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启蒙从“成长日记”开始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_0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小学作文教学应侧重于生活与作文的联系,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
  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实际体现在对这个世界的“阅读”中。当孩子们充分地调动五官,学习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用心去感受,再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将所见、所闻与感受描述下来,童眼看世界,童心记点滴,这就是表达生活;当孩子们一笔一画地记录成长,实际就是借助成长日记帮助孩子们记录阅读世界的心路历程。当父母、老师与孩子共写、共读、共绘成长日记的时候,作文的能力就有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水到渠成”——让孩子们体验到更多的自然与自信,真实与真情。
  成长日记讲究:细、小、巧、趣,让孩子们更易于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更贴近孩子情感抒发的需要。
  成长日记是对生活的记录,在记录生活给我们的馈赠中,我们和孩子、课题实验共同成长。
  
  一、寻找一切说的机会,倾听孩子的述说
  
  看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人一定都有同感,海伦·凯勒虽然眼睛看不见了,耳朵听不到了,但她用心灵把世间万物看了个遍,她看得那样细腻,那样深刻,我们睁着眼睛看世界的人一定会自叹不如。我们虽然每天都与新鲜的事物接触,但我们常常视而不见,因为我们已经习惯让我们的心灵沉睡,让我们的感官休息,我们常常凭借着我们自己自以为敏锐的感觉筛选身边的信息,但也正是这样,我们与许多的真实、感动擦肩面过。我们设想,如果闭上我们的眼睛一整天,如果禁闭自己的耳朵一整天,一切一定会有所不同,我们会细细地感受身边的一切动静,哪怕一丝空气的流动。
  我们要让孩子们做的,正是尽一切可能观察与述说。孩子们每时每刻都在观察,但他们的表达是无意识的,有时是只言片语,有时甚至在观察之后表达仍在沉睡。因而我们要为孩子寻找一切说的机会,让他们学习用语言表达。我们甚至可以尝试让孩子只看不听,或只听不看……然后述说,培养他敏锐的观察能力。
  我们可以这样开启孩子表达的欲望之门:“今天街上有什么变化?”“你为什么微笑?”“我觉得他……你呢?”“那种水果奶奶没有见过,你告诉奶奶水果的样子,好让奶奶去买。”当我们给了孩子5元钱,让孩子到水果店买些他最喜欢的水果。“你跟叔叔说了什么?你只想买这种水果吗?下次再买水果,你会注意什么?”把孩子说的引导他连起来再说一遍,写下来,就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成长日记。在孩子们表达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们无拘无束地讲,不要为了规范而打断孩子的话,如果那样,孩子们就会失去表达的兴趣与信心,导致他每说一句话之前:我这样说行不行?以至于因为犹豫而沉默不语。我们要做的就是倾听与尊重,并用诚恳的微笑表示理解与支持。最后,鼓励我们的孩子:“你说的真有趣,我帮你写下来给爷爷看,好吗?”写完以后,再读给孩子听一听,尊重他的意见,看看他是否要修改,让他始终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表达。
  
  二、在随时的对话中交流,抓住童真与童趣
  
  有这么一件趣事,从来没有见过蚂蚱的几个孩子到郊外去玩,阿姨抓了一只蚂蚱。那只蚂蚱受制于人之后仍紧紧地抓住枯黄的草枝。蚂蚱的背部与草枝的颜色一模一样,只有腹部和腿给孩子们看见。孩子们围着蚂蚱(准确地说,应该是围着阿姨的手)议论纷纷。这时,一个孩子用手碰了碰草枝,说:“它的腿真细,它为什么不会动?它死了吗?”多么可爱的孩子。如果这时有人说:“那是草枝,不是蚂蚱。”我想,孩子在以后的观察与表达中可能就会畏缩了,因为每个人都要维护自尊,哪怕是很小的孩子——而不说话是保证不出错的最有效的办法。
  当孩子们终于说够了要离开的时候,我和朋友找了个瓶子装上蚂蚱,交给了那个孩子。过了一会儿,那个孩子叫起来:“哎呀,蚂蚱的腿掉下来了!哎呀,那不是它的腿!!哎呀呀,它的腿是绿色的……”
  我就和孩子聊起来:“今天,你真像一个动物学家,说说你的研究发现,怎么样?”“你今天觉得最有趣的是什么?”“你愿意跟爸爸说说草枝与蚂蚱的故事吗?”孩子找到爸爸,乐呵呵地说了一遍,大家都乐了,瞧,多有趣的一篇成长日记呀!
  
  三、用多棱镜看待事物,引导多角度思考
  
  一天课间休息的时候,孩子们聚在一起谈论他们在上学时看到的乞丐。我建议他们把乞丐写到成长日记里去。孩子们很惊讶,乞丐也能写吗?我说:“当然可以,而且可以写很多种、很多篇。”
  怎么写呢?当我把问题抛向孩子的时候,孩子们既兴奋又诧异。这些问题是:1.你看到的乞丐是什么样子的?你怎么知道他是一个乞丐?你看到他时有什么感觉?2.你觉得这个乞丐是真的吗?你想到些什么?3 .你想为他做点什么吗?你做了吗?心里是怎么想的?4.街上有很多乞丐,你想过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如果你是市长,你会做些什么?5.大人是怎么对待乞丐的,你多观察几个人,他们的不同表现让你有什么样的想法?6.你敢不敢和乞丐交谈,听听他内心的想法?了解发生在他身上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当然问题还可以提出很多,先是老师提,家长提,接着孩子们也会学着提。提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思考的过程,孩子们在不经意间将观察到的感性的材料通过理性的思考,提高了表达的层次。当然,问题并不能等同于成长日记,但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会促使能力内化,它会牵引孩子,使孩子的写作与表达更自如。
  当孩子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之后发现,观察事物可以选取很多角度,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是截然不同的,那种欣喜会让孩子们更相信自己的眼睛,从而让孩子们听从自己心灵的声音,坚信每天阅读的世界可以有无数版本的描述与解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引导我们的孩子在观察之后,把那些看似平淡的东西 ,从儿童的视角阐述他们对于世界的理解。
  
  四、让孩子坚持自己的声音,尊重孩子的观点
  
  生活中的每样东西,大人有大人的审视角度,孩子有孩子观察的视角。我们不能代替孩子,更不能用我们旧有的概念去干涉我们的孩子。那样,孩子们真会失去很多的生动与精彩。让孩子说,自信地说,让孩子写,从容地写;当他们发表观点的时候,请用我们一切的肢体语言让他们相信,此时他是论坛的主宰者。这样,孩子的声音才有可能穿透世俗的、固有的、甚至是权威的壁垒,孩子们才有力量相信这世界也能静下心来倾听他的声音。至于准确与否,这个世界的一切信息资料会有足够的力量影响他,让他自己修正自己,逐步形成自己的判断能力。因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相信我们的孩子在阅读这个世界的同时正在逐渐成长,相信我们的孩子用文字表达的同时自己正在自信地成长 。只要孩子相信他所说的有人愿意听,他就一定愿意说,他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响亮,越来越坚定——无论他是用语言还是用文字来表达。
其他文献
和董旭午老师在同一个城市教书,因此有机会多次观摩他的示范课,对于他的“生活化语文”教学自然感触颇多。概而言之,其基本理念为:字词是怎么来的,学生就该怎么学,教师就该怎么教;知识是怎么来的,学生就该怎么学,教师就该怎么教;作品是怎么来的,学生就该怎么学,教师就该怎么教;作文是怎么来的,学生就该怎么学,教师就该怎么教;语言基本功是怎么来的,学生就该怎么学,教师就该怎么教。总之,只有一个目的:让学生过上
什么叫真语文?为什么当下要提出真语文理念?党的十八大指出,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一精神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就是要本本色色教语文、认认真真教语文。为此,2012年岁末我们联合全国14省市32校发起了真语文大讨论活动,即把十八大精神实实在在地贯彻到语文课堂中去:要把握语文课程基本特点、紧扣语文教学基本规律;要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紧密结合在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一些新的作文教学理念进入我们的课堂,给课堂带来了生机,注入了活力。开放式作文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一种教学模式,一种教学行为,也是语文新课标带给作文教学的最显著突破。它不仅指作文题目的开放,文体的开放,还包括写作时间、空间的开放,写作形式的多样化,作文批改的多元化等。实践证明,开放式作文教学对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较好的成效。但令人遗憾的是,不
[教学要求]    1.探究重点词句,感悟课文的语言美。  2.了解云雾的特点,感受云雾的景色美。  3.反复吟诵,进入角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范读(激发情兴)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清代一位学者对庐山云雾赞叹道——(师生其诵)“一起千百里,一盖千百峰。”  这节课我们接着往下读。(教师作示范读)  [评:吟
设计理念  卢梭曾经说过:“只有把儿童带进大自然,才能避免社会给他们带来的不良影响。”《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也指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大自然这个广阔的的天地,是孩子的乐园,他们在这里获取知识,开启智慧,享受人生,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让大自然这个广阔天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不竭资源。    教学目标  1.感知金秋,了
余映潮老师是语文教坛上的一代名师,他的“板块式教学”因其实际操作性上的显见优势,被不少一线教师大力推崇,评课专家亦对之多有赞扬。本文根据观摩余映潮老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后的观课体会,对课堂上“板块式教学”的呈现效果加以分析,并思考这一方法可能存在的不足和具体操作中可能潜藏的问题。这一尝试并非要否定余映潮老师的教学技艺,或者否认“板块式教学”这一经验结晶的长处和价值,而是觉得无论是余映潮老师本人或
一年级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更快,但他们具有争强好胜、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的特点。通过实践,我发现较好的办法是在游戏中识字,让学生进入“快乐园”。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把识字教学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寓教于乐,可以使学生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持久、稳定,识字效率也高。我还将竞争与游戏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
时常听到有老师感叹:“语文到底怎样了?怎么越教越不会教了!”这番感叹道出了目前语文教学的些许尴尬。可不是吗,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可谓学说繁多,流派纷呈,让人应接不暇;语文课堂可谓花样翻新,热闹非凡,让人眼花缭乱。但静心审视,可以发现语文课堂有时候所呈现出来的其实是一种“草盛豆苗稀”的虚假繁荣,语文的本体往往会被游离于教学内容的热闹场面所遮蔽,使人越发觉得语文课似乎又失去了它的本真。那么,语文到底是什么
书名: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五版)  作者:陆俭明  出版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  ISBN:9787301304983  定价:59元  我国的语言学发展至今已趋向成熟,学者已将研究的重点趋于分解化、具体化。由于语言的掌握离不开对语法的学习,通过深入领悟语法能够使语言学习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因此,语法学研究一直处于当前语言学研究领域的核心地位。其始终避免流于纯理论的枯燥探讨
让习作与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数学整合,撰写示数之文,开阔学生生活视野,彰显习作和数学能力发展魅力,给习作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的一举多得,我们有如下一些教学实践的体验感受和习作数学整合教学的粗浅认识,仅供同行参考。    一、教学实践    1 引出生活中数学话题  生活事件中的数学问题或数学现象表现在学生的自我与家庭生活、班级与学校生活、社区与社会生活三个方面。每一次习作选择关切学生生活的数学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