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意还是真情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ezia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说“修辞立其诚”,在后来的中国文学史上从这句话又派生出许多强调创作主体必须有真情实感的为文之道来。许多人从开始学写作文时就被谆谆教导过:靠虚情假意是不可能创作出好文章的。然而不幸的是,有些还算著名的作品却有不真诚的嫌疑:朱自清的《“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就是一个例子。
  1923年2月朱自清携家眷赴温州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任教。据朱自清之子朱闰生说,他父亲在温州期间情谊最深、交往最密的是同事美术教员马孟容和马公愚兄弟二人。当时朱家和马家相距只有百步之遥,往来极为方便。在1924年2月下旬离开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之前,朱自清曾向马孟容索画,马乃以朱所喜欢的海棠月夜为题材作画赠之,并要朱为画题诗。朱自清后来并未写诗,而是写了一篇散文相赠,于是才有了《“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这篇名文。
  之所以说朱自清这篇作品感情不真挚,是因为他并不喜欢马孟容画的海棠。朱自清确实爱海棠,尤其是西府海棠,还以未曾在月下观过为憾,对此他在1930年4月所写的《看花》④一文中曾有明确交代。但是朱自清在《看花》中强调,自己喜欢海棠是因为“海棠的花繁得好,也淡得好;艳极了,却没有一丝荡意。疏疏的高干子,英气隐隐逼人”。再看《“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中描述的马孟容所绘海棠,虽然花叶扶疏、上下错落、或散或密、玲珑有致、花正盛开、红艳欲流,但最后造成的效果却是格外“妖娆”“妩媚而嫣润”,这就和朱自清所喜欢的“英气”相差甚远了。
  朱自清另有诗《晴日乍暄,海棠盛放》描写他喜欢的西府海棠:
  朱唇翠靥微含晕,高节幽姿总有情。
  在《忆旧京西府海棠,次公权韵》中他又写道:
  长条脱颖穿云去,锦幄珠辉映日开。
  这些诗句亦可说明朱自清所欣赏的海棠花的“高节”以及英气勃发的样子。他在《看花》中还引晚清王鹏运的两句词说明他想象中的月下海棠:“只愁淡月朦胧影,难验微波上下潮”。由这两句可以看出,他最想看的是在明亮的月光下海棠花如潮水一般在微风下摇摆的景象,而不是马孟容笔下的娇媚之态。同时就此也可以明白为什么朱自清在《看花》中说了那么多花(包括海棠),对马孟容专门为他创作的画却只字未提了——马氏的画技也许不错,但他画的内容根本不是朱自清所乐见者。
  但如果据此判定朱自清写作《“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时完全出于虚情假意或者是为文造情,也是过甚之言。这倒不是说朱自清的文章像当下的“后情感文学”一样,创作主体情感的独特性与真假根本没那么重要。友人赠画,受赠者即便不喜欢,也会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谊,写文章致谢正是受赠者回馈这种情谊的等价物。如果说马孟容对朱自清的友情为真,就不能说朱对马的友情为假。朱自清文章中的真情,不是表现在他对于画作的夸赞,而是表现在他对于马孟容本人的调侃上。
  在文章的第二段中,朱自清没有继续描述画面,而是展开了联想。如果说前一段是工笔画,那么这一段就只能算是写意了。因为是写意,就难免有令人费解之处:作者上一段描述画面结构时并未提及帘下有人,这一段中却平添了一个“他”,一个“情韵风怀”如月、鸟一样朦胧的卷帘人。更令人惊奇的是,作者竟然用第一人称“我”表达了对这个近在咫尺的“他”“如何耐得”的心情,呼唤这个“他”出来。“他”是谁?
  要了解这个“他”,须参看发表在1984年《浙江学刊》第6期上的张如元著《朱自清先生在温州》一文。张如元(1946-),浙江温州人,发表该文时系浙江省温州师专中文科教师。1964年张如元曾师从温州籍著名篆刻家方介堪学习书法篆刻,可能正是这段经历使他和马孟容的弟弟马公愚产生了交集——马公愚和其兄都是幼承家学,以金石、书画闻名。张如元在文章中对朱自清和马孟容之间交往的描述很可能出自马公愚之口,有较强的可信性。据张的文章记载,当年朱自清接受了马孟容所赠之画后曾说:
  日间端详大作,越看越可爱,夜间又仔细领略画中情韵,因忆唐明皇将美人喻花,而东坡咏海棠有“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之句,乃反其意而以花比美人,始悟得大作中之海棠于月色中开得如许妩媚,鸟儿不肯睡去,原来皆为画中另有一玉人在哪!
  张如元在文章中還说,朱自清和马孟容有通家之好,有时会携夫人、子女到马家。如此说来,《“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中的“他”“玉人”只能是指马孟容的夫人。朱自清对“他”的“呼唤”以及对自己“耐不得”的心态的描述,都反映出朱、马二人的交情确实深厚——他肯定不会担心马因为文章中的“轻薄”而生气。这种写法也使朱文平添了一丝轻快的调笑色彩,与朱氏一贯的老成持重的为人风格可谓相映成趣。
  总之,朱自清对马孟容的画固然不喜欢,对马本人还是很真诚的。此外,朱自清回馈马孟容画作时对文体的选择,也依稀透露出朱自清情感的真挚之处。
  据张如元的《朱自清先生在温州》一文记载,朱自清曾谈及没有为马孟容的画作题诗之事:
  先生嘱为题诗,实不敢承命,今姑以小文塞责,以文换画亦一风雅事,只是大作乃传神妙品,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我仅得其万一罢了。
  刘文起在《朱自清的温州踪迹》中的记载则稍有不同:
  朱自清曾向马孟容先生讨过画。并说,你是画家,能把花的可爱处画出来,几时我也写篇文章,把花、把你画的情趣写出来。
  关于朱自清著文而未题诗的原因,这两种说法的主要差别就在于,一个强调朱自清“不敢”题诗,另一个则说朱自清早有为画作写文章的打算。对于朱自清来说,这两种想法也许是同时存在的:一方面,他作为新文学家正热心于散文创作,著文的冲动比较强烈;另一方面,他旧诗的根底不深,所以不敢题诗。
  然而朱自清并非完全不通旧诗词者,《“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一文的题目大约即是他自己的手笔。在温州期间他还曾与人唱和。1923年5月18日,浙江省立第十中学的张桐曾作七律《赠十中国文同事朱佩弦先生》:有道真欣德不孤,照人丰采小长芦。语翻科臼宋儒录,理证禅灯古佛图。罗列典故徵十事,安排笔砚陋三都。名山著述吾衰矣,鹿洞从君学步趋。⑩张桐(1860-1942),浙江瑞安人,字震轩,晚年号杜隐主人,是清末一位不得意的文人,曾在科举道路上奋斗近三十年,结果仅以廪贡生身份终老。表面看来,张棡写给朱自清的诗全是自谦:他把朱自清和朱彝尊、朱熹等人相比并表示自己已经落伍,要向朱自清亦步亦趋地学习。但读者对此千万不能当真:一个浸淫“国粹”几十年的旧文人,实际上是很难突破传统文化的藩篱,下决心向新文学家学习的。张桐在1920年5月1日的日记中曾经写道:
其他文献
摘 要:日常化和诗意在诗歌中属于相互抵制的概念,如何从日常取材的诗歌中呈现出诗意是对一个诗人的考验,也是诗歌史上一个比较持久的话题。王立世在《夹缝里的阳光》这部诗集中,以主体的介入,在日常生活的反压抑中完成了诗意的创作,借助于日常事物的选取、口语化的语言和意象的表现手法展现了灵魂的自省和现代都市的怀乡情愫,以情感的思辨切入人性的深处,体现出一个时代的心态和精神。  关键词:王立世 《夹缝里的阳光》
摘 要:《魔鬼情人》是英国杰出小说家伊丽莎白·鲍恩的短篇佳作。作者巧妙的运思、绝伦的建构、纯真的情愫、细致的描写在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小说以战时的伦敦为背景,以爱情为主题,在诡异迷离的气氛中,细腻地描绘了“二战”期间挣扎在战争和情人双重阴影下的一位平凡女性的内心世界,反映了战时女性心理上的恐惧和情感历程上的挫折和磨难。本文拟从意象的角度分析该作品中的人物意象、物质意象和场景意象,了解该小说的独特意
荷塘,我们的村子。因村子里有一口荷塘,遂取名荷塘村。   荷塘,横在村子当中,把千余人的村子南北隔开。村里人沿塘而居,两岸住满了人家,仿若荷塘是最值得信赖的依靠了。往西,荷塘与一条弯弯的小河相连,塘水常年清澈,精致别雅,莲藕丰饒。村里人与它相依相偎,我的童年也在清塘荷韵里充满了生趣。   春上,荷塘即展开风姿。一塘碧水像一面镜子,铺开一片秀色。荷叶初露,嫩嫩的,圆圆的,巴掌一般大小,似
摘 要:雷文学是一位兼有诗思和哲思的学者。他的诗作贯穿着一个基本母题——对生命、命运、宇宙的终极思考,并且凝结了深痛的悲剧与绝望。他的哲思情理交融,常常是对立的诸种元素或和谐或反讽或悖谬地钩织一起,构成了丰富的“心灵辩证法”。他的旧体诗以古典诗性的方式彰显出一位哲思性诗人的情怀。  关键词:诗思 哲思 心灵辩证法 古典性  当白天的喧嚣尘埃落定,暮色苍茫之际,我们的眼睛开始模糊。也正是在此时,我们
摘 要:本文选取了《聊斋志异》中具有代表性的《商三官》《青凤》《陆判》三篇作品进行分析,从亲情、爱情、友情三个角度对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情感模式进行解读,以期对作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聊斋志异》 情感模式 价值探求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动机:“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①“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
摘 要:本文通过运用“俄狄浦斯情结”“本我、自我、超我”“释梦理论”这三个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对日本平安时代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进行分析和阐释,讨论作品主人公源氏的心理过程。  关键词:俄狄浦斯情结 本我 自我 超我 释梦理论  《源氏物语》这本长篇小说由紫式部写成,书中通过描写主人公源氏的种种生活经历和复杂的爱情纠葛,反映了当时贵族社会生活的腐朽和荒淫。本文主要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中的“
西平坝疗养院,以前叫向阳村或向阳医院,当地老百姓也叫“麻大山”,这里生活着14位麻风病康复休养人员,他们最小的50多岁,最大的已经100岁,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4位。  他们是最后一批集中统一治疗的麻风病人,现在虽然已经痊愈康复,但因病留下的残疾让他们不方便回到老家,也有的没有子女或者不愿意打扰家人的生活,就一直住在疗养院里,昔日的“麻风村”,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成了名副其实的疗养院。  在20
摘 要:物理学与哲学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学生加入到探索的队伍当中。本文将以三本典型物理学哲学著作为例,对量子力学哲学观和广义相对论进行阐述,同时对国内物理学哲学研究进行探讨。  关键词:物理学哲学 哲学 量子力学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术环境日益开放,各路学者纷纷展开了深入的科学研究和探索,其中物理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这对于我国科学事业和物理学的发展具有非
学校道德教育是我国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和听到“德育为首”、“德育第一”、“德育主导”等口号或标语,这些都足以说明道德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强化养成教育。   如何有效进行德育活动,提高他们的思想观念与认识水平,这是我们需要经常关注的课题
摘 要:笔者认为:韵,可以理解为通常说的气韵,是中国传统美学与艺术理论在意境创造和艺术鉴赏方面的核心问题。气是韵的生命与本体,韵由气出,有气才有韵,没有气便没有了韵。本文通过对闵惠芬二胡演奏中弓法与指法的研究,就怎样更好地表现乐曲的气度与韵味做了几点分析。  关键词:闵惠芬 二胡演奏 韵味  闵惠芬笔下的“韵”是指音乐的韵味。音乐韵味是含蓄的音乐情调与意味。韵味有很多,如古典韵味、流行韵味、戏曲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