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封冻期河冰的劈裂性能试验研究

来源 :人民黄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df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研究黄河河道内天然河冰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巴西圆盘劈拉试验方法,对黄河天然冰的劈拉强度和断裂韧度进行试验研究。试验过程中,冰样的控制温度分别为-3、-5、-7、-10、-15℃,冰样直径分别为60、70、80、100mm。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在-15~-3℃范围内,黄河冰的劈拉强度随着温度的降低逐渐增大,断裂韧度随着温度的降低先减小,而后逐渐增大。此外,当冰样直径在60~100mm范围内时,黄河冰的劈拉强度具有一定的尺寸效应,随着试样尺寸的增大,黄河冰的劈拉强度逐渐减小,而断裂韧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关键词:河冰;劈拉强度;断裂韧度;温度;尺寸效应;黄河
  中图分类号:P332.8;TV882.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0-1379.2018.09.006
  黄河宁蒙河段受特定的地理位置、气候和河道边界条件的影响,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冰凌灾害,严重影响和危害了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1-2]。由于河流冰塞冰坝灾害范围大、预见期短,因此凌情信息获取难,堤防防控难度高,给凌灾防御造成极大的被动。目前,黄河冰凌灾害的预测预报及河冰演变规律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3-4],但受现场条件和试验设备条件的限制,对黄河冰材料本身的物理力学性能了解甚少。而获取真实的黄河冰材料参数是从力学角度预测或分析冰凌灾害的前提。
  目前,国内外在冰力学性能方面已经开展了一些试验研究。KERMANI等[5]对不同温度及不同应变率情况下大气冰的抗压强度进行了研究。KIM等[6]对冰材料的相关试验成果进行了数值统计分析,根据试验数据建立了代表参数分布规律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及破坏应力的概率分布。汪恩良等[7]分析冰盖形成的热力学模型,推导出室内模型试验的相似比尺。李志军等[8-9]研究了加载速率及相关因素对人工淡水冰及天然冰单轴压缩强度的影响。
  本研究将黄河封冻期内蒙古头道拐河段的天然冰材料作为试验对象,对黄河冰的劈裂性能进行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确定黄河典型河段天然冰材料的劈拉强度和断裂韧度,并对不同温度和不同尺寸下黄河冰不同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1 试验概况
  试验冰样均为黄河封冻期的天然冰。现场探明冰层连续,无暗沟,冰层表面平整,冰盖泥沙含量较小,冰厚53.5cm,水深约7m[10]。现场测得背阴处气温为-3.9℃,水温为0℃。冰表面温度接近气温,并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在冰层内部,自上而下其温度逐渐升高,至冰盖底部,冰温与水温大致相同。现场采集从冰表面到底面的完整冰坯后装人保温箱,快速运回低温实验室保存。
  通过现场河冰晶体试验可知,获取的河冰试样由上至下可大致分为表层的颗粒冰、表层之下的柱状冰、冰花冰、冰花冰之下的柱状冰。本次劈裂性能试验所取冰样均为表层之下的柱状冰,冰样密度为0.959/cm,左右,泥沙含量在1.2%~2.0%之间,气泡含量小于1%。
  在试验准备阶段,通过对各种试验方法优缺点的分析[11],最终选用巴西圆盘劈裂方法作为测试黄河冰劈拉强度、断裂韧度的试验方法。试验设备采用CSS-44100型电子万能试验机(见图1)。为了营造低温试验环境,在试验机的横梁和底座台板之间安装低温恒温试验箱。试验现场加载情况见图2。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平台加载角度保持在20°~30°之间[12-15]。试验时的冰样直径分别为60、70、80、100mm,厚度为直径的一半。试验时冰样的温度分别为-3、-5、-7、-10、-15℃,试验设置压头位移速度为10-6~10-2s-1之间,试样数据统计见表1。
  2 试验结果分析
  2.1 试验结果的有效性
  参考巴西圆盘试验确定脆性材料劈拉强度和断裂韧度的方法[16-17],中心起裂并沿后沿加载直径扩展的裂纹为主裂纹,在其他部位起裂和扩展的裂纹为次生裂纹或者二次裂纹。如果试样的初始破坏主要由主裂纹造成,则认为试验是有效的;反之,则试验是无效的。
  通过对试验所得的载荷一位移曲线进行分析,共得出3种典型的曲线型式,分别定义为Ⅰ线型、Ⅱ线型、Ⅲ线型,其曲线形状及相应的破坏形态见图3。
  根据文献[17]的论述,Ⅰ线型呈现的是劈裂试样直接发生破碎,承载力达到峰值后直接变为零,没有出现再次上升的情况,该曲线只能用于计算黄河天然冰试样的劈拉强度σ,而不能计算断裂韧度KIC;Ⅱ线型是完美的试验曲线,可以用于计算黄河冰试样的劈拉强度和断裂韧度;Ⅲ线型是在应变速率小于10-5s-1时得出的试验结果,对冰而言,在这种应变速率范围内,冰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属于韧性材料,已经不符合巴西圆盘试验对于试验材料脆性性质的假定,故不用此类记录曲线。
  试验尽量保证圆盘中心点比非中心点有更大的应力值,以满足圆盘中心起裂的条件。劈拉强度σt的计算公式[16]为式中:Pc为临界荷载;D为直径;t为厚度;k为与平台尺度有关的系数,其近似公式为式中:α为平台加载角的一半。
  根据式(1)和式(2),即可计算黄河冰劈拉强度。
  断裂韧度是冰材料的重要参数,为了取得黄河凌汛期冰材料的断裂韧度,以试验过程中有效的荷载一位移曲线为依据,采用式(3)[16-17]计算:式中:Pmin为局部的最小荷载;R为圆盘半径;t为厚度;Φmax为无量纲应力强度因子最大值,通过平台加载角的范围值线性插值获得[14-16],即Φmax=-0.042α+1.22。
  2.2 温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通过试验和计算,得出了黄河冰的劈拉强度和断裂韧度。两个参数的试验结果与温度的对应关系见圖4。由图4可知,随着冰样温度的不断降低,黄河冰体的劈拉强度整体上有增加的趋势,符合河冰材料的特征。此外,随着温度由-3℃降低到-15℃,断裂韧度KIC先减小,之后逐步增大,说明在此温度范围内,冰材料的断裂韧度KIC存在一个相对的极小值。关于温度对河冰断裂韧度的进一步阐释可参见文献[18]。   2.3 材料尺寸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黄河冰劈拉强度和断裂韧度的试验结果(河冰温度为-5℃)与冰样尺寸的对应关系见图5。由图5可知,在河冰温度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冰样尺寸的增大,黄河冰的劈拉强度有逐渐减小的趋势,断裂韧度则没有明显的变化,这说明黄河冰材料的劈拉强度在本试验的尺寸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尺寸效应,而断裂韧度没有显著的尺寸效应。对于超出本试验范围的冰样尺寸,其与断裂韧度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3结论
  以黄河内蒙古典型河段封冻期的天然冰材料为研究对象,对黄河冰样进行了劈裂性能试验研究,其研究成果对促进黄河河道开河机理的研究及黄河冰凌防灾减灾工作均提供了基础支撑。主要结论如下。
  (1)采用巴西圆盘劈裂试验方法,通过河冰材料荷载一位移曲线的有效值推算出了河冰的劈拉强度与断裂韧度。
  (2)在-3~-15℃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河冰材料的劈拉强度逐渐增大。在温度为一5℃的情况下,当冰样的直径在60~100mm之间变化时,冰样的劈拉强度随着尺寸的增大而减小,存在一定的尺寸效应。
  (3)在-3~-15℃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冰样的断裂韧度先逐步减小,而后逐步增大。在-5℃下,当冰样的直径在60~100mm之间逐渐增大时,冰样的断裂韧度变化不大,没有明显的尺寸效应。
  黄河内蒙古河段凌汛期河冰的变化非常复杂,加之试验冰样的选取地和数量上的限制,需要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对不同河段的不同冰样进行试验分析,以期更全面地掌握黄河凌汛期河冰的基本力学特性。
  参考文献:
  [1]可素娟,王敏,饶素秋,等.黄河冰凌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0:65-70.
  [2]茅泽育,马吉明,佘云童,等.封冻河道的阻力研究[J].水利学报,2002,33(5):59-64.
  [3]茅泽育,赵升伟,相鹏,等.冰盖下水流流动的掺混特性[J].水利学报,2005,36(3):291-297.
  [4]马喜祥,白世录,袁学安,等.中国河流冰情[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41-60.
  [5]KERMANI M,FARZANEH M,GAGNON R.CompressiveStrength of Atmospheric lee[J].Cold Regions Science andTechnology,2007,49(3):195-205.
  [6]KIM J,SUNDER S S.Statistical Effects on the Evolution ofCompliance and Compressive Fracture Stress of Ice[J].Cold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7,26(2):137-152.
  [7]汪恩良,刘兴超,常俊德.静冰力学模型试验的相似比尺问题探讨[J].冰川冻土,2015,37(2):417-421.
  [8]李志军,周庆,汪恩良,等.加载方式对冰单轴压缩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13,44(9):1037-1043.
  [9]张丽敏,李志军,贾青,等.人工淡水冰单轴压缩强度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09,40(11): 1392-1396.
  [10]王庆凯,张宝森,邓宇,等.黄河冰单轴压缩强度的试验与影响因素探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6,47(9);90-94.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L264-2001[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32-33.
  [12]尤明庆,苏承东.平台圆盘劈裂的理论和试验[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170-174.
  [13]王启智,戴峰,贾学明.对“平台圆盘劈裂的理论和试验”一文的回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175-178.
  [14]尤明庆,苏承东.平台巴西圆盘劈裂和岩石抗拉强度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8):3106-3112.
  [15]徐根,陈枫,肖建清.载荷接触条件对岩石抗拉强度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1):168-173.
  [16]王启智,贾学明.用平台巴西圆盘试样确定脆性岩石的弹性模量、拉伸强度和断裂韧度(第一部分):解析和数值结果[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9):1285-1289.
  [17]王启智,吴礼舟.用平台巴西圆盘试样确定脆性岩石的弹性模量、拉伸強度和断裂韧度(第二部分):试验结果[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199-204.
  [18]肖赞,张宝森,邓宇,等.黄河冰断裂韧度的巴西试验研究[J].人民黄河,2017,39(4):47-51.
其他文献
水利工程管理是在水利工程开发的基础上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的有计划组织与管理。无论是整体工程的建设阶段还是工程建成后投入使用的阶段,水利工程的管理都能够发挥极大的作用。在建设阶段能够起到对工期的掌控、对质量的把控、对人员的调控以及资金的使用与运转等,能够最大限度节约人力、物力、时间及资金,同时还能够保障整体工程的质量。而在后期工程运行的阶段,水利工程管理同样能够起到对整体工程运行的管理和调控,还能够
期刊
摘 要:宁夏山区水库存在大量点源污染、面源污染,以及内源污染,在研究宁夏山区茹河流域、清水河流域水库污染水体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水库协同治理、自然补水与人工循环相结合、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等多种污水生态修复理念,研究了水库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的可行性。考虑地域、水质条件,结合水库的污染程度、地质地貌特征和水库功能划分等,对宁夏山区水库污染水体进行生态修复。修复结果表明:修复前,污染水体水质基本不变,
期刊
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我国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在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加深,尤其是我国基础建设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工程管理专业英语成为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技能。《工程管理专业英语》是一本让读者掌握工程管理专业英语术语,培养和提高读者阅读和笔译工程管理专业英语文献资料的能力的书籍。书中的素材取自国外最近几年工程管理各个领域的经典教材、专著、论文和计算机网络信息,内容涉及工程管理各领域当前的
期刊
摘 要:竖井作为地下建筑物,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对反井钻机施工影响较大。CCS水电站布置两条600 m级超深竖井,其中2#竖井在反井钻机施工过程中出现塌孔事故,进而大量涌水并导致设备损坏。结合塌孔特征和附近已开挖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对塌孔原因进行分析,初步推测应是下平段揭露的f46、f47断层与R3流纹岩脉相交部位围岩稳定性差,造成塌方,在高水头作用下,陡倾岩体破碎带形成了地下水径流通道。针对塌腔发育
期刊
摘 要:为了解CCS水电站压力管道下平段岩体在高压水流作用下的透水性变化情况、变形方式以及岩体裂隙对高压水流长时间冲蚀作用的抵御能力和岩体对高压灌浆的适应性,在压力管道下平段靠近钢衬段位置进行了水力劈裂试验。结果表明:工程运行过程中,在6.3 MPa的水压力作用下,隧洞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运行时混凝土衬砌段在高内水压力作用下,逐渐贯穿开裂成为透水衬砌,内水压力将作用在周围岩体上,必须通过高压固结灌
期刊
摘 要:CCS水电站调蓄水库天然库容有限,根据电站运行需求,为满足调蓄水库日调节的要求,需对库盆进行开挖以增加足够的库容。在增加一定库容的条件下,开挖量最小是设计优化的目标和重点。CCS水电站调蓄水库库盆的开挖设计是一个反复试算的过程。为提升计算精度与设计效率,采用BIM技术建立库容增量与开挖的参数化三维模型,保证库容前提下,确定最优的开挖方案,对工程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调蓄水库;库容
期刊
摘 要:针对重大线型水利工程征迁安置工作影响范围广,存在着众多不确定性风险因素等问题,引入集对分析法,并对其存在的不足进行优化改进。在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改进集对分析法的重大线型水利工程征迁安置风险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潮河段征迁安置风险评价中,并与其他评价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改进集对分析法的评价结果更贴近研究对象的实际状况,更具合理性,简单易操作,可作为重大线
期刊
摘 要:当前封丘倒灌区正在加快防洪安全建设,建立二维数学模型是研究封丘倒灌区滞洪削峰作用的一个可行方法。通过对4种不同工况的洪水进行计算分析表明:当洪峰流量达到10 000 m3/s左右时,封丘倒灌区开始倒灌进水,倒灌流量和滞洪量与洪水过程线有关,洪峰流量越大、历时越长,倒灌流量和滞洪量越大,倒灌时间也越长。在当前条件下,当发生1 000 a一遇洪水时,封丘倒灌区最大倒灌流量为1 272 m3/s
期刊
摘 要:为探明中国南北过渡带不同河川径流变化的差异,采用线性趋势回归法与累积距平法对比分析了1975—2015年南北过渡带秦岭南麓汉江源武侯站与北麓渭河源武山站的径流变化特征,采用基于Budyko水热平衡方程的弹性系数法开展径流变化的归因识别。研究发现:汉江源区径流呈微弱减少趋势,渭河源区径流呈极显著减少趋势,分别于1990年和1993年发生突变;两流域年径流量均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特别是汉江源区
期刊
摘要:针对宁夏次生黄土含砂率大、透水性强的特点,以次生黄土为研究对象,以饱和度、压实度、膨润土掺量、含砂率为因素,应用ZJ型电动直剪仪和GZQ-1型全自动气压固结仪,设计正交试验方案L,e ( 45 ),设置35%、55%、75%和95%等4个饱和度水平,0.86,0.90,0.94和0.98等4個压实度水平,0,1.5%,3.0%和4.5%等4个膨润土掺量水平,15%、20%、25%和30%等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