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能医比三家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bo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大夫,总会有很多朋友,甚至是朋友的朋友,来问一些治病相关的事情。如果只是提问,倒也没什么,但有时候会碰到拿着一大堆化验检查单子,甚至其他医生治疗方案的人,就问我一句话:你看那个大夫治得对不对?
  我在急诊值班的时候,往往会碰到患者拿着全套小医院化验检查的报告来就诊,为的就是看看之前的医生治得对不对。
  我不得不说,这样的做法很危险。看病毕竟不是买东西,不能医比三家。
  术业有专攻,医生不是百科全书。其实我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都是我专业之外的。很多病人觉得,既然是医生,就应该什么病都懂。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样。真正当医生的都知道,隔行如隔山。即便都在医学这座大山上,不同学科之间也是隔着千沟万壑的,绝对是望山跑死马。对于专业以外的医学问题,我们往往不敢妄下论断,都得请教有相关经验的临床大夫才行。


  或许有人会说,不对啊,你们学医的时候不是内外妇儿都学了吗?书本上的知识至少都会吧?话是这么说,不过你想啊,如果光靠书本上的知识就能看病的话,那以后咱们看病就只需要问百度,不用上医院了。
  所以,仅仅因为“认识”别的医生,而拒绝专业领域内医生的治疗意见,这样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那如果是专业领域内的问题呢?这样的问题回答起来自然更有把握,但我还是想提醒大家:你可能会得到不一样的答案。
  不同医生说法不一样,这是很多病人最无法接受的。他们往往会觉得,如果两个医生说法不一样,里面必有一个是庸医或者想骗钱。但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的。很多时候,不同医生说法不一样,是因为很多疾病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绝对正确的治疗方案是什么。因为人体的复杂,疾病的复杂,很多时候医生遇到的问题都不是非黑即白的。
  医生虽然希望为患者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正确的,但临床中大多数问题并没有现成答案。在这个时候,医生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加以判断,出现结论不一致的情况也就很自然了。而且,同一个病在不同人身上,治疗方式的选择也可能不同。比如普通感冒,我们常说“吃药七天见好,喝水一周康复”,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一些时候,医生说法不一样是因为疾病是时刻变化的。不少病人问我:“为什么你说之前大夫做得对,却又给出跟他不一样的治疗建议呢?”其实答案特别简单,就是因为病情变化了。人的身体说到底不是数字和机械,没法通过运算来准确预测。医生也得根据疾病的变化来调整方案,做不到一剂药包治百病。
其他文献
我今年六十有五,早已两鬓添霜了。前些天,我上街遇见一位多年不见的同窗,她满头青丝,看上去至少比我年轻20岁。  我对她的发型很“感冒”,便问她在哪家理发店做的。她凑到我的耳边,小声告诉我:“是假发!要不你也去买一顶试试看?”我有点不好意思:“这么大年纪,在商场试假发,多难为情呀!”老同学说:“这些都是极平常的事,没有人会大惊小怪的,走,我陪你去!”  我被老同学“押”进商场,挑选了一顶假发。试戴时
王椿英今年78岁,却像一个年轻小伙一般,每天在家里听音乐、打架子鼓、敲扬琴,还经常出去参加各种排练、演出。他烟酒不沾,也不会打麻将,每天就摆弄各种乐器,过得很开心。  王椿英家的客厅,正面墙上挂着一幅贝多芬的头像,窗户边挂着二胡、中阮等乐器,窗前摆着一套架子鼓,另一侧的墙角放着一架扬琴,书架上还堆着各种款式的口琴……还有一台小电视机和一部DVD机,长期播放着他喜欢的音乐。  家里的这些乐器,王椿英
前不久,朋友圈被谴责百度的帖子刷爆,有医生朋友痛心疾首地说:百度是缺乏良知,但患者们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那么多专业的医院不去,专业医生的话不听,非要自己搜索?我今天想说的,就是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甄别网络医疗资讯。  尊重常识  医学上有一类治不好的病,叫绝症。意思是以现有的医疗认识水平,我们没办法治好它,比如各种恶性肿瘤,就是以夺人性命换取存在感的。周恩来总理死于膀胱癌,《白鹿原》作者陈忠实死于舌癌
以现在的医疗水平,想把一些慢性病或老年病治愈是困难的,糖尿病就是其中一种。有些糖尿病患者总希望把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指标控制在完全正常的水平,不惜承受巨大的经济负担和肉体痛苦,整天为治病奔波,找名医,买新药,吃饭按书本,运动按公式,有讲座必听,遇医生必问,每天的活动都围绕治病进行,生活毫无乐趣可言。把以人为本变成了以病为本,这是不可取的。在糖尿病还不能根治的今天,与它和平共处,一边积极治疗,一
我岳父今年87岁了,他早年参加过抗美援朝,身体很棒,生活完全可以自理。  周末,我和妻子去看望岳父,问如何才能健康长寿。岳父最喜欢聊的话题就是健康了,他端起茶杯呷了口茶,向我讲起了他独特的养生法:“现在不是流行玩什么微信吗,这微信我不会玩,但我呢,也有我的‘微生活’!”  微生活?我有点纳闷了。岳父看出了我的迷惑,继续说:“我们生存首先离不开吃,平时大家吃饭时总是叫人吃饱些。我却始终坚持自己的‘微
前几天和一位医生朋友吃饭,这位朋友感慨地说:“外人可能都以为我们医生懂得保养,身体不错。可实际上呢?你看看我们最近体检的结果,一个科就查出俩得癌的!其他人的身体状况也不容乐观,可以说,远远没有普通人保养得好!”  这位医生说的是实情,医疗人员的工作强度常常令外人难以想象,而同时,他们对自身健康的忽略也同样出人意料。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医不自治”现象———医生能治好很多患者的病,但自己的身体状况却不
我的个人网站开通接近五年,点击量已经超过千万次。在网上,我回答了12000多位风湿免疫疾病患者的提问,撰写了120多篇科普文章,有些文章的阅读量超过10万次。几年来,我跟各种各样的患者交流,有不少感想,我把这些感想总结成六个“千万”。  千万要认清  患者对自己的病要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简单地说,“风湿免疫病”就是“风湿”导致的“免疫病”。也就是说,“风”和“湿”会诱发或者加重免疫系统的异常。免
浙江台州的章彩娥出生于1902年,生育九个孩子,只有四个儿子活下来。老伴儿三十多年前去世,几个儿子有的在北京,有的在上海。如今她和68岁的小儿子徐余德住在一起。  早几年,老人还能洗衣做饭,但2010年摔了一跤,右边大腿骨摔断,现在只能困坐轮椅。虽然记忆力有点衰退,但她耳不聋,眼不花,高血压、高血脂等老年病一概没有。  章彩娥每天早上5点半就会醒来,催着儿子起床做早餐。6点钟左右,儿子就会起床,给
累了一天,如果能在睡前泡个脚,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有助于消除疲劳。  泡脚有个黄金时间点,晚上9点~11点泡脚最合适。按照传统的十二时辰计时方法,夜间的9点~11点钟为亥时,亥在十二地支中是最后一支,接下去就进入下一个循环的子时了。我们常说子时一阳生,到了子时,我们的阳气又生发了,如果在上一个循环没有让它很好地休整,下一个循环就疲惫地开始,长此以往,会形成健康隐患。  另外,睡眠之前泡脚也有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