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困惑与矛盾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413060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带来了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也带来了课程目标、课程服务主体和课程评价公正性的困惑,引发了人们对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以及人文教育的反思。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课程 困惑 课程 矛盾 坚守
  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于2004年秋季在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启动,现已扩展至江苏并将继续扩大实验范围。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更新教育观念,重构课程文化;变革教材内容,重构教材体系;更新教学方法,重构方法体系:语文课程充满了活力。但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又给语文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困惑,如语文选修课程目标定位问题、选修课程服务主体问题、选修课程评价公正性问题。新困惑又在滞碍着课程改革实践。因此,审视选修课程实践,对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人文教育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语文选修课程是国家课程还是校本课程
  “所谓选修课程是指那些为了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劳动就业的需要而开设的、可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选择修习的课程。”[9]这类课程开发的主体是学校、教师。“(它)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10]“人们习惯上将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称为校本课程。”[11]课程专家也指出,选修课程与校本课程因划分标准不同不能归为同类课程。选修课程是与必修课程对应的,校本课程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对应的。然而语文选修课程的目标究竟如何定位?这又成了语文选修课程实践的焦点问题。
  課标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选修课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和实际水平……学校及教师应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创造条件,建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愿望的选修课。”[7]显然,课程改革设计者希望教师参与选修课程开发,并逐步成为开发的主体。教师在实践中确实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广州65中学沈在连等开发的“广告语言鉴赏”,长沙明德中学的张建斌开发的“《离骚》研究性学习指导”,长沙一中高阳平等开发的“《人间词话》选读”,常州二中语文组开发的“《论语》选读”等选修课程都成了课程开发的典范。然而,我们在课改实践中也看到,语文选修课程开发还处于试验探索阶段,许多学校还不具备开发具有校本特点的语文选修课程实力。学校要开设语文选修课程,就只能围绕高考可能考的、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科目开设,所开设的选修课程突出共性特征,缺少个性特征。教育行政部门基于当地高考实际,又确立了相应的选修教材,这就导致选修教材开发权上移。教师也只好把选修课程当做必修课程来教,选修课程的校本特征也就被淡化了。选修课程实践与目标的错位成了课改的新问题。
  (二)如何克服语文选修课程资源与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
  课标要求,学生可以在第一阶段的五个系列中任意选修4个模块,这种限制性的选修是为了保证学生的共性基础。学生可以在第二个阶段的若干门课程中任选3门,这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第二阶段的选修课将直接引发课程资源与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课标指出:“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7]课程资源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和学校文化资源。学校文化资源具有历史性和地域性,难以改变。而最具活力的因素──教师在开发课程时又面临许多困难。首先,教师课程理论知识的欠缺将影响课程开发;其次,教师专业知识的欠缺将影响课程开发;再次,经费短缺也将成为课程开发的障碍。
  我们在课改实验学校调查时发现,班级少的学校,教师很难按课标要求开足开全选修课。以一个有18个班的学校为例,每一个年级6个班,三个年级共有9位语文教师。高三3位教师要抓高考,高一3位教师要教必修课程,只有高二3位教师可以开选修课。假如高二每位教师一学期开设3门选修课(当然,这是不现实的),3位教师也只能开9门选修课。即使这样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缓解矛盾,一些学校不得不强调所有语文教师都必须开设选修课,如此选修课程质量也就不得不打折扣。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语文选修课程资源与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如何化解这对矛盾又将成为一个新的难题。
  (三)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评价的公正性能否继续坚守
  选修课程评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采用何种评价方式进行评价都不仅仅是教育内部的事,它往往关涉社会利益再分配的大问题。高中课程改革开展两年多了,国家的课程评价方案至今没有出台,广东、海南、山东只公布了评价方案的讨论稿,人们还在等待、观望。从隋代到现在,考试评价一直是一种普遍使用的评价方式。虽然近年来人们批评考试制度,但是很少有人怀疑考试评价的公平性。课标要求:“选修课的评价尤其要突破一味追求刻板划一的传统评价模式,努力探索新的评价方式来促进目标的达成。”“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7]这些要求没有错,专家们提出的观察评价、档案袋评价、过程评价等方法正逐步推行,评价正在走向多元化。比如,李贵明老师在“现代诗歌的鉴赏与写作”选修课程中要求“背诵10首诗歌,了解10位现代诗人,创作一首诗歌”。[12]显然,这些属于可以量化的评价指标。李老师还提出非量化评价指标,即“言谈、举止、态度、习惯等”。[12]广大教师正努力用多元评价的方式评价学生。但是我们也不能不面对这样的现实:有的教师为了留住选修学生刻意降低评价标准;有的教师迫于高考压力随意降低评价标准;有的教师迫于社会人情压力降低评价标准;等等。人们不禁提出:语文选修课的评价还能坚守公平性原则吗?学生们提出选修不同的模块,将来高考怎么考?如果高考考查选修内容,那么选修模块之间考查难度值能保证一致吗?……
  参考文献:
  [1]程红兵.建平中学模块课程建设[J].中学语文教学,2005,(9):3.
  [2]裴娣娜.主体教育理论研究的范畴及基本问题[J].教育研究,2004,(6):13.
  [3]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百年事典[N].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24.
  [4]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90.
其他文献
课堂尤如放风筝,学生是风筝,心智和心灵要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飞翔;教师是一丝洁白的风筝线,在民主,平等,和谐、博爱的牵动下,引导着风筝向着真善美纷飞。课堂的元气是以挚爱学生为核
财务管理双语教学旨在培养出一批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语言理解财务管理相关知识、掌握财务管理相关技能的“国际化、应用型、创新型”的人才,提升学生的涉外财务能力。笔者结合在
遵循以学定教,活动建构,意义建构,学、做、教合一的教学理念,所谓“激趣导学”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的一种多维互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激
生长抑素基因重组痘苗病毒(VV/SS)作为活载体苗免疫动物,可促进动物生长。由于细胞培养的病毒滴度及表达产物量低,目前采用SPF鸡胚进行生产。本试验以DJRK细胞培养VV/SS,分析其增
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中心,通过师生共同实施此“项目”完成教学,它已经逐渐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本文根据中职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培养应用型人
文学与音乐本是同源的。将音乐引进课堂,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通过配乐朗诵,让他们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紧密结合音乐,在审美追求中提升对作品的理解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是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对象。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做好班主任工作是保证职业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师生关系、理解和尊
简要介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OLED)的结构、发光机理、表面工程及检测、有机 -无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复合及制备技术。 The structure, luminescence mechanism, surface engine
生物教学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教师就得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既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又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换代是迫在眉睫。
胰腺癌是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在胰腺癌的手术治疗及放化疗方面虽已取得明显进展,但胰腺癌患者术后5a生存率仍较低,因此寻找胰腺癌新的靶向治疗方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