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之所至随性而发(节选)

来源 :艺术生活快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panda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年画家范治斌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作为赵奇教授的研究生,专攻人物画。与我们以往对于北方画家中国画的误解不同,范治斌的中国人物画,不仅造型坚实,而且在笔墨方面也表现出自由与激情,并且具有细腻多变的线意与墨韵,体现了范治斌在北京工作任教后转益多师、潜心钻研的创造活力。特别是他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冯远工作室人物画创作研究班以后,得到当代人物画大家冯远先生的亲炙,言传身教,对中国人物画的历史与笔墨精髓多有体会,对人物画的理解和探索方面进步明显,呈现出后劲十足的发展潜力。
  就中国人物画的理解来说,范治斌对于“艺术中的思想”的理解相当独特,他不再认为中国人物画只能表达社会公认的正确思想或是图解政策,而是将中国画中的艺术思想理解为艺术家尊重艺术语言、尊重自我,在艺术中充分地表现艺术语言与画家的主体性。他强调中国画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手绘之美”即艺术语言之美,画家创作的过程即是心手眼合一的运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家对于中国画史的理解,对于经典画作的传习默记,对于现实生活的感受体验,都要通过笔墨与宣纸的对话而呈现出来。没有抽象的观念,只有具体的艺术语言才能表达画家的人格与精神之美。这反映出范治斌试图在更为深入的层面进入水墨画的变化潮流,对中国画在当代的生存价值加以思考,寻求水墨艺术语言的现代转换。
  关于绘画的主题,范治斌认为画什么都是可以的,从表现当今以往世界是发生或不曾发生的事情,到用画笔演绎头脑里滋生出来的种种抽象。他强调画画首先要自己感兴趣,他反对急功近利的心态和主体艺术精神的萎缩,从而,我们有理由更加着意于绘画的艺术史而不是思想性。
  由此,范治斌近年来将坚实的造型基础隐匿在自由的用笔之后,将鲁美中国画的严谨法度与中国美院的水墨意趣结合在一体,以具有立体感的湿润用笔勾勒人物形体,以大气从容的淋漓用墨进行画面的结构布局,较之他早期的《茶馆组画》,虽然在形的外轮廓方面显得松动,但在人物精神的传达方面,却因为笔墨的生动概括而更加传神会心,特别是他十分注意在焦墨至淡墨之间广泛的灰色系统在水墨画中的微妙的色彩关系,善于处理中间调子,使画面在沉着中放出一片光辉,表现了他对于水墨人物画不满足于造型与主题阐释,而是注意传达人物画那种因人而异的欣赏与感悟,达到肖像画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话状态。
  在我看来,范治斌近年的肖像画创作,在近年来的中国人物画创作格局中,再次突出了“肖像性”的研究,探讨了肖像画在当代的文化意义,范治斌的48幅《有风景的肖像组画》,以独特的构图方式,反映了人与风景的关系。当然,在他的作品中,不仅有风景中的肖像组画,也有许多个体的老百姓的肖像。这些肖像有些冠以“写生”之名,但实际上是具有默写背临特征的具有主观性理解的肖像画创作。范治斌的人物画,涉及到肖像画在今天的文化价值问题,对于当代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是具有探索意义的。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急剧发展的时代,每一个体都被卷入了生存的奋斗,除了每日不绝于耳,无法回避的平面广告与影视图像,除了那些时尚明星和青春偶像,人们很少有精力去关注他人的面部、他人的感情、他人的命运,特别是那些处在城市边缘的农民工和弱势人群。我们的时代是否还需要肖像画?肖像画的盛衰和命运反映了中国人物画的盛衰和命运,这与每一时代对于人物画的要求相关,也与画家对于个体人物命运的关注有关。
其他文献
禹海亮的作品容量很大,表现在畫面饱和、机理丛生,纵横捭阖的笔墨元素肆意蔓延,把要传达的信息遍布每一个空间。构成这庞大信息量的畫面里,并不显得充塞和冗繁,在这类似堆砌垒造纵横交错的笔墨符号里,给人感受的是空灵中的凝炼、厚重。并以此构成了禹海亮国畫作品的一个学术亮点。畫面里的诸多信息量要由内容来展示,畫家的表诉靠笔墨形象来完成,为此,在内容的布局上,要用哪些造型构成的语言很重要,语言的锤炼和打造积累熟
期刊
émile Benveniste在《普通语言学诸问题》中写到代词“话语自显”(instance of discourse)1的特质。如果说语言是一个静态的语符系统,那么话语就是运动中的语言,它是讲话者对语言的使用。与名词的使用不同,人称代词中的“我”、“你”,指示代词如“这”、“那”在Benveniste看来都属于“显语”(indicators) 2的范畴,它们本身是“空的”、“在现实中无指称对象
期刊
牛朝在自己的艺术中格外追求和谐和沉静。他常常描绘出一种清淡、静谧的境界,令人神往。他的作品的构思和立意,常常没有很明确的指向,从而更加引发观者一种莫明的感触和思考,同时也给观者留下了更自由的欣赏空间。  肖峰(中国美协顾问、美术报名誉社长)  值得注意的是牛朝在创意与尚意的表现过程中,除掌握了传统工笔画的技法外,在他的画中还大量借鉴了现代构成的理念和手法。这就使他的工笔画在意境的表达上不仅仅是停留
期刊
第一次坐辛云鹏的车是在2012年的春天,当时是在看完展览后去望京吃饭的路上。他邀请我坐他的车,他的车小巧可爱,从各个角度看都挺老实敦厚的。我打开车门,三个大汉坐在车后座,根本没法再坐人,我们就挤了挤,还是没法进去。最后没办法我只能坐在其中一哥们腿上。他趁红灯停车时间给我介绍了这几位操着北京口音的哥们,他说被我坐腿上的是东城区的,后来关于这几位北京人就再也没有听他提起过。倒是坐在东城区那哥们腿上的那
期刊
1963年出生于黑龙江;  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与格里费斯大学昆士兰艺术学院合作举办的视觉艺术研究生班,并留校任教至今  主要艺术活动:  1989年《号子声声》参加海南、新疆、甘肃、黑龙江四省联展  1990《沃土》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群展)  1996年《仙人柱》在银川展出,作品被银川美术馆收藏(群展)  1996年《秋絮》获建党75周年美术作品展优秀奖(群展)  1999年《白
期刊
中国画发展至今,又到了一个分水岭阶段,一方面创作局面的繁华让大家对于中国画的复兴充满了期待,一方面当代实验水墨的现代化探索不断地引起争议。随着西方文艺思潮对中国艺术发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中国画作为传统艺术体系在新的时代和社会形态中如何自处和发展也日益引发关注和思考。中国画的发展固然离不开自己的根基——继承传统,而对其他艺术形式吸收和借鉴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之道。但是归根结底,中国画的复兴壮大与否
期刊
伊擘是一个具有很好融合性和悟性的学生。他的本科在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习,研究生阶段又来到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深造。可以说他的绘画既吸收了南方中国美术学院灵秀温润的绘画气质,又融合了北方中央美术学院苍茫大气的表现风格,此两者之间的糅合使得伊擘的绘画里既透露出一种生动感又充满着一种特别的细腻感。  他的作品即有一种动感,灵气感,又有一种质朴感和苍茫感,对于人物的状写准确、生动而又深入,敏锐的捕捉表
期刊
字子固,1976年9月出生于安徽萧县;  毕业于安徽大学,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画院;  现为《艺术生活快报》主编、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  曾任《中国书画》杂志编辑部主任、《书画世界》驻京办主任、《芥子园》杂志主编、《荣宝斋》杂志编辑、《中国工笔》编辑部主任、《鉴藏》杂志副主编、《文化月刊》副主编等
期刊
一钵,1984年生于上海;  教育背景:  2007年至2010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师从院长唐勇力教授;  2003年至2007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并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9年至2003年就读于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绘画专业;  获奖情况及发表:  1999年-2003年连续三年获得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校“一等奖学金”;  “三好学生”;  2004年获中
期刊
2010年的艺术市场,比之去年的火爆有过之无不及,去年天价是频传,今年则是天价天天有,使出浑身解数的拍卖公司,在造势上各出奇招,让人在一顿狂轰乱炸后开始沉思,这火爆,对于艺术市场,是好是坏,或是喜忧参半?艺报总结了2010年艺术市场十大关键词,回顾2010年的艺术市场那些好事坏事,与君共享。    关键词一  天价    事件回顾:从10月份开始的苏富比秋拍到11月23日结束的中国嘉德秋拍,中国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