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阿娟 我的追求就是没有追求

来源 :成都女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jie_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迟阿娟不喜欢出门,如果一定有朋友相约,她就只愿在家门口一公里范围内活动;迟阿娟不爱开车,倒不是车技不好,而是觉得停车太麻烦;迟阿娟一边为工作比以前轻松许多而高兴,一边又惶恐着是不是自己有点太不求上进了?
  听起来,迟阿娟就好像是一个被成都惯坏了的女人,有点懒又有点娇嗔,实际上,这位把相机背在肩上十几年的女人绝对是一个狠角色。你可能不认识她,但作为一个成都人,你不会没有看过她的作品。这就是她的目的——我从未想过自己的名字红透成都,我只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价值和意义留存。
  我觉得任何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风光或者古迹都不是它最重要的部分,最重要的在于,这个地方的人是不是善良的,是不是可爱的。
  “我的终点就是没有终点”
  穿着军绿色的裤子,一双平底系带靴,一件夹克和手上的一架相机,这是迟阿娟最被大家熟悉的样子。几年,十几年,她始终如此出现在人们面前,只是挂在脸上的笑容,更多了几分不容置疑的真诚。所有的经历,增加了她对这个世界越来越多的好奇,她走过的路从跬步到千里,到处都是温柔的故事。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要我上路,就会有遇到让我感动的人和事。”迟阿娟坐在藤椅上说。采访的地点定在后子门附近的一个茶园,标准的成都式风格——这个季节的银杏叶铺满了一地,主人也懒得打扫,客人们在没有太阳的阴冷下午依然自得其乐。迟阿娟在多年前也在这里采访过别人,她记得茶园正中那一颗又粗又高的银杏树。
  作为一名摄影师,四处的游历自是不会少的,迟阿娟的脚步比其他摄影师可能更勤快一些。问起她在路上的感受,她便滔滔不绝地说起了在路上遇到的好人好事,故事之多让人真的多少会生出些许妒意——怎么这些好事全部会让她遇见?
  2000年左右的香港时装周举办时,迟阿娟被报社派去采访,那时笔记本电脑还是一件稀罕东西,不仅少,而且金贵,动不动就会出点让人束手无策的小毛病,这倒霉事儿就让迟阿娟碰上了。时装周的第二天报社就要发整版的文字和图片新闻,但是笔记本电脑怎么也无法上网,迟阿娟问了许多人也没有解决之策,抱着病急乱投医的念头,她试着拨通了在成都的采访中和他有过一面之缘的《东方日报》同仁翁火的电话,未曾想点头之交竟然成了“救命恩人”,当时人在深圳的翁火接到电话后便坐火车赶回香港帮她把一个版的稿件发回报社。
  张纪中带着李亚鹏把新版《射雕英雄传》炒得沸沸扬扬的时候,迟阿娟是张大胡子在全国唯一两家指定媒体的跟访记者,她跟着剧组晃晃悠悠来到了拍摄地点乌兰布统。住在老乡家里,网络信号不稳定,张纪中把他才买的新索尼笔记本拿来也不管用,结果是素不相识的剧组工程师一直站在老乡家里的吧台上帮她发稿到深夜。
  一次在万县采访时,迟阿娟的路痴病发作(山路也确实很难找),怎么也找不到该去的地方。这时一位老太太经过,迟阿娟不过问了一句路,老太太就二话不说七拐八拐终于把她带到了目的地。迟阿娟本以为老太太是顺路,但是没想到到了目的地之后,老太太还是很酷地二话不说就转身折返了。
  还有为她带了一上午路终于找到高速公路入口却分文不取的出租车司机,还有因为她缺了一根数据线,而跑到电脑城把所有能接电脑的线都买回来给她送到酒店的陌生同行,还有她在国外的旅途中坚持要送她回酒店却不收钱的三轮师傅——因为他已经把她当做朋友……这些故事迟阿娟可以说上一整天,虽然这些大多是萍水相逢的人她可能再也不会遇见。
  “我觉得任何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风光或者古迹都不是它最重要的部分,最重要的在于,这个地方的人是不是善良的,是不是可爱的。”迟阿娟说,自己对这些人的感激,构成了她心里的一张地图,地图上处处都是闪着光的小图标,在这些图标下的城市,一定有着一群快乐而热情的人。
  这也是她对成都的看法。迟阿娟的祖籍是山东,由于在成都生活多年,除了大气爽朗的性格外,她的身上满是这座城市留给她的印记,尽管她现在依然还是一口普通话,但是“逼急了的时候”她就会用成都话来发泄一通。她说,成都最大的特点就是包容,虽然这句话被提及太多,但是由于这是出自自身的体会,所以显得格外真诚。不过,迟阿娟认为成都的包容大多是对外来者的,成都有一个又低又软的门槛,对于自己人,成都就显得有些严厉了。“可能是这座城市对外来者有更多的好奇,更渴望吸收外界的东西吧。”迟阿娟解释道。
  迟阿娟自己也不停地渴望着来自远方的每一缕微小感受,由于工作所需频繁出差让不少媒体人都叫苦连天,她却始终兴致勃勃,而现在,她也终于有时间纯粹以游玩为目的继续走在路上。她说,春节前她计划去一次那达慕,或者去一趟桂林,或者去普吉岛晒太阳,这些不久后的旅途上,一定还有许多慈眉善目的好心人,来继续补充迟阿娟好人好事好地方的绝版地图。
  “功名利禄都是浮云”
  “我今年至少遇到5个十多二十岁的孩子跑过来跟我说,他(她)是看着我的照片长大的。”迟阿娟自嘲地说,“哎呀,我一下子就觉得,难道我已经老大变成了一个活化石了么?”在与人的交谈中,表达一些情绪时迟阿娟的语气中完全没有了平日工作时的凌厉干练,会有非常孩子气的表情爬到脸上。
  在成都摄影界,迟阿娟早已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而且在旁人对她的描述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有趣的情形——一个也许只是在某些场合见过她,却与她连话都没有搭上几句的人,会张口闭口地叫她“娟姐”,熟稔至极的样子。她在圈中有着极好的口碑,是大家遇到任何困难时都会第一个想起的热心肠,她也是年轻摄影师们最希望遇到的老师,在她的手中已经调教出不少能够独当一面的摄影师。“这些孩子真是不错,几年前还是初出茅庐,现在已经有自己的成就了,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他们成功的原因,我只是发现了他们身上的潜质并给他们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已。”
  除了帮助和提携年轻摄影师,迟阿娟的好口碑还来自于她有着几乎可以说是来者不拒的雷锋精神。因为自己在圈内的声誉,迟阿娟有着极好的人缘,同时又因为自己毫无侵略性的性格以及毫不扭捏的做派,她是难得一见的稀有品种——在媒体圈这个人际关系复杂的网络中,迟阿娟可以算作是人见人爱。如今虽然在圈内属于“半归隐”的状态,只要有人向她求助,不论对方是熟悉的朋友还是记不清名字的路人,不论求助的事情是请她帮忙联系某人,还是借她的声望组织策划一次活动,迟阿娟都会尽自己的所能帮助。汶川地震后一段时间,来自北京、上海、南京的国内媒体和国外很多媒体同仁都是在她的帮助下得以顺利地到灾区采访报道的。在她看来,自己对他人的帮助实际上是一种回馈,回馈出现在自己生活中帮助过自己的那些人,她的朋友经常笑她自己找罪受,她呢,即使帮忙帮得汗流浃背,也甘之如饴。
  5·12大地震之后,一个自行车协会的朋友联系到她,说自己想做一个骑游的活动,问她有没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让活动在组织和宣传上能够双赢。迟阿娟听说这个活动是组织老年人从都江堰骑游到上海,就建议朋友将活动命名为“感恩之旅”,从灾区出发,一路上表达都江堰人民对全国各地的好心人的感激。朋友听了兴奋不已,这个活动便按照迟阿娟的建议展开了,但是迟阿娟完全没有想到活动后来居然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全国众多媒体全程跟踪这支“感恩骑游队”,所到之处车队受到的完全是贵宾级别的欢迎,最后抵达上海时,上海永久、凤凰、捷安特自行车厂为都江堰捐赠了300辆自行车作为基层用车,同时也因为这个活动,上海永久公共自行车服务80多个公共系统也落户都江堰,其投资的3.5亿元的计划目前也正在进行中。
  这就是迟阿娟的“能量”所在,而她现在从事的工作能够将她的这个长处充分发挥。她说:“现在,摄影基本上算作我的副业,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我更多在做些策划和组织活动方面的工作。”
  通过镜头向外界传达四川地震后的情况是迟阿娟一直想做的一件事。正巧在成都从商的浙江企业家袁海忠也希望通过摄影向外界传递四川的美丽,并希望能够为灾区的100所学校的100个孩子赠送100部相机,这样的爱心同样感动了迟阿娟。最终在迟阿娟无条件的支持和努力下, 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日本的摄影师们如约来到了四川,来到了成都。这些为欧洲主流媒体服务的国际摄影师,用他们的镜头传达着四川震后更美丽的变化,而灾区孩子们用捐赠的相机所捕捉的瞬间,不仅感动了迟阿娟,也感动了整个世界。
  也许会有人认为,做摄影的时候,迟阿娟便已经是非常成功的了,如今做活动策划,她更加如鱼得水,她一定是一个步步为营的女强人。实际上,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是一个“最没有追求的人”了。“我的朋友们大多都对自己有一个计划,会一条条列清楚该完成什么,什么时限之前要达到什么目的,我就从来没有。可能因为我是一个有点懒的人吧,我知道自己就算列出计划也不一定能做到,就干脆放弃追求什么的权利。”迟阿娟说。
  现在的她工作地点与家的距离很近,她基本上就以此为圆心,画一个半径一公里以内的圆,没有特殊情况,一切生活所需都在这个范围内解决。朋友相聚都会自然地约在她家附近,因为大家知道她不仅厌烦城中的拥堵,又觉得停车麻烦。迟阿娟每日在这个圆圈中来来去去,一边因为工作比在报社轻松许多而有点小庆幸,一边又疑虑是不是自己有点太不思进取。在各种纠结心思中,她一如既往地帮助朋友,顺便动动脑筋。一杯周末的清茶,就足够让她觉得快乐,至于华服豪宅,功名利禄,如果恰好来到生命中,迟阿娟也不会将它们赶出门,但是如果没来,她才懒得费劲去追求,那些于她来说,是真正的浮云。
  
  “记得我的作品而不是我这个人”
  这一次拍摄迟阿娟,并不是一件轻松的活计,不小心就有班门弄斧之嫌。在人声鼎沸的茶园中,迟阿娟全程就好像一个听话的小孩配合着造型师和摄影师的每一个指令,表现得如同一个专业的模特。只是在造型完毕后,她拿着镜子照了照自己,连说:“今天是彻底颠覆了我自己的形象!”
  成都的冬天如果没有出太阳,那种渗入脊髓的阴冷可想而知,就是这样的一个冬日下午,迟阿娟换上了她穿过的最高的高跟鞋,以及两条美不胜收的黑色长裙——美不胜收的代价是,迟阿娟每一寸裸露的皮肤都被冻得发紫,她就这样发着抖听从摄影师的每一个动作要求。扭头、抬手、侧脸、坐下……这便是拍摄一个资深摄影师的好处,她知道什么时候叫做敬业精神,什么时候不该抱怨。
  茶园中有人掏出手机偷拍她,茶园的老板议论道:“现在的小姑娘拍照有这么多人跟着。”迟阿娟听到“小姑娘”这个词,忍不住大笑起来。在她重新换好衣服后,已经在冷风中“美”了半个多小时,她说:“平常都是我拍别人,采访别人,这回角色转换了还真有点不习惯。” 其实,她在工作中早已完成了从一个摄影记者到网站副总的角色转换。
  迟阿娟拍摄人物的方式,是抓拍。她会给受访者选择一处让对方感觉自如,又能表现对方性格特质的场景,然后再与对方聊天调动他(她)的情绪,相机抓在手里,在受访者流露出她寻找的那个味道的刹那,快门被按下。迟阿娟说,每次拍摄人物,都是一次互相之间的交流,摄影师是一个引导者,被拍摄的对象跟随摄影师,彼此之间的信任是成就一张好照片的关键。
  这些都是迟阿娟许多年来积累出的经验。她是个不喜张扬的人,踏实低调的工作作风使她成为了一名受人尊重的摄影记。她回忆到,当时女摄影记者非常少,也许是性别的关系,每次遇到比较大的活动时,最好的摄影位置和最好的拍照机会,都是留给她的,她承认,这是一些特殊的关照。但是更多时候,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她必须和任何一个身强力壮的男摄影记者一起奔去新闻现场,去拼抢新闻。她说:“有不少朋友说过,他们最喜欢我工作时候的状态,可能在我拍照的时候,那种有点忘我的感觉比较有张力吧。”
  今年8月在几十个国家众多摄影人参加的第二届国际摄影大赛的比赛中,她在印度拍摄的《印度印象》获得了大赛金奖和最佳构图奖2个奖项, 她告诉记者,这张图是她在印度拍摄的第一张图,而且还是用傻瓜机拍摄的。她通过镜头表达的人文关爱获得了挑剔评委的一致认可。这么多年的拍摄中,诸如此类的国内外摄影大奖她拿了不少。她认为获奖固然是对自己成绩的肯定,但她更希望拍摄的作品能够感动人和帮助人,由此对社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在数不胜数的摄影作品中,最让迟阿娟满意的不是拍摄熊猫的,就是拍摄金沙或者都江堰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照片流传得最广。世博会上选用了她拍摄的熊猫、金沙遗址和都江堰的照片,在震后成都推出的一套6张纪念邮票中,她的照片被选中了2张。对于迟阿娟来说,好的照片是具有传播力度的,不仅能够让人们记住更要能让人们深思。她笑说,可能因为自己独特的名字,有不少人记得她是一个优秀的摄影师,但是有更多看过她拍摄的这些照片的人,会记得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记得辉煌宁静的金沙遗址,记得劫后重生的都江堰,记得这个叫做成都的城市。
  
  “我做慈善是一种本能”
  对于迟阿娟自己来说意义最为深远的照片,是2001年儿童节之前自己拍摄的62张图片。这些图片拍摄于甘孜州附近最穷困的几所希望小学,迟阿娟说自己当时找到这些小学都费了很大劲。学校在人迹罕至的山区,她背着沉重的器材,几乎是被同行的人连拖带拽才上了山。“我平时看起来是一个很干练的人,但是一遇到爬山之类的事情,我就变得很低能。”迟阿娟笑着说。找到这些孩子之后,迟阿娟与他们同吃同住,感觉到的,是来自孩子们身上无法被任何苦痛打倒的希望。她避开了展示贫穷和悲惨的场面,而是抓拍着孩子们脸上的笑容,他们隐藏在破旧的衣衫和潦倒的校舍背后的快乐。报纸上用了她整整62张照片,一张头版大图,是一个在烛光下读书的孩子,61个孩子笑着的特写,全部被刊登了出来。
  “一份报纸上62张照片,还是第一次。”迟阿娟说:“回来之后第二天,我接到同事的电话,61个孩子全部被成都的好心人领养,我本来想留一个孩子自己领养,但是一个也没有剩下。就是那个时候,我知道慈善是有人做的,爱心是每个人都拥有的。”
  到了现在,慈善已经成为了迟阿娟生活和工作中重要的一个部分,虽然并没有占据她所有的时间,但一直没有停止过。她组织和参与了许多次慈善捐赠或救助活动,她带着朋友们进入山区和灾区直接把物资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她说,慈善是一件无需过分提起,更无需特别炫耀的事情,慈善是一种本能。
  如今的迟阿娟就这样凭着本能做着喜欢的事情,并不让自己过分忙碌,闲下来的时候宁愿在家看新闻和电影,也懒得出门做一次SPA,她说各种健身和美容卡自己也不是没有办过,但是最后都只落得丢在角落被遗忘的下场。她依然单身,最近的一次恋爱距今也颇有一段时间了,只是她完全不觉单身有什么不妥,照顾自己的本领她本就一直不缺,一个人自得其乐的日子,自有不足为外人道的小小喜悦。
  她还是会随身带着相机,随时被一些偶然遇到的人和事所打动。去年的春节,她和朋友来到北川县城,看见一片废墟之中行驶过一排红色的婚车,她下意识地按下了快门,这张照片被几乎所有的华文媒体转载,这张照片也一直留在她的心中。她从不刻意寻找一个场景,也从不特别追求一个瞬间,像她的生活信条一般,只要是遇见了的美,就值得被记录。
  有更多看过她拍摄的照片的人,会记得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记得辉煌宁静的金沙遗址,记得劫后重生的都江堰,记得这个叫做成都的城市。
其他文献
肉体总会腐烂,精神却是不朽的存在,精神用强大的力量把人们都变得过分理智,而那些墨守陈“思”的女人们恰好就是这群理智狂中的症候群——过于执著,过于坚持,过于固执。可是有什么理由要给精神上锁,把自己桎梏在那些常规的思维定式里翻来覆去地犯傻呢?如果逃离一座城市,“沉入”一部电影,或者只是沉默倾听,可以让女人的理智开个小差,又为什么不去做呢?    精神“出轨”记录之1  “更换城市是一种瘾”    “出
期刊
成都如今已被称为国内奢侈品消费“第三城”,而随着仁恒广场的开业和Zara、H&M的陆续入驻,更多的平价、高端设计师品牌将进入蓉城。结合成都女人的时尚取向,以下设计师品牌,尤其值得我们期待。  品牌:Topshop  簇拥明星:麦当娜、格温妮丝·帕特洛、碧昂斯、艾玛·罗伯茨、凯特·莫斯等明星和超模  品牌介绍:1964年成立于英国伦敦的Topshop是快速时尚品牌的商业奇迹,其引导的高街时尚红遍全球
期刊
不用再遗憾过去的一年时光里,自己错过了多少次精彩“出轨”的机会。新的时间卷轴已经开启,而下一次“出轨”,就在前方。在此,《成都女报》诚意为读者们制作了可供参考的2011年出轨月历,在新年的12个月里每月推出两次“出轨”建议。  时间有限,“出轨”赶紧。    1月  “出轨”计划1:去南半球过冬  北半球寒冷的冬天总是令人提不起精神,而南半球却有着灿烂的阳光。在21世纪又一个十年开始的第一个月,以
期刊
毋庸置疑,在普罗大众的眼中,“贵族运动”的光环从来不曾从高尔夫这项运动上褪去过。今年10月上海传来将在中小学普及高尔夫的消息,2011年深圳将举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高尔夫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同时也已成功进入2016年夏季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其实带孩子去玩玩高尔夫也没那么“特别”。  时间:9月15日  地点:高威体育公园  活动成员:花儿朵朵亲子群  目标:让孩
期刊
“女人想要的生活,是安稳里有几分不安分,但这点不安分还不能影响安稳。”这句电视剧《我的青春谁做主》里的台词,不知挠中了多少女人的心。而在现实中保持不安分却安稳的方法之一便是:合理地让身体和精神“出轨”,用无限的勇气和创意,为常规而平淡的生活增添不一样的色彩。  2010年接近尾声,本年度里你为了更爱自己曾怎样“出轨”?2011年,你又有怎样的“出轨”计划?  财务报表、年度总结、新年计划、房贷利息
期刊
近两年,80后生子热潮引发了独二代随父姓还是随母姓的讨论,“姓氏”这个简单的家庭内部矛盾开始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为标新立异,独一无二,父母在给孩子取名时也使出了浑身解数,生僻字、谐音字,甚至自造字层出不穷。张学友口中浪漫的“你的名字我的姓氏”,逐渐演变成一幕幕欢喜、揪心、抓狂、尴尬的家庭情景剧。  你的宝贝跟谁姓?家家有本搞笑经!    80后身上永远不缺少趣闻。他们是最先接触并玩转互
期刊
究竟是身体是灵魂的归附,还是灵魂是身体的主宰,没有人说得清楚,但身体所带来的快感一定是最真实的,身体“出轨”绝对是一件快乐的事。别误会,这个“出轨”并不是偷情与做爱,Edison的照相机如今已经不流行了,对女人来说,在惯性生活方式里,有时候身体需要一次疯狂的释放,也许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快乐和收获。    身体“出轨”记录之1  “没有‘弹簧’的脚也疯狂”    “出轨”当事人:李娜 27岁丹迪
期刊
患病率8.7%,患者达到百万,患者数量4年翻一倍。成都社交恐惧症调查结果的出炉引发了全社会的热议,也不得不让我们展开反思。  我们越来越害怕与陌生人说话,却不知一句大方的搭讪,其实就是一个新的开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近期公布的社交恐惧症的生物学标记及临床意义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成都社交恐惧症临床就诊患者已达近百万人,患病率达8.7%,仅次于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达百万,这无疑是一个惊人的
期刊
在《百家讲坛》之前,央视还有一档静默却有力的文化节目,叫做《读书时间》。  它并没有走出一个在《百家讲坛》中一夜走红的于丹,但是却让人们记住了一位安静又充满智慧的主持人——李潘。从《读书时间》到《半边天》,再到现在的《子午书简》,李潘所主持的节目始终围绕着人的内心,内心圆满,于是人生丰盈。“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本用来欺哄毛头小子阅读的古训,现在恰好可以形容李潘,谦卑而持久的阅读,终究将她打造成这样
期刊
时尚不是把布满大LOGO的服装穿上身就达标,更不是穿着一件人人抢购的服装跑去春熙路和大众一起撞衫。时尚应该是一种更加低调的态度,就像是刚刚进入成都一个月时间的无印良品,无印良品本身的含义是无吊牌设计优质品,它强调使用纯天然的有机原材料,还原生活本真享受。不需要太复杂的设计,不需要紧跟时尚的造型,无印良品的服装更注重服装最原始的作用——穿着的质感。  不过对于大部分自诩时尚人士的人来说,仍停留在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