏重于身体素质,
[摘 要] 互联网思维的兴起和发展带动了社会各行业的改革与创新,不仅推动和改变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这一传统的行业也开始发生变化。“互联网+”的本质是通过信息技术、大数据以及网络平台与各行业深度融合从而产生质的变化,在教育行业也是如此。以高校体育课堂为例,探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体育课堂教学。  [关 键 词] “互联网+教育”;数字化;体育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在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之下,出现了教研组与年级组的矛盾,本文拟对教研组活动如何体现专业领导作风和怎样注入反思实践进行理性思考.
[摘 要] 阐述SPSS统计软件在高职医药数理统计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結合教学实际,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形式等的改革。  [关 键 词] 高职;医药数理统计 ;SPSS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040-03  医药数理统计课程是高职药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应用性很强。统计学原理逻辑性强、高度抽象,大
在当前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不仅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对社会服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断创新、改进、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激活学生内驱动力。然而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一直呈现出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状态。这样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说”的权利,使教师与学生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对话平台,促使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自我对话,以更好地拓展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
[摘 要] 数字电路课程属于当前技工院校中的重要课程,是实践性和理论性比较强的一个学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全面处理好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并且切实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以及必要的数字电路基础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提高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项目教学法在当前数字电路课程中的应用方法和心得。  [关 键 词] 项目教学法;数字电路;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
[摘 要] 对目前高职院校开展机械加工工艺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更加贴近企业工程实战的课程设计实施方案,重点从三方面对课程设计进行改革:引入企业实习环节、完善分层教学任务零件库、构建四方位交互教学评价体系。  [关 键 词] 机械加工工艺;课程设计;企业工程实战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7)04-0045-01  在《
[摘 要] 桑塔纳2000是典型车型,现已被各个职业学校采用为教学样车。主要以桑塔纳2000整车为研究对象,该教学平台以桑塔纳2000实物为基础,充分展示汽车发动机和底盘系统,配合模块包教学,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加贴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关 键 词] 桑塔纳2000;发动机底盘;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0
[摘 要] 以慕课发展对教师的影响与教师角色转化方式为论点进行探究,具体是结合慕课发展进程中传统的教师角色面临巨大挑战这一实况,提出了更新教育理念、推动教师角色转化进程以及强化信息化素养这三大与教师角色转化相关的方式方法。希望能够帮助教师在慕课发展进程中顺利实现角色转型。  [关 键 词] 慕课;影响;教师角色;转化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