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成才问题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ellehb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兼谈《少年百科丛书》
  
  青少年的教育,大家都认为是个大问题。有什么办法,能把他们的思想引导到崇高的理想上来?有什么办法,能使他们选中一条正确的前进之路?有什么办法,能帮助他们迅速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的基本知识、锻炼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他们送进学校,由小学、而中学、而大学,一层层升上去。然而,人们对此不是毫无异议的,许多人都发表过不同的意见,其中包括一些最有成就的科学家。让我们听听爱因斯坦是怎样说的吧!
  爱因斯坦认为:不启发学生的兴趣,一味按照既定的计划,强制他们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法是不好的。他回忆自己上学的情形时说:“这种强制的结果,使我如此畏缩不前,以致在我通过最后的考试以后,整整有一年对科学问题的任何思考都感到扫兴。”那么,该怎么办呢?他回答说,人们研究问题的好奇心,“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天折”(《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第八页)。
  所谓自由,是指应该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能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研究方向。为此,就必须给青少年提供足够多的课外读物。爱因斯坦就因读了伯恩斯坦写的《自然科学通俗读本》而深受启发,他认为能读到一本好书是一件幸运的事。同样幸运的还有达尔文和爱迪生,他们分别读过《世界奇观》和《法拉第全集》,这对他们选择科研方向起了重大的作用。在学校教学以外还辅之以充分的课外读物,可以开阔眼界、丰富思想、提高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加深对教科书的理解。这样,青少年的知识结构,就会象金字塔一样,在宽广的基础上层层上升,而不至于象电线杆那样容易折断或倾倒。
  感谢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和有关作者们,给广大青少年送来一份珍贵的礼物——《少年百科丛书》(以下简称《丛书》)。这套书从一九七八年开始,到八○年上半年已出版四十六种,发行总数在三千万册左右;还有一百余种将陆续编写出版。它相当全面地介绍了文理各学科(包括语言、文学、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星际航行、地理、生理卫生以及科学史等)的基础知识和一些现代成就。全书是一整体,其中包括若干小套丛书,例如《今天的科学》(已出三册)自成一体系。每册皆独立成书,因而可单供阅读,并不相互牵连。每本书篇幅不大,一般在4~8万字之间,但内容却相当充实,甚少虚话连篇、空洞无物之恶风。文字也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而且大多附有插图,图文并茂,富于形象。有些书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更能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把他们逐步引入佳境。无怪乎读者在看了《太阳元素的发现》后说:“这本书我看得非常有兴趣,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看了一个故事,就想看第二个。”看来,《丛书》对青少年已经起到“启发思想、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引起兴趣”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随着更多的新书问世,必然会越来越大。
  编写科普读物时,有两对矛盾必须注意。一是思想性与趣味性的矛盾,缺乏思想而追求趣味易沦于低级庸俗,反之则必呆板教条。正确的做法是寓思想于趣味之中,潜移默化,循循善诱。另一对矛盾是科学性与通俗性。科普书当然不能、也不必象教科书那样周密严谨,但在力求通俗的同时,应对科学概念给予正确的解释,至少不能有原则性的错误。《丛书》在处理这些矛盾时采取了严肃认真的态度,尽量使矛盾的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依存,彼此补充。例如,在《浮力的故事》一书里,通过阿基米德检验王冠、曹冲称象以及怀丙、任昭材等人的一系列有趣的故事,准确地介绍了比重的概念和浮力定律,同时还结合进行了“理论来源于实践”“劳动人民最聪明”等思想教育。
  大凡人才的成长,除了需要适当的时机外,本人还必须具备四个条件:远大的理想、正确的道路、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高效率的工作方法。在帮助青少年创造上述四个条件上,《丛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些作用,甚至连老师和家长也起不到;因为通过自学和独立思考所得的知识,才是最为珍贵、最难丢失的收获。
  在《中国历史故事》和关于中外文学家、科学家的几本书中,人们可以读到“大禹治水”、“王景开渠”、“班超投笔从戎”、“吕蒙发愤攻书”、“霍去病为国忘家”、“司马迁忍辱修史”以及“孙思邈救死扶伤”、“哥白尼坚持真理”、“嵇康不畏强权”、“雨果同情弱者”等等。这许多故事,熔思想性与趣味性于一炉,青少年读后,必将终生难忘。正如有些小读者所反映的:“我们读了《外国科学家的故事》后,认识到应该学习哥白尼、高斯、达尔文、爱迪生、居里夫人那种热爱科学、刻苦钻研、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甚至献出生命的崇高精神。这些科学家的事迹,鼓励我们广大少年儿童从小树雄心立壮志,为探索自然界的秘密、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勤奋学习。”
  《丛书》还介绍了前人学习和科研的许多方法。五岁的爱迪生,学着母鸡那样蹲在鸡窝里孵小鸡,尽管幼稚得可笑、幼稚得可爱,但正因为他有这样的好奇心和实践精神,才使他成为发明之王。爱迪生幼年失学,生活艰苦,卖过报纸,当过报务员,却有那么大的成就,这是怎么回事呢?他的经验和方法,不是值得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学习条件较差的青少年)很好地学习吗?
  这里需要解决一个思想问题:课外阅读会不会影响正课学习?实践证明,在合理安排下,二者不仅不矛盾,而且可以相互促进。有位初二同学,起初被抛物线、双曲线搞得晕头转向,不想再学下去。看了《奇妙的曲线》以后,懂得了这些曲线在实际中有许多应用,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习解析几何的兴趣。又一个例子,高考有一道题是:袁绍、曹操之间进行了一次什么有名的战争?许多同学错答为赤壁之战,但有些看过《中国古代战争故事》的人却答对了:官渡之战。
  《丛书》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阔,仅就已出的书中举出若干,以见一斑。《今天的科学》对现代科技做了总的介绍。接着按专题出书:数学如《数学万花筒》,物理如《生活在电波之中》,化学如《金属的世界》,生物如《叶绿花红》,天文如《年月日的来历》,宇宙航行如《飞向星星》,地理如《神秘的南极大陆》,生理卫生如《祝你身体好》,语文如《作文知识讲话》,文学如《唐宋诗选讲》,历史如《人民的节日纪念日》等等。这些书给青少年打开了许多新世界的大门。我们希望老师和家长全面安排,让孩子们有充分的时间去观赏这些新世界。同时也希望《丛书》越出越好,越出越快,越出越得到更多读者的欢迎和热爱。
其他文献
自粉碎“四人帮”至今,我们的文学园地可说已呈现初步繁荣的景象。单是期刊一项,种类之多,发行量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作品的题材也颇丰富多采。在语言风格上,统治文坛十年之久的“帮八股”基本上消声匿迹。这些都是好事。但令人遗憾的是,不很注意或很不注意语言规范,为追求华丽辞藻而刻意雕琢的倾向,在某些作品中已渐渐有所滋长。不信试看下面两段文字:  “市空内外,广旷寰宇,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点缀着一群群燕的、
期刊
即使在北方久住的人,也每每以春天多风为苦。严冬过去,天气渐暖,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时候来了,而阵风刮来,不免使人大扫其兴。有时甚至刮得尘沙蔽天,连太阳也变成一轮白日,几乎黯淡无光了。碰到这样的天气,人们的心情也就不那么舒畅,仿佛有点透不过气来的样子。  关于天气问题且按下不表。这里要说的是政治气氛,即:在政治生活中的“刮风”现象。在接连不断地搞政治运动的年代,人们似乎已经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经常摸
期刊
《政治经济学辞典》是解放后我国经济学者自己编撰的第一本中型辞典。它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学界共同创造的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撰稿者众多,定稿者也有九十多位专家和学者。《辞典》共分上、中、下三册(上册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册和下册不久也将问世),由九个部分组成。上册包括政治经济学导论、前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三个部分;中册包括帝国主义和世界经济、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国经济思想史和外国经
期刊
兼谈美国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我国研究美国史的专家黄绍湘教授,以六十多岁高龄,倾多年心力,写成了六十多万字的新著《美国通史简编》(以下称《简编》),最近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八十年代第一春美国史研究园地上开放的一朵鲜花。  《简编》距她的前著《美国简明史》(以下称《简明史》)出版已相隔二十七年。这二十七年,对一位孜孜不倦地做学问的老学者来说,既有欢乐,也有忧伤。前著《简明史》完成于建国初期。
期刊
近一个时期,无政府主义成了热门货,不少人都在评论它,批判它。报刊杂志也发表了不少文章,有评论无政府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想,在欧洲的产生和传播的,也有介绍无政府主义传入中国后产生的影响,更有针对目前社会上极少数人中的无政府思潮加以揭露批判的。无疑,这是好现象,应当肯定。它说明广大群众经过文化大革命,对无政府主义已深恶痛绝,迫切希望安定团结。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评论和批判中,有些说法不一,甚至根本对立,
期刊
我所知道的朱光潜先生    让我先用一支秃笔,淡色的水彩、简单的线条,为朱光潜先生,中国当代第一流的美学家,画一张写意的素描吧。他今年八十三岁了,满头白发。他的个儿不大。要是他走在大街上,从他那一副外形和那一身粗布制服看,你会觉得他更象一位早已退休的普通工人或小学教员。如果你观察得更仔细一些,你就会发现他毕竟有与众不同之处:那就是我们常常拿来形容一位饱学之士的一句话“一脸书卷气”,也就是说,他的文
期刊
《战争风云》是否新型传奇小说?    优秀的外国文艺作品,尤其是资产阶级作家创作的当代外国文艺作品,不仅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一律排斥,即使在解放后到文化大革命的期间也介绍得很少。在“四人帮”被粉碎后,一些优秀的当代外国文艺作品,包括电影、音乐、小说等等,都陆续介绍到国内,这对于理解外国、学习外国的好东西、加强国际文化交流都有很大的意义。但是,这类作品大都出自资产阶级作家之手,自然免不了有种种缺点,也有
期刊
美国人可能从京剧、《白毛女》巴蕾舞剧或者敏捷的体操翻跟头方面来看待中国戏剧,那末值得推荐他们去看看中国第一流剧作家曹禺的话剧《北京人》,它正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资学院的霍赖斯·曼剧院用英语演出。  这是一出三幕长剧,演出约三个半小时,它反映了中国,但是采用了西方戏剧的形式,这种形式曹禺先生在中国已经创导四十多年了。《北京人》于一九四○年在中国首次演出,现在截至四月六日止在纽约演出。这次演出采用莱斯利·
期刊
日本民族摄取中国的文化,经过了很长的时间。无论是文学、思想、语言、艺术,日本人都热心地爱好、输入,加以模仿,并有所提高和发展。  譬如说:荻生徂徕(1666—1728)的《读荀子》、久保筑水(1759—1835)的《荀子增注》、东条一堂(1778—1857)的《老子王注标识》、太田全斋(1781—1788在世)的《韩非子翼毳》、释大典(1719—1801)的《世说钞撮》、恩田蕙楼(1753—181
期刊
为《10,000英文新字字典》写的序言    总括起来,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目前已经没有人使用的,已不通行的,或已被废弃了的,称为“死”语言(dead 1anguage);另一类是目前仍然通行的,称为“活”语言(living language)。希伯莱语、古拉丁语等属于前者;而汉、英、日、西、法、德、俄等语言俱属于后者,而且是其中最通行的几种。  “活”的语言有一个很重要的共通点,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