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是许多家长的共同心愿,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很多孩子不喜欢阅读,或者只是读一些快餐式的流行读物,家长、老师为此都很苦恼。我是一位小学五年级孩子的家长,在引导孩子读书的兴趣和方法上有一些切身的体会和经验,今天说出來,希望能对家长们有所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品尝阅读;习惯培养;积极培养;热爱阅读
我的孩子非常爱读书,他和书简直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回顾孩子和书籍结缘的过程,如果简单总结一下,孩子三四岁就开始看《幼儿画报》,一套四本的《365夜故事》讲了多遍,孩子甚至可以看着画面给其他孩子讲那些故事。五岁半到六岁半,孩子上大班的这个时期,我利用空闲时间教他认识了一千多个汉字,基本奠定了他读书的文字基础。读三年级时,孩子便开始了认真读书,四年级时阅读量明显增大、阅读速度变快,到了五年级,阅读的选择性增强,有了自己偏爱阅读的内容,而且对于喜欢读的书有了百看不厌的情形,一套50多万字的《希腊神话》,他就看了三遍。
那么,我是怎样培养起了孩子爱读书的习惯呢?
首先让孩子品尝阅读的快乐,从孩子三四岁开始,就要逐渐培养他对于图书的好奇心。一些精美的图画类幼儿书,很能吸引孩子。对于相当于中班的孩子,应该逐渐从看实物类的图书向看情景性的图书转化,家长给孩子讲故事尽量要有图画书做依托,以刺激孩子对于那些并不连贯的图画的好奇。因为图画是有跳跃性的,理解那些图画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是阅读最本质的基础。对于大班的孩子,要逐渐从读有图画的书向读纯文字的书转化,以吸引孩子对于认识文字的向往。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小孩子一本正经儿地看着妈妈讲的故事书,虽然他不知道那些字的读音,虽然他还不能独立阅读,但这分渴望是点燃燎原之火的火种,我们不要轻易地放过它。大人也要同样严肃地帮助他,领着他继续他的“朗读游戏”,这样会大大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
对于小学生,阅读是他们的学习内容之一了。小学生阅读中的问题,我想主要有这么几点:面窄、速度慢、数量小。
面窄。这个问题主要是来自家长。因为有的家长让孩子读书的功利性太强,总是给孩子买作文辅导书、学习辅导书,或者简单地买一些类似《巴黎圣母院》、高尔基的《童年》、《我的大学》之类的适合成人阅读的名著。家长给孩子选择书的时候太注重书的“品位”了,大百科全书、名人传记、《十万个为什么》,都是家长爱买的,而这些书孩子看起来普遍缺乏趣味,很难产生共鸣,会使他对整个阅读丧失兴趣。这就像让一个发育尚不成熟的孩子干苦力活一样,那是会伤了他的身体的。孩子喜欢读笑话、漫画、童话、科幻、游记这一类的书,很多家长认为孩子都上五六年级了,还读那些东西太幼稚了。其实那些东西,孩子可以很投入地读,那些书才能把孩子的目光和精力吸引过来,我们为什么不支持呢?所以,孩子应该读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书。
读书速度慢。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正常现象。但对于已经有了一定阅读习惯的孩子来说,读书速度慢必然导致读书数量少。有些家长对于孩子读一本书过于重视,以至于希望通过读一本书让孩子掌握太多的东西,造成了孩子每读一本书,家长都要像上课一样的让孩子带着问题读,并且能回答提出的问题。就像一个小学生抱怨自己的妈妈一样,星期天出去玩本来挺高兴,结果妈妈说“好好观察,回去写篇日记”,孩子马上就烦了。阅读也是这样,阅读吸引孩子的乃是兴趣,如果有太多的附加压力,很容易因为孩子顾忌不能牢记阅读内容而放慢速度。一个四年级的学习不错的学生竟然用手指着书,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两个多月还没有读完一本10万字的书,那就太慢了。
读书就像人吃胡萝卜一样,胡萝卜是有营养,但吃一个就等待身体发生什么奇迹,那是不可能的。我们给孩子书读,也不要等待着发生什么奇迹。我的儿子读书就很快,他一晚上就可以读三万字左右,一般一本书就是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像《淘气包马小跳》这样的快餐,孩子一个星期天就看了三本。孩子读书重在培养习惯,只要了解内容、得到乐趣即可,切不可咬文嚼字,像某些老师要求的那样又是找好词、又是画好句,把一个快乐的享受变成一种学习负担。
作为家长,还要善于和孩子交流,我们常常会想到让孩子多读些书,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于是,我们为孩子买来书,制定读书计划,让孩子好好读书。可是,一段时间过去,我们却发现孩子的阅读兴趣没有培养出来,反而感觉读书没意思,越来越厌倦读书,更别说水平的提高了。
事实上,孩子在家里读书、摘抄、做笔记、写心得之后,这些东西都刻板地留在孩子的书上、本上,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很想知道他人的看法,也就是说孩子需要一个交流平台,使学过的知识活起来。因此,家长在孩子读完一本书后,可以和孩子一起交流阅读体会和心得。比如,跟孩子聊聊看过的书都说了些什么,有哪些特点。如果孩子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家长应尽量回答孩子的问题。同时,在家里备一些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类的书籍,当孩子提出问题时引导孩子从书籍中寻找答案。另外,还可以启发孩子讨论所读书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手法,让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孩子在读科普图书,那就要经常和孩子谈论那些特别有趣的知识,满足孩子的新奇感和求知欲。这样孩子就会从读书中慢慢受益,并能保持一贯读书的热情。
孩子读完书后,家长若能经常参与其中,和孩子讨论交流,不仅会使孩子体会到阅读的情趣,体验到努力阅读后成功的喜悦,而且能使孩子不断修正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的认知,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
总之,要努力在小学阶段把孩子阅读的习惯培养起来,让他们尽快地到书籍的海洋里去徜徉,逐渐他们就喜欢上书,喜爱读书,慢慢离不开书,逐渐成为一个喜爱阅读的孩子。
关键词:品尝阅读;习惯培养;积极培养;热爱阅读
我的孩子非常爱读书,他和书简直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回顾孩子和书籍结缘的过程,如果简单总结一下,孩子三四岁就开始看《幼儿画报》,一套四本的《365夜故事》讲了多遍,孩子甚至可以看着画面给其他孩子讲那些故事。五岁半到六岁半,孩子上大班的这个时期,我利用空闲时间教他认识了一千多个汉字,基本奠定了他读书的文字基础。读三年级时,孩子便开始了认真读书,四年级时阅读量明显增大、阅读速度变快,到了五年级,阅读的选择性增强,有了自己偏爱阅读的内容,而且对于喜欢读的书有了百看不厌的情形,一套50多万字的《希腊神话》,他就看了三遍。
那么,我是怎样培养起了孩子爱读书的习惯呢?
首先让孩子品尝阅读的快乐,从孩子三四岁开始,就要逐渐培养他对于图书的好奇心。一些精美的图画类幼儿书,很能吸引孩子。对于相当于中班的孩子,应该逐渐从看实物类的图书向看情景性的图书转化,家长给孩子讲故事尽量要有图画书做依托,以刺激孩子对于那些并不连贯的图画的好奇。因为图画是有跳跃性的,理解那些图画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是阅读最本质的基础。对于大班的孩子,要逐渐从读有图画的书向读纯文字的书转化,以吸引孩子对于认识文字的向往。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小孩子一本正经儿地看着妈妈讲的故事书,虽然他不知道那些字的读音,虽然他还不能独立阅读,但这分渴望是点燃燎原之火的火种,我们不要轻易地放过它。大人也要同样严肃地帮助他,领着他继续他的“朗读游戏”,这样会大大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
对于小学生,阅读是他们的学习内容之一了。小学生阅读中的问题,我想主要有这么几点:面窄、速度慢、数量小。
面窄。这个问题主要是来自家长。因为有的家长让孩子读书的功利性太强,总是给孩子买作文辅导书、学习辅导书,或者简单地买一些类似《巴黎圣母院》、高尔基的《童年》、《我的大学》之类的适合成人阅读的名著。家长给孩子选择书的时候太注重书的“品位”了,大百科全书、名人传记、《十万个为什么》,都是家长爱买的,而这些书孩子看起来普遍缺乏趣味,很难产生共鸣,会使他对整个阅读丧失兴趣。这就像让一个发育尚不成熟的孩子干苦力活一样,那是会伤了他的身体的。孩子喜欢读笑话、漫画、童话、科幻、游记这一类的书,很多家长认为孩子都上五六年级了,还读那些东西太幼稚了。其实那些东西,孩子可以很投入地读,那些书才能把孩子的目光和精力吸引过来,我们为什么不支持呢?所以,孩子应该读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书。
读书速度慢。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正常现象。但对于已经有了一定阅读习惯的孩子来说,读书速度慢必然导致读书数量少。有些家长对于孩子读一本书过于重视,以至于希望通过读一本书让孩子掌握太多的东西,造成了孩子每读一本书,家长都要像上课一样的让孩子带着问题读,并且能回答提出的问题。就像一个小学生抱怨自己的妈妈一样,星期天出去玩本来挺高兴,结果妈妈说“好好观察,回去写篇日记”,孩子马上就烦了。阅读也是这样,阅读吸引孩子的乃是兴趣,如果有太多的附加压力,很容易因为孩子顾忌不能牢记阅读内容而放慢速度。一个四年级的学习不错的学生竟然用手指着书,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两个多月还没有读完一本10万字的书,那就太慢了。
读书就像人吃胡萝卜一样,胡萝卜是有营养,但吃一个就等待身体发生什么奇迹,那是不可能的。我们给孩子书读,也不要等待着发生什么奇迹。我的儿子读书就很快,他一晚上就可以读三万字左右,一般一本书就是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像《淘气包马小跳》这样的快餐,孩子一个星期天就看了三本。孩子读书重在培养习惯,只要了解内容、得到乐趣即可,切不可咬文嚼字,像某些老师要求的那样又是找好词、又是画好句,把一个快乐的享受变成一种学习负担。
作为家长,还要善于和孩子交流,我们常常会想到让孩子多读些书,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于是,我们为孩子买来书,制定读书计划,让孩子好好读书。可是,一段时间过去,我们却发现孩子的阅读兴趣没有培养出来,反而感觉读书没意思,越来越厌倦读书,更别说水平的提高了。
事实上,孩子在家里读书、摘抄、做笔记、写心得之后,这些东西都刻板地留在孩子的书上、本上,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很想知道他人的看法,也就是说孩子需要一个交流平台,使学过的知识活起来。因此,家长在孩子读完一本书后,可以和孩子一起交流阅读体会和心得。比如,跟孩子聊聊看过的书都说了些什么,有哪些特点。如果孩子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家长应尽量回答孩子的问题。同时,在家里备一些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类的书籍,当孩子提出问题时引导孩子从书籍中寻找答案。另外,还可以启发孩子讨论所读书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手法,让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孩子在读科普图书,那就要经常和孩子谈论那些特别有趣的知识,满足孩子的新奇感和求知欲。这样孩子就会从读书中慢慢受益,并能保持一贯读书的热情。
孩子读完书后,家长若能经常参与其中,和孩子讨论交流,不仅会使孩子体会到阅读的情趣,体验到努力阅读后成功的喜悦,而且能使孩子不断修正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的认知,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
总之,要努力在小学阶段把孩子阅读的习惯培养起来,让他们尽快地到书籍的海洋里去徜徉,逐渐他们就喜欢上书,喜爱读书,慢慢离不开书,逐渐成为一个喜爱阅读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