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本理念推进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创新

来源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d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本理念是高校实验管理工作的最高理念,是科学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是实验室管理的最高层次。人本理念必须贯穿于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全过程。在人本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室管理的理念创新、行为创新、职能创新,才能提升实验室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人本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管理制度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在知识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世界的竞争已取决于以知识为基础的人才智力资源的竞争。能否拥有和保持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已成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兴衰成败的重大战略问题。高等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紧密结合,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从这个角度来看,实验技术队伍是当前高校整个教学环节中最薄弱、最需要加强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影响高校教育质量最突出的“短板”。只有加长这个“短板”,才能从整体上改善和提升当前高校的教育质量。如何加长这个“短板”,本文在此谈谈我们的看法。
  
  一、人本理念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灵魂
  1.人本理念是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最高理念
  ⑴人本理念是高校科学发展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就是要从长远利益出发,把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全面发展作为其管理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使高校实验室实现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才利于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战场。
  ⑵人本理念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最高追求,是我们所做一切工作的价值所在,也是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对高等教育来说,这个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也包括教育者、服务者的全面发展。其实,没有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就没有保证。实验室既是进行实验教学的场所,也是服务育人的阵地,要教育人、服务人,自身的发展问题解决不了,就不可能保证其教育对象、服务对象能够得到全面地发展。因此,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全面发展,才能确保高等教育终极目标的实现。
  ⑶人本理念是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最高层次
  管理是具有层次性的,不同的管理层次目标是不同的,从根本上讲,所有管理部门都是为了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必须强调把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当作管理的最高目标,把人的长远发展和长期生存当作管理的根本所在。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也有很多具体的目标,但这些具体目标都必须围绕一个目标,一个价值中心,即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全面发展这个方向。如果脱离这个方向,只能是急功近利,不会保持长期的发展。
  2.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必须全面、全程贯穿人本理念
  ⑴实验室管理制度设计要体现人本理念
  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依靠一整套规章制度来实施的,规章制度一旦制定就具有刚性,谁违反了谁就会受到处罚。实验室管理工作要以人为本,就必须在制度设计时贯彻人性化理念,既要合法,又要合情,还要合理。从现有的高校管理体制体系来看,其基本内容是在国家法律法规框架内制定的,合法性是没有异议的,是否合情合理,尚有讨论的空间。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原有的高校实验室管理规定确实存在不够合情合理的地方,需要作相应地修改和完善。规章制度合情合理主要体现人性化思想,要顺应人的发展规律,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压抑每个人的个性的发展。在实验室规章制度设计时,可充分吸收管理客体参与,将他们的管理办法融入规章制度之中,这样更能增强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⑵实验室管理手段和方式要体现人本理念
  手段和方法是制度的操作层面,好的制度还要靠良好的手段和方法来发挥作用。实验室管理手段有教育手段、激励手段和行政手段。管理手段的选择要以人为本,教育手段和激励手段应是我们主要的管理方式,而行政手段则是补充。但采用何种手段,都要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⑶实验室管理过程要体现人本理念
  管理活动是一个过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平等性是管理活动过程中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在实验室管理实施过程中,要发挥被管理者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成为管理的主体,既是实验室工作中的参与者,也是实验室工作的管理者,从而真正实现管理工作的公开、公正和公平,而确保每个工作人员各自利益的高度透明。
  
  二、以人为本,促进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创新
  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近年来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从根本上讲,不仅存在着理念落后、行为不当、职能僵化等问题;还存在着考核周期长、指标体系不科学,考评工作走过场、搞形式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调节、制约了管理的效益,严重地影响着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只有改善管理,对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才能真正促进实验技术队伍的全面发展,确保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1.管理理念创新
  理念是行为的基础。没有先进的理念,就不会有先进的行动。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只有用先进的理念武装起来,才能摆脱陈旧落后思想的束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创新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摒弃传统管理制约、限制人,把人当“物”对待、当奴隶使用的思想。在尊重人的基础上,通过组织管理而使用人、发现人、培育人、激励人、解放人、发展人、完善人,使整个实验室管理活动成为一种人性化的服务过程,从而调动每一个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能,发现和发挥他们的能力,使用、完善和培养他们的能力。
  2.管理行为创新
  管理行为既不是写在纸上的“口号”,也不是突击式的“群众运动”,更不是一种对人的“管制活动”。可是,现实中管理规章制度往往是写在纸上,职责挂在墙上,工作落实停留在会上的东西。一旦工作岗位确定,到期后才开会进行考核。这种评价方式缺乏过程管理与控制,只是为岗位津贴的发放而服务,并不能对现实工作产生促进作用,也发挥不了津贴的激励作用。
  管理工作必须在工作中进行,必须重视过程管理,离开了工作过程而空谈管理,没有任何意义。高校管理行为的创新,就是要从“事后管理”变为“事中管理”,发挥管理的指导作用。
  3.管理职能创新
  管理职能通常是为完成某些特定的组织任务而行施的职责。在现实中,人们常常重视的是组织的任务,即职责,而忽视被管理群体的利益。这种将职责与利益相分离的现象,是产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对立的根本原因。高校实验室管理职能的创新,说到底,应该是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将职能与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即站在被管理群体的角度上,为他们谋求合法、合理的利益,使任务与利益、职责与权利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任务与利益,职责与权利的高度统一。从根本上消除出勤不出力,在职不尽责,一旦上岗,津贴稳拿,低岗的人干活多、待遇低等定岗时存在的问题。这样才会使职责、任务不仅能够落实,还会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更有利于任务的落实和执行。
  
  三、实验室管理工作创新的实践及成效
  高校实验室工作只有在创新中不断探索,才会在改革中不断前进。任何一种管理,只有在不断改进中才会完善、趋于成熟。我校为了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提升实验室的综合实力,2008年,对全校21个实验室进行归并,成立了实验教学中心,设立了5个直管的实训中心:经济学科实训中心、管理学科实训中心、外语教学实训中心、计算机基础实训中心、ERP综合实训中心。并对具有较强特殊性的实验室进行了改制,设立了7个学院托管的专业实验室:法学学科实验室、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工程管理实验室、环境经济综合实验室、艺术设计与传播实验室、网络与信息技术实验室、体育教学综合实验室,起立起了“以学校直接管理为主,校级直接管理和委托学院管理相结合”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跨学科、跨专业的实验教学团队,优化了实验师资队伍结构,使实验教学团队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缘结构更加合理。并通过修改管理制度,强化了各部门的责任,规范了工作流程,改进了考核管理办法。从近年的运行情况来看,我校实验室工作的创新所取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管理体制的创新,降低了办学成本、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我校“以学校直接管理为主,校级直接管理和委托学院管理相结合”的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建立,极大地降低了运行费用,过去分布在16个学院的37个实验室,每年的维修费用就有72万元。目前,5个实训中心和7个委托实验室全年的维修费用只有25万元。实验室的合并,使实验技术人员较为集中,加强了维修力量,确保了设备的及时维修与保养,保证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过去分散在各学院的实验室只对本学院的学生提供服务,合并后的每一个实验室却向全校学生提供服务,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
  2.实验教学团队的创新,提升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实验室的合并,扩大了实验室的功能。为了适应新的工作的需要,实验室必须有相应的实验教学团队作保证。为此,学校打破了学科、专业的界限,面向全校教师组建实验教学团队,使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从年龄、专业、学缘更加合理,形成了老中青相传承、教师与技术人员相协助、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促进、学校与社会相联系的实验教学团队。
  通过实验团队的建设,促进了实验项目、实验内容的创新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综合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创新型、研究型的实验项目明显增加。这些项目的增加,提升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3.管理制度的创新,促进了实验教学管理体系的建立
  实验教学中心成立后,根据新的实验管理体制,制定了《山西财经大学实验室工作规程》《山西财经大学实验教学规程》《山西财经大学实验室安全工作规程》《山西财经大学实验教学管理办法》等九项管理制度,针对不同层次实验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实验教学评价标准,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管理的规范性。同时,按照实验项目特征,在实验方法上,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教学主导,实现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仿真模拟、情景体验等方式,将实验项目的主导权交给学生,教师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项目;二是实验环境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将实验项目由传统的课堂释放出来,通过网络平台扩展实验环境,实现了实验开展的网络化和信息化。
  4.实验室的改革,极大地提升了实验室的综合实力
  我校实验室体制的创新,实验团队的建设,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完善,从整体上极大地提升了实验室的综合实力。这里所指的实验室的综合实力不仅是指机器设备的扩大,更重要的是指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发展前景有了希望的明天。因为人的发展是事业发展的前提,只有实验室工作人员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实验室的综合实力就能得到大的提升。因此,我们在实验室改革的始终,都把人力资源的建设作为实验室发展的根本,特别是在制度的建设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提升到为全体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全面发展的高度,实行人性化管理,为每个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发展保驾护航。这样极大地调动了每个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长期被压抑的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了出来。
  
  参考文献
  [1]才喜忠.以人本理念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270~281
  [2]高智琛.明确实验教学的主体地位,促进创新人才的科学培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230~232
  [3]高智琛.高校实验室能本管理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3):22~24
其他文献
本文从机电液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对机电液一体化系列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提出了机电液一体化系列课程教改方向和具体实施方法。
本论文共进行了四个部分的试验,研究了酵母葡聚糖的制备及其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1)制备葡聚糖,并对其进行了性质及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制备的酵母葡聚糖为
针对目前教学中轻视实验教学的现状,为提高实验教学效果,通过实验前置法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加大对实验教学改革和人才的能力培养,以提高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理科教学内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增加了不少新的实验内容。各级教学装备部门及时向学校提供了新的信息与装备标准,并根据各校申报情况,对实验设备给予了大量
德国(指原联邦德国,以下同),瑞典和法国,都是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国家,国有企业(国家控股在50%以上的企业,以下同)在其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多集中在重要基础产业、公共事
F1ash按钮在多媒体课件、网站制作中被广泛使用,本文对如何突破常规Flash按钮的限制让按钮更具动画效果提出了解决办法。
建设节约型实验室是高校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制约构建节约型实验室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实验室实际提出初步解决的途径,为广大实验室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结合“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的特点和我校的实际,阐述了基于实验仪的实验、Proteus仿真实验和实验板制作三层次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两年来的实践表明,三层次实践教
课程教学大纲是教学工作中的指导文件,广东女子学院公选课PhotoShop原教学大纲有一定的局限性。文中从原教学大纲存在的问题、制定新大纲的指导思想和新大纲的主要内容3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