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及扩大消费的建议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7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内蒙古消费现状
  (一)消费规模不断扩大
  2000年以来,全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了居民收入和支出的持续增长,为全区消费规模的不断扩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至2012年底,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5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611元,分别是2000年的4.5倍和3.7倍。同期,全区城镇家庭人均消费支出17717元,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382元,分别是2000年的4.5倍和4.1倍。在居民收支持续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全区消费规模持续扩大。2012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34.6亿元,是2000年的7.5倍,年均增长18.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消费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消费结构逐步改善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区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正在由过去的温饱型、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变,生存资料消费在全社会居民消费总量中的比重逐步下降,享受资料、发展资料消费比重不断上升,全区居民消费整体正在经历由量的满足到质的提升和跨越。
  从代表消费结构变化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来看,2000-2012年间,我区城镇家庭恩格尔系数从34.5%降为30.8%,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47.7%降37.3%,分别下降了3.7个百分点和10.4个百分点。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我区居民食物消费开始向“吃好”转化,对粗粮的消费下降,对细粮的消费上升;对粮食的消费下降,对瓜果的消费上升;对植物类食物的消费下降,对动物类食物的消费上升。2001-2011年间,我区城镇家庭粮食消费支出占全年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由12%下降到9.1%,肉禽及制品消费支出占食品消费支出比重由20.6%上升至22.5%;农村牧区居民家庭人均主食消费支出占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由41%下降到20.9%,人均副食消费支出占食品消费支出比重则由36%上升至40.8%。
  从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看,居住条件的改善带动了居民家庭设备支出的快速增长,居民家庭传统家电基本普及,耐用品消费开始从低档需求向高新智能化需求、舒适配套服务化方向转化。截至2012年底,全区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05.2台、电冰箱99.6台、洗衣机97.4台,电视机、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在我区城镇市场已趋于饱和。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交通、通信等基础消费设施体系的日益完善,我区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和领域发生巨大变化,以汽车、通讯、住房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享受型消费结构升级成为推动消费平稳增长的动力。从城镇消费结构变化看,2000年,占据城镇消费总量前三位的是食品消费、衣着消费和文教娱乐消费,2011年变为食品消费、衣着消费和交通通讯消费。从农村看,2000年,占据消费总量前三位的是食品消费、居住消费和文教娱乐消费,2011年变为食品消费、居住消费及交通通讯消费。可见,无论城镇还是乡村,交通通讯都是本轮消费增长的热点,也是推动全区消费结构升级的亮点。
  (三)消费模式多样化
  随着我区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互联网、信息技术等相关新兴产品及其服务的迅速发展,我区居民消费观念发生转变,消费模式也呈多元化趋势,尤其在节假日,除了购物、聚餐等传统消费方式外,旅游、娱乐、运动健身等休闲消费方式也广受欢迎。另外,随着物流、支付、售后保障等体系的完善,越来越多消费者热衷于网上购物,网购成为我区居民购买日用品、家电类、服装乃至更大件商品时的重要选择。根据电子商务网站监测数据显示,在2011年中国网购订单数量增长最快的十大省市中,内蒙古排在第二位,订单量同比增长178.7%。
  二、我区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对全区GDP贡献率逐年缩水
  过去10年,我区保持着高强度投资,投资对经济增长起着主导作用,尤其2009年之后,伴随着国家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实施,更加强化了投资对我区经济增长的贡献。2002-2012年,投资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73.8%上升至85%。与投资率高位运行形成鲜明对比,全区消费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2-2012年,消费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50.1%下降到30%。高强度的投资虽有助于维持经济总量规模,但对于民生改善并不明显,我区居民收入没有随着经济增长而快速提高。2012年,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4.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6%,居民收入增长滞后,导致整体消费需求动力不足,不仅影响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更影响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二)城乡消费差距持续扩大
  2012年,我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42.3%,但农村消费只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5%,农村巨大的潜在购买力未能转化为实际消费。一是农村消费增幅明显低于城镇。2000-2012年,全区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5%,低于城镇13.6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二是农村市场所占份额呈下降趋势。2000-2012年,农村实现零售额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由2000年的37.4%逐年下降到2012年的12.5%。三是农村市场整体消费水平较低。2012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为6382元,相当于城镇居民的1/3。2012年全区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1.2%,北京的79.3%、浙江的77.1%、新疆的93%,排名全国第10位。
  (三)消费结构升级缓慢
  目前,我区人均GDP已超过10000美元,但居民食品支出仍高达32.2%,同时,在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娱乐保健等服务性消费仍相对较少,消费结构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一是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仍然较高,教育住房消费对其他消费挤出效应较大,影响消费品的升级换代。由于我区城镇居民用于医疗、住房、交通通讯方面的预期支出不断增加,大大强化了居民的储蓄意愿,导致普通家庭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削减当前消费开支,影响其他消费领域的支出。以全区城镇居民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为例,自2001年开始,医疗、住房、文教娱乐消费比重不断增长,由2001年的18%增长到2011年的21.8%,增长了3.8个百分点。而同期其他杂项消费比重随之下降,由2001年的5.2%下降到2011年的4.1%,下降了1.1个百分点。二是消费供需失衡,居民社会化消费比重不高,非商品性服务消费增长缓慢。由于我区文化教育、娱乐、养老、医疗保健等服务性消费及其配套商品供给不足,此类消费增速缓慢。以娱乐教育文化服务为例,2006-2011年,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年均增长11%,比人均消费性支出年均增速(14.8%)低3.8个百分点。
  三、扩大消费的建议
  (一)提高居民收入
  居民收入比重下降是导致投资消费失衡、内需外需失衡和产业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居民的收入占比是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解一系列经济难题的首要工作。提高居民的收入,一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及物价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保证非垄断行业的工资平均增速要快于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加快建立资本所得与职工工资增长的宏观、微观比较制度,引导工资收入的合理增长;三是加大政府的货币化转移支付,逐步提高扶贫标准、低保标准、抚恤标准和养老金发放水平;四是创造条件让居民拥有更多财产性收入。在城镇,要进一步拓展居民投资渠道,提高居民的股息、利息、红利等财产性收入。在农村,要加快推进和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土地流转,使农民获得稳定的收入。
  (二)增加有效供给
  针对当前我区城乡居民消费已逐步由吃穿为主的生活性消费向以住行为主的服务性消费升级的特点,有重点、有步骤地发展科技、文化旅游、医疗保健、物流、休闲等新兴行业,改造和提升商贸、餐饮、仓储、运输等传统产业,培育信息、金融、保险及租赁等现代服务业,以便进一步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质量,为城乡居民消费升级提供发展保障。
  (三)健全消费环境保证机制
  一是消除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制度障碍,创造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转为市民的制度条件。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着力拓展内需增长新空间。二是要完善城乡市场流通体系。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载体,鼓励商业企业通过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对传统农家店进行改造,使商品营销网络向农村延伸。积极培育发展城市区域商业中心,提升商圈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建立健全现代消费品营销体系,积极推动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发展,为城乡居民提供最大程度的消费便利。三是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强市场保障和价格稳定工作,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完善市场调控预案,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四是不断改善消费环境。加强城市交通、住宅等的配套建设,拓宽城市道路,增加地铁、轻轨、高架等交通设施建设。
  责任编辑:康伟
其他文献
一、通辽市科尔沁区物流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物流总量显著增加,物流业发展潜力巨大,第三方物流服务蓬勃发展,物流市场潜力巨大  初步测算,2011年,通辽市科尔沁区社会物流总额达到921亿元,占全市社会物流总额的22.19%;物流业增加值完成84.6亿元,占地区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1.9%,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95%;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完成增加值26.6亿元,比上年增长1
专家认为,上半年“金融热、经济冷”的背离现象已经引发了广泛关注。“从媒体公开报道看,四大行6月上旬信贷猛增2160亿,但此后出现了回调。”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6月
采用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焊(MAG)焊接方法、药心焊丝电弧焊(FCAW)焊接方法以及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TIG)焊接方法制作不锈钢板包覆低碳钢机架,包覆焊缝打磨酸洗后进行液体渗透探伤(PT)
摘 要:本文对阻碍我国企业实现知识创新的各种因素做了研究和分析,联系国外企业实现知识创新、创造经济效益的路径和经验,分析我国企业知识创新过程中阻碍重重的诸多原因。通过比较分析,深入研究我国企业在实现和管理知识创新过程中遇到的缺陷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和发展路径。  关键词:企业知识创新 原因分析 对策建议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知识生产率”,知识和信息逐步取代资本和自然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近日表示,当前物价平稳下行给“稳增长”创造一个更好的空间,“稳增长”已经见到一定效果,但切不可
商务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2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8万亿元人民币,2011年增长至18.4万亿,年均增长16%,国内消费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十六大以来,在相关政策推动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在粮食需求的刚性增长与粮食供给的制约因素不断增加的双重压力下,原本就日益加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进一步突显,成为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目标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份最新的研究报告称,2012年将是住房分配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行业最艰难的一年。行业利润急剧萎缩,中小企业破产可能激增。不过,它又认为,房价仅止于略有回落,总体
一、发电企业要树立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知识管理,只有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系统的结构才能实现真正的优化,管理的效能才能达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电力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加,市场经济新形势对电力企业及电力营销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通过树立企业形象、开拓电力市场,深化优质服务、完善营销体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等措施确保电力营销工作的稳定、快速、高效发展,以全面实现企业经济效益。  一、我国电力企业营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比较落后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必须提供无微不至的现代服务。由于我国供电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