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

来源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8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
  体验生活真情,抒发内心感受,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一直是考场作文命题的热点内容。在丰富而美好的情感之中,“亲情”自然又是不可或缺的话题。虽然直接以“父母”或“亲情”命题的考题并不多,但是像“陪伴、散步、感动、共度美好时光、餐桌上的故事、感谢你给了我更多”等考题,均可从“亲情”入手,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
  写作指津
  亲人之间爱的故事,真挚而感人,让人记忆犹新;亲人之间爱的细节,微小而真切,让人刻骨铭心。我们如何写出动人的亲情故事,表达对亲人的感激之情呢?大家不妨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角度巧,内容新。写亲情类作文,就是要做到取材脱俗内容新。因此,我们不妨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来选取最真实、最典型的素材,使我们的作文耳目一新,让人欲罢不能。且看慕荣《我的前半生是被嫌弃的》一文中的片段:
  那场期末考试,我排名第15位。要知道身在一个80人的庞大班级里,这个成绩使我自我感觉良好也是说得过去的。放学后,我向妈妈汇报成绩,她的反应却泼了我一盆冷水:“考成这样还高兴呢?”语气很硬,像房檐下还未消融的冰凌子。15年后我仍然可以清晰再现当时的场景:北方冬天刚刚擦黑的傍晚,妈妈在前面走着,不牵着我的手,没有跟我多讲一句话。县城的街道坑坑洼洼,我跟在她的背影后亦步亦趋,踉踉跄跄。隐约中,我明白这是一场沉默的惩罚。我内心委屈,也无人倾诉,只是暗下决心:下次考第一就不会被妈妈讨厌了吧。成绩是我取悦母亲的资本,就像《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我活在如果不努力、不优秀,就不值得被爱的恐惧中。
  “我活在如果不努力、不优秀,就不值得被爱的恐惧中”,文章从这个独特视角写活了被母亲嫌弃的亲身体验,传神地展现出母亲对子女的苛刻与严厉, 极具张力,动人心魄。由此可见,角度巧,内容新,会让我们的文章脱颖而出,备受青睐。
  二、细节美,情味浓。写亲情作文就是要从自己切身体验的生活中去寻找曾经打动过自己的东西,将或喜或悲、或憎或爱的感情集中到某一点上,并着力描画好这个“动情点”。这个动情点可以是瞬间的印象、感人的语言,也可以是一个动作、一种眼神。细腻描绘,精心打造,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样就能打动人,感染人。如路十一的《没有翅膀的孩子,更要用力奔跑》一文,就从真实的细节中找准动情亮点,掀起文章的情感高潮:
  当得知她那么努力仍然成绩一般的时候,我甚至有些不屑,觉得她完全就是在做无用功。这样的想法在我脑海里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天晚上我奉我妈之命给表姐送宵夜的时候,看到她坐在桌前一边看书一边掉眼泪。那种拼命压抑着的崩溃情绪让我觉得她让人心疼,于是我顺手把门关好,迟疑了片刻后,上前给了她一个拥抱。然后那天晚上我们有了一次时长大概七八分钟的简短谈话,具体都说了些什么我早已忘记了,只记得我当时没心没肺地问了她一个后来想想挺伤人的问题:“你那么努力但是成绩也就那样,为什么还要做那么多无用功呢? ”我一直记得表姐听到后脸上的无奈和不甘,然后她說:“因为我不聪明呀,我那么努力才能达到现在的成绩,如果不努力的话,我的成绩会更差。我们班里有的人轻轻松松就能拿高分,可是我没有那样的天赋。没有翅膀的孩子,如果再不用力奔跑,就只能被远远地甩在看不到的地方了。”
  此段中“上前给了她一个拥抱”“没有翅膀的孩子,如果再不用力奔跑,就只能被远远地甩在看不到的地方了”,这两个细节最传神。一个是“我”的动作描写,一个是表姐的语言描写,前者展现“我”对表姐的同情与理解,后者展现表姐的勤奋与坚韧。文章以鲜活的细节展现“我”和表姐之间的情谊以及人物鲜明的个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看来,细节美,情味浓,会让我们的文章充满感人的力量。
  三、方式多,构思巧。情感类作文,最让人讨厌的是简单直接地赞美。如果你自己都觉得做作,文章又如何能够吸引评卷老师呢?要知道,即使再幸福的家庭,也会出现不和谐的声音;即使再好的父母,也会有和你产生误会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巧妙地运用欲扬先抑或巧设悬念等方式行文,那些让你牵肠挂肚的故事,那些让你刻骨铭心的经历,那些让你辗转难眠的回忆,便会成为亲情类作文的出彩点。佳作《幸福,原来一直都在》一文里便有这样的情节:
  冬日的寒风,冷得刺骨。街道上只有伶仃几个人影,我又路过那家自己无比熟悉却不曾买过一杯豆浆、一根油条的小摊。炸油条的女人,头发在寒风中凌乱地飘起,双眼却专注着手中的面团与锅中的油条。我再也忍不住了,靠了上去。“妈!”有些心酸地叫出这个字眼。再说话,我竟然差点流出泪来。“崽啊!”妈妈抬头见到我,有些吃惊地问,“怎么起这么早,今天?”我意识到,自己以前匆匆的脚步,对她是多大的伤害。
  同样赞美母亲,这位作者却说,自己路过母亲的小店时从来不敢与她打招呼,以致“不曾买过一杯豆浆、一根油条”。这样的情节,读来令人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幸运的是,寒风里母亲劳作的这一幕,触发了作者内心的愧疚,让他找回了久违的亲情。文章在埋怨与躲避中下笔,在自责与亲近中收尾,情节一波三折,情感浓郁生香。
其他文献
①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竞赛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到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
期刊
他是举世闻名的文学大师,《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传世巨著的作者,被誉为“20世纪的文学标杆”。  同时,他也是一个爱讲故事的孩子。  他想说的是:爱真的存在,幸福真的可能,死神也会败在幸福手下。  他是加西亚·马尔克斯。  《活着为了讲述》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唯一自传。这一次,他亲自讲述自己的故事。  “二十二岁的最后一个月,陪母亲回乡卖房子”不仅是这本书的开篇,也标志着马尔克斯文学生命的
期刊
一位曾在哈佛大学任教的医生到台湾南部一个偏远的小城去行医,他治好了一个穷苦的山地人的病,没有向他收一分钱。那山地人回到家,砍了一捆柴,步行了整整三天,来到城里,把柴放在医生脚下。山地人生活的地方极其偏僻,他不知道,在现代生活里,几乎已经不用烧柴了,他的礼物和他的辛苦成了白费。  事实却不是这样,那位医生后来在向别人复述这个故事时总是动情地说:“在我的行医生涯中,从来没有收到过这么贵重的礼物。”一捆
期刊
有些词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这就是古今异义词。如:“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去”,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以下几种:  1.词义扩大  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称为词义的扩大。词义扩大的特点是:今
期刊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将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
期刊
梁北有黎丘部①,有奇鬼焉,喜效②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③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
期刊
【解读考点】  《新课标》对词语运用的基本要求是: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词语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对日常生活中常用成语、俗语有所理解、更重要的是能结合具体语境对词语进行动态的理解与感悟。  【题型解说】  词语考查的题型一般以选择题为主,但有时也会与其他题型综合起来考查。诸如同修改病句、仿写句子等题型结合起来,重点考查对词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1)从题型上说,词语运用题以选择题为主,命
期刊
过了中秋节,天气渐渐凉爽了,农村正是秋收的季节。按照惯例,母亲在这个时候要回农村老家住些日子。在母亲动身前,我给弟弟打了个电话,说母亲要回老家去看看。弟弟说,来吧。继而他沉思了一会儿,又说,要不晚来几天吧,新屋的台阶还未修好呢。  我放下电话,犯了寻思,家里的房屋不是春天就已经完工了吗?屋盖好的时候,我曾驱车回过家,看见了那座新屋,宽敞明亮,大方舒适,够我们这些在城里住那几十平米的楼房的人艳羡了。
期刊
夏 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①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②莺时一声。  【注释】  ①簟:竹席。  ②流:指其鸣声婉转。  【思考练习】  1.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出了诗人于炎热盛夏中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2.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
期刊
成语“信口雌黄”和“口中雌黄”中的“雌黄”,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修正液”,在古时用以修改错别字的。“雌黄”与“修正液”所含成分虽然不同,但它们的作用却是完全一样的。  雌黄,又叫鸡冠石,化学成分为三硫化二砷,是一种橙黄色微透明的矿物质,多为细粒状、片状或柱块状,也有为肾状者,有珍珠光泽,可用作绘画颜料或者褪色剂。雌黄的颜色和褪色作用,让古人很自然地把它用到了修改错别字上。  我们知道,古时写字的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