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让思维变变向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nt_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他可能是唐僧;带翅膀的人不一定是天使,妈妈说,那是‘鸟人’……”每重温一次手机中留存的这段美其名曰“超强警句”的搞笑信息,笔者都不由得会心一笑。这份会心,不是因为对作者搞笑论断的认同,而是因其思维方法对自己的启迪。
  在今年早些时候进行的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活动中,笔者主导采写的通讯《谁动了农民的钱袋子?》(刊发于《河南日报》2005年11月28日第二版),获得三等奖。
  捧奖谈体会,虽矫情但也确有感触:这篇作品与文首“警句”的创作,在方法上可谓异曲同工,那就是对思维进行变向。
  
  一次无心插柳的尝试
  
  最近两三年间,中央和各省(市、区)在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三农”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农业大省河南更是让农民得到了“一免(免缴农业税)三补(种粮直补,购买农机、良种补贴)”的史无前例的实惠,极大地拓展了农民增收空间。“农民增收形势大好。”一时间,这一判断成为众家媒体在“三农”问题宣传中的主导理念。
  其间发生的一些事实,让笔者没有在惯性思维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因工作需要,2004年初笔者从编辑部跑线记者的岗位,转到驻地记者站。所驻地濮阳市有家全省最大的化肥生产企业,直至笔者履任之时,一直因涉农利润微薄。一次,一位友人找到笔者,希望借记者站“威名”从那家企业倒化肥合作生财。此后不久,一位当地驻村帮扶干部找到笔者,请求帮助为其单位帮扶的村子办件好事——讨一批“平价”化肥。
  两位友人的心愿没能得到满足,倒是给笔者提了一个醒儿:在国内市场普遍进入买方市场多年后的今天,化肥等农资怎么又成了紧俏和厚利商品?农资市场正在产生着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很可能正在抵减着中央、省委惠农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功效,给大好的增收形势“拉倒车”。多向思维的结果是,笔者心头萌生了一个朦胧的念头:“这些事实背后,可能蕴藏着好新闻的元素。”
  值得欣慰的是,濮阳市物价部门后来公布的一项权威调查结果,印证了笔者的判断:近一个时期以来,随着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的连连涨价,农资价格持续走高,在相当程度上挤压了农民增收的空间。调查发现:2005年农业生产资料中的主要品种二铵、尿素每吨价格比上年同期分别上涨了300元、80元;接受调查的农户农资支出较上年均增加了三成以上,农资支出无论是增加金额,还是增长幅度均大于“一免三补”给农民的实惠。调查者特别指出:在农资仍由国家统一定价的情况下,这一调查结果具有明显的普适性。
  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是讲真话、报实情,为巩固、发展好形势尽一份责任。受责任感驱使,记者与物价部门同志一道,深入典型农户,走访基层干部,算收入细账,问来龙去脉,客观、及时地将“农资给增收拉倒车”问题暴露于舆论的目光之下。
  成功源于创造:让思维多换几个角度
  俯视文章的采写过程,解析构思技巧,窃以为有一点可与读者探讨,即是用创造性思维指导新闻实践。
  思维是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的思维。在当今“内容为王,赢者通吃”的时代,创造性的思维是新闻出思想、出深度、出精品的无形生产工具,也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结合本则报道实践,本文重点谈两点认识。
  首先,打破线性思维的桎梏,多来几次逆向思维。从事物发展规律上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都是一个矛盾着的对立统一体,矛盾双方又依存又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前进,而新闻尤其是好新闻往往就蕴含在矛盾斗争变化剧烈的阶段。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想拿出不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的报道来,就必须克服思维定势,让思维作个反向运动——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报道对象。换言之,当准备以肯定的立场报道某件事的时候,不妨想想能否定什么,能产生多少个“不一定”,这样,往往可得到新的触动和启示,得出新颖的结论。
  《谁动了农民的钱袋子?》这篇作品,如果说有成功之处,那么正在于此。当上上下下近乎一致地欢呼农民增收形势大好的时候,笔者没有盲目跟风附和,而是来了个“形势大好不一定就没有新问题产生”的逆向思维,及时、客观地发现了大好形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新苗头,给社会发热的头脑吹了一股凉风。事实证明,文章切中了时代脉搏,所反映的问题,正是当时正在引起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极富建设性。随后,中央作出的关于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均明确提出,从2006年起,对农民购买农资实行财政补贴,河南省还专门出台了限定化肥从出厂到零售价差最高不能超过7%的规定,目标均直指尽可能消减农资价格上涨对农民增收的负面影响。文章刊发后,立即被数家有影响力的媒体转发。一些农民朋友和基层干部来信来电称赞文章道出了他们的心声,体现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和洞察力。事后获悉,在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该篇作品仅以两票之差,落选二等奖。
  其次,多进行一些发散性思维活动。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认为,发散性思维是指“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强调通过联想和迁移对同一个问题形成尽可能多的答案并寻找多种正确途径。与“说好就一切好、写坏就全都差”的线性思维相比较,这种思维是多向性的,在新闻实践中可以拓宽记者、编辑的思维空间,使其发掘出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报道题材来,写作、编辑出更多创新方式的作品来。
  在动手采写《谁动了农民的钱袋子?》一文前,笔者获取的信息是杂乱的,甚至是对新闻主题无意义的,比如友人请求帮忙的事情,那家化肥生产企业利润近年连创新高,等等。但是,获得这些信息后,笔者对思维进行了“发散”,把目光延伸到眼前信息以外,调用以前在编辑部搞经济报道时积累的材料,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后,得出了“在国内市场早已全面步入买方市场阶段后的今天,眼前零碎的信息不是无价值的末节,反而很可能蕴含着巨大的新闻价值”的判断。正是依据这一判断,笔者一路深挖,“掘”出了这篇原创性新闻。
  
  附原文:
  过去,一袋小麦换一袋尿素;而今,买一袋尿素需多出半袋小麦……“一免三补”后,农民增收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谁动了农民的钱袋子?》
  (本报记者李煊本报通讯员赵利英华与臣)入冬,一年的农事基本结束。算算今年收入支出账,南乐县谷金楼乡后陈村的吉银普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吉家2口人,种地2.2亩,兼搞养鸡副业。夏秋种粮收入约1960元,务工收入1200元,副业收入约3000元,加上种粮补贴(13.6元/亩),共计收入6187.2元。
  再看支出情况?押种子240元、尿素330元、复合肥80元、农药40元、浇地156元、水资源费26元,全年的种地成本1322元。综合算账,全年人均纯收入2432.6元。
  “这只是个大概,如果考虑养鸡的饲料、防疫费用,人均纯收入也就2000元左右,跟去年相比基本持平,甚至少了。”吉苦笑着说。
  还有笑不出来的。
  清丰县高堡乡的唐章义,种地10.8亩,加上粮补、种树收入,全年预计收入14129.6元。而9口人全年生活费和种地成本支出却达到14400元。
  前不久,濮阳市物价部门对清丰、南乐、台前、范县4县的部分农户进行抽样调查后发现,吉、唐两家的情形,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代表性?押和去年同期相比,收入并没有明显增加,甚至有所减少。
  谁动了农民的钱袋子?调查结果令人惊讶,农资价格强劲上涨,抵减了“一免三补”的增收功效。
  资料显示,今年濮阳市场尿素、过磷酸钙、地膜等主要农资价格均比上年同期有明显上涨,其中尿素一吨涨了80元,二铵一吨涨了300元,其他农资价格涨幅则普遍在8.3%~20%之间。吉银普、唐章义两家今年用于农资的支出分别为450元、3600元,较去年分别增加了100多元和630元。而其他受调查农户农资支出较上年均增加了30%以上。
  对此,农民反映强烈。他们说,多年来,一直是一袋小麦换一袋尿素,可今年买一袋尿素却需一袋半小麦,生产资料涨价抵消了国家和省里给农民的“免补”。濮阳价格部门的测算印证了农民的说法?押和去年比,粮价基本不变,产量不变,农民收入也不变,但亩均农资投入增加了五六十元,高于“一免三补”的金额,单就种粮来说,农民的收入就为负增长。当然,测算中还没将农户劳动力成本计算在内。
  “农民现在是种地投资也不是,不种地又不行,左右为难。”一位乡镇干部对调查人员说,“希望上边不要高估了‘一免三补’后的农民增收形势。”(原载于《河南日报》2005年11月28日二版)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对于一张党报而言,时事新闻是一个大看点,这是由时事新闻的指导性、服务性、趣味性、多样性决定的。  对于一张地市级党委机关报来说,由于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本地读者的空间距离最为接近,读者对它的“一报在手,别无所求”的要求更为现实。  弄清了这两点,也就解决了地市报时事新闻的定位问题。正是基于此,《焦作日报》把时事新闻的服务功能加以格外突出,旗帜鲜明地提出“立在百姓中,办给百姓看”。在实际操作中,
期刊
2006年7月7日,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重走穆青路”大型采访活动第二阶段“追寻峥嵘岁月”开始启程,至26日,采访团成员从河南郑州出发,跨越河南、山西、陕西三省,行程3000余公里,走访了穆青从参加革命到从事新闻工作期间战斗、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采访了部分革命历史专家、八路军老战士、穆青生前报道过的典型模范人物的后人,以及在不同时期与穆青有过接触的各地群众近百人次,收集到大量的宝贵历史资料,初步了
期刊
时值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各界纷纷纪念这一历史壮举20年前,一个记者首次踏寻了长征之路,并写出了轰动一时的纪实文学著作《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这个人就是美国杰出记者兼作家哈里森·E·索尔兹伯里(Harrison Evans Salisbury)  索尔兹伯里1908年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先后担任过合众社记者编辑,《纽约时报》记者编辑国内新闻主编和副总编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任驻苏联记者,从莫斯
期刊
在人生的旅途中,青年时代的立志是很重要的立志,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有梦想志向(或是梦想)确立以后,就应朝着志向或梦想去奋斗经过无数次的挫折失败成功,尤其是执著的不畏艰险的追求,最后圆了自己的梦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梦想,有人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有人梦想成为一名政治家,还有人梦想成为实业家,也有人梦想成为一位作家或是记者我年轻时的梦想就是想当记者现在可以说,在人生的旅途中,我用毕生的精力智慧和汗水,圆
期刊
在以稳定的市场需求明确划分的地域市场以及明确的竞争对手为特征的世界中,竞争是一场“位置之战”,市场定位战略并因之成为中国传媒业屡试不爽的营运利器:率先进入某个界定清晰的细分市场则可轻松获得竞争优势,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了足够恰当的市场  而今,获取并捍卫某个特定的细分市场变得既困难重重又毫无价值,许多媒体经营状况日益艰难:市场的裂变和激增使得各细分市场的区隔变得越来越模糊;传媒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
期刊
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日益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对于廉政新闻报道,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广大群众密切关注,因此,新闻媒体面临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廉政新闻报道必须加强而不能削弱,必须搞好而不能稍有懈怠。    媒体在推进廉政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职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的同时,我们的经济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面对发展过程中出
期刊
企业报是企业行政机关的喉舌,它一向承担着企业政策发布、企业各方面工作进展情况以及结果的报道重任,往往围绕着企业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展开它的报道。这使得企业报常常带有被动报道的特点,往往要以结果的报道为主,缺乏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稿件较僵硬,可读性往往较差。由于企业在生产经营工作上日复一日,千篇一律,使得经济报道中的这一问题显得尤其严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紧紧把握国家的经济政
期刊
古往今来,但凡有些成就的书法家往往都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文人和学者,吕玉中就是这样一位书法家。他的书法成就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深厚的文学底蕴和执著追求的浪漫情怀。长期以来,他将多方面的知识和自身艺术修养渗透到书法创作中,从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书法艺术。同时,他将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生活的热爱都融入到书法创作之中,追求和创造作品的意境美,使之与书体形式相统一,从而使书法更具文化内涵,且具时代气息。  吕
期刊
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中颇有一些“怪人”其实这样的“怪人”无非是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的学者教授和其他知识分子,构成了民国知识分子色彩斑斓的群像傅斯年就是其中一位,是20世纪中国社会舞台上一个颇有影响的学者  傅斯年字孟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他是北京大学学生,积极投入到学生爱国运动中,凭着出色的才干,他成为北大游行队伍的总指挥,高举大旗冲在学生游行队伍最前列,堪称五四运动的先锋和中坚后来他到英国
期刊
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者情节,在新闻作品中表现为细致描写的地方。细节首先要“细”,如古人云,“无论记事纂言,其中皆须有表微意在”,它是起“表微”作用的;其次,细节的第二个特点是“节”,指那种筋骨节要的地方,即是指最重要、最能体现人物精神面貌或者事件本质的那一段情和景①。  在新闻作品中,细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新闻人物的刻画还是新闻事实的展开,典型环境的描绘都离不开细节,细节就是新闻作品的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