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糖尿病和平共处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d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现在的医疗水平,想把一些慢性病或老年病治愈是困难的,糖尿病就是其中一种。有些糖尿病患者总希望把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指标控制在完全正常的水平,不惜承受巨大的经济负担和肉体痛苦,整天为治病奔波,找名医,买新药,吃饭按书本,运动按公式,有讲座必听,遇医生必问,每天的活动都围绕治病进行,生活毫无乐趣可言。把以人为本变成了以病为本,这是不可取的。在糖尿病还不能根治的今天,与它和平共处,一边积极治疗,一边尽可能地享受人生的欢乐,这才是正确的治病理念。


  血糖不宜控制过严
  糖尿病患者对治疗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疏于治疗,以致血糖控制不达标。他们认为糖尿病是终身疾病,平时很少监测血糖。另一类是血糖控制过度。有一位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12年,同时患有冠心病,空腹血糖经常在6~7毫摩尔/升。医生告诉他,空腹血糖控制在7毫摩尔/升,餐后血糖在10毫摩尔/升左右就可以了,胰岛素剂量应该再减一点。但他不听医生的话,一心想把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一天早上,他测得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便在早餐前注射18单位诺和灵30R,结果发生了低血糖,又诱发了急性心肌梗死。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技术,还不能把每个时段的血糖都控制在正常水平内,血糖控制在满意水平就可以了。我国糖尿病指南根据患者的年龄、血糖、病情、并发症等,将血糖控制标准分为理想、满意、一般三个等级。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做到适度治疗、适度达标即可。
  膳食不宜过于苛刻
  在饮食上,糖尿病患者需按照标准体重和劳动强度制定食谱,原则是低糖、低脂肪,控制总热量。要做到平衡膳食,主副兼顾,粗细调配。
  有一位糖尿病患者对饮食控制过于苛刻,主食以克计算,不吃水果,不喝牛奶,不吃点心,宁可少吃也不过量,结果体重逐渐下降,血糖反而升高,出现了饥饿性酮症。他误认为是病情加重,原来的口服药不管用了,就改用了胰岛素,结果反复出现低血糖,使病情加重。
  运动不宜过度
  糖尿病患者做运动,要考虑年龄、体重、血糖水平、有无并发症等因素。空腹血糖高于16.7毫摩尔/升时,应暂停运动。常规运动应当在餐后30分钟进行,每次30分钟,每周5次,强度以运动结束时脉搏不超过170次/分为宜。
  治疗不宜追求完美
  段女士患糖尿病32年,白内障5年,双眼视力皆是0.5。段女士要求做白内障手术,医生劝其暂时不做,可是段女士坚持要做。左眼术后视力达到0.8,一个月后段女士右眼又做了手术,结果视力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因手术时角膜内皮受损,并发了大泡性角膜炎,结膜经常充血、流泪,痛苦难忍,视力在半年内下降至动手术前。专家说,不要认为人工晶状体比自己的好,它终究是异物,只有当视力降到0.2左右影响日常生活,或因白内障影响激光治疗视网膜病变时才需做手术。
其他文献
现年82岁的祁连景和78岁的许宝衡是湖南长沙人,居住在岳麓区教师新村,虽然他们涉足T型台才短短几年时间,却已夺得“全国首届银龄美大赛”湖南区总决赛的女子组冠军和男子组亚
年初的一天,晚上8点左右,那天雾霾挺大,我骑电动车回家。路过泰华街北段时,我刹住车,看到78路公交站牌下站着三四个人。我暗想:这78路公交车从地铁开建时就已经改线了,难道他们还在那里等车?莫非他们是外地人?我站在原地思索一会儿,转念一想:管他呢,这黑灯瞎火的,别引起啥误会。况且我已经骑过站牌百十米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想到这儿,我骑上车就走。又走了几十米,我再一次刹住车。大冷的天儿,万一是等公交车
最近,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艾伦·朗格进行了一个实验。她和学生搭建了一个“时空胶囊”,把这里布置得与20年前一模一样,然后邀请16位七八十岁的老人,8人一组,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让他们在“时空胶囊”里生活一个星期。  七天里,老人们都沉浸在20年前的环境里,他们都被要求更加积极地生活,没有人帮助他们穿衣服或搀扶他们走路。唯一的区别是,实验组的老人,言行举止必须“活”在20年前,而控制组的老人是用
虽然是半路夫妻,他们却已携手走过三十多年;虽然生活中不乏争吵,可过了鲐背之年,无论是谁都无法将二人分开。  年龄之和超两百岁  这对老夫妻,家住临泉县城关镇流鞍社区。丈夫于宗宽今年92岁,妻子符秀兰今年110岁。  在临泉当地公益志愿者李丽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记者来到这对老夫妇的家。  两位老人正并排坐着聊天。见到李丽,符秀兰立刻抓住她的手,李丽顺势把老人搂进怀里,就像是久别重逢的母女俩。  
老伴年轻时,我在村里当干部,没时间帮她打理家务,老伴天天在生产队挣工分,家务活儿也只能靠她一个人承担。到了入冬农闲时节,还得推起小车,同乡邻们一起到十里以外的大洼苇地里搂苇叶,才能够一家人一冬烧火做饭取暖。  有一年冬天,老伴推车去搂苇叶,搂够捆好装车,突然小车倒了,车把狠狠砸在老伴右脚大拇指上,大拇指甲被砸断脱落,顿时鲜血直流。几个月后,老伴的大拇指上长出了一个指甲疙瘩,越长越大,不修剪,走路就
我今年78岁,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身轻腿健,腰鼓队里敲大鼓,门球场上显风流,活得有滋有味。有人问我的养生之道,我向他们伸出两个指头:只要做到“两有两不”,一身轻快活到老。  其一是说“有钱不要省”。我的退休金近四千,还有一定的稿酬收入。钱多了,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比如每年旅游两次,走南闯北,玩转山水;新潮衣服也穿穿,美容院里也坐坐,好吃的东西也尝尝……  其二是说“有福不要等”。什么叫福?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一对经营小吃店的老夫妻,为了品尝全国的地方小吃,每年用半年时间,开着面包车几乎走遍全国。除了西藏和台湾,20年来,他们几乎把全国都游遍了。  上世纪90年代,郭元臣和妻子岳秀玲双双下岗后,开始从事餐饮业。一开始,两人为了生活起早贪黑,总觉得生活中还少点啥。后来两人一合计,既然都爱吃小吃,何不开着自家的面包车天南海北吃个够?从1997年开始,两人每年都只做大半年生意,剩下的几个月,
我今年六十有五,早已两鬓添霜了。前些天,我上街遇见一位多年不见的同窗,她满头青丝,看上去至少比我年轻20岁。  我对她的发型很“感冒”,便问她在哪家理发店做的。她凑到我的耳边,小声告诉我:“是假发!要不你也去买一顶试试看?”我有点不好意思:“这么大年纪,在商场试假发,多难为情呀!”老同学说:“这些都是极平常的事,没有人会大惊小怪的,走,我陪你去!”  我被老同学“押”进商场,挑选了一顶假发。试戴时
王椿英今年78岁,却像一个年轻小伙一般,每天在家里听音乐、打架子鼓、敲扬琴,还经常出去参加各种排练、演出。他烟酒不沾,也不会打麻将,每天就摆弄各种乐器,过得很开心。  王椿英家的客厅,正面墙上挂着一幅贝多芬的头像,窗户边挂着二胡、中阮等乐器,窗前摆着一套架子鼓,另一侧的墙角放着一架扬琴,书架上还堆着各种款式的口琴……还有一台小电视机和一部DVD机,长期播放着他喜欢的音乐。  家里的这些乐器,王椿英
前不久,朋友圈被谴责百度的帖子刷爆,有医生朋友痛心疾首地说:百度是缺乏良知,但患者们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那么多专业的医院不去,专业医生的话不听,非要自己搜索?我今天想说的,就是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甄别网络医疗资讯。  尊重常识  医学上有一类治不好的病,叫绝症。意思是以现有的医疗认识水平,我们没办法治好它,比如各种恶性肿瘤,就是以夺人性命换取存在感的。周恩来总理死于膀胱癌,《白鹿原》作者陈忠实死于舌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