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学校组织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以学习为前提的。这包括了教师自学和教师之间的学习,学生自学、学生之间的学习和师、生之间的学习,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学生也不仅仅是受教育者,二者在学校教育的同一区域中融合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呈现的是一种动态的共生互学的关系。
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不可能在知识、德行和能力等方面完全充当学生的“先生”,如果教师仍然把自己定位在“教育者”的角色,这将会使教师疲于奔命,力不从心。教师应该调整自己的定位,以获得自身的解脱和超越。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研究者和参与者,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在一起以平等的姿态,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和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着独特生命价值的完整个体,他们都有求知的热情和思考的能力,有独立的愿望和思想的自由,有丰富的潜能和人格的尊严。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认识到学生是人,而且是有着无限潜能发展的正在成长中的人。随着现代传媒手段的丰富和普及,学生接触知识、信息等的途径趋于多样化,学生的视野、价值取向、生活态度等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因此现代学生的发展已经并非教师能控制,甚至很多情况下教师要向学生学习,成为学习者,而学生成了教育者。
从学校的发展角度来看,只有师生共同发展才是学校发展的本真体现。学校的育人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同样教师的发展也离不开学生。教师和学生本来就是彼此平等相互依存的关系,二者离开任何一方,另一方都将失去存在的价值。这种新型师生关系逐渐在消解传统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主客关系。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而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教师和学生同时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他们的发展理应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因此我们应还原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还原师生在学校发展中应有之本“位”,树立以师生发展为本的学校发展观。这就要求学校在制定各方面规章制度时,要以维护全体师生的利益、实现全体师生的发展为原则。一方面学校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需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另一方面学校也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使其在职业活动中实现生命价值的提升和自我完善,使他们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
学校发展“以师生为本”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学校教育中的全面体现。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三者彼此促进,相互融合。没有学生的发展而空谈教师的发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正如没有教师的发展而奢求学生的发展一样。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根本任务,学校的发展也依托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并为其发展提供各方面的保障。坚持“以师生为本”的学校发展观是学校、教师和学生获得共同发展的前提。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只有教师发展了,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学校才能更好地发展。“以师生发展为本”的学校发展观,要求学校的发展要体现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学校应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留给教师更多的专业思考空间,为教师创设有利于其专业发展的保障机制。
学校中学生的根本利益在于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的学校发展观,一方面要求学校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尽可能全面优质的物质保障;另一方面学校要充分尊重和维护学生的权利,把学生的权利和教师的权利同等对待,从而真正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人。
一个国家能够持久发展的根基在于依靠全体人民,同样一个学校的发展动力在于依靠全体师生,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树立“以师生为本”的发展观,真正确立他们在学校事务和整个教育教學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信任他们,关心他们,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达到人力资源的“最积极,最高效和最核心”的资本运作特点。
责任编辑 潘孟良
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不可能在知识、德行和能力等方面完全充当学生的“先生”,如果教师仍然把自己定位在“教育者”的角色,这将会使教师疲于奔命,力不从心。教师应该调整自己的定位,以获得自身的解脱和超越。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研究者和参与者,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在一起以平等的姿态,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和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着独特生命价值的完整个体,他们都有求知的热情和思考的能力,有独立的愿望和思想的自由,有丰富的潜能和人格的尊严。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认识到学生是人,而且是有着无限潜能发展的正在成长中的人。随着现代传媒手段的丰富和普及,学生接触知识、信息等的途径趋于多样化,学生的视野、价值取向、生活态度等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因此现代学生的发展已经并非教师能控制,甚至很多情况下教师要向学生学习,成为学习者,而学生成了教育者。
从学校的发展角度来看,只有师生共同发展才是学校发展的本真体现。学校的育人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同样教师的发展也离不开学生。教师和学生本来就是彼此平等相互依存的关系,二者离开任何一方,另一方都将失去存在的价值。这种新型师生关系逐渐在消解传统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主客关系。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而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教师和学生同时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他们的发展理应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因此我们应还原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还原师生在学校发展中应有之本“位”,树立以师生发展为本的学校发展观。这就要求学校在制定各方面规章制度时,要以维护全体师生的利益、实现全体师生的发展为原则。一方面学校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需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另一方面学校也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使其在职业活动中实现生命价值的提升和自我完善,使他们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
学校发展“以师生为本”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学校教育中的全面体现。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三者彼此促进,相互融合。没有学生的发展而空谈教师的发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正如没有教师的发展而奢求学生的发展一样。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根本任务,学校的发展也依托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并为其发展提供各方面的保障。坚持“以师生为本”的学校发展观是学校、教师和学生获得共同发展的前提。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只有教师发展了,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学校才能更好地发展。“以师生发展为本”的学校发展观,要求学校的发展要体现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学校应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留给教师更多的专业思考空间,为教师创设有利于其专业发展的保障机制。
学校中学生的根本利益在于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的学校发展观,一方面要求学校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尽可能全面优质的物质保障;另一方面学校要充分尊重和维护学生的权利,把学生的权利和教师的权利同等对待,从而真正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人。
一个国家能够持久发展的根基在于依靠全体人民,同样一个学校的发展动力在于依靠全体师生,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树立“以师生为本”的发展观,真正确立他们在学校事务和整个教育教學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信任他们,关心他们,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达到人力资源的“最积极,最高效和最核心”的资本运作特点。
责任编辑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