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学生争议的意义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cphai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情景,我们要创造争议,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课堂争议 创新
  
   “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争议是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世界观差异,社会实践经验不同,认识水平和认识角度不同,常常会产生争议。课堂争议,可以深化学生对教材、案例的理解和认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求异创新能力,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课堂争议,对贯彻新课标理念,实施新课标课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进行创造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争议是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和案例的过程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尚且可以其义自见,更何况“议”。课堂争议可以深化学生对教材与案例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在理解和认识教材、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自问自答,解决一个个的“为什么”,不能自答的,就形成了问题。问题的提出过程,是理解和认识教材、分析案例的过程 ,是深化思考的过程。只要教师引导有方,课堂争议能够加深学生对教材、案例的理解、认识和感受。争议生命的意义,使同学们知道生命的意义,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争议自然与人的关系,使同学们懂得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争议规则,使同学们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二、争议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表现
   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形成并保持“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唤醒学生的激情,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产生思想意识的发展和创造体验。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是努力创设思辩氛围,让学生不时处于“问题情境”中,使不同才能、特长、兴趣和性格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课堂问题的设计与矛盾情境的创设。诱导学生争议,培养学生争议的能力。通过一个个情境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把学生想要说的欲望激发起来;通过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体验、观察、研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为说明自己的观点而相互辩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学习。
  三、争议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
  的积极性,学生还要善于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不是也不应该是接收知识的容器。“诚信是金”吗?说“我能行”,就真的“我能行”吗?该创新,还是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教材中,案例中,生活中,有许多观点都能成为学生争议的话题。
   课堂争议的过程中,争议的双方为了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都要积极主动思维,搜集证据,并对证据进行整理、分析、判断、综合,充分利用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反驳对方的观点,阐述自己的观点,论证自己的观点。争议的过程是学生自主自觉的研究过程。争议是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的训练,是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学习与实践,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四、争议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
   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争议就是一种情景,争议的主要武器是语言,参与争议的学生,必然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智慧火花竞相迸射。争议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进行积极、细致的观察、思考、想象,透彻理解对方的意思,一方面又要积极思维及时组织好自己的言辞,务求清晰、准确,富有说服力,让人心服口服。这种具有现场交际特征的语言运用,对学生无疑是最佳的语言训练。
  五、争议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
   学生争议时,不仅是追求正确的学习成果,构建正确的世界观,同时也是追求取得正确成果的思维活动。争议的形式看似对一个个琐细的问题的回答,实质是在完成一个个任务。在一个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要倾听,要质疑,要分析,要判断,要综合。是一个个完整的思维过程。思维过程中,每一个观点,都需要逻辑论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为了在争议中尽可能使胜利的天平倾向于自己,争议的双方学生必须认真阅读教材和案例,积极思考,旁证博引,严密论证,这就锻炼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立性,逻辑的严密性。争议的形成不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裁判学生的答案,而是学生之间的交流争辩,相互裁判。从争议的过程看,它实际上还是学生由发散思维发展到聚合思维的过程,实现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
  六、争议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形式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气氛”。课堂上学生们的争议声、“插嘴”、大声发笑、实话实说,是他们情感的真实流露,争议说明学生在思考,在创新。“插嘴”、大声发笑、实话实说,使我们看到了“活”的“人”。我在教学中常常鼓励学生“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更希望在课堂上听到学生们的争议声。
   争议是不同观点的争斗,它必然会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去探求不同见解的各自依据。一个墨守成规的人,一个人云亦云的人,是不可能去积极参与争议的。争议中,双方互相反对批评,互相借鉴,争议中的双方精神振奋、思维敏捷、兴趣高涨、智力振奋。争议能激起智慧的火花,新的念头,新的想法,新的思想观点和创造发明常常由此一闪而出。
  七、争议是学生整体素质提升的过程
   课堂争议的过程中,学生的见解即使是错的也不要紧,关键是他有一个思考的过程,这样就能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不迷信教师和权威的科学精神;争议的过程中,对待有不同意见的同学,不抱对立情绪,不仅不仇视不同意见者,而且能以宽容的心,耐心倾听不同意见,虚心接受其正确部分,既敢于坚持真理,又勇于改正错误,可以强化学生的心理控制能力;我们要让学生自信,通过课堂争议,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教师不强加自己的“结论”,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信能力;争议可以增强学生以理服人的意识,注重事实和根据,不强词夺理,臆造根据,偷换概念,不以人身攻击等不正当的手段争议;争议的过程中,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完善自我;争议的过程中,学生主动提出想法,主动质疑,敢于推翻其他同学的设想,在思维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也能体会出一些思考的方法;争议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修养,如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注意自身的风度举止等等。活跃的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们的立体活动。从这个意义上看,课堂争议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八、争议是学生个性的张扬
   教育不是给予学生的压抑,而是个性的张扬、智慧的闪光。开放的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们来做主人,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学生都愿意在同伴面前充分展示自己,树立自己的形象,尤其是当代中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展示意识都比较强烈。课堂争议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敏捷、兴趣高涨,正如击石取火一般,让课堂迸射出智慧的火花,也犹如一对翅膀,带给课堂无限飞扬的灵性。学生在争议中领悟不同的答案;在争议中感触生活,感触社会;在争议中领略各抒己见的风采;在争议中找到争议的真谛。
   创新潜质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创新总是在面临问题时产生的,创新始于疑问。叶圣陶曾说:“解放孩子的脑,让他去想;解放孩子的口,让他去说……孩子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新课标下的课堂应当是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互相交流的课堂,是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发挥个人潜能,为每个人寻找“最近发展区”的课堂。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情景,我们要创造争议,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 1 )罗孝英.鼓励学生争议.校本教研网
   ( 2 )chenhui.争议,课堂灵性飞扬的翅膀.黄石教师博客群
   ( 3 )林慧.浅谈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温州--《现代教育》
   ( 4 )李吉林.李吉林文集(卷一)情景教学实验与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农村初中校中,“后进生”所占比例很多,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我们经过尝试有了些经验,主要是加强老师应变能力训练、增加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教师幽默能力,提升课堂活力、不断提高老师的学识水平、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等等。  关键词:后进生 兴趣 有效方法 激活     我校是一所山区初中校,“后进生”所占比例一直居高不下,成为我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拌脚石。“后进生”不但学习成绩“后进”
新生期结直肠刺激对幼鼠内脏痛敏感性影响及脊髓c-fos蛋白表达目的:采用行为学和电生理评价方法,探讨新生期伤害性结直肠扩张刺激(CI)对幼鼠内脏痛觉敏感性影响,并建立幼鼠内脏痛
素质教育的浪潮一浪接一浪,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对教学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知识的启发者和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因而,在教学活动时,我非常重视课堂的气氛。因为适宜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智力呈最佳状态;反之,则沉闷、冷漠、消极的课堂气氛往往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抑制智力活动,窒息智慧火花。下面就谈谈我在语文课中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的一点体会。  
期刊
《学会生存》中提到:“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离开了学校,在没有教师陪伴时,全靠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的阵地在课堂,打造高效课堂是教师的终生追求。但目前的教学现状是令人担忧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课堂很满意的只占5.2%,不满意的占46.3%,很不满意的占17.7%。学生对课堂教学不满意主要表现在: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很少有机会表现自己;老师讲课死
期刊
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那么,教师在课堂上该怎样组织好学生,使其在教师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学习呢?以下是我对一年级组织课堂教学的几点想法和做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
期刊
《荷塘风起》选自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鲁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本单元模块的内容是“走进自然的怀抱”,这对于让学生认识自然,体味自然之美,获得生命的内在审美体验,构建起灵魂深处的精神家园,对于培养学生具备丰富的情感和形成健全的人格有着积极的作用。而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一篇自读文本。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既能够让学生在体会到自然之美的同时思考现代文明对于大自然的戕害,又能给予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   为
期刊
一、鼻咽癌基质淋巴管及微血管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关系的比较研究 l、D2-40标记的淋巴管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D2-40标记的淋巴管在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研究单侧颈内动脉颈段闭塞同侧半球的梗死情况,用全脑血管造影研究侧支循环的血流变化,分析不同侧支的代偿能力、梗死部位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比较,增进我们
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在妊娠前20周连续发生三次及三次以上自然流产的现象,是导致不孕不育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占不孕不育人群的10
内容摘要: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是培养小学生善思和进取的主要手段,由于小学生处于成长与好奇,好动阶段,因此,在课堂里,教师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思考,见解甚至是做成游戏表演都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爱好,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并养成他们爱学、好问的良好素质。   主题词:小学生 课堂 情景教育      1、创设情景生成问题。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这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