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会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来源 :历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lzcy_yt1900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回顾中国行会史的研究,过去国外研究的成果要比国内多一些。长期以来,国内只有本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一本《中国行会制度史》和寥寥可数的一般通论式的文章。自50年代开展有关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讨论以来,行会问题才逐渐引起人们关注。最初发表的讨论文章,有不少只是从文献史料中搜集有关雇和佣的记载,而很少考虑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并就此确认这种雇佣具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随着讨论的进展,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提出要论证这种雇佣劳动是否具有"自由"性质,应该首先考察这一时代的生产劳动者,有没有摆脱封建依附地位(封建劳役和行会强制)。而行会强制对探索当时手工业者的身份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于是,在讨论中就出现了形形色色关于行会的论点。有的按西欧模式否认中国有行会制度的存在。虽然多数文章认为行会对资本主义萌芽有阻碍作用,但总要想方设法论断当时的中国行会已经发生了种种变化。有的把清代行会内部因增加工钱酒资的争议,说成是劳资关系,甚至
其他文献
<正> 三至六世纪,我国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一个共同特征是长期分裂,战乱频繁,社会萧条,生民涂炭。为了防暴避乱,人们只得结成社会集团屯聚本地,或者易居附近和流徙远方的深险地
能愿动词具有强烈的主观评议色彩,当能愿动词进入结构体(NP+VCW+VP)以后,其语义成分受时间、条件状语和动词谓语等语义的制约,形成不同的义素结构,产生不同的主观评价意义。
<正> 伴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局部变革,魏晋南北朝时期劳动者内部的阶层状况也发生了变化,由秦汉时期比较明晰、简单的状态,转变为较为混乱、纷杂的状态.本文试图对这一时期劳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接诊的15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7例
<正> 社会风气,是某一区域人们在各类社会生活中表露出来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言行作风,属于社会心理状态和群体意志结构的外在表现形式,或称释放形式.它是风俗中的一种.研究历史
<正> 西周春秋时期的国家,是刚从氏族部落演化出来、还带有浓厚的氏族部落性的国家。它的组成形式,处处带有早期国家、即刚刚脱离氏族部落进入国家阶段的国家性质和形式。我
<正> 清前期,尤其是雍、乾以后,人口迅速增长,以至突破三亿.要解决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当然首先要发展生产: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粮食品种.但在流通领域里,能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影响少年运动员技术效果发挥的心理因素及其因素间相辅与制约的关系,运用关联分析的数学方法,技术效果与诸心理因素的内在关系进行了
失重秤广泛运用于典型生产工艺的配料系统中,兼具了静态秤、动态秤的特点。该文在介绍失重秤工作原理和结构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失重秤的日常维护方法,并针对常见的故障案例
<正> 唐代的封建政权属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型政权。所谓专制主义,主要着眼于分析中央权力系统内部代表皇帝个人意志的皇权与代表政府的相权之间的关系;而所谓中央集权,则主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