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科学领域教学的落差:问题及对策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pril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教学涉及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可对应至中学的物理、生物、化学、地理等学科,但与中学学科教学的脱节状况存在已久.小学教师不知学生在中学将要学习什么,导致教学的深度不够;中学教师不知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会了什么,导致教学的重复.为帮助学生更好地从小学学习走向初中学习,科学课程的衔接意义重大,而关于中小衔接,究竟该衔接什么、怎么衔接,成为小学科学教师近年来的困惑和探讨的话题.
其他文献
评价,在一些人的第一印象中可能等同于考试,是区分学生学得好坏的重要手段,这是不够全面的.评价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学生发展的助力,而不仅仅是甄别.对学生科学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改进教师的教.因此,评价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在年龄、性别、学习习惯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致力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学习.
期刊
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引领下,“飞向太空”单元内容突出技术与工程领域学习的特点,在“建模”思想框架下,以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学习内容标准为切入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落实教材关于技术与工程领域学习的进阶特点.
不久前,一个问题闪现于我们工作室的微信群:大家如何处理部分学生在实验中得到的与众不同的数据?很显然,这个问题触到了科学老师的痛点,迅速在群里引起了讨论:rn我想让学生再做一遍实验,但往往时间不够.rn听课时,经常出现教师让学生课后再研究,实际上一下课就忘了.
期刊
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存在人文教育边缘化的困境,如何改变高职人文教育缺位现状,满足教育内在诉求,真正实现其育人功能也是当下高职教育的题中之意.基于此,构建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是解决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高职人文教育学习共同体主要由愿景、学习者、引导者、规则和学习空间五大要素构成.这一教学模式通过线下物理教学空间和线上网络教学平台,以任务驱动、主题探究和合作研讨为主要教学方式,有效实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构建知识、达成共识等学习目标;利用互联网技术,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空间促成学习主体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而在各种探究活动中,长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因素.小学阶段出现的长期观察活动内容较多,根据活动时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在一节课中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活动,二是在持续一段时间里的观察活动.低年级的学生因为自身的年龄、心理特点,往往只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对于需要长时间的观察活动不能持久,或者一开始就遇难而退,还未开始观察就结束了.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长期观察的兴趣,解决长期观察活动的物质需求,确保长期观察的有效和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