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与钢琴伴奏完美结合

来源 :中国文艺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情感维系歌唱与钢琴伴奏
  艺术都是用来展现和表达情感的,作曲家通过文字、音调等来展现出富有独特个性的音乐作品。音乐作品能够承载人的情感,通过乐器、人声能够展现出来。人声也是最丰富和奇妙的事物。声乐作品根据创作的年代、地域、背景等都有联系,会因为时代背景的差异、思想文化的特定内涵等有其自己的风格和意义。对于演唱者来说,演唱者自身的文化和艺术修养、生活阅历等不同,也会对音乐作品表现出其不同的特点。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要对歌曲进行富有想象力的处理,伴奏者也需要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理解,并与演唱者对作品具有共同的认可程度。同时,演唱过程中,伴奏者在情感上与演唱者保持一致。重视对伴奏者情感艺术的提升,体现在声乐表演中,从而激发音乐的无穷魅力,展现出音乐无穷魅力。钢琴伴奏是通过自己的演奏把音乐和情感传递给演唱者,同时演唱者的情感表现带动和感染钢琴伴奏的情绪的变化,两者相互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诠释声乐作品。通过情感的维系和连接,将钢琴伴奏和歌唱有机结合,使得歌曲在钢琴伴奏的完美配合下,展现出人内心最真实而多变的情感,钢琴伴奏也能帮助演唱者深入展现出作品的艺术美。
  二、钢琴伴奏启发和制约演唱
  歌唱是表现人内心情感的方式,通过声音的完美体现,展现出人的内心世界。每个器官活动都会受到人内心活动和情感的综合影响,从而在演唱过程中,能够影响到演唱的整体表演水平,特别是在音色的控制和表现等方面。另外,钢琴伴奏是声乐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演唱者起到心理依托和情感依托,也能够让声乐作品起到保障作用。在另一方面,钢琴伴奏在很大程度上对演唱者起到了制约作用,比如,在旋律的变化、力度的掌握、音乐强弱的判断等方面,都可以对演唱者起到一定的制约。歌唱需要对原创形式及其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其次就是作品的再次创作。表演的过程中,需要演唱者和钢琴伴奏者的完美配合,达到一致性,将他们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才能够准确的展现出作品的形象和意境。
  歌唱是人物情感和技能表达的综合体现,歌唱者需要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来提升艺术表演技能,情感表达是艺术表演的催化剂,人物的情感总体来说是相对稳定的,根据人物所处环境、所交对象以及多经历的事物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情绪。情绪也是复杂多变的,但是在人的情感表现方面,无论怎么变,都会展现出一个方面。在声乐的表演形式中,钢琴伴奏对声乐作品的影响力和衬托作用非常明显。因为在钢琴伴奏的音调、调性、和声、音色等方面的运用都会对演唱者有很大的影响。在一首音乐作品中,钢琴的伴奏会随着旋律而流动,展现出肢体和和声的变化情况。钢琴伴奏的任务有两层,一个是烘托,一个是展现音乐,将音乐的魅力和风格展现出来,并且还要揭示音乐作品的深层次的内涵,在钢琴伴奏的同时,展现出音乐的个性和自身艺术个性,从而启发和指导演唱者,与歌唱整体融合,展现出艺术魅力。
  三、两者互融诠释出优秀作品
  好的声乐作品,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比如作曲家的精细雕琢,演唱者的魅力表现,还需要独特而和谐的音乐伴奏,以及钢琴伴奏过程中的完美表现。
  (一)钢琴伴奏与演唱者的完美配合
  钢琴伴奏与歌唱的完美结合,会直接影响到艺术表演的效果,或者说能够决定其是否成功。演唱的成功受到钢琴伴奏的影响比较大。在歌曲演唱表演过程中,不管是歌曲的演唱者,还是钢琴的伴奏者,都需要认真准备,精心对待,以良好的状态来面对艺术表演。在演唱的过程中,演唱和伴奏者两者的关系要达到平等和默契,只有这样才能够表现出作品的意境、思想,从而演绎出旋律动人的作品。在演唱和伴奏的完美配合下,它们两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配合与需要,保持了高度的统一性。伴奏者需要对演唱者的手势、神态、表情等达到心领神会的效果,同时,在歌声响起时,钢琴伴奏声能够和演唱者一起迈入艺术的殿堂,使得琴声、歌声合二为一,达到观众的理想境界。一首歌曲,或者说一部作品,都会存在着转折点、高潮点或者静点灯的,比如,高潮点是歌曲表现力所在;静点能够激发出观众内心最内在、最深处的东西;转折点就是音乐情绪变化的地方。钢琴伴奏者和歌唱者需要探究人与人之间的合理配合与互动,在歌曲的转折点、高潮点或者静点进行完美结合。在高潮点进行合理铺垫,在静点进行提前的衔接,在音乐作品的转折点进行情绪的升级与处理,让演唱者准确把握歌唱情绪和情感,将歌曲魅力发挥的完美无瑕,从而体现出艺术魅力的实质。
  (二)声乐作品整个部分的完整展现
  大部分的声乐作品,都会分为前奏、间奏、尾声等部分,在作品演唱的前奏部分,主要是可以让钢琴伴奏者首先确定音乐的开篇,营造音乐作品的风格、音调、节奏、速度等,帮助演唱者找到歌唱的情绪,也营造出良好的情境,以奠定歌曲演唱的基础。钢琴伴奏完成的间奏,将情绪很好的连接起来,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帮助演唱者把握情绪,有效连接演唱情绪。在歌曲结束部分,钢琴伴奏伴随着音乐的终结。钢琴伴奏对渲染气氛,以及维持歌曲唱完后的氛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让观众意犹未尽,也能够让演唱者保留持续的回位空间。在声乐作品的整个表演过程中,钢琴伴奏与歌唱完美结合,相得益彰,歌唱填充了钢琴伴奏的内容,钢琴伴奏有效的将歌曲的魅力展现的淋漓尽致,从而完美结合,爆发出艺术魅力。
  (三)演唱者良好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演唱者在表演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具有良好的适应和应变能力。在演唱的整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突然的变化,比如灯光、环境、场地等外界环境的变化与影响,或者是情绪的紧张,又或者是身体状况问题等,在这些突发事件来到时,演唱者需要具有突发性的应变能力和速度。在遇到突发状况时,钢琴伴奏不仅仅需要及时应变,还需要紧急调整好状态,维持歌唱者的激情,还需要对歌唱者临时的换气或者是停顿做出应变处理,适时调整,快速配合。这种伴奏是钢琴对声乐作品速度、节奏的实时配合与调整,钢琴伴奏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让演唱者保持良好的演唱状态,自如的进行歌曲演唱表演,让听众感受到愉快的音乐体验。总的来说,钢琴伴奏与演唱者之间需要进行完美结合与密切配合,保持两者的平衡一致和相互配合,在歌唱与钢琴伴奏的相互补充的情况下,共同诠释声乐的完美艺术和内在真谛,从而再现声乐作品的艺术价值。
  钢琴伴奏和歌唱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两者的相互结合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仅丰富了艺术魅力,也扩宽了歌唱的表现范围。钢琴伴奏者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艺术能力,完美进行艺术处理,良好兼顾与演唱者之间的关系,密切与之配合。钢琴伴奏者需要将自身放在主体地位,把握好自身的尺度,将钢琴的独特魅力与歌唱者相互融合,体现出艺术融合的魅力。只有将钢琴与歌唱完美结合,才能够创造出优秀的声乐艺术。(作者单位:天津艺术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乌兰牧骑,是活跃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一种小型文艺演出队。乌兰牧骑坚持不懈地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被农牧民亲切地称为“玛奈(我们的)乌兰牧骑”,乌兰牧骑队员则被唤作“玛奈呼和德(我们的孩子)”。她为活跃农村牧区文化生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民族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乌兰牧骑面临着光荣而艰巨的神圣使命,机遇与挑战并存,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升队伍的整体优化,这是确保乌兰牧骑不断
期刊
《在细雨中呼喊》这部小说整体是沉浸在紧密细雨的逼迫以及压抑的生活状态之中。从小说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用“细雨”和“呼喊”两个词来暗示着人类生活的艰难以及在压抑难耐时的呐喊。虽然,这样瞬息间的追求是虚无缥缈的,是不存在的,但是,这样的“呼喊”却极力的显示出作家追求终极生命的勇气。  一、“细雨”象征着生命的背景——荒凉  小说的地点是两个江南小镇——南门河孙荡,主要的人物是孙光林,主要讲述的内容
期刊
人之所以能够得到心情愉悦的满足感,从根本上讲,在于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得满足,而这种情感的满足需要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刺激,这个刺激是由具体的物和精神引起的。人最为需要的是饥饿时因食欲得到满足,寒冷时的温暖满足,恐惧时的安全满足。而人类对艺术审美的满足是在相对需要的物质刺激得到一定满足而引起的。而当代陶艺思潮越来越趋向于满足人的这种审美需要。  一、陶艺思潮  最早提出实用主义审美的应该是古希腊哲学
期刊
三、“不工-工-不工”的回环结构,循环回归思维在古代文论中的自觉把握  循环回归思维在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中的自觉意识,在前述谈到的苏轼《与侄书》中已经有完整的体现。在苏轼的描述中,文学创作由最初阶段隐含的“平淡”、“朴拙”到第二阶段(少时)的“峥嵘”、“绚烂”再到最后阶段的“老熟”、“平淡”,作家创作风格以及伴随的思维活动经历了一次形式封闭的循环回归过程。从本质上看,文学创作经由第二阶段“峥嵘绚烂”
期刊
晚清道光咸丰年间,一批艺术造诣极深的画家、瓷艺家如张熊、程门、金品卿、汪晓棠以及景德镇瓷界出众的“珠山八友”之王琦、王大凡、汪野亭等,不满足于按图索骥、僵化程式化的流水线工艺,借鉴元代以黄公望为代表的“浅绛”山水,开创性地将诗书画印紧密结合;因“形”制宜,以釉上彩料在白瓷胎上绘出纹样,用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等主要色彩晕染后低温烧制而成,称为“浅绛彩瓷”。其瓷面墨线浅淡,浓淡相宜,彩料极薄,不似粉
期刊
一、从营销学理论中看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的处境  营销学理论“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因为其开头都有一个P,所以简称为4P理论,这是一个成功的市场营销组合,企业的营销目标就可以通过此组合得以实现。  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指的是那些描写和反映汉族以外的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历史、风情、社会生活内容为主的电视剧。电视剧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
期刊
从近20多年的发展来看,当下的工笔画的体格与传统工笔画已有了很大的区别,因此称之为“当代工笔画”。当代工笔画在传统的基础上出现了各种新的技法产生了各式各样的面貌。在体格和技法上基本上分为“借古开今”和“纳洋兴中”两大途径。由于工笔花鸟画在近几年演变出了许多新的技法和创作模式,在画坛上也引起的一些讨论。在工笔花鸟画方面主要体现“借古开今”。实际上当代工笔花鸟画的技法大体和传统工笔相近。现代工笔花鸟画
期刊
当代书法艺术创作呈多元化的发展。这种多元化的发展给隶书创作提供了宽松的创作环境,使其由重金石气转而重书写性、表现性、艺术性。书风趋向于高古、浑厚、简略、夸张的新风;对创作品位、格调、趣味的提升和丰富,使隶书创作避免强化外在的装饰性与弱化内在的文化性的冲突,使内质与外象相辅相成,书风呈现出静穆、雅趣之美。隶书创作观的改变促使创作结果的变化,进而不同风格的隶书创作应运而生。主要表现在:  一、行草入隶
期刊
艺术是以符号系统为载体,演绎精神与物质循环演绎的过程,隐绎着: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取向等,这是人们在长期的文化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深层的东西。艺术的外显性与内隐性在文化系统中既相互交叉,又相互渗透。水彩画作为艺术的基本形式之一,同样赋予显与隐的对立统一。画家用自己的画笔,用自己独特的显性的绘画语言,表达深层的思维。水彩画传入中国,受中国人文思想的影响,在生活中不断磨砺,以造化为师,得到自然界的
期刊
作为一名文化馆从事音乐创作的群文辅导干部,我一直在探索少儿器乐的创作和辅导。而器乐演奏在艺术创作的第二阶段——排练,这是最闲难、最繁重、最复杂、也是最关键的阶段。排练工作不但是繁杂的组织工作,其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性任务。  经过实践发现,传统的排练法比较单一化,排练者俨然是一位“指挥者”。忽视了学生主体的需求和特点,影响了学生演奏的兴趣和热情,抑制了学生多向度的思考和个性化的体验、理解与表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