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间弥生:圆点的奇迹

来源 :海外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umi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0年来,草间弥生都生活在精神病院里。她是流行艺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一个奇迹。
  有些东西从不改变,比如草间弥生几十年如一日的日程安排。早上7点醒来,先测量体温,然后起床。约10点去街对面的工作室,在那里画八九个小时,然后回家,写作到9点,然后睡觉。
  这是一位著名艺术家的一天。很多其他艺术家也有类似的日程,但是这个88岁的日本人和其他艺术家不同。自1977年起,她就生活在东京一家精神病院里,每天以艺术为药,才能生存下去。另一方面,也是她的疾病成就了今天的她——艺术界一颗闪亮的明星,全世界的博物馆都争抢她的作品,收藏家愿意为她的画作花费百万巨资。8月,她在美国和加拿大举行了大型巡回展。8月底,她的自传《无限的网》德语版出版。
  

逃离神经官能症


  自12岁时起,草间就出现了幻觉:她在巨大画布上画的网爬进了她的皮肤,她创作的南瓜雕塑和她说话,在她隐藏物品、人和整间房子的著名圆点之下,她自己也消失不见。在草间的现实世界之上,覆盖着一层感官错觉。“就好像我一会儿血压高,一会儿血压低。”这位艺术家这样描述自己的状态。
  唯一能帮助她的就是疯狂作画。为了赶走内心的魔鬼,她创作如同幻境一般的作品,将自己的幻觉投影到这个世界,以此作为武器来拯救自己。“不管怎样,我成功做到了到现在为止没有自杀,”她说,“只是因为我将艺术当作对抗疾病的盾牌。”
  几年前,纽约惠特尼艺术博物馆的大型展览开幕前不久,她告诉记者,在有些夜晚,当噩梦将强烈的图像投影在她的大脑中时,她会吃安眠药助眠,毕竟她第二天还得精神满满创作新的艺术作品。自那以后,她声名更盛,不管是在这位曾经的裸体行为艺术家长期被当作国民耻辱的家乡日本,还是在60年代就赢得了“偶发艺术女王”的美名、比当时年轻的安迪·沃霍尔更知名的美国。

88岁加速再出发


  如果问草间弥生,她是否终于达成了自己作为年轻艺术家曾在纽约梦想的一切,她显得很犹豫,反问道:“我真的得到承认了吗?”她表示自己还未抵达职业生涯的顶峰。“我虽然老了,但是能比以前创作更多更好的艺术品。”2月,草间在华盛顿赫希洪博物馆和雕塑公园回顾展开幕式前夕说,“我脑中满是画面。我敢说,这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我效率极高,在过去几年创作了很多艺术品。”
  这话听起来很老道,但如果知道年轻的草间如何从一名日本艺术家一路披荆斩棘来到纽约,就会了解其中所隐含的倔强。作为日本一个富裕但保守的种子交易商家庭的女儿,草间起步艰难。童年时期,她就生活在异常严厉、经常暴怒的母亲和总是出轨的父亲的阴影之下。
  在父母的婚姻战争中,这个小女孩大受折磨。当父亲再次溜去妓院找他的一个艺伎时,母亲强迫她跟踪和监视父亲。她看到了父亲的所作所为,无比震惊。自那以后,在她心中,性就成为了恶心和禁忌之事。
  此外,母亲还禁止她画画,甚至撕毁了她的一些画作。但是草间忤逆了她的意愿。她在京都市工艺美术学校学习传统日本画。她劝说了母亲8年,才获得去纽约的许可。她给自己办了签证,将100万日元换成美元,把纸币缝在衣服里,去往美国。
无尽的远处观众遗失在镜像展《我对南瓜的永恒之爱》(2016年)中。

男性帝国的女皇


  在纽约的日子,草间过得非常艰苦。钱很快就用完了,快30岁的她必须坚持下去。她睡在一张硬门板上,用捡起的鱼头做汤。尽管如此,她仍取得了艺术上的突破。在日本时,她以笔友的方式结交了美国艺术家乔治亚·欧姬芙,后者为她引荐了一位艺术展商。在她1959年举办的第一次个展上,艺术家唐纳德·贾德购买了一幅作品。
  4年后,草间的《千船展》获得了广泛关注。展厅中间摆放着一艘用白色床单覆盖的小舟,其上蔓生成百上千膨胀的男性生殖器,墙壁、天花板和地面上则贴着999张这艘参展小船的张贴画。草间弥生赤裸着穿上高跟鞋,画着浓妆在作品间拍照:她是这片阴茎帝国的女皇。
  “就连安迪·沃霍尔也受我的作品的影响。”如今她说。1967年有段时间她比这位波普艺术大师更有名,原因在于她的自由性偶发艺术——她鼓励同性伴侣公开性交,为彼此画上圆点。而她自己仍然带着从前的心理创伤,在嬉皮士时代宁愿作为“无性之人”生活,但她仍有社交关系。她和唐纳德·贾德建立起延续一生的友谊,和艺术家约瑟夫·柯奈尔甚至发展出了爱情,虽然只是柏拉图式的。“我害怕性,他则性无能——我们很配。”她回忆道。柯奈尔热烈真挚的情书如今成为草间一些展览的一部分。他去世于1972年,一年后她回到日本。她的精神疾病折磨着她,她开始在东京接受治疗。1977年她搬进病院。
  直到如今,这位经验丰富的行为艺术家仍然喜欢策划自己的艺术作品。她从不缺席自己的艺术展开幕式:布满圆点的礼服、红色假发、红唇、由于服药而有些呆滞的眼神——她自己就是一件艺术品。
1.草间10岁时画的母亲像
2.潜入圆点之国
其他文献
世界上每9个人中,就有1个正在忍饥挨饿;有2000万人直面饿死的威胁,8亿人深受“慢性饥饿”的摧残。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自然灾害以及连年战乱、政治腐败、粮食投机活动、社会分配不公等是导致严峻饥饿问题的主要原因。阿莎·哈姆说,雨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期,因为爱随雨水降临村庄。人们在雨季举办婚礼,所有人都有充足的食物,可以宰杀肥美的山羊,也有足够的骆驼用来下聘礼。骄傲的牧民阿莎·哈姆是7个孩子的母亲,她喜
2011年,东非6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影响了1100万人。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每天都有近3000人挤入难民营,他们都来自饥荒和冲突地区。在“非洲之角”,本就稀少的水源和食物正在迅速消失。其中,受災最严重的索马里已有近3万名儿童死于饥荒,三分之一的儿童营养不良。许多人在逃荒途中死去。当局统计,东非约有80万名儿童死于饥饿,包括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因旱灾导致饥荒,随着援助的食物即将耗尽,
紫外线威胁人体健康,因此我们常习惯于穿着各种防晒服,涂抹各种防晒霜,让自己免受紫外线照射。但事实上,现代人已经防晒过头。医学家再次强调,晒太阳有益于健康。风靡一时的日光浴场关于皮肤癌的年统计数据显示,浅肤色人群患皮肤癌的风险更大。医生通过显微镜仔细观察人体皮肤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后发现,在阳光照射强的季节里,人的皮肤更健康。因此,医生建议我们要经常晒日光浴,并且是在不涂抹任何防晒霜的前提下。据总部设
我们为什么需要幽默感?笑是一种没有任何生理目的的反射,但往往又能助人摆脱孤独,缓和攻击性,让人在纠纷中取胜,迅速帮人们判定谁是“自己人”,甚至可以解决不公平的问题。幽默感:人类独有的属性?人们会笑要比会说话早得多,笑不仅标着人类幸福生活的开始,还是重要的社交手段。笑大约出现在500万-700万年前,乍得沙赫人首先学会了笑——他们是公认的最早的人科动物,人类及黑猩猩共同的祖先。现如今,不仅人类拥有这
自从《饥饿游戏》上映以来,“反乌托邦”这一为我们预言了末世般未来的题材,席卷荧幕与书店。我们为何感到恐惧?请想象这样一个世界,为应对资源匮乏与人口过剩,政府出台了独生子女政策。在8月30日上映的电影《猎杀星期一》中,七胞胎被她们的祖父藏匿起来,以免被冷冻休眠。《分歧者》《3%》《黑镜》等反乌托邦电影与电视剧受到普遍欢迎。因为情节引人入胜,所以关于未来的幻想故事很有市场,其数量成倍增加。它们有哪些共
加利福尼亚的硅谷是世界科技的中心。如今引领我们思考、改变人类生活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哲人,而是这里野心勃勃的企业家们。7月24日,马克·扎克伯格在他位于帕罗奥图的家中边烧烤边直播,并在直播中点名反驳了埃隆·马斯克几天前表达的对于人工智能的忧虑。扎克伯格说,他的这种威胁论 “言论太消极,太不负责任”。而后者也不甘示弱,第二天便在推特上反击,说这位facebook的创始人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缺乏认识。埃
自己动手制作护肤品?听起来挺简单的,但要想实现美肤的效果,却不那么容易。近些年来,自制美妆快速风靡世界,网络上流传着各式各样自制美妆的建议和配方。在酸奶罐里调制香草味保湿乳霜,把罐子放在厨房桌子上,与茶杯和吃剩的蛋糕放在一起:这就是时下最流行的“DIY美妆”。只要在搜索引擎中输入“DIY美妆”,你就会发现它的推崇者已经远不限于生态保护者了。关于自制美妆的博客遍布网络,一时间,自制美妆工作室也流行了
在一篇题为《警惕大型律师事务所里的女性合伙人》的博客文章中,夏侬把职场上的“泼妇”归纳为3类——第一类是“攻击型泼妇”。这类女性在公司中担任高管,位高权重,会毫不犹豫地向任何人发起口头攻击。夏侬对我说:“这类女性合伙人的来电会把我们吓尿了!”第二类是“具有温和与攻击两面的泼妇”,她们会“在电子邮件中用略微有些无礼的话语”暗示你“实在不应该在下午6:30之前下班”。可以说,这类泼妇甚于第一类,因为你
你知道多少关于袜子的故事:合成纤维、太空、量子物理还是小精灵“多比”?“滑稽”的历史古希腊,女人在家穿平跟胶底袜。罗马帝国时期,袜子成为男人衣柜的一部分。如果说鞋子是男人的脸面,那么袜子就是男人的内心。衣橱里没有任何一格能比袜子格更具有诗意,更能表达生活真理。希伯来时期的“袜子”与皮制拖鞋——包脚后跟的皮拖鞋,和五指非常相像。尽管皮质细软,但不能保温腿部,也没法固定,因此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
布鲁克林大学认知心理学与哲学教授艾莉森·高普尼克是心理学发展史上的先驱者之一。她是法国波米耶出版社的签约作者,与安德鲁·梅尔佐夫、帕特里夏·库尔合作出版《宝宝在想什么?》及《宝宝也是哲学家》。如今,年轻人为人父母,虽然有着丰富的教育经历,但却缺乏照顾孩子的实际经验。因此,一听到教育学家们讨论孩子学习的任务量时,父母和教育政策制定者就迫不及待地总结道:在遵循学校的教育模式的同时,我们应当教给孩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