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艾米莉.狄金森的女性个体主义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Li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狄金森在一生的成长和诗歌创作生涯中,形成和发展了一种独特的个体主义——女性个体主义。这是一种具有典型女性特征和女性理解的个体主义,以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诗歌创作为主要表现。女性个体主义是狄金森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感受生活并实现自己精神与人格的独立自主的策略。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女性个体主义;诗歌风格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01
  在19世纪为数不多的优秀女诗人中,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堪称独特:终生未嫁,隐居家中。除性格因素以外,她一反传统的生活态度更多是出于一种自觉自愿:一种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人格的独立和自主,沉浸于内心世界的探索,致力于诗歌创作的自愿。这种对于个人的自尊、独立、自主抉择、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强调,应归属于个体主义思想,只是狄金森的个体主义带有鲜明的女性色彩。在当时社会所允许的女性生存的狭小范围内来实现本应十分张扬的个体主义——一种避强就弱,以柔克刚的女性对个体主义的理解,即女性个体主义(feminineinch.vidualism)。
  狄金森认为个体主义的再发展存在着历史原因。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个体主义相对于封建主义是一种进步。随着文艺复兴、理性主义出现和宗教改革等活动的开展,传统的基督教世界的统一性遭到了破坏,不可避免地分裂了。对人本身的关注超过了对上帝的敬仰,个人的尊严和个人的幸福开始被强调。在19世纪,以爱默生为首倡导的“自立、自主的个人”思想得到了广泛响应,使得以强调个人的自尊、独立、自主抉择、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乐观个体主义成为鲜明的美国特色,在当时的美国十分盛行,并渗透到美国人生活的每个角落;因而促进了美国的工业化进程,激励人们充分发挥个人才智,兴起了一股清新的民主之风。但这种清新向上的思想并非人人可享。
  从某种角度来讲,狄金森的自然诗之所以表现出“反崇高”的特征,是因她视传统自然诗为男性化的产物。如传统诗人将自然视为“母亲”,讴歌自然母亲孕育了诗人的情感和爱,表达了渴望回归母亲怀抱的感情。而在狄金森的眼中,自然是威严、强悍而又冷酷的“父亲”,他内在的可怕力量使其成为l9世纪社会生活的投射体。在以男性为主宰的社会中,女性就像大自然中娇嫩的玫瑰,骄横的太阳、严酷的霜冻和黄蜂的无情采撷都可使她过早地凋谢。她的青春短暂,向往不被理睬,理想似花瓣般易碎。
  狄金森的女性个体主义使得她的自然诗对自然的理解和认知具有了与男性诗人截然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我们并未与自然融为一体……我们所看到的并不是真正的自然……在它美丽的外表下,是一种巨大的、野蛮、阴郁而吓人的力量。或许因为是女性的缘故,狄金森对这种潜伏的力量感受更为深刻和真切。大自然在她的诗中,是投射到受惊吓的草地上的长长阴影;是威严地监管着整个原野的大山;是无情采撷甜蜜花朵的黄蜂。诗人和自然之间,有着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使他们难以亲密无间。为了自己的自主生存,狄金森选择了退却。
  狄金森的生活诗展露出的是一个孤独、平和却有着强烈自尊意识的灵魂——个体主义对于自我的一种崇尚。她的大半生是在一种隐居的状态下度过的。而这种隐居又是出于为了创造一个完全不受干扰的创作环境和生存方式的自愿。从中世纪以来,相当一批学者尊崇内在灵魂的发展和完善。他们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摈弃任何俗世的欲望和对外在物质的向往。
  狄金森自居渺小并不意味她诗作的“渺小”。事实上,她的女性个体主义使她极大地拓展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人生的思考。她的诗短小却富含哲理。如前面提到的“名声是只蜜蜂”,“成功的滋味最甜”,“权利是一种痛苦”,“时问不是烦扰的良药,而是对它的检验”,“渴了,才知道水的甘甜;看过海,才认识陆地”,“每一个欢乐的时刻,都要有痛苦的付出”等等。狄金森的生活哲理诗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主题:生存的无限、人类的渺小、欢乐与痛苦等。她对生命的逝去和丧失亲人的痛苦刻画,尤其有着辨证的意味。从历史的观点来看,狄金森的女性个体主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妇女为争取自己的生活,不做男人附庸所做出的无奈选择。但正是在这样一个非常有限的生活天地中,狄金森成功地实现了自我独立、自我抉择和自我发展的个体主义思想。她从反面驳斥了当时社会对女性所持有的偏见,即女人永远是社会的弱者,拥有的只是感情。但应当指出,个体主义是把人的发展和人格理想的实现完全建立在个人自身的固有本质属性上,而不是建立在个人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中,忽略或贬低了个人与他人相互交往对于发展自己的积极作用。因而人就成了孤立的个人,这一点,在狄金森的女性个体主义中尤为明显。狄金森也明显意识到了这种交往丧失所带来的消极面,她用另一种方式——诗歌和信笺来维系着她与朋友的交流和友谊,表达着她对生活的热爱:“活着是种狂喜,仅仅是活着这一事实便足以令人喜悦了”;“没有什么能比得上生命的跳动更让人痛苦,也更让人感到甜美……
  狄金森对个性发展空间的探索,反映了她同时代妇女个性发展受到压抑的现实,为许多在同样不利的社会环境下渴望发展自我的妇女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例子,进而,可以使我们认识到我们所追寻的“个性”和“特色”到底是什么?这也是我们探寻个体主义的意义所在。
其他文献
摘要: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是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工程施工阶段亦是工程建设最终的实施阶段,是形成工程产品的最后一步。施工阶段各方面工作的好坏对工程建设产品优劣的影响是难以更改的,因此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建筑工程管理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项目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
期刊
摘要:作为现代刑法学之父的李斯特,刑法思想影响最大的就是其目的刑罚理论,这一理论对保安处分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于保安处分制度具体应如何构建,李斯特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李斯特,德国刑法,保安处分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01    一、李斯特刑法思想的基本理论  作为刑法现代学派的奠基人,弗兰茨.冯.李斯特被称为
期刊
摘要:古老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周易》被称作中国文化的源泉,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其中很多人文精神和管理理念,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诚实守信”、“未雨绸缪”、“否极泰来”、“居安思危”等可为现代企业运营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周易》;乾;革;师;贲;未济  中图分类号:B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02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灿
期刊
摘要:随着人权观念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对保护同性恋权利的呼声愈来愈高。为了更好的融入世界人权保护的浪潮,因此我国有必要根据各国现有的立法状况,结合自身国情有步骤的制定相关立法来保护同性恋者的权利,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  关键词:同性婚姻;立法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01    2000年12月7日通过的欧洲联盟基本权利宪章明确
期刊
摘要:破产中税收优先权具有存在的现实基础和立法价值,各国破产立法均予以规定。我国的《税收征管法》《破产法》等对税收优先权均作了相关规定,。通过对其概念、范围以及法律地位的阐述体现我国现有法律规定的不完善,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作出铺垫。  关键词:破产;税收;税收优先权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01    一、税收优先权的含义  税收
期刊
摘要:本文从叙事聚焦、叙事时间和叙事逻辑三个方面对司各特的小说《艾凡赫》展开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作者作为政治保守派的立场,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关键词:叙事聚焦;叙事时间;叙事逻辑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02    艾芬豪是沃尔特斯科特的著名小说之一。这是一个伟大的艺术作品,其优势在于,主要是在小说家的封建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生态环境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恶化、环境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出现了很多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安全问题刻不容缓,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和保护。本文从法律规范层面对环境安全问题的概念作了阐述,论述了环境安全的现状和不足。最后给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法律保障措施。  关键词:环境安全;现状;法律规范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
期刊
摘要:行政自由裁量权赋予了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太大的空间,容易造成行政权力的滥用。而传统的立法控制和司法控制有自身的局限性,而内部控制具有自身优势,行政机关应该健全内部控制,才能实现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健康有序运作。  关键词:行政自由裁量权;内部控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D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01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是现代行政的必然要求
期刊
摘要:图书馆的采访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采访工作的效用,从而更好地满足读者对图书文献信息的需求,是图书馆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实践工作中总结了一些方式方法并进行分析与研究,希望能给同仁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采访工作流程;图书采访;信息反馈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02    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
期刊
摘要:民事诉讼目的的主要学说各有利弊,其在产生时间、产生背景、角色定位及价值理念上均有所区别,在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社会、价值理念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选择何种更有利于民事诉讼制度之构建与完善的民事诉讼目的论则成为关键。结合我国当前的多方因素,坚持民事诉讼目的一元论,以解决纠纷为民事诉讼之目的,程序保障为民事诉讼之功能,私权保护为民事诉讼之任务,维护私法秩序为民事诉讼之价值,持此种民事诉讼理念能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