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对现实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批判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tao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张丽芳(1989.5-),女,河南渑池人,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5--01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代表作《小王子》被纽约时报评为“不仅是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儿童故事之一,更是一则歌颂纯真智慧的寓言。”我们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人生价值追求的层面,精神色彩永远都是人类追求的一面旗帜。《小王子》以简短的故事片段和朴实无华的笔触升华对生命的敬畏、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对责任和爱的呼唤。
  《小王子》在现实维度和理想维度的双重批判是对其所处时代现实的困境和精神的虚无的揭露,在童话世界人物的对白中凸显对纯真质朴的心灵的歌颂和准求。
  一、现实层面的批判
  《小王子》中关于国王、守灯人、地理学家、商人、花儿、绵羊等都是对现实世界人物的反映。每一个故事的展开都孕育着安东尼的现实批判。比如守灯人的故事中,在守灯人的世界,他忠于职守却又墨守成规。当星球一年比一年转动的快的时候,指令没有改变,每一分钟点一次灯,接着又熄灭一次灯。与其说这是忠于职守,不如说是一种墨守成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有太多类似的故事片段。比如法律制裁的先验性并不总是代表正义。正义的问题并不是客观先验的存在,而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但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公平正义以制度和法律条文来划定界线的时候,一些主观的价值判断必然会被社会忽视,被制度弃之不顾。那么,我们的法官在忠于职守的执行法律条文的时候是否也应该考虑价值层面的人文关怀,我们究竟是以制度和法律条文为中心还是以人为中心,人在现代社会的法律和制度框架内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对这些问题的不断追问使我们对生活的现实世界保持一颗敏锐的洞察力的关键。但与此相反的是我们的现实生活世界往往是缺乏反思和批判的,在各行各业的运行中都存在各种形式的墨守成规,人总是被动的被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规章制度和物质所规定。在约定俗成的现实世界中人类失去的不仅是心灵的自由,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二、精神层面的批判
  故事中的小王子总是天真可爱、单纯善良、富有同情心。我们都曾经从儿童时代走过,但我们都已离开儿童时代。《小王子》中对精神层面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人类文明一路走来,路边的风景丰富了我们的阅历,却也让我们迷失了自己,丢弃了自己出发时的故乡家园,曾经神往的崇高理想也被物欲淹没沉寂。但圣·埃克苏佩里和《小王子》告诫我们一定要时刻牢记自己的来时路。只有了解我们是从何处来,才会彻悟我们将去往何处。”[1]小王子经历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对人类心灵的叩问:”我们所追求的人生真谛究竟是什么。”正如小王子所说“只有孩子才知道自己要寻找什么”[2]也许我们只有在儿时才肯为了自己真正喜爱之物花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成长岁月里太多的人迷失自己,我们为了更多的利益放弃自己喜爱之物、我们为了更多的利益舍弃他人的正当利益,慢慢地我们远离自己的精神家园。当我们每天为了物质利益牺牲自己的其他时间,儿时的简单快乐已经荡然无存。当我们追寻远方的时候失去的是身边最值得珍惜的美好。当我们的精神世界只剩下利益的时候,也是我们精神世界深陷荒芜的时候.
  2、对真善美的追求
  “人只能用心灵去观察,去感受。要知道,光靠肉眼,是不可能看到本质的东西。”[2]“最為重要的东西是肉眼看不到的……”[3]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关系并不都是我们肉眼所观察到的那样简单和直接,而正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复杂才造成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隔阂。小王子和飞行员之间沟通的困难也正是现实生活中矛盾的对立和冲突的真实再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存在大人世界和儿童世界的格格不入,也存在不同利益阶层的立场的对立和冲突。语言往往造成冲突和隔阂,正是由于我们的沟通和交流不是基于内心的交流。我们在沟通中带着自己的主观利益出发去审视别人,他人也会同样以主观利益来衡量我们。屈从于外部世界压力和金钱的诱惑的沟通和交流必然是丧失真情,人和人在交往的过程中丧失自身,这也正是马克思早就批判过的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
  那么什么是真、善、美?在现代网络社会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方便,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却越困难。我们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至于抽象的等价符号两端,凡是不符合交换和计算原则的都被我们弃之不顾。身边原本的一切美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但我们往往忽视身边的美好。对亲情的责任、爱情的守护和友情的珍惜都是我们最值得守护的真、善、美。在小王子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只有懂得爱与责任、用心灵去沟通,才能摆脱物质世界对心灵的舒服,也才能摆脱认知的偏执,发现并珍惜生活中的真、善、美。
  参考文献:
  [1]李向新、孙学祺.精神生态视域下解读《小王子》的艺术价值[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229.
  [2]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11:83.
  [3]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11:102.
其他文献
警犬档案是指各级警犬技术部门在开展警犬技术工作中产生的有价值的文字、图像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文件材料.它既是警犬技术工作的记录和凭证,又是警犬技术工作必要的参考和依据
期刊
馆藏量是一个档案馆的核心指标,是档案人安身立命的根基,是资政育人的本钱,也是存凭留史最基本的成果.多年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档案局(以下简称“州档案局”)把丰富馆藏
期刊
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和经营权彼此分离,所有者委托经营者从事经营和管理决策,二者之间形成委托-代理关系。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的目标函数通常并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利益上的冲突
一、编修企业续志的必要性rn21世纪以来,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可谓日新月异,而企业的发展和变化更是突飞猛进.经过一系列改革后,企业逐步完成了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社会事业单位
期刊
一个时代孕育一种经营模式,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带来了人类经营意识和管理理念的巨大改变,客观上要求企业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知识
摘 要: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爱丽丝.门罗在她的短篇小说《逃离》中讲述了一位平凡的女子在面对家庭和社会两难的困境而选择不同方式逃离的故事。本文从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角度出发,挖掘故事的结构模式和主题。  关键词:叙事学;爱丽丝.门罗;逃离  作者简介:余华(1992.3-),女,汉族,赣州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在校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大多以“两性关系”为基础构建故事,在两性关系方面,漱石一直走在探索的道路上,他的深刻思考都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得到忠实的反映。本文以夏目漱石笔下的两性关系中的夫妇形象的为切入点,探讨《道草》这部自传体小说中传达出的夫妇观念。  关键词:夫妇观念;苦闷;个人主义  作者简介:童海燕(1993.4-),女,汉族,安徽省六安市人,黑龙江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
人事档案是国有企业人员基本信息的记载,是员工个人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和成长过程的真实写照,也是企业领导和人力资源部门考核、了解员工的重要参考依据.rn近期,笔
期刊
摘 要:石黑一雄是著名的日裔小说家,于201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别让我走》描写了克隆人不同时期的生活和器官捐献的悲惨命运。本文从福柯的圆形监狱理论出发,结合小说中克隆人的规训空间和规训方式,研讨其悲惨命运的根源,揭示了作者对现代社会人类命运的观点。  关键词:石黑一雄;《别让我走》;圆形监狱理论;克隆人;命运  作者简介:易珊,女,江西萍乡人,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容新芳,男,河北石家
摘 要:《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创作的一篇励志小说,它讲述的是一位老年渔夫圣地亚哥独自驾驶着一条船,历经三天三夜,在海上与一条大马林鱼殊死搏斗,最后终于顽强将其擒获的撼人心魄的故事。本文以《老人与海》中人性的坚韧毅力为议题,剖析了人类在逆境中所迸发出来的不屈不挠的力量。文中的硬汉圣地亚哥所表现出来的乐观、自信与坚韧,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他的经典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