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末民初文学翻译中的叙事建构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63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民初的文学翻译有其显著的特点,译者不再仅是被动地参与语码转换,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译文叙事。因此对原作进行不同程度的改写在这一时期较为普遍。然而,对于这一通过语际改写建构译文叙事的现象却鲜有研究。国际著名翻译理论家MonaBaker借用叙事学理论阐释翻译叙事建构,为我们提供了新视角,有助于我们探究这一时期译者如何通过不同策略建构译文叙事,使翻译成为社会变革以及创建新文学和新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其他文献
在我国刑法规定的罪状中,有许多表明行为社会危害程度的数额要求。现在,数额的规定方式大概有两种,具体方式和抽象方式。具体方式规定的犯罪数额具有明确性,但过于僵硬;抽象方式规
作者结合案例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教育探讨,从案例分析、课堂现场进行课堂反思,并提出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可以从听中染情、读中品情
学生中出现“综合能力差”、“上课听得懂,自己做不来”等现象,其实质上都是思维缺乏深刻性造成的。反思性学习是培养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深刻性的良方。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和血管紧张素Ⅱ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在治疗慢性结核源性肺心病心功能衰竭病人中的效果。方法对45例慢性结核源性肺心病心力衰竭住院病
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国化缘起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其实质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情况以及
审视目前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课堂,普遍存在着“不交际”、“伪交际”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弱视“口语交际”中情境的创设.“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笔者结合农村实
目的 从内毒素(LPS)所致血管内皮细胞(VEC)凋亡的角度进行了实验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血瘀证实质及药物保护VEC作用机理,建立可靠的细胞凋亡模型。方法 以不同剂量内毒素作用于人
本文从分析构建人文素质体系的重要性入手,加强建设构建“全方位”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格局、专业知识与人文素质融通并重的教育理念、加强学生临床实习管理的三个方面。为全方