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镇干部执行力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江淮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is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执行力是完成任务的手段和能力,是乡镇干部能力素质的集中体现。直接性、综合性、创新性、决断性、灵活性是乡镇干部执行力的显著特点。乡镇干部在执行上级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时存在不及时、不到位、不准确、不灵活等问题。力量配备、教育培训、培养选拔、激励约束、转变作风是提高乡镇干部执行力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乡镇干部;执行力;调查;思考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0)05-0090-05
  
  执行力是乡镇干部能力素质的集中体现,其执行力的强弱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确保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农业发展有着决定性意义。正所谓“三分策划,七分执行”。笔者选择安徽省阜阳、毫州、宣城、六安、芜湖、合肥等地乡镇进行调查。通过实地调研、数据统计对比、查阅历史资料等方式对乡镇干部执行力进行了研究,对乡镇干部执行力的特点、问题及原因和对策提出如下思考。
  
  一、乡镇干部执行力的特点
  
  1.直接性。乡镇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国家行政架构的“末端神经”。是党和国家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直接桥梁”。而乡镇干部则是这个“末端神经”和“直接桥梁”的具体承载者,他们工作的对象是广大农民群众,面对的是最具体的问题,需要解决的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这决定了他们在贯彻执行上级方针政策、组织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协调各种社会矛盾时必须与农民群众面对面,中间没有屏障和可以借用的力量。
  2.综合性。乡镇工作的特点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乡镇政府职能发生了很大转变,促发展保稳定、强管理优服务的任务更加繁重。加上乡镇普遍空编,使得乡镇人少事多的矛盾更加凸显,乡镇干部不得不“一人多岗”、“一人多责”,要懂经济会管理,懂法律会协调,懂政策会技术。要能够两手抓,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一手抓经济一手抓组织。这种多样性全面性工作任务决定了对于乡镇干部的执行能力是“全天候、多功能”。
  3.创新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情况不一,特别是乡镇,自然环境、发展水平、农民群众的愿望要求差异性更大,即便是在一个很小区域内,这种差异也十分明显。乡镇干部在执行上级方针政策时不能“唯上”,照抄照搬;也不能“唯我”。搞实用主义。乡镇干部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吃透上级的指示精神,立足当地的实际,找准结合点,把握着力点,创造性执行上级方针政策,卓有成效地推进各项工作。
  4.决断性。随着党在农村各项政策和改革措施的落实,体制的不断创新,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及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伴随着政策限制、体制障碍的打破,农民发展意识、自主意识、法律意识的增强,农村的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发展与环保、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局部与整体、干群关系等等,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乡镇干部在协调各种关系、控制矛盾、化解危机。维护农村稳定过程中,在依法稳慎的前提下。关键时刻必须果断决策,否则贻误时机。甚至小事演化成大矛盾,引发社会危机。
  5.灵活性。乡镇干部不仅任务重、压力大,而且工作对象具有多样性,既有村干部又有农民群众。特别是普通群众,由于个体文化素质不同,个人诉求有政治的,也有经济的;要求解决的问题既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既有法律层面,也有世俗亲情的。面对这种状况,乡镇干部在执行上级方针政策时不能采取简单化的方式,处理不同问题必须有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方式。灵活多样这是乡镇干部执行力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鄉镇干部执行力存在的问题
  
  1.执行上级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不及时
  有的乡镇干部政治敏锐性不够强,行动慢,对上级方针政策不能快速反映,往往是慢半拍。有的虽然也认识到上级方针政策的重要性,但迟迟不付诸行动,“醒得早起得晚”。也有的乡镇干部宗旨意识不强,对群众的问题、困难采取拖的办法,踢皮球,互相推诿,造成能及时解决的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小矛盾拖成大矛盾,有的甚至引发群体事件,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2.执行上级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不到位
  少数乡镇干部对上级的方针政策和决策吃不透、把不准。在工作中老是左顾右盼,走一步看一步,等待观望,坐失良机。有的工作能力弱,不能创造性开展工作,遇到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束手无策,打不开局面。有的作风不实,缺乏韧性,贯彻上级方针政策热衷于搞形式、图热闹,布置工作不检查、不落实,导致虎头蛇尾。凡此种种,导致上级的方针政策被打折扣,得不到彻底的贯彻落实。
  
  3.执行上级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不准确
  由于少数乡镇干部政绩观不正确,大局意识不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决策采取实用主义态度,甚至曲解政策,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使得正确的方针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却变味走样。更有甚者,搞“愚民政策”,截留上级的方针政策,导致农民群众得不到党和政府的政策带来的实惠和利益。
  
  4.执行上级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不灵活
  有的乡镇干部不能把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处理具体问题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决策不思考不钻研。把上级的规定要求作为教条,照本宣科,不顾实情,机械照搬;有的按惯例、凭经验,工作方法机械,工作思路不宽、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没有特色;有的凡事一刀切,没有根据群众的意愿和觉悟程度分步实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决策,把本来利国利民的政策变成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误解。
  
  三、乡镇干部执行力不强的原因
  
  一是能力水平不高。一些乡镇干部之所以执行力不强,主要是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与形势发展不相符合。截至2008年底,安徽省乡镇干部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12387,占35.37%;大学专科学历的17244人,占46.45%;中专以下学历的7491人,占20.18%。透过表面现象看,相当多的干部初始学历并不高,大多是工作后通过成人教育途径获得的学历,知识的系统性不够,专业结构相对单一。而乡镇干部在职学习薄弱是普遍现象,尤其是在岗在职培训又是乡镇干部最薄弱的环节,有的乡镇干部有多年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培训,其中一些普通干部,工作几十年从未参加过脱产集中培训。
  二是宗旨意识不强。乡镇干部与农民群众应该有着一种天然的、直接的联系。但少数乡镇干部恰恰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出现了偏差。有的对上级领导的指示意见采取教条主义方式。惟命是从,不顾群众的理解程度和承受能力,强行推进,导致怨声载道;有的乡镇干部作风不扎实,对实际情况若明若暗,遇到问题拍脑袋,抓工作往往虎头蛇尾;有的乡镇干部有明显的镀金思想,心 浮气躁,热衷于搞表面文章、形象工程,追求短平快的经济项目,缺少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宏观目标,结果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劳民伤财:也有少数干部价值取向发生偏离,思想上产生拜金主义,党性观念淡化,理想信念出现动摇,宗旨意识丧失,严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政治上没有大局观念,工作上弄虚作假,生活上贪图享乐。这些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不仅没有执行力,而是一种阻力。
  从客观上来说,主要因素是:
  一是激励机制不健全。与县以上机关相比,乡镇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条件相对艰苦。但相应保障激励机制却没有跟上,一是职务晋升难。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还没形成真正重视基层的导向,对乡镇干部交任务、下指标多,关心爱护少,一些有能力口碑好的干部没有得到及时使用。同时由于乡镇不设科级非领导职务。造成在乡镇工作和在县(区)直机关工作的公务员之间存在着职务晋升方面的机会不均等和不均衡,多数公务员直到退休,也只能停留在副科甚至科员级别上。同时,许多地方在领导班子配备中简单地搞任职年龄“一刀切”和层层递减的做法,使得一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老黄牛”式鄉镇干部因年龄原因得不到合理使用,挫伤了大批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管理考核不到位。平时缺乏有效的约束制度,考核时又没有一套奖优罚劣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内容与科学发展观结合不紧密,考核办法与干部岗位职责联系缺乏针对性,造成“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三是人员交流难。由于受经济状况、区位条件和编制职位等因素的影响,乡镇干部特别是普通干部面临交流难题。一旦进入某个乡镇、某个岗位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难以上下交流和横向交流,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乡镇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四是工资待遇低。目前,安徽省乡镇干部工资福利待遇普遍偏低,特别是一些配偶为农民的“半边户”,更是艰难。此外,一些乡镇由于行政经费不足,公务差旅费得不到及时报销,不仅加重了乡镇干部的经济负担,而且容易导致乡镇干部的心理失衡,挫伤了乡镇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干部结构不合理。执行力的核心是素质,但也要有相应的人力作保障。安徽省乡镇干部队伍数量、结构与承担的任务不相匹配。一是空编严重。由于对乡镇编制使用的严格控制和人员的流失,全省乡镇普遍空编,据统计平均空编20%左右。如长丰县自2001年机构改革后,乡镇行政干部数量逐年减少。到2008年底实际空编达161个,占总编制的36.8%;繁昌县12个乡镇。行政总编制477名,空编207个,达43%;阜阳市颖东区有两个偏远乡镇空编竞达50%以上。特别是乡镇撤并以后,乡镇的规模扩大,任务加重,但乡镇编制没有同步调整或调整不到位。更加剧了“人少事多”的矛盾。如无为县长江边上的一个镇,是由原几个乡镇合并的,人口近10万,但行政编制不到40个,工作任务与人力资源配备明显不合理。二是青黄不接。由于乡镇公务员招考力度不够,乡镇干部队伍缺少源头活水,整体上呈现自然老化趋势。为数不多的年轻干部。由于受工作压力大、条件差、待遇低等因素影响。纷纷流动到上级机关。据统计,2008年全省从乡镇调往上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多达2679人,其中多数是年轻人。这不仅造成乡镇干部队伍数量减少,更造成了中青年干部“断层”。据2008年底统计,全省乡镇干部中35岁以下仅占24.8%,46岁以上的占31%。三是“官兵”比例失衡。由于年轻干部流动快,而年龄和文化层次没有明显优势的,干部缺少交流机会,导致乡镇干部“官兵”比例极不合理,全省37122名乡镇公务员中,科员以下职务15865名,“官兵”比例为1.34:1,部分乡镇比例甚至接近2:1,呈现出严重的“倒金字塔”型,指挥员多、战斗员少,一个人身兼数职,不能不制约着执行力的提高。
  三是体制机制不健全。乡镇干部要贯彻执行好上级的方针政策,除了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外,还需要有良好的体制机制。从总体上看,乡镇干部干事创业的环境较好,但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一是我国现行的“压力型体制”,乡镇处在压力的最末端,繁重的工作任务,诸多的一票否决,使乡镇干部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二是党政一肩挑体制,虽然精简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但也造成了新的党政不分,党委站到了一线,直接面对群众,在处理问题时没有回旋余地。也有的“一把手”精力不济,顾此失彼,造成“一手硬一手软”,不能全面贯彻落实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三是对村民自治的误解,村委会作为农民群众的自治组织,不是一级政权,有些村干部认为自己是选出来的,自己管自己,不需要政府引导干涉,致使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农村千家万户时出现了肠梗阻。
  
  四、提高乡镇干部执行力的措施和建议
  
  1.配齐配强力量,夯实乡镇干部增强执行力的基础
  执行力的前提是要有“人”。要把乡镇打造成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基础阵地,坚持引导广大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锻炼成长,优秀人才从基层选拔的正确方向。逐步形成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链。根据乡镇规模以及乡镇工作任务的新变化。合理确定编制,尽量实现“事职一致”;要尽快调整乡镇公务员招考政策,及早缓解乡镇空编压力和人才“断层”问题。要准确把握乡镇干部“年更新率”,合理确定公招比例,做到人出平衡,从源头上保证乡镇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彻底打破身份等限制,拓宽乡镇干部队伍的入口,从优秀村干部、选聘生、“三支一扶”人员和乡镇事业单位优秀人员中考录乡镇公务员;要完善退出机制,畅通乡镇公务员出口,健全辞职、辞退、职务任期、交流等制度,保证乡镇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严格控制乡镇干部无序流动的同时,加大常规交流力度,打破岗位、单位、行业和城乡界限,稳步推进乡镇干部之间、乡镇与县直部门干部之间的有序、合理流动,切实改变乡镇干部长期在一个地方、一个岗位的不合理现象,激发乡镇干部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地实现岗位资源和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2.强化教育培训。把握乡镇干部增强执行力的核心
  素质能力是执行力的内在支撑。要认真落实好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的任务,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着眼于提高乡镇干部思想素质,为提高执行力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针对本领恐慌,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加强乡镇干部的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改革创新乡镇干部教育培训的理念、内容和方式方法,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健全干部教育培训考核激励机制,将干部参加学习的时间、内容、成效等指标纳入年度考核的范围,把理论素质和学习能力作为乡镇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依据,努力提高乡镇干部参学的积极性。
  
  3.加强培养选拔。形成乡镇干部增强执行力的良好导向
  选准一个带动一大片,用错一个挫伤一大片。要从把基层和生产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主 阵地这个组织战略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健全用人机制,优化成长环境,加强乡镇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工作。要纠正一些地方搞任职年龄“一刀切”和层层递减的错误做法,在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同时,充分发挥其他各个年龄段干部的作用,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逐步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合理梯次结构;要建立健全公务员逐级遴选制度,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选拔链,选调优秀乡镇基层干部到省、市、县党政机关工作,从优秀乡镇领导干部中选拔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有计划地安排有发展潜力的机关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组织经历单一的年轻干部到乡镇锻炼,实现上下级机关干部之间的良性互动。
  
  4.激励约束并重,激发乡镇干部增强执行力的内在动力
  提升乡镇干部执行力需要外在的有效制约。一是要建立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乡镇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根据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面临的客观环境,加强分类考核。力求客观、准确、全面的评价乡镇干部,考核结果与经济、政治待遇挂钩。二是要积极探索以政治激励、物质奖励和人文关怀为主要内容的激励保障机制。针对乡镇干部职务晋升难的实际情况。探索改革县乡两级非领导职务统一掌握、灵活使用的机制:运用政策调控手段,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困难乡镇津补贴水平。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特殊补贴制度,逐步缩小乃至平衡各地乡镇干部之间工资收入水平的差距;探索建立和落实干部职务和职级并行制度,实行干部职级与待遇挂钩,对长期在乡镇和艰苦地区工作的干部实行工资福利倾斜政策;着力改善乡镇工作和生活条件,切实关心乡镇干部身心健康,特别是医疗保障、住房公积金、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要有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让乡镇干部下得去、呆得住、干得好,增强乡镇工作岗位的吸引力。三是要加强监督。要健全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综合运用法纪监督、干部监督、审计监督等多种方式,保证乡镇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干好事、干成事、不出事。
  
  5.加强作风建设,筑牢乡镇干部增强执行力的保障
  优良的作风是提高执行力的保证。一是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要在广大乡镇干部中深入持久地开展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群众观、利益观等为主要内容的宗旨教育,解决好“身在群众中、心不在群众中”和在工作中“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二是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乡镇干部要准确定位、明确职责,坚持以事业为重、大局为重,对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要善于领会,对问题和困难要善于想办法,对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要善于拿措施,在执行中要勇于负责,敢抓敢管,敢于碰硬,敢于处理,做到矛盾不上交,困難不绕道,责任不推诿,真正把对人民群众负责贯穿到各项工作始终。三是要牢固树立抓落实意识。“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否则思路再清、措施再好、制度再严,没有落实,一切都是形式。要引导乡镇干部具备一种韧劲,工作严谨细致,有布置有检查有督促,一抓到底,真正使各项工作体现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农民群众生活富裕上。
  
  参考文献:
  [1] 郑耀银,现行乡镇领导体制的弊端及其配套改革[J],党政干部学刊,1999,(1).
  [2] 张秀章,乡镇干部呼唤理解[J],支部建设,2000,(12).
  [3] 张兴民,乡镇干部也需要关怀[J],领导科学,2001,(17).
  [4] 范湧华,乡镇干部缘何不恋乡[J],领导科学,2003,(3).
  [5] 海南省镇级政权运行情况课题组,提高乡镇政权运行能力——安徽、湖北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做法和经[J],今日海南,2006,(3).
  [6] 徐刚,加强基层政府执行力建设的障碍及其对策[J],开放潮,2006,(3).
  [7] 尤云龙,加强基层执行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7,(1).
  [8] 韦星羽,浅谈新农村建设与提升基层公务员行政执行力——学习十七大精神的一点体会[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9] 卢成军,乡镇干部转变作风应在提高“执行力”上下功夫[J],当代广西,2007,(7).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构建了中国地区制度质量内生决定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出口贸易对地区制度变革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封闭经济中的各利益集团之间生产率差异不大时,补贴有助于效率低但游说能力强的利益集团扭转竞争力,从而得以在制度密集型部门专业化生产并获得租金,但地区制度质量随之降低;而开放经济中,竞争机制的引入促使低效率利益集团除需游说补贴外,也有追求好制度的动机,否则不足以在竞争中胜出。但补贴的存在使低效率地区的制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人口红利、人口资源配置和人力资本投入等三个方面考察了人口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我们的理论模型将这三个方面的影响归结为三个可以具体测算的变量。并对这三个变量进行了相应的實证分析,针对这三方面可能影响未来经济波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波动风险;人口红利;人口资源配置;人力资本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0)05
期刊
摘要:领导革命时期的党群关系反映的是先锋队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而执政后的党群关系实际反映的是党同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人民群众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要求我们树立人民群众的权力主体地位,通过制度构建良性互动的党群关系,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而不是对抗。  关键词:执政;党群关系;互动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
期刊
摘要:根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作家自传在自我身份认同上的差异,将其分为四类:第一类作家自传中的“我”是一个历史见证者,“我”的特异性是被整个时代大潮所淹没和左右的;第二类把自我看成是中心,一切都围绕“我”来写,彰显自我的个性;第三类传主作为文化或精神象征;第四类传主则是感觉化的“我”,真实的“我”是在记忆的碎片和个体化的感觉中建构起来的。作者通过撰写自传获得自我身份认同感,同时找到安放生命的最终
期刊
摘要:许辉是新时期成长起来并获得骄人成就的小说作家,他的小说风格是很独特的,可谓一枝独秀。许辉小说的独特在于它的宁静,人物的宁静、意境的宁静、语言的宁静,宁静是许辉小说的本质。许辉小说所追求的那种宁静,有时也会被打破,但那是宁静地打破,又宁静地得到修复。现实社会很浮躁,人的心理状态也很浮躁,许辉小说宁静本质的价值,在于它对浮躁社会、浮躁人心的一种平抑。  关键词:许辉小说;宁静本质;浮躁的平抑  
期刊
摘要:犹太先知但以理与史家约瑟夫为早期基督教史家树立了某种榜样:如果历史阐释者在政治史中肯定现有王权,并对其置身的帝国予以颂扬,就能达到与统治者亲密相处的效果。早期基督教思想者在此影响下,通过具体的史学写作,更是为罗马帝国找到了一个源自“神意”的开端,并确立了“普世”帝国的大一统体系;还建构了“神意”对罗马统治者关爱有加的历史叙事。这对于四处征伐、统御众多民族的罗马帝国而言,有着积极的理论力量。早
期刊
摘 要:融资平台体系的建设是解决融资困难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对安徽省融资平台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的介绍,本文认为需要多渠道建设融资平台体系,包括银行、资本市场、农村金融、合作金融、快速融资以及作为这些平台外部支撑的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同时随着时间的推进,融资平台必然会出现新的形式,需要不断的补充,以保证各类资金需求得到及时合理满足,保证我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关键词:融资平台体系;银行;资本市场:
期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媒介建构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环境塑造方面起着举足轻重作用。文章从传播学理论出发,以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媒介建构问题为依托,具体地剖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传播中尚待注意和完善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建构;议程设置;“知沟”假说;使用与满足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子游在秉承孔子礼乐教化之道的同时有所发展和创新,“武城弦歌”便是其礼乐教化思想的积极实践。子游为武城宰时以礼乐治邑、以大治小,提倡“领恶而全善”,并能以才取人、选贤任能;教化育民时,又倡导礼乐教化拖诸全民的教育观,主张“先本后末”。  关键词:武城;弦歌;子游;礼乐教化;阐微  中图分类号:B2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0)05-0086-04    《
期刊
摘 要:交易成本政治学是当代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主题。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在其专著《经济政策的制定:交易成本政治学的视角》一书中将交易成本经济学运用于经济政策的制定过程,提出较为完整的政治交易成本的分析框架,并形成交易成本政治学的基本思想。本文在分析迪克西特的政治交易成本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阐述了该框架的特点与不足之处,并尝试指出了交易成本政治学未来可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