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十步之内的空间

来源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gui198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孩遇到流言蜚语,不敢面对别人,只好跑到了山顶的寺庙里。
  禅师听了女孩的讲述,带她出了寺门,在一片开阔地站住。此时山中雾气正大,十步之外就看不见景物了。禅师指着一团扑向他们的雾气问女孩:“你看,它像什么?”女孩看了看,说像狼。禅师又让她转身看另一团雾气,问像什么,女孩说像虎。
  “是啊,这些雾气总是如狼似虎,张牙舞爪的,可它们能伤到你吗?”女孩似有所悟。禅师接着说:“流言蜚语不正是雾气一样的东西吗?它看似強大,终究是一团虚无;而人看似弱小,只要你挺身屹立,充耳不闻,它就毫不存在。”
  禅师继续让女孩观察身边的雾气。几分钟后,她叫起来:“雾气只会在十步之外,一进十步之内就化得无影无踪。”禅师大笑说:“流言蜚语其实是不敢见人的!它只存在于十步之外,十步之内是你的天地。请珍惜这十步之内的空间吧!这是上天给你的保护区域。”女孩兴奋地跳起来,她向禅师深鞠一躬,轻快下山。
  这以后,女孩每天以笑脸示人。人们渐渐发现了这个女孩的种种优点,觉得过去对她的指责是不妥的,于是她的朋友越来越多。
  (选自《北方新报》)
  【素材解读】
  生活中可怕的不是流言蜚语,而是自己因此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生活的希望与勇气。其实,只要无畏前行,只要坚持做自己,总有一天,那些让人烦忧的流言蜚语会不攻而破的。
  【适用话题】
  不畏流言;坚持做自己;勇于面对……
其他文献
一位曾在哈佛大学任教的医生到台湾南部一个偏远的小城去行医,他治好了一个穷苦的山地人的病,没有向他收一分钱。那山地人回到家,砍了一捆柴,步行了整整三天,来到城里,把柴放在医生脚下。山地人生活的地方极其偏僻,他不知道,在现代生活里,几乎已经不用烧柴了,他的礼物和他的辛苦成了白费。  事实却不是这样,那位医生后来在向别人复述这个故事时总是动情地说:“在我的行医生涯中,从来没有收到过这么贵重的礼物。”一捆
期刊
有些词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这就是古今异义词。如:“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去”,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以下几种:  1.词义扩大  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称为词义的扩大。词义扩大的特点是:今
期刊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将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
期刊
梁北有黎丘部①,有奇鬼焉,喜效②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③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
期刊
【解读考点】  《新课标》对词语运用的基本要求是: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词语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对日常生活中常用成语、俗语有所理解、更重要的是能结合具体语境对词语进行动态的理解与感悟。  【题型解说】  词语考查的题型一般以选择题为主,但有时也会与其他题型综合起来考查。诸如同修改病句、仿写句子等题型结合起来,重点考查对词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1)从题型上说,词语运用题以选择题为主,命
期刊
过了中秋节,天气渐渐凉爽了,农村正是秋收的季节。按照惯例,母亲在这个时候要回农村老家住些日子。在母亲动身前,我给弟弟打了个电话,说母亲要回老家去看看。弟弟说,来吧。继而他沉思了一会儿,又说,要不晚来几天吧,新屋的台阶还未修好呢。  我放下电话,犯了寻思,家里的房屋不是春天就已经完工了吗?屋盖好的时候,我曾驱车回过家,看见了那座新屋,宽敞明亮,大方舒适,够我们这些在城里住那几十平米的楼房的人艳羡了。
期刊
夏 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①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②莺时一声。  【注释】  ①簟:竹席。  ②流:指其鸣声婉转。  【思考练习】  1.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出了诗人于炎热盛夏中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2.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
期刊
成语“信口雌黄”和“口中雌黄”中的“雌黄”,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修正液”,在古时用以修改错别字的。“雌黄”与“修正液”所含成分虽然不同,但它们的作用却是完全一样的。  雌黄,又叫鸡冠石,化学成分为三硫化二砷,是一种橙黄色微透明的矿物质,多为细粒状、片状或柱块状,也有为肾状者,有珍珠光泽,可用作绘画颜料或者褪色剂。雌黄的颜色和褪色作用,让古人很自然地把它用到了修改错别字上。  我们知道,古时写字的纸
期刊
导语  体验生活真情,抒发内心感受,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一直是考场作文命题的热点内容。在丰富而美好的情感之中,“亲情”自然又是不可或缺的话题。虽然直接以“父母”或“亲情”命题的考题并不多,但是像“陪伴、散步、感动、共度美好时光、餐桌上的故事、感谢你给了我更多”等考题,均可从“亲情”入手,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  写作指津  亲人之间爱的故事,真挚而感人,让人记忆犹新;亲人之间爱的细节,微
期刊
1910年,小小的象鼻虫狂潮般席卷了美国亚拉巴马州的棉田。看着棉花一夜间变成了光秃秃的枝干,棉农们失声痛哭。灭虫专家要求棉农用大剂量杀虫剂进行喷洒,很快取得了效果。但不到两个星期,更多象鼻虫卷土重来。灭虫专家没了主意,无可奈何地望“虫”兴叹。  有个叫凯威的棉农,在种棉花时还套种了大豆、玉米、西瓜等作物。他的想法很简单:棉花被吃掉,还有其他作物去补偿。但他没想到,有了其他套种作物的铺垫,象鼻虫竟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