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悟思想 开新局

来源 :中华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log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安排部署,配合全省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主办,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和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承办的党史学习教育全省义务宣讲活动,成效明显。
  一是发挥红色品牌宣讲团作用,开展主题巡回宣讲。
  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光辉历史是百年党史重要组成部分,党在延安时期培育形成的伟大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全省党员干部讲好延安故事和党的历史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2007年6月,我们与延长石油集团合作组建了由我省国家一级演员、朗诵艺术家、大学教授、全国讲解大赛获奖者等多家单位宣讲骨干组成的省延安精神宣讲团;每月下旬至少五场义务宣讲,形成了宣讲常态化、制度化。为进一步将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细,在省委党校的推动下,将宣讲工作纳入了全省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内容,并于3月起,宣讲团以“庆祝建党百年,学习党史,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弘扬延安精神 奋力追赶超越”为主题,在全省开始党史学习教育义务巡回宣讲活动。
  二是宣讲内容以小见大,内涵丰富。特别是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宣讲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的讲话和关于党的历史重要论述为基本遵循,在主持词和每个红色故事中都融入了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内容,每一篇宣讲稿都经过了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严格审核,确保宣讲内容政治正确,文字史实严谨,发人深省。宣讲由《天问、窑洞、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南泥湾的老镢头》《父子深情》《为有牺牲多壮志》《夜空中最亮的星》《半碗饸饹》《餐桌旁的领袖》《小炕桌与沁园春·雪》等10个经典革命故事组成,并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集体互动合唱将宣讲推向高潮。宣讲团成员饱含深情地讲述着革命年代的动人故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颂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追求。
  三是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受众数量可观。义务宣讲短短一个多月,对象涵盖有省级机关、市县乡镇机关党员干部,消防官兵、基层党务工作者、教师代表,道德模范代表,公安、税务、市场监管系统工作者代表,社区工作者、医护人员代表,青少年及学生代表,企业一线员工等。开展义务宣讲19场次,现场1.5万人聆听;与此同时,三家单位进行线上直播,其中仅浐灞生态区管委会直播显示:在线观看近90万人,点赞近80万人,转发链接1026次,听众分享宣讲报告二次网络传播也有百万次。宣讲现场气氛热烈,会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宣讲活动为广大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四是宣讲形式喜闻乐见好评如潮。采用故事讲述和革命歌曲演唱相结合、朗诵和图片视频相结合等方式,通过演讲、朗诵、歌唱、陕北说书等形式让广大党员干部在革命故事中感知延安岁月,领悟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
  省委党校中青二班学员表示:延安精神博大精深,汲取力量做一名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贡献的一名共产党员!汉中市留坝县团区委干部感言:延安精神是党性教育的富矿。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让红色资源活起来,讲好红色故事,人人有责有为,方能代代相傳。中核陕西铀员工说:再次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来之不易,革命先辈为新中国的解放付出了热血和生命,我更应该感恩他们,汲取他们的精神力量,干好自己的工作,在岗位上建功立业。陕西省人大办公厅领导感言:这次演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又一次心灵的洗涤。省消防总队指战员留言:充分认识到延安精神的可贵,要积极地将延安精神运用到工作中,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三原县机关干部说道:听完宣讲,心潮澎湃,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党史,传承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做合格党员。在陕西外事学院宣讲后,师生反响特别强烈,他们微信朋友圈刷屏宣讲,留言感谢,邀请宣讲团能去再次宣讲并感慨:“感动,震撼。”“高质量、高水平的宣讲会,第一次听见如此温情脉脉但却震撼人心的党史宣讲会。”“节目太精彩了,眼睛都哭肿了。绝对高水准,这才叫入脑入心。”
  下一步宣讲团还要着力在群众参与度上下功夫,在宣讲吸引力和感染力上寻突破,在宣讲方式上求创新。宣讲团成立近4年,宣讲120多场,宣讲工作荣获2019年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竞赛一等奖,红色品牌已经形成。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新华社陕西分社、《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西部网、《三秦都市报》等百家媒体进行采访报道。特别是3月份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开展中,央视记者跟拍两天,4月6日央视进行报道;让更多的党员干部感悟延安岁月,学习党史故事,砥砺奋斗初心,力行党员使命。
  当前,随着义务宣讲活动的大规模开展,宣讲团受邀不断,已经有20多家单位发出邀请,为了不断扩大受众面,省委宣传部已将宣讲视频录制制作,即将在《新时代课堂》进行全网播出。同时,我们也邀请各位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巡视的领导们观摩指导宣讲,将我省党史学习教育这一红色宣讲品牌推向全国,让更多的党员干部聆听延安故事,感知延安岁月,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其他文献
林逋一生隐逸山林,过着『梅妻鹤子』的生活。他的书法作品同其诗词一样淡泊清雅,脱尽了尘俗之气。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宋·林逋《山园小梅》之一  这首被广为传诵的咏梅佳作《山园小梅》,以其清幽淡泊、雅致高洁的意境,表达出山林隐士的高逸情怀。诗作者林逋(967—1028年)不只
期刊
枣梆是山东有名的地方剧种,诞生于梁山泊遗址所在地梁山县。枣梆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当地百姓爱听戏、唱戏、学戏的风尚。  山西有四大梆子声腔,即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山西梆子后来流传到山东,又变成山东梆子。但戏剧这种以声腔为区别的艺术,总是能与当地方言相互融合,并以此形成自己的特色。如在山东菏泽地区,山西上党梆子就与当地民俗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地方剧种—枣梆,现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期刊
中国诗歌在世界诗歌史上之所以独具特色,与其多民族的特点紧密相关。在东亚大陆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很早就形成了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圈,并形成了以汉语为主体、以其他民族语言为辅助的诗歌创作传统。从时间上讲,中国诗歌上下贯通数千年;从空间上讲,它包括北起黑龙江,南到海南,西起昆仑山,东到太平洋的文化大版图;从诗歌所用语言来讲,除汉语之外,从古到今共使用了80多种语言,方言多达数百种,这是世界文学史上的
期刊
尽管目前尚无类似甲骨文这样的文字来确认二里头文化属于夏朝,但考古发掘已经证实,二里头是中华大地上的第一个王朝,以此为源头,王权统治和礼乐文化开始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主旋律。  最早的中国  今天的二里头只是洛阳盆地东部偃师市一个人口不足5000人的村庄,然而拉开时间的尺度,其所在的洛阳盆地却是从夏、商至唐、宋近3000年间十多个王朝的都城所在地。“一个并不太大的盆地作为权力中心,这在全球文明史上都极
期刊
谈起北宋乃至中国古代山水画,范宽是一个谁都绕不开的人物。  范宽是北宋初年最杰出的山水画家之一,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946—1026年间,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他本名中正,字中立(一作仲立),形貌峭拔,举止疏野,嗜好喝酒,崇尚道家。因其性格宽厚大度,不拘世故,当时人以“宽”称之,遂以自名。  对景造意出机杼  范宽生活在由动荡转向稳定、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五代末至北宋前期。宋朝建立后,社会的
期刊
徐振平带领团队在天山南麓开展野外地质考察  天山南麓,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  春暖花开,徐振平又一次走进熟悉的南天山。他和伙伴们要实地查看地质露头,为的就是要继续寻找深埋于地下六七千米,被誉为“蓝金”的天然气资源。  徐振平说,南天山没有草,山峰也陡峭,但是地下油气资源丰富,是石油人的乐园,是一片希望之地,現在已为下游4亿人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清洁低碳能源。扎根南天山  2006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
期刊
今年以来,襄阳市樊城区延安精神研究会以庆祝建党100周年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积极挖掘红色文化教育,深入推进“延安精神”和“红色故事”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推动红色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度融合,让红色基因成为文明实践最大品牌和最亮底色。  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襄阳市樊城区制作的红色微电影《火种》,以樊城区太平店镇肖庄农民起义战斗为历史背景,紧紧围绕“传承”展开故事情节
期刊
七月的藍天歌声嘹亮,  七月的江山鲜花怒放。  七月的彩旗迎风飘扬,  七月的党徽更显辉煌。  一百年前的七月——  嘉兴南湖上的那只画舫,  伴随着“英特纳雄耐尔”……  放射出黎明前  第一缕绚丽的曙光。  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啊,  栉风沐雨砥励前行。  在百年峥嵘岁月里,  您以七月的名义——  起航了复兴号南湖红船。  发起了八月的南昌风暴,  点燃了秋天的星火井冈。  舞动了地球的红色飘带
期刊
陈骁观察四川盆地火山岩分布图  四川盆地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地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在今邛崃境内发现了天然气。如今,作为中国现代天然气工业摇篮的四川盆地,已经成为我国天然气产业最具潜力的含油气盆地。在这古老而复杂的盆地上,耕耘着一群年轻而坚韧的油气勘探工作者。根据工作内容,人们给其中的物探工作者起了一个形象生动的别称——“地球CT师”。陈骁,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地球CT师”的探索蜕变  
期刊
厚重的黄土,赋予了陕北地区广博、苍劲的气势,以及淳朴、刚毅的性格。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并存,各民族間的往来与冲突,让陕北地区一直处于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之下,形成并长久保存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风貌。它与当今社会的流行元素迥然不同,却散发着令人着迷的原始魅力。走进陕北,走进路遥笔下的平凡世界,就走近了生命的跃然与热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