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学习深处的漫溯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hai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深度学习是对学习状态的质性描述,涉及学习的投入程度、思维层次和认知体验等诸多层面。学习者通过思考、探究、推理、反思等深度学习过程的直接和间接的学习体验与感悟,能在学科概念层面思考问题,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与独到的见解。课前研就是以“深入研究教材、建构认知结构”为基础,以引导学生“深度加工知识”为核心;是以“深度课堂教学”成全“深度学习”状态,提升核心素养的前期准备。
  【关键词】深度学习 课前研 教材 案例
  一、深度学习的理解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学习,是一个整合知识与改变思维的过程(学与用),学习就是对联结进行重新组织。课堂教学本质是指通过课堂的教学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从而达到目的,根本体现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什么是深度学习?
  与浅层学习(以单纯的知识获取与记忆为主要特征)相比,深度学习是一种以高阶思维为主要认知活动的持续性学习过程,是对学习状态的质性描述,涉及学习的投入程度、思维层次和认知体验等诸多层面,强调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和对学习内容的批判性利用,追求有效的学习迁移和真实问题的解决,具有高投入性和建构性的内涵特质。深度学习状态的形成离不开学习者的学科背景,学习者通过思考、探究、推理、反思等深度学习过程的直接和间接的学习体验与感悟,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专业智慧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就形成了核心素养。
  计算机领域的深度学习,让我们体会到学习规则不是最重要的,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学习原理转向学会思辨,转向理解与批判、联系与构建、迁移与应用。实现深度学习的关键在哪里?——深度教学,是对儿童特点、学科本质理解、把握基础的教学。深度学习的路径就是找到适合儿童的数学学习路径,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载体是教材。深度学习,首要是教师深度思考教材,其次深度研究学生,然后才是在具体学习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投入,深入理解、建构、迁移的学习过程。
  二、课前研的解读
  课前研:以“深入研究教材、建构认知结构”为基础,以引导学生“深度加工知识”为核心,是以“深度课堂教学”成全“深度学习”状态,提升核心素养为目的的前期准备。 主要涉及学情分析(找学生认知起点)、教材知识分析(探求学科知识本质)、 内容联结分析(知识结构)、教学活动设计(设计促进深度学习的活动及引领活动的问题)等。
  (一)数学学科的本质
  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把握、对数学特有思维方式的感悟、对数学美的鉴赏、对数学精神(理性精神与探究精神)的追求。
  学习数学是为了什么?不仅是掌握算术法则、计算技巧与基本的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符号与数字的关系,理解数字背后的概念,掌握相关理论法则,形成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思维方式或数学思想,并用以理解和解释相关现象与关系、解决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基于以上所述,就明白了课前研研什么。
  研教材:学科知识的本质、来源,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知识的逻辑、结构。
  研学生:认知学情(元认知)、认知障碍、认知困惑(问题)、怎样建立知识间的联结、构建科学的认知结构。
  研学习活动设计:重点在于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和学习任务,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组织深度探究。
  (二)深度研究教材的原因
  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载体是教材,教材呈现给学生的是高度简化的事实观点,而几乎没有洞察收集信息和提炼事实的方法。教材很少能够告诉学生原创工作是多么的丰富并且令人兴奋。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学生,甚至那些最优秀的、最聪明的学生,在理解课本中所讲到的观点时都存在困难。然而,大多教材都没有在活动和问题中思考这些障碍。
  虽然大部分的教材中都含有大量的插图,但这些表征很难起到帮助作用,因为它们要么太抽象,要么过分复杂或解释不充分。
  (三)课前研要关注哪些点
  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类型的学习条件。比较科学的做法是依据学习的结果界定目标,从知识分类入手,依据认识论的一般规律和数学方法论的基本原理,对有关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行科学的、合适的思维模拟,根据实际学情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
  1.学生认知规律与认知障碍是什么? (了解学生的什么?)
  2.什么样的内容更有价值?(教什么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3.什么目标更有意义?(学生应学会什么?什么核心素养獲得了发展?)
  4.什么活动更有利于教与学?(如何组织教学活动能够使得学生获得真正意义的学习?)
  5.如何检验学生达成了目标? (怎么评?评什么?)
  三、课前研——深度解读教材案例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能从知识的整体结构上去考虑具体课堂教学的结构,那么是可以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起结构性知识的,有时甚至可以用一个问题就把有关的知识联系起来。
  [案例一:“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种课基本上是这样一种局面:“所有孩子都会做,我们讲了半天,都没人理我!”学生都已经会解决问题了,那么课堂上到底要干什么?
  我们课堂上要把精力真正投入去捕捉、发现、提炼“精华”上(这个精华来自课前研的发现),这里的“精华”指的就是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核心其实就是找到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画图等策略是为找到新的等量关系服务的。
  题中有两个未知量,两个数量关系,不论根据哪个数量关系,都不能直接列式解答。男生人数(?) 女生人数(21)=总人数、总人数×=男生人数。学生以前的经验是对于“总人数×=男生人数”这样的数量关系,一般是知道其中的两个求第三个,这道题目中只知道男生人数与总人数的关系,男生人数与总人数均未知,这个关系与已知的21之间没有关联。因此必须有一种策略,把面临的新问题转化为以前的“知二求一”的数量关系,将两个未知量转化成一个未知量。抓住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切实激活学生寻求策略的“生长点”。或者转化为女生人数与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利用21求解总数,然后得出男生人数;或者转化为男生与女生人数之间的关系,直接利用21求得男生人数。这就是这节课的策略,转化数量关系。   [案例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以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例7为例,本册第一单元是20以内退位减法,那么,本节课教学的落脚点在哪里?显然不是退位减法怎么算的问题,而是怎样列式、列什么样的算式的问题。儿童学数学是从语言开始的,此前对于减法的经验是知道“去掉用减法”,多数的表象是从整体之中去掉部分,求剩下的部分。而这个问题,是两个数量作比较,学完这节课后,学生在认知上就是要把“比多、比少”与用减法(大减小)相匹配,在以后的问题中知道比较大小要用减法。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还有一个很有用的认知经验:已经学会用数来判断相等、多、少。那么这节课怎样实现由“去掉”到“比多、比少”的跨越呢?我们再来看教材59页主题图,红花和蓝花对应地放在一起,这种对应不就能实现:去掉同样多的,留下不同样多的,这样大小的比较就衔接上以前的“去掉”用减了吗?基于对教材的深度解读,我们的课前研就能这样确定这节课的学情、目标及问题引领的活动。
  认知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会用数来判断相等、多、少。2.学生已经学会100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且形成了计算技能。
  学习目标:学会多多少或少多少的计算算式。
  过程中的问题引领:
  男生抓的红色花片和女生抓的蓝色花片各是多少?——(男生抓了13个红色花片,女生抓了8个蓝色花片。数量的表达)→红色花片多还是蓝色花片多?——(红色花片多。用数判断多与少)→为什么红色花片多?——(13比8大。用数比大小)→多少个红色花片和蓝色花片一样多?——(8个。从多的里面找小的,确定相同部分)→去掉8个红色花片,男生多抓了多少个红色花片?——13-8=5个。(勾起原有经验“去掉”用减)→红色花片比蓝色花片多多少个?——(13-8=5个。自然过渡到比多用减问题)→藍色花片多少个和红色花片一样多?——(13个。再次反向理解同样多)→现在去掉8个蓝色花片,蓝色花片还少多少个?——(13-8=5。多与少的对称理解)→蓝色花片比红色花片少多少个?——(13-8=5个。比多用减,比少也用减,学生明白比多少要用减)。
  在深刻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将知识纳入知识体系,使学到的知识具有清晰的内部结构性,使知识之间建立本质联系,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中体现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强大作用,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头脑、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四、促进课堂深度学习的有效教学途径
  以概念教学为例:
  了解概念形成的过程,即可把握住儿童认知与思维的过程。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是这样界定的(如图):
  数学的概念、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都是自然的。从课堂教学的要求看,概念教学的自然包括两方面:一是知识的逻辑顺序自然;二是学生的心理逻辑自然,主要是思维过程自然。“自然的概念教学过程”是上述两方面的融合。“让学生参与概念的概括活动中”,不轻易打断学生的思维和活动,适时地“以问题引导学习”,在“追问(质疑)——反思”的过程中深化概念的理解,使概念的理解成为学生自己主动思维的结果。显然这是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创生与发展、建立的过程,在活动中体验、理解。学生要理解一个数学概念,就必须围绕这个概念逐步建立一个概念网络,这个网络越丰富越复杂,这个学生的理解也就越深刻。
  判断学生对某个概念是否理解的证据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感知:指学生对这个概念的认识与信念。
  表征:指学生对概念的描述和表示,其中包括书面的、图形的、表格的和口头的。
  联结:指学生在概念的各种表征之间建立联系,理解的程度就取决于联结的数量与强度。
  应用:指学生运用这个概念去解决问题。
  途径:测试、问卷、访谈、出声思维等,也可以画概念图。
  深度学习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深度学习过程着眼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整体理解,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和方法迁移,并有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核心素养。我们可以从以下策略中找到促进课堂深度学习的有效教学途径:经历思维过程,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设计问题化学习,通过活动多维体验,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强化拓展性学习,学科整合让数学深度学习真正发生;开展主题性学习,设计学科核心问题,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天蓉,徐谊. 有效学习设计:问题化、图示化、信息化[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康淑敏. 基于学科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研究[J]. 教育研究,2016(7).
  [3]张桂芝.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视界,2019(16).
  [4]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注: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正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专项课题,特级教师孙晓红的“体验学科文化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TJZX-19021。
其他文献
自2018年8月份开始,我国养猪业开始被非洲猪瘟疫情笼罩着。特别是几个规模达到万头母猪的超大型猪场中招,一时间国内谈瘟色变,如何对抗非洲猪瘟就成为当前行业最热点的话题。非洲猪瘟的发生让养猪人除了要面对养猪效益的问题外,又新增一项难题——猪场安全問题!  面对非洲猪瘟的新形势,播恩人在“客户价值就是播恩的祖坟”的理念指导下,快速行动,夜以继日。通过技术创新,于1月11日,在湖北武汉向社会隆重推出了“
摘 要:本文讨论了给入孵种蛋的胚胎注射睾酮、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家禽胚胎出壳后生长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肉鸡;胚蛋注射;激素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20)01-0007-03  研究人员围绕给入孵种蛋的胚胎注射睾酮和甲状腺素对肉鸡胚胎的影响、胚蛋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hyro
编者按:2019年6月3—4日,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和世信朗普国际展览(北京)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一届兽医检测诊断大会在上海·松江开元名都大酒店隆重开幕。  作为本次大会战略合作伙伴的北京世纪元亨动物防疫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纪元亨”)应邀参加了此次大会。世纪元亨董事长陈西钊先生在会上作了“创建即时检验(Point of Care Testi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探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发现、探索和研究,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和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和谐发展,促使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不断
高一新生经常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人手。有时,老师在课堂上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会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这种现象常常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导致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下降。  我们知道,高一数学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把数学学
一、理论与理念  1、“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匿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与方法,以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历……”。  2、“……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 本文为全文原貌
摘 要:牛至精油含有许多挥发性芳香族化合物,在提高猪的食欲、增强机体抗氧化功能、进行免疫调节和抗炎反应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概述了牛至精油对母猪以及所产仔猪的益处。  关键词:牛至精油;母猪;仔猪  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20)06-0096-03  由于母猪的窝产活仔数较以前多,因此满足母猪的营养需求并确保其有充足的采食量正成为养猪生产者的
摘要:本文列举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部分物理试题,将v-t图象法与一般解法进行解析对比,旨在强调妙用v-t图象法在高考解题中的好处。  关键词v-t图象;物理意义;作图;妙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中国是养猪大国但不是养猪强国,养猪效益近半的贡献依靠优良的品种,中国的现有品种很难满足当前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工业化养猪模式的需要。如何实现“让养殖赚钱不再成为难事”的伟大梦想?首先需要在品种改良方面有所重大突破,借鉴中国高铁发展的成功道路:依托世界各国的专项技术,走技术集成创新和管理集成创新的道路。目前世界成功的育种路径基本上是两条,一是联合育种之路,如美国NSR、加系CCSI和丹麦的联合育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是时代呼唤。基于此,现代数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仪就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思维的特点以及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