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一首极具民族特色的协奏曲,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创作至今已被多位小提琴家演奏。其中,中国小提琴家俞丽拿与以色列演奏家沙汉姆的演奏,深受众多听众喜爱,被誉为经典之作。本文就两人在不同时期所演奏的《梁祝》进行初步的分析比较,总结出两人不同演奏风格中的点睛之笔,以及对乐曲处理的相同与不同,从而提高自身在演奏《梁祝》过程中,对乐曲情感处理、演奏技巧等方面的提升。希望通过本文的观点,能够与喜爱协奏曲《梁祝》的学习者、听众有所交流。
【关键词】俞丽拿;沙汉姆;《梁祝》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梁祝》创作50多年来,盛演不衰,成为中国在国际音乐舞台最为活跃、最受青睐的经典曲目。我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是演奏《梁祝》的第一人,盛中国、吕思清等都曾多次演奏过这首协奏曲并名声大噪,走向国际舞台。许多外国小提琴家也尤为喜爱这首作品,西崎崇子、玛丽安娜、沙汉姆等都曾演绎过这首经典之作。笔者通过反复聆听俞丽拿1959年首演版本和沙汉姆2007年的演奏版本,将两位的演奏风格进行初步的比较分析,总结出两人不同演奏风格中的点睛之笔,以及对乐曲处理的相同与不同。提高自己在演奏《梁祝》过程中,对乐曲情感处理、演奏技巧等方面的提升。希望通过本文的观点,能够与喜爱协奏曲《梁祝》的学习者、听众有所交流。
一、梁祝简介
(一)《梁祝》简述
梁祝的故事源于20世紀50年代,由上海越剧院创编的越剧舞台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后经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陈钢、何占豪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了我国第一部弦乐四重奏《梁山伯与祝英台》,由当时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的小提琴学生俞丽拿演奏,并一举成名,走向世界。五十多年来,《梁祝》传唱不歇,成为中国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小提琴作品,是我国音乐历史上西洋乐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这一大胆的尝试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二)曲式结构
曲式是指乐曲基本的结构形式,包括一部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等。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沿用了西方古典协奏曲中最常用的奏鸣曲式写作逻辑,它由呈示部 展开部 再现部组成,曲式结构图示如下。
俞丽拿的演奏中,她将这一乐句中的滑音表现得更为明显、清晰,滑指的速度相对较慢,将每一个滑音都交代得很清楚,演奏手法借鉴了中国民间乐器二胡中的滑音技巧,将滑指的过程演奏得更加平稳,每一个滑音的演奏站住了脚跟,极具民族风格,柔弦缓慢柔和,音色明亮。而沙汉姆的滑音演奏则更为短而轻巧,每个滑音之间的联系都较为紧密,干净没有一点儿杂音与迟疑,将滑音表现得轻快,富有动感,连续轻巧的滑音干净而有律动,富有弹性,使音乐变得柔美轻快了许多。相对于俞丽拿的演奏,更多的像是一位中年成熟男人在诉说他人的故事,柔美温和,是中国民族风格与欧洲新音乐风格的创新结合。 2.情感处理比较(强弱、速度)
俞丽拿的演奏中,乐曲柔美,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乐曲整体演奏速度比较慢,风格更倾向于表现一段凄美、令人惋惜、心痛的爱情故事,渲染一种悲伤凄凉的气氛,通过控制乐曲的速度表现乐曲的情感。在乐曲的强弱表现方面,她的演奏没有将两个乐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是统一为一个柔和完整的部分,做了一样的强弱处理,使两个有强弱对比的乐句融为一体,用两个乐句在诉说梁祝的爱情,乐曲演奏细腻,整体风格中正平和,具有女性柔美的一面,也表现出了对梁祝二人爱情的惋惜,与黑暗社会里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的愤恨之情。而在沙汉姆的演奏中,他则将图示的乐句进行了明显的强弱对比,好像两个在诉说梁祝爱情故事的人彼此一问一答,犹如一个小女孩在轻声的问,一个男孩呼应回答,一弱一强,引出个人自由solo部分。两人在乐曲演奏上虽无大的不同,但是在细节部分对强弱的处理还是有所不同。沙汉姆演奏的《梁祝》整体演奏速度较俞丽拿的更快一些,化蝶部分中少了一些哀怨凄凉,而是更多地融入了一些个人的见解,注重自我意识与情感的宣泄,音色优美,线条流畅,加之他过硬的技巧给人一种软中有硬,柔与刚相结合的感觉,百转千肠却不失其中的精气神。两乐句明显的强弱对比成为了点睛之笔。就笔者本人而言,这一部分更为欣赏沙汉姆的演奏,给听众一种注重自我情感表现的感觉。
比较两位演奏家的演奏,各有千秋,都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经典演奏范本,被听众所喜爱,对乐曲的处理也极具个人风格,很多细节上都融入了自己的见解。对作品速度快慢、力度强弱方面虽有不同,但是作品整体所要表达的感情没有变,都是在对黑暗封建社会的控诉与愤恨,对梁山伯与祝英台二人的感情而惋惜与心痛。演奏家们通过精湛的技巧、对乐曲的理解,用柔美动听的音乐将这段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入人心。通过对两人演奏的分析比较,就笔者本人更为欣赏沙汉姆的演奏,在他的演奏中,将祝英台塑造成为了一位大胆追求爱情、重注内心情感宣泄,勇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女汉子”形象。她豪迈的气概,外表柔弱却内心强大,让世人对这位充满个性、敢爱敢恨的小女子充满了敬佩与赞叹之情,注重祝英台内心由喜到悲的情感變化,为梁山伯对祝英台那份执着真挚的爱情而感叹,表现了人们对自由纯真美好爱情的向往。作为一位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演奏家,沙汉姆能够演绎出这样一部作品,确实令人钦佩赞叹。
三、学习借鉴
俞丽拿与沙汉姆的演奏都堪称经典,被人们喜爱。两人对音乐一丝不苟的态度让人敬佩。俞丽拿作为演奏《梁祝》的第一人,是她将《梁祝》推出国门走向世界,她的演奏细腻柔美,将祝英台女性的柔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沙汉姆在演奏《梁祝》时已步入中年,对乐曲的理解也较为深入,作为一个外国人他以自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完全融入到对《梁祝》的演绎中,乐曲刚柔并济,慷慨激昂,表现出了一个敢爱敢恨、敢于同封建势力做斗争的新女性形象。两人的演奏虽没有大的不同,但是受演奏者年龄、生活阅历、演奏水平、文化习俗甚至是男女力度、思想等因素影响,对乐曲的理解和诠释也有一些不同。沙汉姆和俞丽拿的演奏,分别有自己的点睛之处,将其演奏的精华部分整理出来,这将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学习方法。通过反复认真的学习与对比,有利于《梁祝》热爱者对乐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分析。笔者每一次听两位演奏家的演奏,也会有不同的见解与感受,相信这有利于笔者在小提琴方面的学习,技艺的提高,对喜爱《梁祝》这首协奏曲的听众和演奏者都有一定的帮助。
未来,我们需要更好地弘扬我们的民族产物,发展本民族的音乐,将《梁祝》作为我国的民族文化特色,大力宣传,给它更大的展示舞台,让《梁祝》同中国的文化一样走向世界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梁祝》,喜欢《梁祝》,让我们的民族乐曲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陈钢,何占豪.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M].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2012.
[2]汪继来.俞丽拿与“梁祝”[J].东方艺术,1997(11).
[3]章梅.双星熠熠,相映成辉——听吉尔·沙汉姆、水蓝与新加坡交响乐团音乐会[J].人民音乐,2008(2).
作者简介:王琳(1993-),女,回族,宁夏,北方民族大学,研究生二年级,学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艺术(声乐表演与教学研究);指导教师:王建国(教授)。
【关键词】俞丽拿;沙汉姆;《梁祝》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梁祝》创作50多年来,盛演不衰,成为中国在国际音乐舞台最为活跃、最受青睐的经典曲目。我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是演奏《梁祝》的第一人,盛中国、吕思清等都曾多次演奏过这首协奏曲并名声大噪,走向国际舞台。许多外国小提琴家也尤为喜爱这首作品,西崎崇子、玛丽安娜、沙汉姆等都曾演绎过这首经典之作。笔者通过反复聆听俞丽拿1959年首演版本和沙汉姆2007年的演奏版本,将两位的演奏风格进行初步的比较分析,总结出两人不同演奏风格中的点睛之笔,以及对乐曲处理的相同与不同。提高自己在演奏《梁祝》过程中,对乐曲情感处理、演奏技巧等方面的提升。希望通过本文的观点,能够与喜爱协奏曲《梁祝》的学习者、听众有所交流。
一、梁祝简介
(一)《梁祝》简述
梁祝的故事源于20世紀50年代,由上海越剧院创编的越剧舞台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后经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陈钢、何占豪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了我国第一部弦乐四重奏《梁山伯与祝英台》,由当时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的小提琴学生俞丽拿演奏,并一举成名,走向世界。五十多年来,《梁祝》传唱不歇,成为中国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小提琴作品,是我国音乐历史上西洋乐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这一大胆的尝试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二)曲式结构
曲式是指乐曲基本的结构形式,包括一部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等。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沿用了西方古典协奏曲中最常用的奏鸣曲式写作逻辑,它由呈示部 展开部 再现部组成,曲式结构图示如下。

俞丽拿的演奏中,她将这一乐句中的滑音表现得更为明显、清晰,滑指的速度相对较慢,将每一个滑音都交代得很清楚,演奏手法借鉴了中国民间乐器二胡中的滑音技巧,将滑指的过程演奏得更加平稳,每一个滑音的演奏站住了脚跟,极具民族风格,柔弦缓慢柔和,音色明亮。而沙汉姆的滑音演奏则更为短而轻巧,每个滑音之间的联系都较为紧密,干净没有一点儿杂音与迟疑,将滑音表现得轻快,富有动感,连续轻巧的滑音干净而有律动,富有弹性,使音乐变得柔美轻快了许多。相对于俞丽拿的演奏,更多的像是一位中年成熟男人在诉说他人的故事,柔美温和,是中国民族风格与欧洲新音乐风格的创新结合。 2.情感处理比较(强弱、速度)

俞丽拿的演奏中,乐曲柔美,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乐曲整体演奏速度比较慢,风格更倾向于表现一段凄美、令人惋惜、心痛的爱情故事,渲染一种悲伤凄凉的气氛,通过控制乐曲的速度表现乐曲的情感。在乐曲的强弱表现方面,她的演奏没有将两个乐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是统一为一个柔和完整的部分,做了一样的强弱处理,使两个有强弱对比的乐句融为一体,用两个乐句在诉说梁祝的爱情,乐曲演奏细腻,整体风格中正平和,具有女性柔美的一面,也表现出了对梁祝二人爱情的惋惜,与黑暗社会里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的愤恨之情。而在沙汉姆的演奏中,他则将图示的乐句进行了明显的强弱对比,好像两个在诉说梁祝爱情故事的人彼此一问一答,犹如一个小女孩在轻声的问,一个男孩呼应回答,一弱一强,引出个人自由solo部分。两人在乐曲演奏上虽无大的不同,但是在细节部分对强弱的处理还是有所不同。沙汉姆演奏的《梁祝》整体演奏速度较俞丽拿的更快一些,化蝶部分中少了一些哀怨凄凉,而是更多地融入了一些个人的见解,注重自我意识与情感的宣泄,音色优美,线条流畅,加之他过硬的技巧给人一种软中有硬,柔与刚相结合的感觉,百转千肠却不失其中的精气神。两乐句明显的强弱对比成为了点睛之笔。就笔者本人而言,这一部分更为欣赏沙汉姆的演奏,给听众一种注重自我情感表现的感觉。
比较两位演奏家的演奏,各有千秋,都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经典演奏范本,被听众所喜爱,对乐曲的处理也极具个人风格,很多细节上都融入了自己的见解。对作品速度快慢、力度强弱方面虽有不同,但是作品整体所要表达的感情没有变,都是在对黑暗封建社会的控诉与愤恨,对梁山伯与祝英台二人的感情而惋惜与心痛。演奏家们通过精湛的技巧、对乐曲的理解,用柔美动听的音乐将这段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入人心。通过对两人演奏的分析比较,就笔者本人更为欣赏沙汉姆的演奏,在他的演奏中,将祝英台塑造成为了一位大胆追求爱情、重注内心情感宣泄,勇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女汉子”形象。她豪迈的气概,外表柔弱却内心强大,让世人对这位充满个性、敢爱敢恨的小女子充满了敬佩与赞叹之情,注重祝英台内心由喜到悲的情感變化,为梁山伯对祝英台那份执着真挚的爱情而感叹,表现了人们对自由纯真美好爱情的向往。作为一位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演奏家,沙汉姆能够演绎出这样一部作品,确实令人钦佩赞叹。
三、学习借鉴
俞丽拿与沙汉姆的演奏都堪称经典,被人们喜爱。两人对音乐一丝不苟的态度让人敬佩。俞丽拿作为演奏《梁祝》的第一人,是她将《梁祝》推出国门走向世界,她的演奏细腻柔美,将祝英台女性的柔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沙汉姆在演奏《梁祝》时已步入中年,对乐曲的理解也较为深入,作为一个外国人他以自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完全融入到对《梁祝》的演绎中,乐曲刚柔并济,慷慨激昂,表现出了一个敢爱敢恨、敢于同封建势力做斗争的新女性形象。两人的演奏虽没有大的不同,但是受演奏者年龄、生活阅历、演奏水平、文化习俗甚至是男女力度、思想等因素影响,对乐曲的理解和诠释也有一些不同。沙汉姆和俞丽拿的演奏,分别有自己的点睛之处,将其演奏的精华部分整理出来,这将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学习方法。通过反复认真的学习与对比,有利于《梁祝》热爱者对乐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分析。笔者每一次听两位演奏家的演奏,也会有不同的见解与感受,相信这有利于笔者在小提琴方面的学习,技艺的提高,对喜爱《梁祝》这首协奏曲的听众和演奏者都有一定的帮助。
未来,我们需要更好地弘扬我们的民族产物,发展本民族的音乐,将《梁祝》作为我国的民族文化特色,大力宣传,给它更大的展示舞台,让《梁祝》同中国的文化一样走向世界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梁祝》,喜欢《梁祝》,让我们的民族乐曲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陈钢,何占豪.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M].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2012.
[2]汪继来.俞丽拿与“梁祝”[J].东方艺术,1997(11).
[3]章梅.双星熠熠,相映成辉——听吉尔·沙汉姆、水蓝与新加坡交响乐团音乐会[J].人民音乐,2008(2).
作者简介:王琳(1993-),女,回族,宁夏,北方民族大学,研究生二年级,学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艺术(声乐表演与教学研究);指导教师:王建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