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学生 富学生

来源 :金色年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aifeng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富学生遇到穷学生
  
  我来自一个富足、具有绅士传统的上海知识分子家庭。9岁那年起,母亲开始帮助我欣赏交响乐,使用刀叉吃东西,并时常在他们那一类中产分子的Party上悄悄对我说:“PETER,嘿!记着:与优秀的人在一起,才会使你变得更优秀。”
  有意思的是,杰克·韦尔奇在自传中讲了同样—件事:9岁那年,父亲将高尔夫介绍给杰克·韦尔奇,告诉他大人物谈论的话题总是离不开他们的高尔夫球赛,并帮助他成为一名球童,以获得更多直接接触富人、向他们学习的机会。这与我母亲当年的话真是如出一辙!老实说,这根本算不了什么,它们在我少年时代的无数个烟花般灿烂的记忆里仅仅是惊鸿一瞥。我有一个梦想:像皮尔斯·布鲁南那样,成为一位“让人看着都高兴的男人”。
   2001年秋天,我考上了北京的—所著名大学。报到那天,我前程远大的心起码凉了一半——我的天!怎么有那么多穷同学与我为伍?您先别骂我,我并不是嫌他们穷,那根本不关我的事,而是实在忍受不了他们那副扮相。您可以想像,当一个又—个头发支棱、衣着夸张的外省青年,东张西望出没在偌大的美丽校园里,那是多么另类而又格格不入的一幅景象!他们的头发上永远散布着可疑的白屑,穿西装永远保留袖口上的铭牌,走路总习惯随地吐痰,好像整个校园的整洁和他们毫无关系。这其实不关贫富,而关乎一个现代人的文明教养问题。也许,我可以接受、甚至欣赏他们的优异成绩和刻苦精神,但我无论如何忍受不了他们的个人修养和卫生习习惯。
  要命的是,我的宿舍里竟然来了这么一个家伙:留着一嘴不合时宜的小胡子,穿着一条冒牌牛仔裤,瘦骨嶙峋的手腕上戴着—个“NIKE”护腕,而护腕上竟然绣着大大的一个“龙”字,他以为这很时髦,而全然不顾自己身上散发着一股浓烈的体味,令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这一切,对我的心理神经承受能力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入学第一夜,我被折磨得彻夜难眠,陷入了哈姆雷特式的诘问:搬,还是不搬?我随身带来的笔记本电脑、手机、DVD,还有一大堆唱片、书籍、衣服往哪里放?我从小习惯了独处,而此刻竟有人在睡梦中磨牙,不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这在异乡的月光朦胧的夜晚,几乎令我喊出声来:他会不会梦游啊?My God!那个可恶的小胡子,在临睡前兜售了—个阴森的故事,说他们镇中学一宿舍,有人习惯梦游,半夜起来摸同学的脑袋,自言自语:“嗯,西瓜熟了!”然后一口咬下去……
  第二天一大早,我瞪着兔子一样的眼睛,赶紧用手机给家里拨了—个电话。母亲坚持让我搬出来住。于是我就住学校附近花1000元租了套一居室,家电设施一应俱全。谢天谢地,总算安顿下来。刚开始的时候,我只会烧开水,饿了就去肯德基、麦当劳,整整吃了三个多月,害得我以后一听见肯德基、麦当劳几个字就想吐!后来,一个聪明、勤劳的女孩子从天而降,心甘情愿成为我的搭档,从此我们一起去超市买菜,一起下厨房制作美味大餐,一起少年伉俪“狼狈为奸”’。
  成为我女朋友的这位女孩子来自陕西的一个小地方,那里流行—句活:“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当地讲述家乡的贫困和自己的理想,对我展示洁白的牙齿和健康的笑颜时,我吃惊地发现我竟然已经不可自拔地迷恋上了她。2003年夏天“非典”期间,我心甘情愿追随女友回故乡米脂。我不得不承认,西北之行改变了我很多观念,尤其当她黄昏时分站在高高的塬上为我背诵巴尔蒙诗句“为了太阳,我才来到这世界!”我终于被她彻底解决了……
  ——这就是我的青春、我的大学。有时,我在想,大学时代,我们到底拿什么来证明自己呢?其实。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上,贫富之间的不对等永远都存在,每一个个体都是时代、家庭、环境与性格综合作用的复杂产物,根本无法用简单的标准来衡量。我可能算一个富学生,她可能算—个穷学生。但我们之间并不是用钱来区分和维系,大学生没有经济上的贫富,有的只是知识上的贫富、精神上的贫富和人格上的贫富。
  我和女友正筹划着毕业出国留学,将来回国创办自己的公司,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我相信,早晚有一天,人们会说:“呀!PETER,这个男人听起来就让人高兴!”
  
  当穷学生遇到富学生
  
  在上大学之前,有一个词我一直没有真正弄明白:一路绿灯。原因很简单,我上大学前的所有记忆都来自—个方圆不过数十里的小镇。在那里,是无需树起一根挂绿灯用的杆子的。当然,关于贫穷的记忆也并没有高高挂在心上——在一个大致趋同的环境中,我们常常不会太在意自己身上的颜色。
  然而,上了大学,—切都改变了。
  最初的震撼来自高昂的学费。老家有一句俚语:“多大的鱼翻多大的浪。”—个古老的小山村里的人家,为此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于是,在几间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土坯房里——屋子里只有—只昏黄的灯泡和几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家具——债务问题出现了,上大学实在太过奢侈了。接下来的震撼则来自同学。和学费相比,来自富足同学的影响其实更为直接和尖锐。一般说来,遥不可及的富翁顶多让上我们眼睛发红,比如,不管比尔·盖茨如何富有,大多数人看他如看一个巨大的财富数字,除此之外,基本不会有别的感受。但是,当—个你认识甚至很熟悉的人富有而自己贫穷时,相信大多数人的心将不再静如止水。
  刚入学时那些陌生的同学的面孔,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清晰起来。穷同学和富学的分野也逐渐清晰起来。
  那时我们多么羡慕那些富有的同学啊。他们衣着光鲜,谈吐不俗。我的一个同学,每个月的花费都要格控制在300元之内,绝不敢超支;另一个同学,怎么也不明白“几百粒巧克力”是怎么回事——原来他把“吉日利巧克力”听成了“几百粒巧克力”;还有一个同学,从上大学起就一直住在学校,因为没有多余的钱可以当回家的路费,至于节假日旅游,更是绝不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浪费”……
  而另一些人,每个月的手机费都会超过300元。我的—个很富有的同学,在一家人商场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铺子,他当然没时间去看摊,于是就雇了一个人替他。另—个女同学,有一次对同学谈起自己的消费:去一家著名的大酒店坐了坐,环境不错,里面加冰的可乐还可以……至于价钱嘛,“70块钱一杯”!
  有人这样悦过: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同样,有人的地方就比较。有比较,就会有穷和富之分——三级九等这类的划分,永远不可避免。在—个月胜者通吃的社会,所有的人都习惯于替强者捧场喝彩,问题是,我们今天还能像颜回他老人家那样安于“—箪食,一瓢饮吗”?
  试想,如果你的同学开着私家车来上学,而你却要靠到处打工才能维持生计,此时,除了“己不如人”的感觉,还能有什么?相信每—个有过贫困经历或正面临贫困的大学生都有过自卑的时候,有时候,这种自卑酷似一只笼子,使人将自我封闭起来,从此远离大家,特别是远离那些富有的同学,在心理上离群索居。
  还有一些人穷怕了,会产生某些比较变态的想法。我的—个穷朋友,喜欢上别的系的——个女生,但那个女孩子嫌他没钱。他因而发誓说,等将来有了钱,一定要把所有的钱换成硬币,把她埋起来!而另一位同学则说,等将来有了钱,—定要到人多的地方—一比如说北京的王府井或上海的南京路一—见人就给钱。
  《圣经》耶利米哀歌第二节:
  “你们—切过路的人哪!这事你们不介意么?你们喜欢看,有像这临到我的痛苦没有?”
  随着行年渐长,一片沉重的关于贫困的阴影已渐行渐远……
  (摘自《特区青年报》)
其他文献
盗版事件,搞得彼此灰头土脸     两个月后,市场反馈回来的信息出乎所以人的意料:李忠的一万册《青春情思》诗集已一售而空,蒋紫娟赶紧加印了一万册,没想到仅仅过了一个月后,诗集又销完了!相反,原来蒋紫娟和马社长、宋玲瑜寄予厚望的我写的中篇小说集《青春作证》,在这三个多月时间里才卖出了4000多册;而白龙的散文集《青春丝语》则卖出了6000多册!   李忠闻讯,大喜过望,并大肆批评蒋紫娟和马社长、宋玲
期刊
国外有所大学的图书馆,经常雇用一些大学生做临时工。有一项工作被大多数同学认为是最枯燥乏味的:协助图书管理员查找那些被读者放错的书籍,并将它们放回原位。  有一天,图书馆来了一位瘦弱单薄的小伙子,当分配完任务,那个小伙子想了想说:干这个工作是不是有点像侦探,寻找破案线索?管理员为这样的奇思妙想大吃一惊,因为从来没人为这项枯燥的工作设想如此生动的情境。接下来的事情更是让人感动,那小伙子两眼放光、精神抖
期刊
日子永远是流去的,在流水般的日子里,听着烈日下新生军训的口号,感受那一种出自心肺的穿透力量,我欣慰地看见许多流不去的故事——军训的故事。    一初遇“娃娃脸”    刚进大一,心里因为好奇而莫名地兴奋。学识渊博的教授、亲密无间的室友、心如鹿撞的邂逅……大学似乎一切都明朗鲜活起来,但我的大学生活却是从“恐怖而甜蜜”的军训生活中开始的。  刚领到军装那会,我和同学们都异常激动,帅气的迷彩,仿佛让我们
期刊
不知什么时候,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成为了一种时尚和流行。总有人时不时掏出一个小瓶,从中倒出些彩色的药片,说是要“补一补”。不过,维生素不能乱补,否则弊多于利。下次再打开维生素瓶之前,记得想一想你是否真的需要它们?  最近报章对补充维生素开始进行谴责:说维生素B和乳癌有关,补充维生素会增加胆固醇,甚至还会缩短人的寿命。一时间,让那些正兴致勃勃地为自己补充维生素以抵抗癌症和其它疾病的人有些不知所从,因为
期刊
15岁那年冬天,母亲因为疲劳过度猝死在车床前,半个月后,一直被诅咒的父亲赶来了,跪在母亲的遗像前涕泪长流。  我随父亲回到阔别已久的小镇,父亲待我很好,殷勤地嘘寒问暖。这一切又怎能消除整整六年的仇恨?六年前,他为了圆满自己的"爱情",遗弃了我和母亲。我们母子相依为命,母亲不要他的资助,为了供养我读书拼命干活儿,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想到这些,钻心的痛就从每个毛囊里升腾起来。我要考上大学走出这个可憎的
期刊
10岁那年,他创建了自己的网站,上初中之前,他就已开始向软件生产商报告电脑软件的漏洞情况。目前他成为斯坦福大学计算机专业的一名学生。正在致力于推广“Firefox”浏览器的使用。    现代人大多已习惯使用微软的IE浏览器上网中浪,但人们对IE不断暴露出来的安全漏洞头疼不已,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给自己的电脑打上各式各样的安全补丁。现在,一个也许更好的选择出现了——“火狐狸”(Firefox)浏览器。
期刊
每星期六的晚上,妈妈照例坐在擦干净的饭桌前,皱着眉头归置爸爸小小的工资袋里的那点钱。钱分成好几摞“这是付给房东的”。妈妈嘴里念叨着,把大的银币摞成一堆。  “这是付给副食商店的。”又是1摞银币。  “凯瑞恩的鞋要打个掌子。”妈妈又取出一个小银币。  “老师说这星期我得买个本子。”我们孩子当中有人提出。  妈妈脸色严肃地又拿出一个5分的镍币或一角银币放在一边。  我们眼看着那钱堆变得越来越小。最后,
期刊
人生似舞台。在我们成长的各个时期,都会出现各样的亲密女友。我们相互欣赏相互影响,在衣衬裙角私藏着共同的经历及秘密,犹如彼此的影子,并且一路风雨一路同行。  闺蜜,即闺中密友,好一个温暖甜蜜的名字!每个女孩心里都有一个至柔至软的领地,专门收藏浓浓的友爱,酝酿得如蜜糖一般。童年时期的闺蜜,常常浮现在眼前的,玩一样的游戏,穿过一样的花裙,存过一样的糖纸,看过一样的露天电影,看到相反的笑容和动作……青春时
期刊
一日,历史老师正在上课,正好讲到拿破仑。看到台下每天打瞌睡的学生,老师不由得感慨地说:“各位同学,拿破仑一天只睡三个小时,你们从这里得到什么启示呢?”小强答:“睡眠不足会长不高。”    罚站    老师规定凡是上课讲话的,要到教室后面罚站,并且把说话的内容大声说十遍。有一天上课,小蓝和邻座的同学咬耳朵,被老师抓到。老师生气的说:“小蓝,后面罚站!把你刚刚说的话再大声说十遍。”小蓝低着头走到教室后
期刊
两干三百多年前—个秋日的下午,苏拈拉底穿着他那件常年不换、皱皱巴巴的短袍,悠哉悠哉地穿过雅典城中心的广场。他对于动荡不安的时局充耳不闻,对于当局的作为也不评评,他在广场一角坐下来。  这个时候,有很多青年人围拢到他的身边来,有柏拉图和亚西比德那样的阔少,有安提西尼那样的清贫和淡泊之士,也有亚里斯卜提那样的无政府主义者。他们每一天都到这里来,他们虔诚地拜苏格拉底为自己的导师,他们喜欢听老师对雅典民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