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妊娠孕产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he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高危妊娠的高危因素、可转变因素转归率及妊娠结局,总结高危妊娠管理经验,使其合理化,规范化,提高孕妇和围生儿的健康,保障母婴安全。

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进行产检的6 472例孕妇,根据高危妊娠相关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进行高危因素筛查,并对高危孕妇进行系统管理。

结果

1 610例高危妊娠孕妇,≥3种高危因素者163例占10.12%,2种高危因素者391例占24.29%,1种高危因素者1 056例占65.59%;前5位高危因素为流产史、年龄、妊娠高血压或轻度子痫前期、先兆早产和34周以上的孕妇胎膜早破;高危妊娠孕妇中,19~25岁249例占11.29%;26~30岁441例占18.27%;31~34岁536例占36.49%;≥35岁384例占23.85%。可转变危险因素妊娠高血压、先兆早产、内分泌疾病和产前出血,转正常率分别为32.77%占58/177、83.21%(109/131)、46.88%(45/96)和83.13% (69/83);剖宫产率最高的年龄段为≥35岁的孕产妇,随年龄的减少,剖宫产率逐渐下降;阴道助产率最高的年龄组为31~34岁高危妊娠孕产妇,但各组差异不多;围生儿死亡率最高的为≥35岁的孕产妇(χ2=24.989、4.189、4.344,P<0.05)。≥35岁的孕产妇发生子痫、产褥感染和产后出血的风险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的孕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23、14.594、25.306,P<0.05)。

结论

高危妊娠的影响因素较多,对影响因素进行筛查、识别和管理,重视健康教育,促进医院管理和社区管理合作,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有助于降低高危孕产妇严重不良妊娠结局,改善母婴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时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4~5周龄,体重100~120 g,体外培养BMSCs。选取健康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84只,4周龄,体重170~19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1):对照组(C组)、ALI组、ALI+BMSCs组和ALI+PBS组。腹腔注
目的评价神经病理性痛诱发大鼠抑郁的病理生理机制与额叶皮层自噬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8~10周龄,体重200~220 g,取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 10):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神经病理性痛+二甲基亚砜组(ND组)和神经病理性痛+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组(NR组)。采用脊神经结扎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NR组于脊神经结扎后即刻和结扎后每
目的评价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在异丙酚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H1975细胞迁移和侵袭力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H1975细胞分为4组(n=36):对照组(C组)、20 μg/ml异丙酚组(P组)、0.5 ng/ml PI3K/Akt信号通路激动剂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IGF-1组(IGF-1组)和20 μg/ml异丙酚+ 0.5 ng/ml IGF-
目的采用超声法测定胃窦部横截面积(CSA)评估剖宫产术前胃内容物的水平。方法行剖宫产术患者177例,年龄20~44岁,ASA分级Ⅰ-Ⅲ级。麻醉开始前,分别于半卧位(头高45°)和右侧卧位时,采用超声取剑突下矢状面胃窦图像测定CSA,并进行定性分级。以定性分级0级为金标准,绘制CSA评估胃内容物水平的ROC曲线。结果半卧位CSA的ROC曲线临界值为6.025 cm2。右侧卧位CSA的ROC曲线临界值
目的比较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中重度肺动脉高压产妇剖宫产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本中心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中重度肺动脉高压产妇,孕周≥24周,年龄20~45岁,按照麻醉方式分为全麻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全麻为静吸复合麻醉。记录术后5 d内最高体温、术后3 d内最低SpO2(鼻导管吸氧2~4 L/min)、ICU停留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肺动脉高压
目的评价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海马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C56BL/6健康小鼠120只,7周龄,体重20~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40):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电针预处理组(EA组)。I/R组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5 min时恢复脑血流的方法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A采用频率2/15 Hz、强度1 mA的疏
目的评价卵巢癌新辅助化疗因素对异丙酚复合羟考酮麻醉诱导时镇静效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卵巢癌根治术患者68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40~64岁,BMI 20~30 kg/m2。根据术前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分为2组(n=34):新辅助化疗组(Ⅰ组)和未化疗组(Ⅱ组)。Ⅰ组于术前化疗3个周期(1个化疗周期21 d),化疗方案为紫杉醇复合卡铂,化疗后3周进行手术治疗。麻醉诱导:静脉注射羟考酮0.
目的探讨电针改善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与海马神经元线粒体途径凋亡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18月龄,体重500~5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4):对照组(C组)、手术组(O组)和电针组(EA组)。EA组电针刺激百会和大椎穴30 min,选用疏密波,频率2/15 Hz,强度1 mA,1次/d,连续刺激5 d。电针刺激结束后,O组和EA组在3%七氟醚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
期刊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时Toll样受体4(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18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组(DP组)。采用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1 h、恢复灌注2 h的方法建立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DP组于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啶100 μ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