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一、回归人文科学,创造和谐课堂氛围;
  二、由“应试”向“应世”转移;
  三、着眼“终身教育”,改革读写教学;
  四、开展教育信息化教学。
  21世纪的国际竞争,既是经济的竞争,也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知识经济是以人才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是以创新为特征、以知识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创新是其灵魂,谁在知识创新中领先,谁就能在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学校教育应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摆在首位,这就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挑战。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科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如何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回归人文科学,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语文教育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中,失去人文科学应有的特征。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漏。学生作文,什么起承转合,不偏不倚,层层设防。学生做练习,要紧扣教材观点和考试考点,不敢越雷池半步。学生成了录音机,只有复制的功能,没有主动、自由的个性。学生的语文学习形成了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创造性被泯灭。
  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使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以达到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的关怀人生的终极目的。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打破这种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搞活语文课堂,构建多向互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延伸。
  1、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
  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这样,不论是采用暗示法、发现法,学导式教学法等,都应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使之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特定的学习情景,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注重质疑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能自己质疑提问,说明学生进入了自主学习状态。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外向学习法等形式的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比如以学生阅读课内外读物为主,并进行摘抄和讨论;依据教材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组织学生实地采访和调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辩论、讨论、朗诵、办讲座等;以语文教材或相关知识为基础,开展表演、竞赛、绘画、歌唱、外出采访、参观等活动。语文教学应突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通过不同渠道,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才能形成和发展。
  二、由“应试”向“应世”转移,创建课堂与生活的“超级链接”
  语文是学生学习时间最、学习过程最长的一门学科。但学生对这门学科最易满足也最易厌倦。因为传统的语文课堂主要为“应试”作准备,这样的课堂教学容易让学生索然无味,无论教师怎样在课堂上口若悬河,学生顶多欣赏一下教师口才听听课,实际上能使学生终身受益而获取的东西并不多。究其原因,我们是用“应试”的方式来对待了现代人,长此以往,不会“应世”,反而恶性循环。
  传统的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活动,而实际上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来源于生活积累,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来源于开放的课堂教学建构。学生只有参与硬驱学习过程中,对学习都会促进。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其积累知识、丰富知识。比如督促学生阅读报刊杂志,关注社会热点,走出教室,研究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一些事物,通过实践获得新的看法和思想。
  当今时代,应使学生建立科学的学生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只有客体和主体的高度统一,才能发挥学生学语文的主观能动性。语文课堂教学应当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解决为何学语文、为谁学语文的问题。通过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透视现实社会生活,让学生明确学语文的实用性。建立“应试”到“应世”两者之间的“超级链接”,把学校变成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小环境,把学生培养成谙熟事理、了解社会的新型社会成员。
  三、着眼“终身教育”,改革读写教学
  “终身教育”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人的一生,定位于使“学会学习”。当今时代,我们培养的学生一旦投身社会,能否立身行事,很大程度上决于其人的读写能力,因而,这对学校的语文读写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以读代教的方法。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读文章,主张从读中去体会情感。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我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语文,让其始终处于探索性、创造性的环境下,有效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把“知识”放在问题中,放到现实中,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去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主动地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利用旧知识进行创新活动。
  “研究性学习”也是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研究性学习一定要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内容,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语文研究性学习在师生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是学习的主人。把语文研究性学习落实到读写教学中,那就是:以目的性为读写前提,以论为读写理论指导,以围绕读写目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学生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未来的社会是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时代,未来的教育是不断提高人的素质的“终身教育”,它使语文读写教学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具备了更重要的意义,而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以适应“终身学习”的未来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的需要!
  四、开展教育信息化活动,实现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
  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也应当有新的改革和突破。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看,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应当属于认知能力、表达能力范围,这几种能力都与信息能力密切相关,因而,明确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研究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研究能力应当作为语文教学任务之一。有了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学校的教学活动得到了极大地延伸和扩展,大大超出了课堂的时空,学校教育逐步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这有利于学校教育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在语文教育处于由传统教育技术向现代教育技术过渡的情况下,开展教育信息化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并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以达到从强调知识积累向强调发现创造知识方面的转变。教学中,我利用信息技术,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思维的契机,使传统意义上的书本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极大的扩展,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自由广阔的空间。
  “探索面向现代化、信息化知识经济的教学问题,为我国未来教学工作探讨和创造出科学合理、优质高效的新模式,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开拓性事业,是一项创造未来、保持教学体系生机和活力的事业”。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更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加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个性差异,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化,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 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的学习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常常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常常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科学学科中,实验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做好实验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下面,本文就
期刊
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觉、听觉和动态的交互式环境,能增强幼儿学习的主体性,拓展幼儿思维的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多角度、多方位地组织活动,是一种极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了老师教育活动过程中“教”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学”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对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语言教学多姿多
期刊
内容摘要: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兴趣就是他们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树立威信,崇拜中产生兴趣,优化结构,教学中激发兴趣,关注时事,生活中点燃兴趣,学以致用,实践中提高兴趣。  关 键 字: 中学生 政治教学 培养 兴趣  兴趣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成功的一半”……这些话似乎都是“真理”。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对于一切,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
Tourism is the pillar industry of Ganzi Prefecture, and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ounty-level tourism indus
期刊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1]英语有效教学是英语新课程实施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新课程最终能够成功落实的重要保障之一。所谓英语有效教学是指以最少的教学投入,成功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与进步、实现预期英语教学目标、满足英语教学需求的教学。在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但有 不少电教课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抓住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点。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 谈应从哪些方面来确定其最佳作用点:  一、在新旧知识连接点上  在领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电教手段助一臂之力,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 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
期刊
是我的好朋友,她已陪伴我走过了四个春秋.rn小学四年级的我是个书迷.
2006年9月7日下午,作为全球最大的电脑芯片研发和制造商--英特尔公司,在北京青年宫剧场为来自四面八方的合作伙伴及终端用户,奉献了一台具有诙谐色彩的独幕话剧,别开生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