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名篇赏析提升考场写作技巧的实践研究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ove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窗苦读十余载,金榜题名望今朝”,初三年级学生面临中考的抉择,既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更是人生体验的升华。对于考场作文,尽管考生学了多年的写作技巧,但真正临场发挥时,总是对作文这一项无从下手,紧张的考场时间往往导致学生只有应付作文字数的能力。
  原因何在?部分原因是教师的“不教”,准确地说,不是“不教”,而是“以写代教”,无目的性地布置作文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完成,随意批阅后,几乎不作讲评,如此往复,就算是作文教学了。更有怪论者,认为作文再怎么教学生还是原有水平,“教与不教一个样”。其实主要是教师教不到“点”上。
  一、寻找根源,罗列问题
  歌德说:“你要我指点四周风景,首先你要爬上屋顶。”当我们置身某个事件当中时,往往很难看清楚事物的本质,只有投身到实践调查中去寻找错误存在,才能给出正确的解决方法。
  学生枯燥乏味的作文是考场作文的一大问题,很少有让阅卷老师眼睛一亮的文章。作文教学长期被忽视,考场作文因缺乏教师对学生的及时回馈,才会出现学生“完成任务”的恶性循环现象。由此,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不应该那么写!”这是鲁迅先生的《不应该那么写》一文中引用前苏联惠列赛耶夫的主张:“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这一面,恐怕最好是从那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在这里,简直好像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恰如他指着每一行,直接对我们这样说——‘你看——哪,这是应该删去的。这要缩短,这要改作,因为不自然了。在这里,还得加些渲染,使形象更加显豁些。’”教师应抓住学生每次习作的契机,明确考生在考场作文中应避免的问题,学生才会逐渐了解考场作文该怎么写。
  笔者以学生当堂写作《触动心灵的瞬间》为调查题,要求学生用4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此习作,教师课后批改并归类出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口语、网络用语随意出现,如“我靠”“给力”“杯具”等;转述型语句描写通篇存在,语言啰嗦表达不清,语言纯对话或用语不规范等现象普遍;材料东拉西扯拼成一文,事例雷同率高,材料老掉牙,不切实际;虎头蛇尾;过度解释题目,开头知事,为什么写等明示性开头,使文章缺乏内涵,无法引起阅卷者的阅读兴趣;内容上不道明任何事由,心情莫名受挫,故事虚无飘渺,令读者不明所以,重心偏离,无实质性内容的文章也较普遍。
  读文字如同看风景,赏心悦目与索然无味会直接影响看的人的眼睛和心情。语言味儿浓的作文令人眼睛一亮,继而想要慢慢咀嚼,细细品尝。作为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并避免考场作文中不恰当的语言表述现象,通过大作家的未定稿与定稿的比较,来探究语言写作技巧,结合课堂所学的写作技巧来修改语言片段,并尝试着运用于考场作文,力求在考场作文中改变语言风格,进而提升学生对考场作文的应变能力。
  二、探究名篇,领会技巧
  教材是一个范本,许多词句优美的名家名篇都值得世人反复品味和学习。事实上,教师为了赶“进度”,往往把课堂上设计好的问题解答完,即结束对该作品的探究学习。对语言产生的效果往往忽略了引导,教材语言让学生“可望而不可即”。其实,大作家的文章也并非一气呵成,可以选用大作家的未定稿与学生所学的课文经典语段比较,来指导学生的写作技能,从而提高学生考场作文的发挥能力,让学生有自信能应对考场作文。
  技巧一:用具体来丰富抽象
  文章的内容要借助语言这个载体来传达给读者,靠语言来打动人心,没有具体描写的语言就算不上好的文章。杜甫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主张,作为中学生,限于阅历,要在语言的运用上达到一丝不苟、一字不易的境界是不现实的,但是,也要用“具体描写”的标准去努力要求自己。比较《背影》的原稿和课文的不同之处:
  原稿: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艰难地穿过铁道。
  课文: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从以上比较可见,大作家朱自清行文时也曾将父亲“爬月台的不容易”简单地写成“艰难”,“艰难”虽是“困苦、困难”的意思,但是读者并不容易感受到“父亲的艰难”。学生平时训练时并未注意这类问题,常常带着快速写完的心境,匆匆将情节的细描用抽象含糊的一两个词来表达,却渲染不了要表达的心情,从而失去了语言本身的魅力。
  从课文的经典语段去感受父亲的“背影”,不用道“难”却触动了每位读者内心最深处的酸痛,后文的“泪”才会“很快地流下来了”。背影折射的正是父亲一辈子的不容易,水到渠成地令这个经典的“背影”镌刻于每位读者的心灵深处,不可抹去。
  通过比较,学生即会明白那种司空见惯的白话、套话、空话、大话或 “决心书”式的表态语言应剔除,在遣词造句上要力求具体生动。
  技巧二:用情感来写活直白
  文学即人学,文学离不开情,情的抒发也离不开文学。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结晶乃是人的情感逐渐升华后喷射出来的火光。情感能激发读者与作家的“共鸣”。试看《风筝》原文和课文片段的比较:
  原稿:我便生气,踏碎了风轮,拆了竹丝,将纸也撕了。我的兄弟哭着出去了,悄然的在廊下坐着,以后怎样,我那时没有理会,都不知道了。
  课文: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用情感的投入来写活原本直白的文字,大作家鲁迅修改后的文章令读者看到了一位威严强势冷酷无情的兄长“精神虐杀”天真烂漫胆怯至极的小兄弟的虐心画面。作为兄长,严格管束弟弟,原是为弟弟有出息,现在反思起来,当年为落后观念所支配,自己的行径实在是“精神虐杀”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出鲁迅童年时代长幼之间很不平等的封建秩序。“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可见作为兄长的粗暴行径是以暴力为基础的。此处情感从自身的表现入手,鲁迅把自己写得很粗暴,字里行间深含自我谴责的意味。   技巧三:用景物来代替心情
  “一切景语即情语”,也就是说景物描写与人物心情密切相关,融情于景,景随情移。一般来说,美丽的景物表达人物高兴愉快的心情,反之,则表达人物悲伤的心情。《社戏》中“我”的心情从无船去看戏,急得要哭,又因热心的小伙伴们提议陪“我”去看戏,而变为失而复得的喜悦与急迫。此处以我们学生的常用写法与课文片段进行比较:
  学生表述:船已经开得很快,但我还是觉得太慢,我很开心有戏看。
  《社戏》课文片段: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一句写出了船行之快,“但我却还以为船慢”极写了“我”看戏的心情十分急切。心情用景物描写来代替,令读者对看社戏的难忘更有同感。穿插在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往往起到烘托、渲染和衬托的作用,有意使用,坚持不懈,必定能够在写作上增加亮点,甚至妙笔生花。
  三、运用所学,小试练笔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写作很多时候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功能。针对上述写作技巧的指导,用名篇赏析提点了以上三个考场作文技巧后,教师应把握训练时机,设计作业。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能力,成长进步的有效手段,应通过实战练习将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做到举一反三。
  第一步,当场运用技巧训练,练习纸设计为能在实物投影投放的格子纸,任意选择其中一个技巧进行演练,学生对这种训练方式很容易接受。第二步,再次出示《触动心灵的瞬间》习作,运用任何一项技巧来修改学生自己的习作,学生学了技巧就知道了该怎么写,也乐于写,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第三步,教师选择写完的练习,放在实物投影处进行现场展示,通过文字再现的方式,请其他学生点评,寻求相比于原文的进步之处,最后由教师明确常见误区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简短有效的面批,给予进一步的修改意见。
  由此可知,通过对熟悉的课本经典语段的技巧学习,学生脑中已经有了写作方向和写作灵感,再利用“趁热打铁”的效应进行训练,学生的考场作文必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明晰思路,信心倍增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地指出:“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埋怨学生的不足,应多听听学生的心声,走进学生内心的困惑,从他们的困惑中去寻求方法,解决问题,真实有效地为学生找回一些写作自信。作为教师,也应积极给予学生更有效的指导,而不是“纸上谈兵”,教师与学生都应该有探究精神,确定有效的目标,坚持不懈地训练写作,多阅读优美的文章,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够写好作文,在写作的海洋里尽情畅游。如此,就一定能在考场作文中取得佳绩。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视觉化传媒已成为人们日常娱乐刷屏的主要阵地。作为网络刷频的产物,网络流行语涉及到社会中的各个方面,且更新速度在不断加快,广泛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外汉语教学在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流行语教学时产生了若干问题,本文试以2020年网络流行语为例,对此若干问题做简要的探讨,以期总结出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网络流行语的教学原则。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对外汉语;语言教
曾听过一个段子,该段子的创意来源于春晚小品《不差钱》,用来形容许多学生的上课感受:人生如上课,眼睛一闭一睁,一堂课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上午过去了。你知道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是什么吗?下课了,人还没有醒。你知道世界上最最痛苦的事是什么吗?醒了一看,课还没下。这个段子,足以让为人师者深省:如果我们的课堂带给学生的是如此感受,那毫无疑问是失败得一塌糊涂。学生之悲哀,何尝不是我等人师之悲哀?笔者连续带过两
经常批改高中学生的记叙文,虽不乏有见到佳作时的喜悦,但更多的是无可奈何的叹息。大多数学生写的记叙文不尽如人意:立意不深,思路不清,空洞无物,表达方式单一,其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训练方法不当,也是密切相关的。如教师过分从数量上强调“多写”,对每一次作文的质量不够重视,会导致学生写得越多,越没有成就感。  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写十篇记叙文,不如改好一篇记叙文,“这一篇”改好了,学生从中得
语言是存在的家园,精神的寓所。作家韩少功说:“唯有语言可以从历史的深处延伸而来,成为民族最后的指纹、最后的遗产。”冯骥才也说过:“民族文化是民族的一根神经,抽掉这根神经,这个民族就成了植物人。”众所周知,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
[摘 要:名著的学习可以采用多样的方式,读名著可以让学生从文字上认识名著,讲名著可以让学生从故事中被名著感染,演名著可以让学生在全然掌握、完全理解的基础上以自己为人物表现名著,不同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学习名著,但也是层层递进的学习名著,希望通过这些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感受名著的魅力,提高阅读名著的兴趣。  关键词:名著;形式;层次]  名著是我国的宝贵文化财富,是文人的智慧结晶,很多名著撰写的不仅仅
[摘 要:本文将以“互联网 ”为背景,即墨古镇为例,从我国即墨古镇发展现状出发,对古镇发展建设进行研究和讨论,提出打造“公众传播主体”“多方位传播内容”“新媒体传播媒介”的新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 ”;即墨古镇;新模式]  一、“互联网 ”时代下即墨古镇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古镇开发的热度持续升温,对古镇复兴研究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 但存在着古镇环境受到破坏、旅游资源受利用不当、各主体分别行
初中语文教学是否有效,取决于课堂是否适合学生,预学是学生和课堂衔接的第一步。在由“教”本位转变为“学”本位的课堂转型中,初中语文教学的预学活动对教学整体的影响愈显举足轻重。但初中语文预学活动的设计却不容乐观,严重制约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亟需从学理上加以梳理,并寻求有效的设计策略。  一、初中语文预学活动现状及原因分析  语文学科的笼统性决定了人们对待语文预学的态度。对学生而言,很多学生并未真正了解
词学胜境  唐圭璋著  定价:49.00元  唐圭璋先生毕生致力于词籍整理与词学研究,《全宋词》《全金元词》《词话丛编》等嘉惠士林,已成为当代学者案头必备的经典,也影响了数代普通读者。本书集中收录了唐先生在词学研究方面的重要论述,不但在如何作词、如何读词、如何治词等方面提端引绪、指点门径,还以精彩的名家论评勾绘出一部以李白、李煜、柳永、苏轼、秦观、姜夔、吴文英、纳兰容若、蒋春霖等杰出词人为中心的古
《石榴》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的课文,这篇课文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妙的艺术构思、艺术表现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和艺术的熏陶。然而,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却遇到了“忍俊不禁”一词的使用问题。  忍俊不禁,《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忍不住笑。而课文中却这样使用该词语:“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很明显,这个地方“忍
[摘 要:情感艺术在中职院校班主任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缓解师生之间的矛盾,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目前,将情感艺术与班主任管理工作有效结合,可以利用情感对学生展开教育,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时,提升班主任管理工作质量。对此,文章对情感艺术在中职班主任管理中的意义展开了分析,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提出了中职班主任管理中情感艺术的渗透。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管理 ;情感艺术;研究]  在中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