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QO1生物活性药物β-Lapachone抑制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增殖、诱导周期阻滞及ROS生成

来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ke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NQO1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组织中的表达及β-Lapachone在CSCC中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CSCC组织和13例正常皮肤组织中NQO1的表达;分析NQO1表达与C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体外常规培养A431细胞,通过克隆形成、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β-Lapachone对细胞增殖、周期进程以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的作用,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分子和信号通路.结果 免疫组化:NQO1蛋白在CSCC中的阳性率(85.5%,65/76)高于正常皮肤组织(46.2%,6/13,P<0.05).χ2检验:NQO1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和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MTT和克隆形成实验:β-Lapachone可抑制A431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β-Lapachone诱导A431细胞发生周期阻滞.β-Lapachone可促进细胞生成ROS,激活JNK信号通路.结论 NQO1在CSCC中高表达,其生物激活剂 β-Lapachone可通过调控多种生物学功能,进而抑制CSCC的恶性演进.
其他文献
肠母细胞分化胃腺癌是WHO胃癌分类的一个亚型,也称为伴原始肠细胞表型的胃癌,预后不良.从 DNMT3A及DNMT3B是胚胎发生过程中建立的特定DNA甲基化模式,不仅在生殖细胞发育建立遗传印迹,而且在肿瘤发生中起关键作用,被认为是难治性癌症亚型潜在的基因治疗靶点.
期刊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切除术对甲状腺癌患者炎症指标分析.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在宣城市仁杰医院治疗的30例甲状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甲状腺患侧叶切除+对侧次全切除术,观察组使用甲状腺患侧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甲状腺激素指标、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及血钙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低钙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
经 外 周 静 脉 穿 刺 中 心 静 脉 导 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癌症患者常用的一种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方式,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1].隧道式PICC是对传统PICC置管技术的进一步改良,通过建立皮下隧道,实现静脉穿刺点和导管体外出口分离,既扩大了PICC置管的静脉穿刺选择范围,又使得导管出口位置不再受静脉走行的约束限制,并有效减少了穿刺点出血、导管脱出、导管移位、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在实际临床应用中,适用范围更广且安全性更高 [2-
期刊
脾脏的原发肿瘤有血管瘤、肉瘤、错构瘤、脂肪瘤、内皮瘤等,临床少见,脾血管瘤更加少见,据临床报道其尸检发现率为0.3%~14%[1].病理上将脾血管瘤分为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脾脏海绵状血管瘤来源于脾血管组织,可以单发或者多发,肿瘤常较小也可呈弥漫型,有时可以侵犯到整个脾脏 [2].临床上脾血管瘤少见,由血管瘤出血、坏死、液化所致的脾囊肿破裂出血更加罕见.本科曾收治1例脾脏海绵状血管瘤囊性变合并破裂出血,现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胃底腺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遗传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12例胃底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应用二代测序法及原位杂交法对分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内镜下胃底或胃体中上部见孤立性病灶,直径0.3~1.2 cm,隆起或浅表凹陷状,伴血管扩张.镜下肿瘤以主细胞为主,呈轻~中度异型,1例局限黏膜内,10例侵至黏膜下,未见坏死、脉管侵犯,周围黏膜轻~中度慢性炎症,未见肠上皮化生、萎缩,未见活动性炎.免疫表型:PepsinogenⅠ、MUC6均弥漫阳性,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如皋市中医院手术室进行的10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人性化护理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方案.人性化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人性化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是98%,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4.0%,人性化护理组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人性化护理组患者3d内的低体温、感染、延迟苏醒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
目的 检测CLDN9与GLUT-1、PKM2、LDH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LDN9与胃癌糖酵解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从TCGA基因库中筛选343例胃癌患者mRNA的表达数据及临床资料,生物信息学分析CLDN9 mRNA的表达量,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预后.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1例胃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LDN9、GLUT-1、PKM2、LDHA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进一步采用Spearman关联性分析CLDN9与胃癌糖酵解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目的 探讨BLK和磷酸化BLK(p-BLK)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6例NSCLC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BLK和p-BLK蛋白的表达,经两位病理医师进行独立评分后分为中+低表达组(1~6分)和高表达组(>6分);应用SPSS 16.0分析BLK和p-BLK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单因素和多因素Cox生存分析评估预后价值.结果 136例NSCLC均表达BLK和p-BLK
目的 探讨驱动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靶向检测,分析650例NSCLC组织中ALK、BCL2L11、BRAF、EGFR、ERBB2、FGFR、KRAS、MAP2K1、MET、NRAS、NTRK、PIK3CA、RET、TP53、ROS1共15种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NSCLC中至少发生1种基因突变频率为61.23%.67.65%突变位点位于EGFR基因
目的 探讨核仁小RNA 71 B(SNORA71 B)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ESCC)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qRT-PCR法检测ESC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SNORA71 B基因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应用shRNA瞬时转染食管癌细胞株Eca109干扰SNORA71B基因的表达,采用MTS和Transwell实验检测SNORA71B基因异常表达对食管癌细胞Eca109增殖和侵袭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