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引导型本科创新人才“阶梯式”培养路径的探索与实践r——以应用化学专业为例

来源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766699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系统梳理整合各级政策、资源,把不同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活动、创新竞赛合理安排在学生的不同年级阶段,使之有效衔接,构建科研引导型“阶梯式”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有效地提升了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三年的实践证明,科研引导型本科创新人才“阶梯式”培养路径切实可行,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经调查研究发现,铁道学院待就业学生面试外省铁路公司的积极性不足可能导致就业率下降.为做好“稳就业”工作,尝试开发了“铁路职业规划社会化学习云平台”作为该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在校生通过本平台与在职毕业生进行职业问答,充分了解各个铁路公司一线工作和生活信息,进而引导铁道学院学生将就业选择从倾向于家庭所在地的铁路局扩大到面向全国.
野外实践教学是自然地理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野外工作能力和综合性地理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对目前高校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若干问题,对教学模式提出改革建议,以促进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实现优质高效的野外实践教学.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全国高校全面开展线上教学.该文探索了在高职院校的《创意思考与训练》课程中应用智慧“云课堂”的线上教学过程;提出了应用智慧“云课堂”来提高线上教学效能的教学结构设计.通过线上教学课程的实践,总结经验,分析智慧“云课堂”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建议,为其他课程的智慧“云课堂”线上教学提供参考.
大学生课堂沉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不仅包括学生主观兴趣不足,还包括课堂内容的组织以及教学方法的陈旧.该文在行动学习理念的基础上,立足专业目标和创新创业目标,发挥项目驱动教学与行动学习各自的优势,将一种新的整合式情境教学方法——“项目+行动学习法”(Project Action Learning)应用到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并对应用成效进行了深入分析,该研究对于探索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路径以及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后疫情视域下,如何创新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是需要探索的问题.该文以湖南省吉首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为例,就后疫情视域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党政同心、目标同向、师生同力、信息同享、校企同盟、保障同步,效果同增”“七同就业”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由于合作办学双方文化及教育价值观的差异,教育文化的冲突不可避免.该文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哲学思想角度,探讨了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文化融合问题,立足于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的中外合作办学实例,提出了文化融合的原则及文化创新的路径.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各行各业在产业化升级、更新和转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采用“专创融合”的教育模式,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良好路径.针对当前高校“专创融合”中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发展缺乏紧密联系、专业课程与实践平台缺乏紧密结合体系、缺乏系统的评价与管理机制等问题,探讨基于“专创融合”视角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构建学生在创新训练、创新实践、创业训练到创业实践的闭环.
在信息技术与移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现代社会,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是社交媒体应用的主要群体,社交媒体的应用对高校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日益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该文结合社交媒体的教学应用价值,分析了高校学生应用社交媒体的动机,探讨了社交媒体的应用对高校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学习体验满意度及学习成绩等方面带来的积极影响,提出在高校创建基于社交媒体应用的“教-学交互合作”教学模式.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都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教学目标.在我国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整个社会不断进步的前提下,高职院校经贸专业逐渐树立了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具备创新素养、具备创造能力、个性彰显且有价值的多元化人才,多元化人才能够有效满足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求,满足社会发展的岗位需求,从而为我国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对新时代的高职院校教育活动来讲,多元化人才培养活动已经成为其重要的教育课题.该文以基于个性化发展的高职院校经贸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为主题,展开了有关探索和分析.
智慧校园背景下,充分挖掘发现学生的全貌信息,有助于构建用户画像,为高校前置爱校教育和提供精准化校友服务提供方向.该文梳理当前校友服务和用户画像研究现状,阐释了用户画像视域下智慧化校友服务的价值.结合学生的用户画像特征,分析了智慧化校友服务的运行逻辑,并提出了智慧化校友信息服务开展的运行逻辑,提出了优化路径,以满足校友个性化档案服务的需求,实现母校和校友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