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与知识的交融

来源 :青苹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yingchangmao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大钊的《今》是一篇篇幅短小、意味隽永的议论文,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作者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这篇文章的论点:“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为什么“今”最可宝贵呢?就是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就越觉它宝贵了。
  作者接着分别用先设问后解答的方式,论证了为什么“今”最可宝贵,为什么“今”最易丧失。作者在论证前一个问题时,主要以哲人名言作为论据;在论证后一个问题时,则以客观世界和时间的“刻刻流转,绝不停留”的事实作为论据。
  第四自然段,作者主要從“过去”、“现在”、“未来”三者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及相互关系来作论证。作者指出:“过去”、“现在”、“未来”三者的关系是辩证的,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如果没有“现在”,也就没有了“过去”和“未来”。
  本文教导青年要立足于“今”,直面现实,奋斗于现实,这在当时是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的。“五四”运动前夕,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的前夜,面对当时的现实,有人醉生梦死,安于现状;有人悲观厌世,苦闷彷徨。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针对当时两种不知爱“今”的人提出忠告。一种是厌“今”而怀恋“过去”或梦想“将来”的人;一种是乐“今”,整日安乐悠游而不图进取的人。作者劝诫他们,必须珍惜“今”,以努力创造“将来”,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变革现实的使命。
  本文围绕着“今”来做文章,说理深透,观点鲜明,文章以“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作开头,以“这就是‘今’最可宝贵的道理”作结束,做到了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在论证主要论点时,有引证,有阐释,有生发,做到了哲理性与知识性的交融,抽象性与具体性的统一,把看来似乎很抽象的“今”,阐述得具体可感,深入人心。
其他文献
2007年高考语文16套试卷共考查了34个实词,其中有16组(每组2个)为近义词选用,有2个为使用正误判断(使用均正确)。现作如下分类辨析:    一、抓相异词素    用于辨析的实词,往往既有相同的词素,也有相异的词素。为此,考生就必须紧紧抓住相异的词素,并加以细心的区别,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准确选用。如:  ①国家有关部门的______(A,监测B,监控)结果表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一年,废液
期刊
春节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除夕晚上,与全家老少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先给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  Chinese New Year  The history of the Spring Festival. is very long, on New Year'sEve, the whole
期刊
你知道吗?你是我永远的偶像,我无数次在梦中紧紧握着你的手,对你说:谢谢你,谢谢你为中国所做的一切,谢谢你用生命铸就了民族之魂。  在动荡的年代里,一些人为自己的衣食住行而担忧,为名利忙忙碌碌,而你却为唤醒这个民族麻木的灵魂而奔走呼号。为了救国,你曾经三次改变自己的志向。涉世之初,你决意经商,改变贫穷的现状。但当你目睹周围人赢弱的身体。又为国人的健康而忧虑。于是你告别故土。远渡重洋去学习医学。藤野先
期刊
很多高中生可能都知道英国诗人雪莱(Shelley)的诗歌名句:如果冬天已到,难道春天还会远吗?(If Winter comes,Call Spring be far behinds?)短短的一句诗曾经鼓舞了多少代人。确实,诗歌是世界上最凝练的语言,也是最美的语言;而英语诗歌是英语语言的精髓,经常阅读,不仅可以培养英语语感,还可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目前高中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中学生在老师的帮
期刊
卡夫卡,19世纪末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中学教材中选人的《变形记》,即通过小职员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  《御旨》
期刊
安徽省岳西县汤池中学座落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西麓,在2007年高考中,汤池中学的沈迎春同学以不平凡的经历和优异的成绩考入南华大学英语系而一时传为佳话。  其实,沈迎春2006年本可以考取理想的大学,今年只不过是迟到的祝福而已。高中三年来,她的成绩一直稳居班级前三名。曾获得过多项荣誉。她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同学心目中的好伙伴。可天有不测风云,去年高考前的一场疾病阻挡了她前进的脚步。2006年5
期刊
成语有褒义和贬义之分,这些我们都比较清楚。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会按照分类,把这部分内容当作重点,分门别类地加以记忆。可是我们往往忽略了还有这样一类成语,它在长期演变过程中,既有褒义,也有贬义,而且两种意思都在使用,我们姑且把它称为褒贬混合体成语吧!这类成语在高考成语考查中,占有一席之地,像“灯红酒绿、左右逢源、指手画脚、淋漓尽致”等均是高考考查过的内容。由于人的记忆特点的缘故,在我们的印象中,只记
期刊
均值不等式在许多问题的解决中应用较为广泛,表现出独特的功能。而在使用均值不等式证明问题时,常常需要配合一定的变形技巧与转化策略,既有难度又较为灵活。现举例说明如下:  一、 凑项  主要考虑“和”或“积”为定值,还要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因此,要合理凑项。  例1 现有边长为a的正方形铁皮一张,在它的4个角各截去边长为x的小正方形,再将剩余的铁皮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x等于多少时,盒子容积最
期刊
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是写作的关键,它是决定一篇文章质量高低、价值大小的重要依据。那么,作文究竟该如何立意呢?    一、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很多同学在写作时都曾抱怨过没什么“大事”可写。其实,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同样能表现出重大的思想意义。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文章通过写“我”和人力车夫对待“老女人”的态度,表现了车夫勇于负责、正直无私的高尚品格,还表现了“我”勇于自我解
期刊
人教版高一《英语》(上)第38~39页中有这样三个句子:  1.Having good table means knowing,for example,how to use knives and forks,when to drink a toast and how to behave at the table.  餐桌上,懂礼貌意味着了解诸如如何使用刀叉、该何时祝酒、如何体面用餐等。  2.Wh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