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童年的自己

来源 :求学·新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lo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懂得爱美的年龄,我喜欢穿蓬蓬的公主裙,配上一双水晶小凉鞋,在高高的马尾辫上夹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结。上学途中,我的背挺得比電线杆还直,走路都带着风。后来,逛商场时,我的眼睛自动屏蔽了那些花花绿绿的衣服,钟情于简单朴素的款式,唯恐成了人群中的异类。几年下来,我的衣橱里是清一色的白与黑。
  七八岁时的我是个“小明星”,出去旅游定要拍照留念,镜头前,每次都喜欢摆“V”的手势,亮出两排整齐的牙齿,或者故意做一个搞怪的鬼脸。上大学后,慢慢地,这股热情就退却了。同学聚会拍照时,我都会使出浑身解数去找各种借口开脱,就算被强行拉到镜头前,也不好意思继续比“V”了。母亲翻出以前的相册,边看边感慨:“你过去拍照时笑得可甜了,现在只会绷着脸,朋友圈里的照片都好像是一张照片复制粘贴过来的。”
  忘记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活不再是选择题,倒更接近于数学试卷的最后一题,我们信心满满地写了一个大大的“解”字,却无法继续解下去。不经意间,日子被铐上了许多条条框框,“禁止通行”的路牌随处可见。为了变成想象中的成年人,这些年,我拼命地给自己打“催熟剂”,戒掉了很多习惯与爱好,而替代品却迟迟没有找到,于是生活逐渐被压缩成一个平面,既装不下过去,也盛不了未来。
  童年是个汲拉鼻涕、抓着棒棒糖不肯撒手的小屁孩,可是当那个呆呆笨笨的小家伙有一天突然消失在你的生活里,你还是会急得打着灯笼满世界地寻找他。所以,我常常会不自觉地在散发着草莓冰激凌香气的夏天,温柔地打量每一个在街头巷尾赤脚玩耍的小孩,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原来,那些我想丢掉的习惯仍旧顽强地活在我身上,在血液里生生不息地流淌。我只是忘记了偶尔也要去和童年握手言和。
  我们终将如一滴水汇入大海,但是,在你游向彼岸的途中,永远不要吝啬让自己浮出水面呼吸,在忙忙碌碌的岁月里逆流而上,拥抱被我们抛弃在身后的自己。
其他文献
从业者:贯亚  从业年限:6年  从业地点:广州  一句话感受:勤勤勉勉,研读规范,有理有据  对口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从业门槛:应届毕业生即可  能力要求:逻辑思维能力、规范解读能力、熟练使用专业软件的能力  晋升路径:给排水助理工程师—中级给排水工程师—高级给排水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  薪资水平:视具体公司和各人能力而定,有经验的工程师月薪在一万元以上  入职提醒:给排水
期刊
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全球产茶国和地区达60多个,饮茶人口超过20亿。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大会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促进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几千年来,融入中华民族文化的茶,经过不断发展而形成了茶文化。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六之饮》中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本草》一书中也有记载:“神农尝百草,一
期刊
前阵子,朋友和我聊起最近的困惑,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心理学上总说人需要‘自我接纳’,可我觉得,每个人身上就是有很多的缺点。难道说要无视这些缺点吗?这不是在给自己的懒惰和不思进取找借口吗?”但其实,这是对自我接纳的一种常见误解。  自我接纳,其实是指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接受自己所有的特点,无论那些特点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它指的是,人能够接受自己的缺点而不至于厌恶自己,觉得自己“够好”。而我
期刊
·专业小百科·  本文主角:日语  专业分类:外国语言文学类  实力院校: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  适合人群:喜欢日本文化、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  选科要求:物理或历史(选科要求仅供参考,以各省份高校实际招生要求为准)  提起日语,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呢?是日本动漫里路飞的热血宣言,还是夏目的温柔嗓音,或是悠扬婉转的日语歌曲?相信多数人对日语,甚至对日本的印象都是从日本动漫里获得的吧!  作为
期刊
认识默,是在三年前刚入大学的时候。  我在新生报到处,翻来覆去地把手上的几张传单看了个遍。“同学你好,请问是文院的新学妹吗?我们院学生会宣传部正在纳新,期待同学你的加入哦。”一位学姐抱着一摞传单积极地走上前来跟我打招呼。  学姐给了我一张精致整洁的传单,见学姐并没有要走的意思,我站在原地仔细地看了起来,边看边用余光瞄一眼站在一旁微笑的学姐。“学妹可以回宿舍认真填写一下我们传单背面的报名表,我们会举
期刊
免疫学是什么?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在希腊神话中,宙斯送给了潘多拉一个漂亮的盒子,并警告她不要打开盒子。有一天,潘多拉出于好奇打开了盒子,结果一团烟冲了出来,这里面包含了各种瘟疫恶疾。当潘多拉慌忙再盖上盒子时,只剩下“希望”在里面,但钥匙却不知所踪。就像这个神话故事所说的那样,人类为了获得“希望”,从古到今,与疾病展开了无数次激烈的殊死斗争。最终,人类找到了潘多拉魔盒的科学钥匙——免疫学。  
期刊
暮色四合时,我放下手中的书,跑到田野里去找干活的妈妈。  她拿着锄头,站在一片油菜花前,望着地上刚被她除去的香菜。我看着这个场面,觉得有点伤感。初春时,妈妈在一个晴朗的天气里兴致勃勃地种下香菜种子,边种边期待着香菜长势好、香菜行情好。可惜的是,受疫情影响,村子里没人跑运输,也没人收香菜,妈妈只能将青葱的香菜全部除掉。  “妈妈,是不是很难过,白忙了一季。”庄稼人,最难过的事莫过于亲手除去自己种的菜
期刊
如果有人说你一事无成,请你记住:你还有机会去改变,你不是个懦夫。  ——题记  以前的我,是一个什么都不会,只会玩游戏的学生,从造梦西游到洛克王国,我已经在网络的世界里沉迷了太久。高中入学时49分的英语成绩,全校排名倒数第一,我却做着上清北的白日梦。这让我在很多人眼里如同一个“废物”,无可救药。难道,大学对我来说只能是梦吗?  尽管白天的我吊儿郎当,但有些画面经常在夜深人静我放下手机的那一刻浮现在
期刊
我不知你是否像曾经的我一样,明明知道问题的答案,却埋着头不敢举手回答;明明成绩还不错,却不敢在亲戚面前承认;明明别人没有恶意,却连他们微小的表情变化都要翻来覆去地揣摩。我不知你是否像曾经的我一样,躲在黑暗的角落里,厌恶自己的孤僻,羡慕别人的开朗……  2018年8月,我从四川的一个小山村来到了上海读大学。曾经我是一个备受老师同学喜爱的学霸,但到了这里,我变成了一个只会躲在角落里的女孩。  班里的同
期刊
“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这类人群通常会在自我介绍中用斜杠来区分,比如,李华,摄影师/短视频博主/作家。  虽然“斜杠青年”是近些年才出现的热词,但“斜杠”现象并不是新景象。其实,很多我们熟知的名人,在他们的时代也是资深的斜杠青年,一起来了解一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