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透视美国导弹防御之变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y8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3月以来,美军“萨德”系统动作频频,颇为引人注目。3月,“萨德”系统(题图)首次参加了在以色列举行的美以反导演习。4月,美国代理国防部长沙纳汉决定今年夏天在罗马尼亚部署“萨德”系统,以支持北约的反导防御。同月24日,驻韩美军第35防空炮兵旅在平泽美军基地举行“萨德”系统模拟弹装载演习。
  虽然美军宣称“萨德”系统的相关部署和运作不针对任何一方,但还是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有关方的强烈反应。明眼人不难看出,“萨德”反导系统近期异常活跃的背后,折射出美军反导系统运用方式的重大变化,其后续效应也很可能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中东、欧洲和亚太地区脆弱的战略平衡。

系统融合之变:动态部署 固定部署


  “萨德”反导系统全称“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可在大气层内外拦截短程、中程和洲际弹道導弹,其配套的AN/TPY-2雷达可以探测超过1500千米范围内的弹道导弹发射。目前,美国在全球共部署了7套“萨德”作战单元。其中,1套部署在关岛,1套部署在韩国,1套临时部署在夏威夷,4套部署在美国本土。在美国本土部署的3套分别处于训练、维护和升级状态,另1套可用于全球快速机动部署。
  2017年,美军首次验证了“萨德”系统拦截中远程弹道导弹的能力,以及在大气层内识别和拦截携带突防装置的中程弹道导弹的能力。今年3月,美军首次从美国本土得克萨斯州布利斯堡,将其第11防空炮兵旅的“萨德”系统临时部署到以色列,参加美以联合反导演习。
  美国前国防部长马蒂斯2018年10月曾提出“动态部署部队”概念,要求加强美国陆军全球部署和执行任务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此次演习不仅是“萨德”系统首次在美军欧洲司令部责任区内部署,更验证了“萨德”系统良好的全球快速机动部署能力。
  演习中,“萨德”作战单元临时加入以色列的防空反导体系,用于对抗“来袭的中远程弹道导弹”。在美国天基红外卫星和美军部署在以色列南部贝尔谢巴附近的X波段雷达,以及以色列防空军的“绿松”雷达等先进传感器的支持下,“萨德”拦截弹成功击落了“来袭的远程和中程导弹”。
  对于“萨德”系统的此次动态部署,美军欧洲司令部发布声明称,作为演练的一部分,美军可从欧洲、美国和以色列的不同地点,与以色列国防军合作操纵这一系统。
  在美以宣布临时部署“萨德”系统之后,沙特也正式向美国支付在本国部署44套价值150亿美元“萨德”系统的费用。美国如果在以色列和沙特同时部署“萨德”,可以保证随时监控伊朗全境的导弹发射,加速形成针对伊朗的反弹道导弹包围圈。
  美国在全球部署了35艘“宙斯盾”舰和1套陆基“宙斯盾”系统,配备有200余枚“标准”3拦截弹。目前,美国已经在综合飞行试验中初步验证了“宙斯盾”、“萨德”和“爱国者”3等多种反导系统的联合作战的可行性,初步验证了一体化防空反导能力和中远程弹道导弹拦截能力。
  2019年1月美国国防部发布《导弹防御评估报告》,宣称为了保护美国及其海外基地和地区盟友免受远程导弹的威胁,提出了强化美本土防御系统和区域反导能力的“一揽子”计划,强调通过加强反导系统部署,强化与盟国/伙伴的跨(区)域联合,不断拓展反导体系的正面和纵深。
  所以,美军欧洲司令部计划在位于罗马尼亚的陆基“宙斯盾”系统技术检修和升级期间,将美国陆军第32防空反导司令部下属的第69防空炮兵旅的“萨德”系统短期整合到现有的北约防空体系中,其目的是进一步增加试验场景的难度,以在两年内实现“萨德”与“爱国者”等反导系统的互联,提高北约盟国导弹防御系统的互操作性和集成程度,建立更加有效的多层次区域反导系统。
“萨德”反导系统配备的AN/TPY-2雷达
由C-17运输机空运到韩国的“萨德”系统

区域联合之变:编制绵密的反导网络


  在地理意义上,印太和欧洲地区是美国全球反导网络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加强美本土导弹防御能力的同时,美国将导弹防御系统的覆盖面由美本土扩展至美海外军事基地以及主要盟国,通过调整“萨德”等反导系统的部署方式,将反导系统前推至对手国家附近,增强美及其盟友的地区主动防御能力,并抵消对手不断上升的非对称优势。
  强化与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的双边反导合作,对于美国印太战略的推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美国以应对朝鲜弹道导弹威胁为借口,通过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支持日本继续增加“宙斯盾”舰和部署两套陆基“宙斯盾”系统,以及美日韩多边联合反导演习等方式,加速印太地区的导弹防御系统建设,打造由海基、陆基组成的反导防御网。
  2017年9月,在韩国庆尚北道星州郡的“萨德”系统正式运行。日本计划从美国采购的两套陆基“宙斯盾”系统,初步定在秋田县和山口县的陆上自卫队基地,预计将于2023年投入运行。2018年底,美日联合开发的“标准”3 Block2A反导拦截弹成功进行了一次远程弹道导弹拦截试验,其很可能优先部署到日本和东欧的陆基“宙斯盾”系统。   2018年11月,美国陆军在日本相模原市组建第38防空炮兵旅司令部,负责驻日美军陆基防空反导力量的指挥、管理和调度,这是美国加强亚太地区反导体系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第38防空炮兵旅司令部運转后,将直接指挥调度驻日青森县车力基地和京都府京丹后市经岬基地的两部陆基AN/TPY-2型X波段雷达,驻冲绳嘉手纳基地的“爱国者”3防空反导系统,以及驻关岛的“萨德”防空反导系统,基本搭建起覆盖东北亚大部分地区的陆基防空反导网络,以提升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防空反导作战效能。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职能交接后,指挥机构更靠近前沿,层级更趋扁平,防空拦截指挥效率更高。第38防空炮兵旅司令部将依据《美日防卫合作指针》中“合作运用”条款及《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美日围绕联合反导作战进行的战场预警、情报共享与支援、物资保障等方面的合作将向旅以下战术单位延伸。
  第38防空炮兵旅司令部将与驻韩国的第35防空炮兵旅司令部,以及太平洋舰队第7舰队司令部一起,统一指挥东北亚地区驻日本和韩国以及西太平洋地区的陆上与海上防空反导力量,构建起由“萨德”、“爱国者”、陆基“宙斯盾”以及海基“宙斯盾”组成的反导作战防御圈,以分方向支援、多领域联动方式密织反导屏障。
  作为美国印太战略的印度洋支点,美国正在寻求与印度进行导弹防御合作。在南太平洋,美国与澳大利亚重点聚焦未来的先进导弹威胁,澳将参加与美日间的三边反导会谈。
“萨德”系统的导弹发射车
从“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上发射的“标准”3Block1 B导弹

  在欧洲地区,美国将完成奥巴马政府2009年提出的“欧洲分阶段自适应路线”(EPAA),以提升对中东的中程和中远程导弹的防御能力。2011年,美军4艘装备“宙斯盾”系统和“标准”3导弹的“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进驻西班牙罗塔海军基地,开始在黑海、波罗的海进行常态化巡逻。2012年,美国在卡塔尔秘密建造了FBX-T雷达站。2016年5月,罗马尼亚德维塞卢基地的陆基“宙斯盾”系统正式投入作战值班,其配套的X波段远程预警雷达则在土耳其马拉蒂亚军事基地和以色列内瓦蒂姆空军基地部署就绪。同月,波兰列德泽科沃的“宙斯盾”反导基地正式开工,其配套雷达部署在邻近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的立陶宛境内。2016年7月,北约华沙峰会宣布,北约在欧洲的导弹防御系统已具备初始作战能力。这也意味着,驻西班牙的美军“宙斯盾”舰、部署在土耳其的预警雷达和在罗马尼亚的导弹拦截网,已能够在北约的指挥控制下协同行动。
  如果2020年美国如期在欧洲完成第三阶段的反导部署,不但可保护驻欧美军和北约欧洲盟国免受5500千米射程以下的弹道导弹威胁,其配套雷达还将及时发出预警,增加美国对来袭洲际导弹的拦截次数。

反导体系之变:打造三层导弹防御体系


  综上分析不难看出,美国通过三个方面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了导弹防御系统的作战和威慑能力。一是不同反导体系之间的融合。通过增加部署具备较强机动能力的“萨德”系统和配备“标准”3拦截弹的“宙斯盾”舰,提高应急区域反导能力,进而实现“宙斯盾”系统、陆基中段反导系统、“萨德”和“爱国者”系统在探测、侦察、识别、拦截等功能上的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组合拦截。二是不同侦察信息的全方位融合、互相接力。例如远程预警雷达、天基红外预警系统等与“萨德”、“爱国者”等互相支持,从远及近、从粗到细逐步识别、跟踪和锁定目标。三是美国与其它国家反导系统之间的融合,增强双方或三方侦察信息的共享和传递,实现不同反导系统之间的互操作能力。
  可见,“萨德”系统的运用之变,只是美国导弹防御战略调整的冰山一角。而实现以本土反导为核心、以战区反导为屏障,以机动性反导、进攻性反导为备用手段的体系化、网络化反导作战能力,打造以导弹威慑源为中心的助推段、中段、末段全流程反导体系,才是特朗普政府新导弹防御政策的题中之义。
正在发射的“爱国者”3导弹

  一是以机动反导应对不确定威胁。据美2019国防授权法案公布的数据显示,机动反导领域的国防预算,主要用于美与以色列、日本等国研发空基和海基机动反导拦截技术。从地域性质分析,机动反导将主要用于防御中东和东北亚地区的“不确定性导弹威胁”。一方面,增强和改进现役海基反导系统,提升机动性。其中,美日联合研发的“标准”3 Block2A反导拦截弹,计划于2020年进行洲际导弹拦截试验。该型拦截弹较“标准”3 Block1性能大幅提升,理论射程达2 500千米,最大速度增至13.5马赫,未来装载至“宙斯盾”舰后,可大幅提升驻日、驻韩美军的机动反导能力,与美在韩国、日本部署的3座陆基X波段雷达联网,可机动封控东北亚地区射程小于5500千米的各型中远程导弹。另一方面,研发新型空基助推段反导系统,提升反导灵活性。届时,在叙利亚、伊朗、朝鲜等国周边,美国将机动部署“宙斯盾”舰,并由F-35战斗机挂载激光武器或远程空空导弹,组成新型助推段反导系统,形成第一层反导系统,应对“不确定导弹威胁”。这是美首次在国家层面正式启动助推段反导计划,标志着美正式开始构建覆盖助推段、中段、末段的全流程反导体系。   二是以区域反导屏护要点区域。目前,美军在欧洲和印太地区这两个主要防御方向和前沿基地部署了区域反导系统,以就近屏护驻外美军基地,同时各区域反导系统联网运行,形成屏护美国的第二层反导网。在欧洲,依托北约实施“欧洲分阶段自适应路线”,计划于2011—2020年分阶段完成战区反导系统建设。在印太,参照欧洲反导体系建设经验,从2012年开始,以“美日澳”、“美日韩”三边机制为基础,按照前沿部署X波段雷达与海基“标准”3导弹形成应急反导能力,分四个阶段最终建成印太地区的全域多层反导体系。美已基本完成第二阶段“有效应对中近程导弹能力”建设,形成了以“爱国者”3、“萨德”、“标准”3为主体的近、中、远程反导拦截系统,并由BM/C3I(战斗管理/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整合成点面结合、多层一体的反导体系,具备了拦截远界3~2500千米、高界0.06~500千米的区域反导能力。
  三是以本土反导拦截残存导弹。在第一层机动防御、第二层重点方向区域防御失败的情况下,美将启动最后一层防御系统——本土反导系统,拦截成功突防的残存导弹,确保美国绝对安全。一是能全程监控。通过强化现有的陆基传感器性能,部署新型的天基传感器,并改进反导预警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实现对来袭导弹的全弹道有效监控。二是能拦截全部来袭导弹。重点提高地基中段反导防御系统能力和可靠性,计划在阿拉斯加增加新的导弹防御阵地,于2025年前将地基中段反导拦截弹数量从44枚增至64枚,全面拦截北极战略方向的来袭导弹。三是能拦截全部弹种。美将重点“研发更为积极的动能和非动能武器,应对高超音速助推滑翔武器和巡航导弹的威胁”,首次建立全面的反导系统。

反导资金投向之变:谋求绝对战略优势


  特朗普政府新的导弹防御政策需要充足的预算支持。在3月11日美国防部发布的2020财年国防预算申请中,用于导弹防御的预算申请总额为136亿美元,导弹防御局预算申请总额为94亿美元。虽然在总的额度上与2019财年的126亿美元和96亿美元相比变化不大,但在资金的具体投向上却呈现出新的变化。
  本土防御方面:为地基中段防御系统申请18亿美元,主要用于维护当前已部署的44枚地基拦截彈;在格里斯堡建设一个拦截弹发射阵地(包括20个发射井),在2025年使地基拦截弹数量达到64枚;继续研发“重新设计杀伤器”,其关键设计评审时间由2018年推迟到2020年;持续进行地基中段防御系统飞行试验。
  区域防御方面:为“宙斯盾”系统申请17亿美元,主要用于维护已部署的“标准”3导弹;采购30枚“标准”3 Block1B导弹,到2020财年采购总数达到361枚;采购7枚“标准”3 Block2A导弹,到2020财年采购总数达到50枚;研发“宙斯盾”武器系统6.0(集成AMDR/SPY-6雷达),“标准”3 Block1B导弹现代化升级,“标准”3 Block2A导弹软件升级。
  为“萨德”系统申请8.54亿美元,主要用于维护当前已部署的7套“萨德”系统;采购37枚“萨德”拦截弹,到2020财年采购总数达到566枚;持续进行软件研发和升级。
  为AN/TPY-2雷达申请5.43亿美元,主要用于维护当前已部署的12部雷达;持续进行软件升级,改善识别能力;支持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试验等。
发射升空的地基中段拦截弹
美国海基X波段雷达

  为陆基“宙斯盾”系统申请6400万美元,主要用于确保部署在波兰的陆基“宙斯盾”系统2020年投入运行;改进位于太平洋导弹靶场的陆基“宙斯盾”导弹防御试验设施。
  值得注意的是,2020财年导弹防御的预算申请更加注重新概念、新技术的研发、试验和应用,特别是将进攻性和防御性导弹防御概念进行整合,用于包括跟踪高超音速武器和弹道导弹的新型空间传感器、采购“萨德”拦截弹、投资激光武器以及开发新的弹头等。其中,高超音速防御申请1.57亿美元;技术成熟倡议申请3.04亿美元,包括启动中性粒子炮研发、持续研发高能激光器、持续进行识别传感器验证;天基跟踪监视系统和天基杀伤评估申请6 300万美元,包括维护天基跟踪监视系统卫星、进行天基杀伤评估传感器网络在轨试验。
  在导弹防御局向国会提交的愿望清单中,申请经费最多的项目是“高超音速防御”项目,总额7.19亿美元,比导弹防御局2020财年基础预算申请额(1.57亿美元)的四倍还多。导弹防御局还为“滑翔段挫败武器系统”项目申请了2.48亿美元,“合作参与飞行试验”项目申请了1.817亿美元,“未来架构颠覆性技术”项目申请了1.57亿美元。导弹防御局还为“从左到右发射”项目申请5 870万美元,用于技术研发以及试验。
  当前美国的导弹防御战略调整,与此前宣布退出《中导条约》、组建“太空军”等相呼应,充分体现了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原则下的扩军备战动向,很可能带来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最大的一次反导能力扩张,并很可能引发新一轮进攻性武器军备竞赛,破坏地区乃至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
  [编辑/山水]
其他文献
记者知道杨工力参谋长是在原重庆警备区副司令员陈知建家里见到的一幅中国画,很有功力,就随口问了陈将军一句。陈知建回答:画是杨工力的大作,他是原40师118团的参谋长,參加过老山进攻和防御作战,故事很多,你可采访他一下……  也是巧合,在118团越语翻译赵明来京公干时,由他牵线,记者真的见到了文武兼备的杨工力参谋长。  开始的话  我出生在干部家庭,父母都是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军人,建国后转业到地方,先
任务驱动——就课堂教学来说,可以概要地表达为:以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方式来组织的一种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是近年来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比较热门的词语,作为一种比较时髦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有了很多实践。我与上海市三泉路小学杨莉老师一起准备《小学探究型课程学习包》四年级《节电小专家·家庭节电小贴士》公开教学时,就想到了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过程。这是因为,从教学指导的角度来说,“小贴士”是
地理题材的课文是品德课教学中的“硬馍”,很少有人会喜欢去啃这块“干巴巴的馍”。可这次优质课的内容(《品德与社会》三下《世界真奇妙》)偏偏就是这么一块“馍”。在九次试教之后,在不断地磨课中,笔者梳理出了品德课中“地理题材”教学的三个共性问题——情感目标、价值倾向和有效性,分别作出聚焦反思和教学设计的更新,并进行了相应的对策研讨。  一、情感目标,是品德课堂的“调味剂”  【问题设计:建筑真奇妙之中国
【摘 要】《品德与生活( 社会) 》教材呈现的话题和范例, 为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实践中产生的教学方法,最能在不以教材为目的的教学中焕发生机,置身在真实平凡的生活中才能使学生发现更多新鲜的感动和愉悦。因此,在实施“品德与生活( 社会)”课程教学时,教师应当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立足教材,大胆使用教材、活用教材。  【关键词】教材使用 生活实际 使用策略  平常教学
自2017年6月26日媒体首度曝光中印边境发生对峙事件以来,双方已经僵持了一个多月。尽管中印边境之间的争斗从未平息过,但基本都发生在最具争议的东西段边界,这次对峙事件却发生在最“太平”的中段边界,因此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中印两国深入推进国家间关系,特别是印度刚刚加入中国主导成立的上合组织的大背景下,印军为何罔顾国际法和舆论悍然越境挑衅,并且毫无退缩之意?锡金段边境究竟有何玄机?我们从历史的起点慢慢探
2018年7月30日,日本最新一代“宙斯盾”驱逐舰“摩耶”级一号舰“摩耶”号(舷号DDG-179)在位于横滨的日本海洋联合株式会社矶子造船厂下水,日本防卫相小野寺五典出席了命名仪式,并亲自宣布将该舰命名为“摩耶”,这一命名延续了日本海上自卫队神盾舰自“金刚”以来使用山名进行命名的传统。“摩耶”号驱逐舰是日本海上自卫队最新的一艘“宙斯盾”舰,在吨位、技术水平、作战能力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随着两艘“摩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一个重要命题,那就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必须增加。所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把优质资源拉到薄弱学校去搞平衡化,而是必须要增加总量,通过改造薄弱学校,使它和优质学校均衡化从而增加优质资源总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近年来,不少地区通过建立学校互助共同体的形式对推进教育均衡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要如何因地制宜地发挥共同体的效能尚需作进一步的思考。
【摘 要】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有教师自身素质的因素,有社会浮躁的因素,有培训形式化的因素,还有学校管理跟不上时代的因素。为了有效地培养青年教师,可从团拜会、读书会、发展班、微信群、课堂实录五个方面,提升他们的职业认可度,使他们能积极研读书籍、研究教学,如此才能切实改变现状,真正促进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农村小学 青年教师 培养策略  一、一次
“人要面子,树要皮”,面子是一个人上进的保护膜,面子的窗纸一旦被捅破,就很难恢复。这回,我们班孩子的一句话——“他可能不是故意的”,让当班主任的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点击回放】  体育课刚一下课,几个孩子就匆匆地跑到我面前,说:“上课时,孙牧推了小宇一把,小宇血都流出来了,还在哭呢!”我忙找到小宇,发现他的手臂蹭破了皮,的确流了点血。我心疼极了,安慰了小宇后,就气冲冲地找到孙牧,狠狠地批评了
【摘 要】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去塑造、锻炼学生,无疑比起单一的说教效果会事半功倍,影响深远。教师应从塑造良好的外部文化环境以熏陶和感染学生,在各种活动的开展中启发教育学生,用爱心滋润感化学生等几个方面来建设班级文化。  【关键词】环境熏陶 活动引领 爱心感化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 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